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书法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书法篆刻论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9773127270cae3e8e3bc093ea99f8d/b29773127270cae3e8e3bc093ea99f8d1.gif)
![认识书法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书法篆刻论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9773127270cae3e8e3bc093ea99f8d/b29773127270cae3e8e3bc093ea99f8d2.gif)
![认识书法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书法篆刻论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9773127270cae3e8e3bc093ea99f8d/b29773127270cae3e8e3bc093ea99f8d3.gif)
![认识书法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书法篆刻论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9773127270cae3e8e3bc093ea99f8d/b29773127270cae3e8e3bc093ea99f8d4.gif)
![认识书法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书法篆刻论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9773127270cae3e8e3bc093ea99f8d/b29773127270cae3e8e3bc093ea99f8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书法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书法篆刻论文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在中国能够讲是人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此进行了重点阐述。就书法艺术而言,怎样理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辩证的认识书法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对书法学习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源于生活---书法艺术在生活中产生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卢卡契在(审美特性〕中指出:人们的日常态度是每个人活动的起点,也是每个人活动的终点。这就是讲,假如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一条长河,那么由这条长河中分流出了科学和艺术这样两种对现实更高层次的感受形式和再现形式。一切意识形态活动都是对客观生活的反映,同样,日常生活也是书法艺术的母体。其一,书法是书写的艺术,书法艺术的载体是汉字,而汉字则是根据生活创造的。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记事的方式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缺乏,人们用线条和笔划勾画出所要表示出的对象,于是产生了绘画的的方式方法帮助记忆,表示出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逐步从图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了文字符号,诞生了最早的文字---象形字,在汉字的演变中又产生了会意字和形声字。其二,书法艺术中书体的变化,也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有据可查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也就是甲骨文,约产生于殷商后期。由于青铜器的产生,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人们把汉字刻在青铜器上,构成了金文,亦称为钟鼎文,西周后期,逐步演变成为大篆。秦朝统一六国后,由于大篆字体繁复,书写不方便,影响了在生活中的使用,丞相李斯对大篆去繁就简,构成了小篆。而隶书的产生,既有社会因素,又有文化背景原因,然而重要的应该是秦汉时期人们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对文字形态、书写方式的影响,以及竹简的大量使用则是隶书产生的直接原因。随后,在隶书的基础上又构成了楷书。行书在两晋时的盛行,则是玄学在士人中影响的结果。狂草是唐人直抒胸臆的产物。宋体更是活体印刷术产生后构成的书体。书体的变化深深地印刻着中国社会变迁的烙印。其三,书法批评中,对书法美的评价往往用现实生活的事物比较。中国传统文化讲求道法自然,讲求天人合一,书法也把这些作为追求的目的。表如今书法批评理论上,则经常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事物品评书法。如虞世南(笔髓论释真〕中讲:拂掠轻重,若浮云蔽于晴天;波撇勾截,若微风摇于碧海。再如对褚遂良书法,刘熙载(艺概书概〕讲:褚其如鹤游鸿戏乎?形象地表述了书法的曲线美。又如怀素所讲其痛快处如惊蛇入草,草书的抒情美直跃其上。以上种种,无不讲明中国书法与自然、生活的严密联络。二、高于生活---对美的追求使书法从书写上升为艺术鲁迅曾指出:尝闻艺术来历,在于致用。艺术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艺术的审美特性,即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使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中国书法亦是如此。固然我们无法揣测先贤们的书写心理,但我们能够想象:爱漂亮之心,人皆有之,先贤亦不例外,他们在书写中将自个的审美理想融入华而不实,使书法不再仅仅仅是一种实用工具,而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正是在对美的追求中,书法从书写中升华成为了艺术,同时书法艺术也最鲜明地具体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审美。书法之美,在于形式美。草书和行书或敏捷、或轻盈、或矫健,楷书、隶书在安宁稳重里流露出飞动流美,篆书分行布白齐整圆润、用笔流畅飞扬,它们显示着各自独特的造型美。书法作品中,字型笔画自由多样,线条或曲或直回环运动,笔法墨法相兼相润,传达出各种姿态和气势,产生了一种变化无穷的艺术效果。书法家人格的蕴藉和社会环境,更使点画笔墨构成一种风格即用笔之力、运笔之势,进而反映出生命的运动美。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讲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这段话形象地表述了通过用笔、运笔,产生的不同书法造型,表现出的不同的书法美的形式。书法之美,在于气韵美。