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创新自测题_第1页
藤野先生创新自测题_第2页
藤野先生创新自测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藤野先生》创新自测题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畸形()不逊()匿名()杳无消息()深恶痛疾()诘责()凄然()教诲()瞥见()抑扬顿挫()2、解释加点的字。油光可鉴()好意难却()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毫不介意()出言不逊()3、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实在标致极了4、本文写的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例是①②③④这些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是①②③④二、阅读理解(一)课内语段阅读: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⑤“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5.本段文字出自,本文选自,作者6.第①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表达了“我”的思想感情。7.第⑤句中的“他们”指代的是8.第⑥句中的“这一声”指的是。“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9.第⑦句中划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闲看者的精神状态。10.结尾一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指的,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精神。附:参考答案1-3略4、①添改讲义——对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③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④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一)5.《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6.议论愤慨7.具有狭隘民族偏见和军国主义思想的日本青年学生。8.万岁作者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9.反问麻木10.弃医学文爱国主义二、类文阅读渡工与老师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自己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老师出了道作文题目,叫“渡工”,有一名学生写道: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您总是撑着篙,挥着桨,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日久,白雪压住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了您的须眉,寒风吹皱了您的额头,浪花打弯了您的腰背,可您还是那样,渡来渡去,没有片刻停留。远行的人通过您的渡船,早已去万里之遥,而您还在原地周旋。有人问您,想不想弃舟登岸远行千里?您说,想。但渡口需要我,我就不能擅离职守。为了让更多的人远行,我也乐于在此献身。啊,透过您那厚实的胸,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心。老师改这篇作文的时候,只批了一个朱红色的“阅”字。第二天,他又出道作文题,名字叫“我眼中的老师”。还是那位同学,最先交了作业,老师接过一看,题目不错——“我眼中的老师”,可是,通篇只有一句话:“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了一箱蜡烛。那时,这地方还没通电。十多年过去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到这地方勘察,这河上要架一座六车道的大桥,上下几层都能通车的那种桥,城里人管那叫立体交叉桥。工程师去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老师一看工程师就是当年写一句话作文的学生,就对他说你还应该请老师的老师。工程师点点头就去了。于是,奠基仪式上就有两位白发老人参加了剪彩,一位手指细点,中指第一关节处有块厚厚的老茧,那是笔杆磨下的痕迹。另一位手指极粗,状如老树根,老茧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掌心,那是竹篙刻下的印记。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了蜡烛,说今天举行烛光晚会。鉴赏要点同《藤野先生》一样,本文也是一篇写老师的作品,所不同的是本文是一篇小说。本文在“老师”身上凝聚了天下为人师者的共性与风范,无论是“渡工”还是“蜡烛”,都是我们灵魂的工程师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的折射!问题探究1.本文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主人公是谁?2.第十自然段中“老师的老师”指的是谁?3.第七自然段中“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的含义是什么?4.文中画线句子包含老师怎样的情感?5.“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蜡烛”,其用意是什么?附:参考答案1.学生写作文和大桥奠基仪式。老师。2.渡工。3.渡工的精神与老师有无尽的相通之处。4.老师自觉地以富于献身精神的渡工为榜样,勉励自己为教育工作献身。5.感谢老师、尊敬老师。三、中考回应例题(2022·玉溪)玉溪,一个因水而名,因溪而秀的地方。她山川秀美、文化悠远、民风淳朴,世居的民族独放异彩……为了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介绍玉溪,拟挂出一副对联,请你补出下联。上联:忆聂耳,一曲国歌扬九州,游孤山,白帆点点映蓝天。下联:。【解析】对对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