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_第1页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_第2页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_第3页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_第4页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考向以区域图或地理关联图、过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例题1】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地貌• .地貌• .生物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⑥D.⑤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误。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答案1.A2.D【例题2】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②3.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4.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5.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解析第3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故A项正确。第4题,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D项正确。第5题,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使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项正确。答案3.A4.D5.B跟踪训练一、选择题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1〜2题。.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解析】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分解如下:①当地为平地、森林植被;②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B2.A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B.②C.③D.④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B.⑥C.⑦D.⑧【解析】第3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第4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答案】3.A4.B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X100%。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X100%。读下图完成5〜6题。{萍)釐里位期5.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6.造成福建省复种指数偏低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经济发展水平 D.地形因素【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的复种指数明显小于浙江,这是由于山东的纬度较浙江高,热量条件不如浙江,这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6题,福建的纬度较低,但该省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利于耕种,因此复种指数也较低。【答案】5.A6.D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7〜8题。7.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8.图中所示的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答案】【答案】A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解析】第7题,气温的高低对植物的生长及各种活动都非常重要。气温越高,植物的生长就越旺盛,生物量就越大,微生物活动也强烈。第8题,高纬度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植物生长较慢,所以生物量较少,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所以枯枝落叶较多;土壤冻结时间长,所以土壤中储存的养分较少,物质养分的流动也较少。反之,低纬度地区,由于气温较高,植物生长较快,所以生物量较多;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枯枝落叶趋于减少。【答案】7.A8.D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一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一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回答9〜10题。9.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C.洪峰流量及出现频率减少[来源:学,科,网]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解析】图4时期与图1时期相比,森林植被遭到了破坏,则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要减弱,必然导致丰水期河水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减少,年内径流量变化加大。TOC\o"1-5"\h\z10.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土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该河流上中游地区的植被破坏,必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河床升高而汛期水位较高,增大了洪涝的威胁;同时图中显示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化地区由于地面硬化,而雨水下渗困难,地表径流加大,使洪峰出现的时间较早、水位较高,易引起洪涝灾害。华北平原地区湖泊较少,也很少围湖造田;不是草原地区,当然也就不会因为过度放牧导致调节径流功能下降。【答案】D如右图所示中M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11〜13题。11.图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解析】 图示反映的是生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答案】D12.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迁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答案】D.图中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功能 B.平衡功能C.调节功能D.生产功能【解析】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答案】D二、综合题.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上图是体长仅1.5厘米的椰心叶甲图片。据统计,从2002年至今,海南省正遭受着一场“恐怖袭击”——一种外来入侵昆虫“椰心叶甲”横扫了全省几乎所有市县,造成椰子树大片大片枯黄。专家表示:如果不加以控制、防治,海南的椰子树将有全部死亡的危险!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为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总体损失达到1198亿元,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36%。面对如此严峻的事实,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大祥指出: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亚于军事入侵!节选自中国网(2006年6月26日)“小虫入侵成害正在毁掉‘椰岛’海南标志”材料二生物入侵是指外来侵入物种的流入。当它们定居于自然栖息地、成为变化的主体并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后,外来物种就被认为是具侵略性的。外来入侵物种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昆虫、软体动物、植物、鱼、哺乳动物和鸟类。(1)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哪些?(2)若你是某市环保局的局长,你将怎样做?【解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因此,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没造成危害。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旦某种生物人为绝灭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随着物种的引进,这些外来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答案】 (1)降低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破坏物种多样性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2)在引入外来物种前应进行可行性论证,研究要引进物种生存的环境;制定法规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的机理;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综合治理;加强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等。15.读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和(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而不断形成的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1)右侧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和(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而不断形成的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到(3)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淋溶作用增强,导致土壤,没有了树木,逐渐减少,树木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导致土壤,没有了树木,逐渐减少,树木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灭绝等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