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和明初复古思想对诗歌的影响分析,各体文学论文_第1页
元末和明初复古思想对诗歌的影响分析,各体文学论文_第2页
元末和明初复古思想对诗歌的影响分析,各体文学论文_第3页
元末和明初复古思想对诗歌的影响分析,各体文学论文_第4页
元末和明初复古思想对诗歌的影响分析,各体文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末和明初复古思想对诗歌的影响分析,各体文学论文摘要:张以宁是一位历经元明两代的文人,在元代后期的文坛上就有较大影响,入明以后,在明初的文坛和政坛也名噪一时,是闽中派的先导。本文主要从元末明初的复古思潮和社会背景出发,研究其对张以宁诗文及文学主张的影响。本文关键词语:张以宁;复古思潮;元末明初;翠屏集;明初诗坛活泼踊跃着以高启、杨基等人为代表的诗人群体,文坛则以宋濂等人为代表,这些作者大多生活在元末明初的交替时期,既经历了元末的动乱战乱,又经历了明初加强集权的高压统治,多抒发时代的伤痛和个人际遇的沉浮,尤其是一些宁死不食新朝之粟的元末遗民诗人,他们的身世之痛、忧郁彷徨在诗文中表现的愈加淋漓尽致。但在明初朱元璋的整饬政策和高压统治之下,更多的文人选择了归顺新朝,成为了贰臣。本文所关注的张以宁,就是华而不实之一。张以宁着有(翠屏集〕,诗词文均有传世。他生活在跨元明两代,在元末和明初的诗坛上有着较大的影响。一、两朝文臣,闽中才子张以宁(13011370),字志道,自号翠屏山人,古田(今属福建)人,家居翠屏山下。(明史文苑传〕记载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1。张以宁出生在官宦之家,祖父与父亲均为元世臣。以宁自幼便特别聪明智慧且胆识过人,小小年纪便知名于乡里,(明史〕中记载以宁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2十五岁时,张以宁前往宁德受业于当地着名的理学家韩性同。元泰定四年,张以宁以春秋举三甲进士,开场了他历经元明两代、宦海沉浮多年的仕途生涯。他先后做了黄岩判官,六合县尹等职,在元为官四十余年。明灭元之后,朱元璋将其召至京城,复授其为侍讲学士。不久,他在奉召出使安南的归途中病逝,享年七十岁,在新朝为官仅短短两三年时间。元明易代,使得无数文人陷入了两难之境。与元末遗民相比,张以宁很快归顺了新朝,做起了贰臣,且诗文中也并未太多表示出对元代的挽留和追思。(小草斋诗话〕记载了别人嘲讽张以宁身侍二朝的一件事:张以宁以元学士入明,尝过焦几庙,题诗壁上云:碧殿红棂翠浪间,江风缥缈动烟鬟。神鸡不逐云中去,啼杀清秋月满山。后再过之,有人改其末句云:神鸡忍逐别人去,羞杀清秋月满山。以宁大惭遂刮去其诗。3在当时重君臣之义的伦理纲常之下,张以宁的选择与当时的时势及他本人的想法和抱负有关。首先,他对朝代的更迭和世事的变迁有自个洒脱的认识。在他的词作(明月生南浦〕中,他写到:一笑英雄曾割据。痴儿却被潘郎误。宝气销沉无觅处。藓晕犹残,铁铸遗宫柱。千古兴亡知几度。海门还是那样潮来去。其次,他对汉人统治的朝代和汉人文化抱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与他的汉人身份和他接受的儒学、理学有大关系,也经常在诗文中提及刘蜀、南宋。最后,他一直怀有自个的理想和抱负。张以宁在元朝时期,为官之路并不顺畅,壮年时曾在江淮滞留十年,以教书讲学为生。郁郁不得志的张以宁在诗中写道:昔无刘豫州,隆中老诸葛。所以陶彭泽,归兴不可遏。岂知英雄人,有志不得豁。高咏(荆轲〕篇,竦然动毛发。官场不得意与壮心未酬使他心里极其不甘。同时,由于元末明初的战乱,他长期漂泊在外,无比思念故土,他更愿意早日平息战火,使自个的家乡回到那种清时无寇盗,比屋乐耕耘的悠然光阴,进而未多犹豫地归顺了新朝。二、宗唐复古,杜诗韩文元中期之后的诗坛,复古思潮以宗唐为主导倾向,对于宋诗则多采取摒弃态度。元人在主观上努力学习唐诗的浑融流丽、清新端雅,而力矫宋诗的瘦硬生涩。在文上主要师法韩愈,颇有雄健深邃之风。明初,更是崇古思潮大兴,从开国重臣如宋濂、刘基,到重要的文学侍从如陈谟、刘崧、张以宁等均以儒家诗学论诗,对性情论、风雅传统等进行倡导。由于元末明初这一时代背景,张以宁受复古思潮影响颇深。(一)宗唐抑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首倡当以盛唐为法,对后世宗唐抑宋的思潮影响很大;高棅的(唐诗品汇〕,更是明初诗歌复古的里程碑。这两位福建人的学讲主张,在闽中特别盛行,张以宁熟悉和认可严羽的主张,曾在文中化用严羽评论盛唐诸人诗的妙句。