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省、陕西省、宁夏、青海省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_第1页
2025年山西省、陕西省、宁夏、青海省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_第2页
2025年山西省、陕西省、宁夏、青海省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_第3页
2025年山西省、陕西省、宁夏、青海省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_第4页
2025年山西省、陕西省、宁夏、青海省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山西省、陕西省、宁夏、青海省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当前,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居民生活活动逐渐转移到线上,如网络约车、外卖网购、线上网诊等。线上生活既丰富了居民传统生活的内容,又弥补了因相关生活设施不足带来的不便。如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居民传统生活与线上生活热门活动类型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小题。1.导致该市居民传续生活热门活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 B.地价 C.政策 D.劳动力2.该市居民线上生活热门活动类型多样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是()A.中心区 B.中心区外围 C.近郊区 D.近郊区外围3.该市居民生活活动由传统向线上转移主要得益于()A.消费水平提升 B.商业设施升级 C.人口规模扩大 D.信息技术发展按照“以地定养、就近还田”的原则布局养殖场,有助于实现粪肥到农田的完全可达和被消纳,有效缓解粪肥局部堆积、化肥过度使用和耕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管理部门选定某平原部分区域为研究对象,站合养殖场(如图所示)的养殖规模(产粪量)和周边地块农作物的粪肥需求量,模拟推算出各养殖场的消纳区。据此完成4~6小题。4.养殖场近田布局能够()A.提高养殖产品质量 B.满足养殖饲料需求 C.减少粪肥养分挥发 D.降低粪肥运输成本5.根据“以地定养”原则评价图示区域的种养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A.①和②养殖规模过大 B.整体养殖规模小 C.③和④养殖规模过大 D.整体耕地规模小6.为优化养殖场布局,综合考虑居民健康需求和搬迁成本,最先要搬迁的养殖场是()A.① B.② C.③ D.④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多应用于人工智能、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2023年,全球稀土矿产量达35万吨,同比增长16.67%。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为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我国依法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据此完成7~8小题。7.全球稀土矿产量近年来大幅增长是由于()①能源转型需求旺盛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③稀土开发成本降低④资源国际供给高度集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我国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主要是为了()A.延长产业链 B.缓解资源短缺 C.提高附加值 D.保障战略储备为研究太阳辐射对建筑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我国某地典型民居朝南土墙外表面(无遮挡)进行了观测。图1为某晴天墙体温度日变化,图2为墙体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年内变化。据此完成9~10小题。9.该民居最可能位于()A.拉萨(29°36′N,91°06′E) B.吐鲁番(42°50′N,89°12′E) C.丹东(40°07′N,124°23′E) D.张家口(40°48′N,114°52′E)10.7月,该墙体获得太阳辐射日总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日照时数短 B.大气削弱作用强 C.日地距离远 D.正午太阳高度大秦岭在抬升过程中,受地壳这动、岩浆活动影响,形成了各类变质岩。唐代诗人王维曾隐居奏岭北麓,登山时眼望溪中的白石、山上的红叶,写下“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的诗句。据此完成11~12小题。11.诗中“白石”能“出”露,表明其抗侵蚀能力强,它最可能是()A.玄武岩 B.石灰岩 C.石英岩 D.花岗岩12.诗人登山的月份应该是()A.9月 B.11月 C.1月 D.2月北半球高纬度森林的分布界限受冬季温度、降水和土壤带因素影响显著。研究发现:近年来北冰洋10月无冰海域面积增大,阿拉斯加北部冬季积雪加厚,促进了来年树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导效森林分布界限扩张加快。如图示意北冰洋海冰变化及阿拉斯加北部林线采样点(海拔相近)。据此完成13~15小题。13.冬季积雪加厚能导致森林分布界限扩张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吸热增多 B.土壤湿度增加 C.土壤温度升高 D.地表蒸发加强14.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区域分布范围缩小的自然带是()A.冰原带 B.苔原带 C.针叶林带 D.针阔叶混交林带15.推测四个采样点中林线爬升最快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5分。16.(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埃塞俄比亚工业基础薄弱,道路及供电等设施落后,用电缺口较大。