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镯子的几个式样和说道_第1页
玉镯子的几个式样和说道_第2页
玉镯子的几个式样和说道_第3页
玉镯子的几个式样和说道_第4页
玉镯子的几个式样和说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镯子的几个式样和说道

ﻫ常见的几种玉镯式样,大概是福镯、平安镯、贵妃镯、南工美人镯、北工方镯、工镯、麻花/绞丝镯、鸳鸯镯。



内圈:佩带是贴手腕的那边。

。ﻫ外圈:佩带时对外的那边.

.

条杆:假设镯子敲断了,断口处的形状就是条杆形状。



北工,指京工,这个我其实不熟悉,相对南工的比照来说的

ﻫ南工:不是现在广东福建一带,而是指苏州扬州,镯子等小东西,多是苏州有名.

福镯:

。ﻫ内圈圆,外圈圆,条杆圆,因为讲究圆圆满满,所以称为福镯,也叫圆条镯.



这种镯子极为经典,流传已久,讲究精圆厚条,庄重正气。镯子大小要正好,不能像现在的镯子那样卡在手腕上。镯子适合各种玉种,但是尽量要有色,特别除外无色玻璃种,因为镯子式样已经正统,一点颜色也没有会像玻璃的,另,厚条镯也不显玻璃种的好透明度.

。ﻫ但是福镯费工费料,现在不多见了,而且年轻人也不喜欢这个式样了。。ﻫ

二、平安镯:

内圈圆,外圈圆,条杆从弓形到半圆不等,因为内圈磨平,称为平安镯,也叫扁口镯,就是现在世面上90%以上镯子的式样。

。这种镯子出现的晚,算是现代的发明,好处是省工省料,内圈贴腕,但是内圈打磨一定要好,不然磨粗了手划不来。这种镯子百搭,任何玉种玉色都有。三、贵妃镯

。内圈扁圆,外圈扁圆,条杆从弓形到圆形不等。镯形讲究刚刚好贴合手腕(戴和脱都要费劲),相传这种形状是杨贵妃发明的,所以叫贵妃镯

镯型胜在别致,玉料也讲究艳丽,颜色一般要上乘.其实贵妃镯的出现就是因为颜色,据说是一开始镯型做成椭圆是因为要凑玉料上的颜色分布,不得不如此,没想到倒流行了.假如玉色不出挑的做成这个形状,就是东施效颦。

四、(南工)美人镯

苏工讲究精细,美人镯是钏的变种,虽然也是内圈圆、外圈圆、条杆圆,但是条杆直径极细,基本是现在镯子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因为照顾到南边女孩子手小,镯子重了很累;反而内圈直径偏大,戴着要松垮垮落在手腕上,才是吴娃越女的风韵。

美人镯胜在娇俏灵动,但不在贵重,所以一般不用太好的种色,大概种在糯以下,色也不用满,要一抹绿或飘花或一抹红(一抹红的更好)为佳。很多单手带一对,起手处环佩叮当。

可惜的是,这种镯子形式也不多见了..五、北工方镯:

很多北地的镯子,讲究大气,工上常用方型棱角,我见过的几种,都来自北方.暂时通通归为方镯,有会细分的朋友欢迎补充。

。1、内圈圆,外圈圆,条杆是矩形的。

2、内圈圆,外圈八边形,条杆也是类似矩形的。

。3、竹镯,这个是在将镯子刻成竹子形状,有竹枝、竹叶和竹节做装饰,如果将一管竹子弯成一圈,绕在手腕上.南方也做这种竹子,但是往往做成圆的,但是北方常在竹节处做出棱角,可做八节(就是八边型)、九节(九边形)和十节(十边形)。一般年纪较大的女性佩带,节同女子守节。

北工竹节镯常用白地青的,讲究“清白有节”。

六、各式工镯:

这个花样就多了,一般是为了一个镯子上出现多种颜色,但是玉种不算上乘,所以有工力的匠人就随俏色做出各种吉祥寓意,龙凤抢珠啦,连年有余(莲叶鲤鱼)啦,福在眼前啦(蝙蝠或蝴蝶和铜钱)啦,玉堂富贵(海棠牡丹)啦。

。一般因为内圈要贴手腕,所以内圈不上工,省得硌手;为了凑颜色,所以镯子或扁或圆也没有定规。这种工镯做到极至,苏工可用软玉做出镂空花样,北工可在镯子条杆两边整圈雕出精圆珍珠边,这就纯粹买工了。ﻫ七、麻花/绞丝镯:

其实是一个东西,北方称为麻花,南方称为绞丝,属于工镯的一种。

这种镯子一开始是仿的银镯里的麻花杆式样(大家都见过麻花吧),只是将福镯那样的圆镯表面刻成麻绳表面那样的纹路。后来苏工将这种镯子式样精益求精,把镯子的每一股都分开,但是都依顺序角度缠在一起--现在请大家拿出3—4根绳子,捋顺了拿住两段,平举胸前,然后左手朝自己的方向转,右手向外转,看下绳子呈现的状态,就是了.基本原理和扬工里的玉连环类似.