处在宗唐气氛中,张以宁还将唐诗与风雅颂联络起来,以为唐诗继承了风雅颂的遗意:杜以真情真景精义入神者继之;国风比兴多而赋少,而李以真才真趣浑然天成者继之,而为二大家。陶之继,则韦、孟、王、柳之得意者,精绝超诣,趣与景会,多出于兴,然与风雅,概有悟然。4除此之外,张以宁还推崇儒家诗学观,尤其是诗经的温顺敦厚,以为只要学习古人发自性情、纯心正性,才能真正写好诗:诗者性情之发也,性情古则诗古矣其心纯则其性情正,其性情正,则其发于诗也,不质以俚,不靡以华,渊乎其厚以醇记。5(二)李杜诗篇为圭臬张以宁在诗歌创作上奉李杜为圭臬,以为他们是继陶渊明之后、诗三百的继承人,也对当时学杜者多而学李者少的现象提出了自个的解释:诗于唐赢五百家,独李杜氏崒然为之冠。近代诸名人,类宗杜氏而学焉,学李者何其甚鲜也。尝窃论杜繇学而至,精义入神,故赋多于比兴,以追二雅;李繇才而入,妙悟天出,故比兴多于赋以继国风。6由于杜甫学而至,李白才而入,妙悟天出,实难模拟。他在诗歌创作上也实践了自个的主张。他的名作(送重峰阮子敬南还〕,当时脍炙人口。意境清逸,颇有青莲之韵,朱彝尊称:承旨重峰送别一篇,仿太白可称合作。7而他另外一首五古(峨眉亭〕:白酒双银瓶,独酌峨眉亭。不见谪仙人,但见三山青。秋色淮上来,苍然满云汀。欲将五十弦,弹与蛟龙听,被沈德潜以为其秋色淮上来二十字,何减太白8。除此之外,还有仿太白之豪放飘逸的青天出皓月,碧海收微烟。举杯一问月,我本月中仙以及类杜甫的公时挥洒神与力,此诗此笔绝代工等诗。(三)韩愈文章为典范复古思潮同样也影响到他的文章创作和思想上。他以为宋代文章已失秦汉之风,因而提倡宗经师古,以韩愈文章为典范,后乎经者,文之正莫如孟轲氏,后乎孟者,文之盛莫如韩愈氏9。他还屡次将韩文与杜诗相提并论,充分肯定韩愈在文章方面的成就,评价韩愈文道:牢笼并包,靡一不具,譬海之钜潮无涯涘,气和景明,万里一平,纤澜弗惊,力倾乔岳,畜之沉沉,而自然其文,层波鳞鳞,松散纷纭,乍合俄分,千姿万态,巧莫能绘;浩乎一与风值,则浪波起伏,如山如屋,鱼龙并作,休人心目。10他也特别赞同韩愈古文运动的观点,称唐韩子之言殆合于今矣!在这种主张之下,张以宁也创作了不少散文,其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括了古代的记、序、铭、题跋、讲、疏、赞等各种文体。(四库提要〕中称:则以宁兼以文章显,不但以(春秋〕名家。宋濂更是给予极高评价:今观先生之文,非汉非秦周之书不读,用力之久,超然有所悟入。丰腴而不流于丛冗,雄峭而不失于粗厉,清圆而不涉于浮巧,委蛇而不病于细碎,诚可谓一代之奇作矣。11以下为参考文献:[1](明)张以宁.(翠屏集〕卷三,明成化十六年张淮刻本。[2](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80年版.[3](清)纪昀,永瑢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4](清)纪昀,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2003年版.[5]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6](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7](清)陈田.(明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8](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注释:1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一三三(文苑传〕,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113页.22.同上.33.(清)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页.44.(明)张以宁(黄子肃诗集序〕,(翠屏集〕卷三,明成化十六年张淮刻本,第244页.55.(明)张以宁(李子明举诗集序〕,(翠屏集〕卷三,明成化十六年张淮刻本,第249页.66.(明)张以宁(钓鱼轩诗集序〕,(翠屏集〕卷三,明成化十六年张淮刻本,第251页.77.(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5页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