气韵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气韵能否生动是评价一副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南齐书法家王僧虔以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张怀瓘(书断〕也讲: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气韵并不缥缈,它依附于墨法、笔法、章法等技法中。线条、笔画作为笔法的基本构成,是笔墨的有形堆砌和形态不同的字体特点,给人的视觉以形式美的体验。比方隶书的蚕头燕尾以及起伏的横画,通过弧和圆给人优雅、拙厚、神情内敛之感。卫夫人在书论(笔阵图〕讲: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石如崩也;撇,陆断犀牛,弯钩,百钧弩发;竖,万岁枯藤;横弯钩,崩浪雷奔;横折钩,劲弩筋节.书法创造中,线条的变化与空间的构造,表现出书法家广泛的情感境界,书法家将个人生命情调和内在气质带入笔墨,使之成为人格与精神的生动写照。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这种情感化的笔墨线条,与鉴赏者之间产生的情感效应,唤起相互的审美体验,使之得到审美的享受以及美的陶冶、。宋人韩拙在(论用笔墨格法气韵之病〕中曾讲:凡用笔先求气韵,次求体要,然后精思。若形势未备,便用巧密精思,必失其气韵也.书法之美,在于意境美。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东方艺术精神的内在意蕴。在有形的线条中荡漾着味外之旨,通过点线的组合变化,使作品超越形式,上升到无限的境界之中,这便是书法的意境。岳飞在出征途中,夜宿武侯祠,读(出师表〕,有感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联络本身实际,挥涕走笔,以稍舒胸中抑郁,字里行间激荡着英雄豪气,充满着忠贞义烈的真诚情感,铸就了撼人心魄的艺术境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艺术无色而具绘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便是源于意境的构创。蔡邕(笔论〕中讲: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讲:写字者,写志也。意境深远的书法作品,必定具体表现出出书法家特定的审美理想。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式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唐人颜真卿在精神上追求肃然巍然之境,具体表现出在他的书法上端庄宽舒、刚健雄强,令人感觉正气凛然、酣畅淋漓。清人郑板桥天性自然,其书真率活泼,运笔出之自然,有形的字迹飞动中创造了一种美的神韵,使书法艺术超越有限形质而进入无限境界。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这种创意之美,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意向,也是书法艺术的灵魂。三、应用社会---在生活中学习书法,用书法艺术教化生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讲,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宋代诗人杨万里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等诗句,也讲明艺术要从自然生活中获取气力和灵感。书法艺术更是如此。唐人张旭偶尔看见江岛地平沙润,不由得兴致大发,用锥尖在沙面上面写起字来,发现笔划沉稳净润,由此大悟,创造了锥画沙的笔法;唐人颜真卿看到雨水从屋檐流下,墙壁染上了斑斑渗痕,因此领悟到行笔应为屋漏痕的转折自若;晋人王羲之看到白鹅游荡而悟得了意境,唐人怀素观赏夏季云的变幻,悟得了云的变化和气势,北宋人黄庭坚见常年荡浆而变化结体。所以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闭门学书只能成为书匠,只要不断从生活中获得滋养,获得感悟,才能真正领悟美的内涵。书法艺术毕竟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美的升华,存精去芜,它的美是高于生活的,以艺术的美引导生活,则艺术的教化作用昭然若揭。一幅隶书宁静致远,淡泊明心,可供欣赏,更是对人处世待物的警醒;一幅行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铁钩银划般的笔迹赋予奋进中的人们多少豪迈;一幅魏碑书法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可谓忠厚之人的座右铭;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刚柔相济,铿锵有力,人们在欣赏它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的感染,陶冶了思想情操,提高了思想境界,深化了审美感受。凡此种种,枚不胜举。当下多元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令人眼花缭乱,理想与现实的分离,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非理性的信仰危机.以书法艺术引导人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如明代杜琼所言启人之高致,发人之浩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全羊毛手工地毯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福路新氟罗沙星注射液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退休研究员返聘科研机构合作协议
- 2025年中国平面型手柄弹出门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氩气减压流量调节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绢麻针织面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痛肿灵(酊剂)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大型餐饮集团总经理职位竞聘合同3篇
- 2025-2030全球工作高度平板车 (WHPT)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金属包覆印刷电路板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聚焦客户创造价值》课件
- 公安校园安全工作培训课件
- PTW-UNIDOS-E-放射剂量仪中文说明书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全套 魏华林 第0-18章 绪论、风险与保险- 保险市场监管、附章:社会保险
- 许小年:浅析日本失去的30年-兼评“资产负债表衰退”
- 典范英语2b课文电子书
-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合理用药
-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 GB/T 4513.7-2017不定形耐火材料第7部分:预制件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