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不唱吼起来_第1页
秦腔不唱吼起来_第2页
秦腔不唱吼起来_第3页
秦腔不唱吼起来_第4页
秦腔不唱吼起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腔不唱吼起来——王晨爽秦腔简介秦腔(QinqiangOpera,或Qinqiang)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个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仅西安地共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双寨班、锦绣班等。秦腔特点及其影响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早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秦腔的风格、流派及取材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情感,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而清脆。在脸谱(如秦始皇的金色正三块瓦花脸、带一字须)、身段(如趟马、拉架子、担柴担、水担等)、化妆(如改包头为梳水头)、特技(吐火、吹火、踩跷),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入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的称东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称西府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叫汉调秦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西安乱弹(就是中路秦腔)。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都不发达,中路秦腔起而代之,在整个西北地区均占绝对优势。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剧目之丰富,居我国三百多剧种之首,因时代久远,散佚颇多,据现在统计,仅存约4700多个,而且,这些剧目目前还正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如果有关部门不能有效抢救,历代人民用心血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将永诀于世。秦腔人物分工角色行当分为:四生(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六旦(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净(大净、毛净)一丑共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老生秦腔脸谱秦腔脸谱作为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整,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且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秦腔脸谱,作为秦腔戏曲艺术的固有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一套完整体系,多年来一直保持。对于秦腔脸谱的特点及其与京剧脸谱的关系,著名京剧研究家、京剧脸谱绘制大家、九十余岁高龄的刘曾复先生在《浅谈秦腔脸谱》一文中有精彩的论述:“在发展中,京剧也很自然地向花部中重要剧种秦腔吸取非常有益的经验,包括脸谱。……秦腔脸谱总的来说比现行京剧净角脸谱复杂,特别是眉眼花纹比较碎。现行京剧净角脸谱虽然比较简单整齐,但是京剧早年的脸谱中许多碎脸和歪脸的花纹还是细碎的。秦腔脸谱的复杂表明它比现行京剧净角脸谱古典。……秦腔脸谱中有许多脸谱与京剧脸谱大同小异,例如关羽、包拯、孟良、焦赞、呼延赞、李元霸等。……京剧界中有一种传统的说法,秦腔歪脸勾得好。现行京剧净角脸谱歪脸较少,京剧早年的净角脸谱中歪脸则较多。《定军山》夏侯渊、《反西凉》许褚、《白水滩》青面虎等早年都勾歪脸,但是今天的京剧中这些角色都改用正脸了。今天京剧净角脸谱在歪脸的应用上不如秦腔脸谱古典。”

秦腔脸谱(8张)经过岁月的流逝,如今秦腔已走向衰落,秦腔脸谱的绘制者也硕果仅存,后继乏人。为了抢救并保存这份重要的文化遗产,学苑出版社足迹遍及三秦大地,遍访易俗社、三意社等秦腔百年班社,并深入民间,挖掘出秦腔脸谱两千余幅。其中多为老艺人的封笔之作,更有传为国宝的“明代康海秦腔古谱”以及清人所绘秦腔脸谱,基本反映了陕西秦腔脸谱概貌。经过整理精选,编为《易俗社秦腔脸谱》、《三意社秦腔脸谱》、《蒲城张氏藏秦腔古谱》、《历代秦腔故事脸谱》等四卷,出版刊布,以期鲁殿灵光,藉此留传。著作:《三滴血》。秦腔经典剧目及其简介1.三滴血:《三滴血》是著名剧作家范紫东的代表作,取材于清人纪昀《阅微堂笔记》。此剧行当齐全,唱做并重,1919年由陕西易俗社首演,导演是陈雨农、田畴易,主演为苏牖民、刘箴俗、刘迪民、沈和中、路习易、马平民、刘毓中等。剧情是:山西商人周人瑞在陕西经商时,娶妻一胎生下二子后病故。周自己抚养长子天佑,次子则卖给李三娘。后来周经商亏本,带天佑回老家,其弟周人祥为夺家产而不承认侄儿天佑。仁瑞告至官府,县官晋信书以滴血之法将父子断散。李三娘为养子更名李遇春,与己女晚春订婚。后,三娘病故,恶少阮自用假造婚书逼晚春与其成婚。晋信书又以滴血之法断晚春和遇春为亲兄妹。在与阮自用的花烛之夜,晚春逃出。周人瑞寻找天佑,遇晚春奶娘,奶娘随周仁瑞往县衙对质,晋信书竟然还以滴血断定周人祥与其子牛娃非血缘关系……天佑和遇春投军立功并得官,平反冤案,全家团聚。2.五典坡:有改编本戏《红鬃烈马》、《王宝钏》流行。其中《三击掌》、《别窑》、《探窑》、《赶坡》、《算粮》、《大登殿》为著名折戏。该剧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的唱做工并重戏。李正敏、靖正恭、何振中、李正斌、刘毓中、苏育民、刘易平、王玉琴、余巧云、郭明霞、肖玉玲、杨凤兰、马桂英演出代表作。简介;后唐,丞相王允三女宝钏于彩楼飘彩招亲,绣球打中乞儿薛平贵。王允嫌贫爱富,责令宝钏退亲,宝钏不允,父女三击掌割断父女之情。宝钏奔赴寒窑,与平贵成亲。适逢西凉反唐,王允、魏虎奏本,命魏虎带平贵征讨,欲害之。魏虎战败被困,平贵救之,魏虎不记其功,反陷平贵于敌阵。西凉玳瓒公主慕平贵英勇,招为驸马。宝钏寒窑苦守十八年,托鸿雁传书,寻找平贵,平贵得宝钏血书,回至五典坡,夫妻团聚。次日,宝钏登殿算粮,魏虎不允,王允劝其改嫁。宝钏邀来平贵,王允使高士纪杀之。高刺平贵于马下,见龙护身,乃降平贵。玳瓒又领西凉兵马打入长安,平贵登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