《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JT∕T 853-2013)_第1页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JT∕T 853-2013)_第2页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JT∕T 853-2013)_第3页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JT∕T 853-2013)_第4页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JT∕T 853-20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2013-04-07发布IJT/T853—2013前言 Ⅱ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 35技术要求 66试验方法 87检验规则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束体截面构造示意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体外束安装技术要求 附录C(规范性附录)转向器静载性能试验 附录D(规范性附录)转向器疲劳荷载性能试验 附录E(规范性附录)束体转向段钢绞线护套抗磨损试验 1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54半精炼石蜡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700碳素结构钢GB/T714桥梁用结构钢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3077合金结构钢GB/T4162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GB/T4956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8162结构用无缝钢管CJ/T297桥梁缆索用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JB/T4730.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5000.13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3部分:包装JG161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3007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TGD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T771无粘结钢绞线斜拉索技术条件YB/T036.7冶金设备制造通用技术条件锻件YB/T152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标准分享网www.bzfxw.免费下载3图1体外束结构示意图图2束体及单根无粘结钢绞线截面示意图束体截面构造示意图参见附录A。规格型号钢绞线束公称截面积公称破断索力最大设计索力公称破断索力最大设计索力束套管BDFJK566645图4转向器的最小弯曲半径R≥580d,转向器结构示意图靠近锚固段转向器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增大1000mm,其外径φM边长口L减振装置I型图5减振装置结构示意图19根直径为15.2mm的钢绞线组成的体外束,型号表示为TW15—19。与19根直径15.2mm的钢绞线组成的束体配合使用的锚具或转向器,其型号分别表示为TWM15—19或强度级别宜不小于1720MPa;67c)束套管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或合同的要求,用HDPE制成束套管,管壁厚为束套管外径),且不小于4mm。用钢管制成束套管,管壁厚度应不小于G/50,且不小于a)锚板的材料应采用性能指标不低于45号钢要求的优质碳素结构钢或不低于40Cr要求的合金g)穿线管的材料应采用HDPE,并应符合CJ/T297的规定;锚具裸露表面应采用热镀锌、喷锌铝合金或涂装防腐,热镀锌防腐的锌层平均厚度为转向器的钢质组件材料应采用性能指标不低于Q345要求的无缝钢管和钢板,并应符合减振装置的钢质组件材料应采用性能指标不低于Q235要求的碳素结构钢,并应符合钢质组件表面的防腐要求按的规定。b)达到实测极限拉力F时钢绞线受力长度的总应变ε≥2%;a)钢绞线疲劳破坏的截面面积不应大于试件总面积的5%;b)转向段处钢绞线护套的最小残余厚度不应小于初始厚度的50%;c)护套的最小残余厚度不小于初始厚度的50%。无粘结钢绞线的检测应按GB/T5224、YB/T152和JG161的规定进行;无粘结钢绞线HDPE护套材料的检测应按CJ/T297的规定进行;护套厚c)超声波检测和磁粉检测应分别按GB/T4162和JB/T4730.4的规定进行;896.2.3束体转向段钢绞线护套的抗磨损试验按附录E的规定进行。7.2.1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按表4规定进行。锚具静载锚固性能3锚具疲劳性能1锚下荷载传递性能3锚具密封性能1转向器静载性能1转向器疲劳性能1转向段护套抗磨损性能1中的最大、中间和较小规格产品作为试件。注2:如产品用于不同强度等级的钢绞线,则选强度等级最高的钢绞线作为试件。7.2.2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按表5规定进行。束体钢绞线机械性能束套管外观及外形尺寸锚具外观、外形尺寸及互换性硬度超声波和磁粉探伤锚固静载性能表4转向器外观及外形尺寸减振器外观及外形尺寸7.2.3进场检验的检验项目按表6规定进行。表6体外束产品进场检验项目束体钢绞线机械性能束套管外观及外形尺寸锚具外观、外形尺寸及互换性硬度转向器外观及外形尺寸减振器外观及外形尺寸B.2张拉应采用应力和延伸量双控制,体外束张拉结束后,每束内各根钢绞线的索力误差应控制在±2.5%范a)如夹片对钢绞线某位置有重叠咬合,其重叠长度应不超过夹片长度的50%,其初次咬合表面的长度应大于20mm;(规范性附录)转向器静载性能试验之间的长度应不小于3m。寸及力学性能。小弯曲半径的试件。1——锚具;2——加载千斤顶;3——支撑台;4——钢绞线束;5——调整立架;6——转向器;试验步骤如下:a)将钢绞线逐根安装在试验台架上,调试各根钢绞线应力至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μ的5%~10%,并使各根钢绞线的初应力均匀;b)按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m的20%、40%、60%、80%进行加载,加载速度约100MPa/min,每级加载时使钢绞线相对转向器产生的位移不少于200mm,达到80%fm时持荷1h,再将张拉应力减小到70%fpk;c)以最大应变不超过0.002/min的速率缓慢加载,直至破坏。JT/T853—2013的5%~b)将转向器从初始位置拾起高度h₁,使钢绞线张拉应力达到试验上限值65%fm,记录转向器的c)将转向器从初始位置降低高度h₂,使钢绞线张拉应力降到试验下限值65%f-Ao,记录转(规范性附录)束体转向段钢绞线护套抗磨损试验E.1试件和试验装置E.1.1试验A试件要求与附录C中C.1相同,转向器的转向角度α=10°,但束体的转角取14°,试验装置同E.1.2试验B试件要求与附录C中C.1相同,但采用长度700mm的钢质水平转向器。束体在水平转向器两端的转角均为2°,转向器两端转角处采用半径为5mm的圆弧过渡,试验装置如图E.1所示。单位为毫米2——加载千斤顶;3——支撑台;4——转向块;5——水平转向器;6——钢绞线束; E.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