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浅析我国石油地质学的现状与进展石油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的发展基于相关基础学科的进展。当前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的油气勘探实践,使石油地质学中——些传统概念种研究方法正在被新的科学技术所充实,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也正在这种变革和油气勘探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构造地质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石油地质学的发展。在我国含油气区大地构造研究中,广泛应用了板块构造理论.深入研究了古生代以来,特别是印支期和印支付期后的多期构造运动。研究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总结中国大地构造含油气以及含油气盆地的基本特征.就古生代海相地层的发育演化.把我国划分为五大构造区;就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分布,把我国划分为东部裂谷型盆地区、中部拗陷型盆地区、西部挤压型盆地区:又依其基底性质不同,发育演化历史不同和构造特征不同,上述这些分区在理论上可以说明油气盆地的形成机理、沉积环境变迁和板块运动的关系,在实践上可指导油气勘探。
裂谷和裂谷作用也是当前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石油和蒸发岩类矿床是裂谷带,特别是中、新生代低纬度裂答带内的主要矿产,蕴蓄了世界上大部份油气资源,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对于裂各作用和机理的研究已列入国际地幔和地球动力研究计划。
2.沉积学的进展十分显著。这种进展的速度,除导源于新技术的进步、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油气矿产资源需求因素之外,多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协作也是推动和促进沉积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我国有关油气勘探的沉积学研究进展主要有:(1)以中、新生代陆相湖盆为主体的沉积相及其沉积模式的研究更加深入。系统深入的从流体力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沉积构造特征和形成机理,解释垂向沉积剖面和水平定向排列性质的沉积构造序列总结各类湖盆不同发育阶段的沉积类型和分布特征;同时注意不同构造环境、不同古地理环境以及古气候的影响下沉积作用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透露出与古构造环境的空间展布关系和时间演化序列,建立了完整的古湖泊沉积相模式。(2)砂岩成岩后的作用和非均质性对储集空间的影响研究。(3)碳酸盐岩研究。八十年代初已被广泛运用于区域岩相古地理分析,油气藏、生储、盖组合的有利相带研究,并结合构造圈闭,进行油气勘探布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来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如陆缘碎屑岩相区与台棚相区、槽盆相区结台的模式、浅水台地与深水台盆相交替的台棚碳酸盐岩模式,补充了国外模式的不足。在不断引进新理论和先进测试技术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深层孔、洞、缝的形成与演化,摸索其分布规律与油气储集条件,为油气评价提供了依据对深水碳酸盐岩沉积特别是对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的研究,为研究裂陷槽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3.油气地球化学及陆相生油理论,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含油气盆地的生油条件和生油岩定量评价的研究已成为石油地质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不仅在勘探初期对生油岩的确定、油源岩丰度与类型及油气源评价潜力估算起重要作用,而且在勘探过程中的油气源岩对比和生油中心的确定与中心转移时期,对进一步透露油气藏的形成、分布与富集规律等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我国一些含油气盆地中发现了按干酪根成因说是未成熟或低成熟的石油,突破了单纯干酪根的成烃学说并就我国大量含油气盆地中的生油岩和原油所组成的从未成熟经低成熟、成熟到高成熟的系列丰富和发展了我国陆相生油学说。
4.油气运移作用贯穿于油气生成,演化,聚集的全过程。油气运移机制的研究至今仍是石油地质学中难度最大的课题。它不仅关系到沉积盆地生油岩的定量评价,油气资源的定量估算,并对油气圈闭的形成和油气勘探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高度重视对油气运移的研究。
油气运移机理是泥岩中孔隙由于落实作用。埋深增加促使温度升高所产生的水热增压作用,粘土矿物转换过程中释放水所产生的增压作用,干酪根热降解形成烃所产生的增压作用等,使生油岩中孔隙流体压力增高,使得在生油层与储桌层之间产生一个剩余孔隙流体压力差,就是这个流体压力差是烃类战胜生油层毛细管阻力和矿物对烃的吸附力,或者使生油层产生微裂缝而使烃类从生油层中排出的动力。在研究地下孔隙流体压力特征方面,取得了可信成果。
结合地下温度和压力条件,将粘土质沉积物落实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有效排炼时期,研究生油层排烃类型,确定排烃带的厚度,对于估算生汕量.油气初次运移量,盆地定量评价,结合圈闭形成条件及圈闭时空关系,选择有利勘探区,是有直接意义的
5.油气藏是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在油气勘探中应根据盆地构造类型、沉积相、生油岩、热演化史和油气圈闭的分布规律,及时的预计盆地勘探远景。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陆相沉积盆地油气藏分布模式不同类型盆地有其自身的构造特征.沉积体系,成油组合和圈闭类型,相应的形成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分布模式。按盆地地质结构差异,可分为:断陷型油气藏分布模式,拗陷型油气藏分布模式,克拉通拗陷型油气藏分布横式,挤压型油气藏分布模式。
在勘探实践中总结出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成油概念。复式油气聚集带是陆相拉张断陷盆地油气聚集的一种主要形式,它附属于同一、二级构造带和地层岩相带,具有一定的地质成因联系和一致的油气运移聚集过程,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其他类型为辅的多类型油气藏的群集体,在纵向上相互叠置,在平面上由不同层系、不同圈闭类型相互连片的含油带(区)。这一认识有助于把握油气富集规律,提高勘探成效。
总结:我国重油资源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大,近年来对重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