这种镯型把玉工发挥到淋漓尽致,多用软玉加工,可做成3股4股,到6股或再望上就基本不能佩带,只能放着当艺术品了。

八、鸳鸯镯:

这个不是指镯子上雕刻一对鸳鸯的概念(那个属于工镯),而是指镯子成对。

。大家会说相似的镯子很多,就算一对了么?不是的,这里成对是指从一个玉胎里开出来的两块料,或者颜色纹路极为相似;或者色段正好互补(比如一个是满春带绿,一个是满绿带春);或者颜色正好是两个极端(一翡一翠,或者一阴一阳,就是绿偏蓝和绿偏黄);等等,于是巧接天工做成一对镯子.

。这种镯子可以上工也可以不上工,做成什么式样也不拘泥,因为本身就是绝品了,但是是否是一个玉胎里出来的这一点几乎无法鉴定,所以遇到这样的玉料,都是有声望的匠人手上做,一求保险,二来借工者以证明不是作假。青花玉是从颜色上对和田玉的一种划分.但是查阅历史古籍,和田玉的色彩只有白、青白、墨、碧、青的描述,并没有“青花”一词的记载.问及专家“青花”的来历,他们干脆回答说:“那纯粹是新疆人的叫法!".

的确,翻遍玉器图谱,那些被新疆人视作“青花”的玉,往往被称之为墨玉、青玉、双色玉、俏色巧雕等等,根本没有用“青花”来形容玉色一说。只有在新疆人编辑出版的玉书中,赫然将“青花”列为玉的一个品种.

那么新疆人为何要坚持“青花”的叫法呢?是孤陋寡闻还是坳扭偏执?抑或是他们标新立异、独具慧眼?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被称作“青花”的典型玉色。

ﻫ公认的青花玉一般是由墨玉和白玉两种颜色的玉组合而成,即“青花"是对一块玉石上墨、白两色的整体叫法。这一点与青花瓷相同,青花瓷一般由青、白两色组成,“花”亦非花,“花"亦非色,实际的主导颜色是“青色"。青花玉借鉴了这种称谓,黑(墨即黑)、白两色以墨色为主,白色为底子或点缀。但青花玉与青花瓷不只是名称的接近,更为相似的还在于它们的内在情趣意韵。ﻫﻫ单纯与纯粹是“青花”的特性。只有一黑一白简单的色彩对比,结果反而使两种玉色显得愈加单纯,恰似青花瓷的纯粹.经典的青花玉黑白分明,犹如浓烈的墨汁才滴入纯净的静水之中,墨色滚动翻腾,却又不离不散,似动若静,寓动于静,分合有界,却又浑然一体。那种流质般的意蕴意境,充满了哲思禅机,当你忍不住想进去探个究竟时,那浓墨却“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正是这种优雅、流动的单纯,让你无法看透,让人难以琢磨,并因此充满了挥之不去的神秘魅力。

当浓重的墨色在凝静的白玉中吐纳时,伴随着“青花笔锋浓转淡”

,另一种清逸悠远的境界怡然而生.青花玉的墨色亦如青花瓷的青色,浓淡干湿最终将世间万物的斑斓色彩概括为由白至黑的不同层次,充分满足了观赏者对色彩的想象与向往。不同的色彩还构成了明暗不同的光元素,一黑一白、一明一暗的色光组合,幻化出无尽的立体时空画卷。ﻫﻫ专家们考证,青花瓷的构图与着色风格来源于水墨画的启示和影响,傅抱石在《谈艺录》里《中国画的特点》一文中说“中国画以墨色为主调,因此就利用空白与墨色的黑形成对比,墨是实,白是虚,虚实对比,以实代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化实为虚……造成无穷的空间,给人以咫尺千里的美感。”由黑白构成的青花玉的图案,往往就是一幅幅天然绘就的水墨国画。在新疆的一些玩玉、玩石的藏家手中,青花玉类的画面石是一个重要品种,山水、人物、花鸟图案无奇不有;颜色与形状结合,可以摆设成动物、果蔬、人体、风景;玉石工匠们当然不甘落后,他们更是巧夺天工,利用黑白虚实、阴晴明暗,雕琢出了无数品位独特的玉件。ﻫ

大自然的造化让人无法不对它称奇敬畏,在亿万年前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和田玉继续体现着这些神奇。墨玉是在白玉形成的过程中渗入了石墨元素所致,石墨中如果含有铁元素,或者玉石在有铁元素的环境中浸淫过久,玉的表皮就会染上一层氧化铁,形成褐红色的玉皮.带皮的青花玉籽料以红皮居多,新疆人将由红、墨、白三色组成的青花玉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刘关张”,取自三国故事中的“桃园三结义”。

ﻫ无独有偶,在青花瓷的家族中,有一种叫做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它采用在青花间用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色料加绘纹饰,使画面的色彩青中有红,红中泛褐,层次更加分明。而在水墨画中,水墨浅绛画似乎也与红皮青花玉、青花釉里红瓷有异曲同工之妙。

ﻫ青花瓷、水墨画的魅力,在于它们清雅的个性,幽独的气质,空灵的意境,淡泊的力量.和田玉中的“青花"天然具备了这些审美元素,它只是借用青花瓷的名称特色与水墨画的审美意趣,在和田玉中“独树一帜”。如果从存在的时间先后顺序讲,青花玉在先,水墨画次之,青花瓷在后,谁能说青花玉对后二者的出现、形成没有启示与影响呢?

新疆人依据近水楼台的优势,在长期与和田玉的亲近中,认识、挖掘出了青花玉的品种,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到专家的承认,在民间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前几年,青花玉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