纳兹雷特市位于东非大裂谷西侧,是亚的斯亚贝巴到古布提港必经路上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由中国承建的纳兹雷特二期风电场项目于2016年并网发电,该项目使用中国资金、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设备,是中国风电“走出去”的第一个完整的新能源工程项目。如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及周边区域。(1)分析纳兹雷特市风电场项目选址的合理性。(2)说明纳兹雷特市风电场项目对保障埃塞俄比亚国家能源安全的积极作用。(3)简述中埃风电场项目对我国开展国际能源项目合作的启示。1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赴雅鲁藏布江谷地进行地貌专题考察,结合遥感影像绘制了素描图(如图)。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地谷坡上出现黄土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表现。(1)识别图中的地貌,归纳外力作用类型。并列举对应的地貌名称。(2)说明从上游山地岩石到谷坡黄土的物质空间迁移过程。18.(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效水是指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其多少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等有关。如图解释了土壤质地与土壤有效水的关系。为探究有机质与土壤有效水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报告如表所示。实验名称土壤渗水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有效水的影响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相同烧杯2个、量杯2个、蒸馏水实验步骤步骤1:将土壤样品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去除大部分有机质,记录为样品1,未作处理的另一份记录为样品B。步骤2:将A、B样品分别装入标有A、B的烧杯中,保证两份样品体积相同。步骤3:步骤4:步骤5:实验结果样品B的渗水深度小于样品A实验分析质地相同的两份土壤样品具有相近的土壤有效水下限。因此,样品A、B的土壤有效水多少可由渗水湿程度推断。实验结论(1)据图,将砂土、壤土和黏土的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从大到小排序。(2)补齐表中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3)从砂土、壤土和黏土中任选两种,提出增加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的方法。19.(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境内的古长城遗址分布在大青山(阴山山脉中段)南北两侧,长城位置的变迁诉说着区域内民族文化的磕碰和融合。如图示意乌兰察布市境内长城遗址及相应时期气候特征。有人认为:“气候变化决定了长城位置的变迁”,对此认识提出质疑(表明观点),并从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长城位置变迁之间关系的角度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论述与材料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2025年山西省、陕西省、宁夏、青海省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当前,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居民生活活动逐渐转移到线上,如网络约车、外卖网购、线上网诊等。线上生活既丰富了居民传统生活的内容,又弥补了因相关生活设施不足带来的不便。如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居民传统生活与线上生活热门活动类型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小题。1.导致该市居民传续生活热门活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 B.地价 C.政策 D.劳动力【解答】解:交通对居民活动的分布有一定影响,但传统生活热门活动如餐饮、娱乐等更多地与地理位置、人口密集度和消费能力相关,而非单纯依赖交通,A错误。地价是影响商业活动选址的重要因素。在城市中心区域,地价高昂,通常只有高利润的商业活动才能承担得起。而传统生活热门活动如餐饮、购物等,由于面向大众,对租金较为敏感,因此更倾向于分布在地价相对较低的中心区外围或近郊区,这与题目中传统生活热门活动的空间分布相符,B正确。政策对居民活动的分布有一定影响,但通常不是决定性因素。政策更多是通过引导或限制来影响活动分布,而非直接决定,C错误。劳动力对传统生活热门活动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这些活动更多依赖于地理位置、人口密集度和市场需求,而非劳动力数量或质量,D错误。故选:B。2.该市居民线上生活热门活动类型多样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是()A.中心区 B.中心区外围 C.近郊区 D.近郊区外围【解答】解:根据题目描述和图示,线上生活热门活动包括网络约车、外卖网购、线上网诊等,这些活动对地理位置的依赖性较小,更多地依赖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因此,线上生活热门活动的多样化程度与互联网普及率、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心区互联网普及率较高,但由于地价高昂,线上活动可能受到一定限制,此外,中心区传统商业活动发达,线上活动可能不是主导,A错误。中心区外围受到中心区辐射影响,但仍未达到线上活动多样化程度最高的水平,B错误。近郊区地价相对较低,有利于线上活动的拓展。同时,近郊区人口密集,互联网普及率较高,为线上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近郊区线上生活热门活动类型多样化程度最高,C正确。近郊区外围相对偏远,互联网普及率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可能较低,不利于线上活动的多样化发展,D错误。故选:C。3.该市居民生活活动由传统向线上转移主要得益于()A.消费水平提升 B.商业设施升级 C.人口规模扩大 D.信息技术发展【解答】解:消费水平提升可能对线上活动的普及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驱动力,线上活动的普及更多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A错误。商业设施升级可能提升传统商业活动的竞争力,但对线上活动的普及影响有限,线上活动更多依赖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B错误。人口规模扩大为线上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但同样不是主要驱动力,线上活动的普及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C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线上活动普及的主要驱动力,它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更加高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线上活动得以快速发展和普及,D正确。故选:D。按照“以地定养、就近还田”的原则布局养殖场,有助于实现粪肥到农田的完全可达和被消纳,有效缓解粪肥局部堆积、化肥过度使用和耕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管理部门选定某平原部分区域为研究对象,站合养殖场(如图所示)的养殖规模(产粪量)和周边地块农作物的粪肥需求量,模拟推算出各养殖场的消纳区。据此完成4~6小题。4.养殖场近田布局能够()A.提高养殖产品质量 B.满足养殖饲料需求 C.减少粪肥养分挥发 D.降低粪肥运输成本【解答】解:根据材料“按照‘以地定养、就近还田的原则布局养殖场,有助于实现粪肥到农田的完全可达和被消纳,有效缓解粪肥局部堆积、化肥过度使用和耕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可知,该布局模式有助于实现粪肥到农田的完全可达,运输距离近,能降低粪肥运输成本,D正确。养殖场近田布局,能缓解粪肥局部堆积释放难闻气味的问题,而不是粪肥养分挥发问题,粪肥养分不易挥发,C错误。养殖产品质量主要与养殖方式、饲料和管理水平相关,与养殖场是否近田布局无直接关系,A错误。养殖饲料需要从区域外输入,耕地主要发展种植业,不是养殖饲料的主要来源,B错误。故选:D。5.根据“以地定养”原则评价图示区域的种养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A.①和②养殖规模过大 B.整体养殖规模小 C.③和④养殖规模过大 D.整体耕地规模小【解答】解:根据图示,①和②养殖场的消纳区大部分在有效范围内(500米内),这表明它们的养殖规模与周边农田的粪肥需求量相匹配,并未显示出过大,A错误。图中各个养殖场的消纳区分布情况并未明确显示整体养殖规模小,而且,是否规模小需要根据养殖需求和土地资源等综合因素来判断,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和④养殖场的消纳区部分超出了500米的范围,这表明它们的养殖规模超出了周边农田的粪肥需求量,造成了粪肥的局部堆积,C正确。图中并未给出明确的耕地规模信息,无法直接判断整体耕地规模小,D错误。故选:C。6.为优化养殖场布局,综合考虑居民健康需求和搬迁成本,最先要搬迁的养殖场是()A.① B.② C.③ D.④【解答】解:根据图示,①养殖场的消纳区基本在有效范围内,且靠近道路但并非直接临近村庄,对居民健康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搬迁优先级不高,A错误。②养殖场的消纳区也在有效范围内,且相对远离村庄,搬迁优先级也不高,B错误。③养殖场的消纳区部分超出范围,但相比④养殖场,它并非直接临近多个村庄且位置相对偏远一些,因此,在搬迁优先级上可能略低于④,C错误。④养殖场不仅消纳区超出范围且直接临近多个村庄,这将对居民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同时考虑到搬迁成本可能因直接威胁居民健康而被迫加快进程,因此,④养殖场应该是最先要搬迁的,D正确。故选:D。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多应用于人工智能、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2023年,全球稀土矿产量达35万吨,同比增长16.67%。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为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我国依法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据此完成7~8小题。7.全球稀土矿产量近年来大幅增长是由于()①能源转型需求旺盛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③稀土开发成本降低④资源国际供给高度集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答】解: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如风能、太阳能等,这些产业对稀土元素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稀土元素在清洁能源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用于制造永磁体、催化剂等,因此,能源转型的旺盛需求是推动稀土矿产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①正确。稀土元素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随着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稀土元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稀土矿产量的增长,②正确。技术进步可能有助于降低稀土的开发成本,但通常这种成本降低不会直接导致全球稀土矿产量的大幅增长。此外,题目中并未明确提及稀土开发成本的降低是导致产量增长的原因,③错误。资源国际供给的高度集中通常会导致资源价格的波动和供应风险,然而,这并不直接推动稀土矿产量的增长,而是更多地影响稀土市场的稳定性和价格,④错误。故选:A。8.我国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主要是为了()A.延长产业链 B.缓解资源短缺 C.提高附加值 D.保障战略储备【解答】解:延长产业链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但这并不是保护性开采的主要目的,保护性开采更侧重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战略储备,A错误。稀土资源是宝贵的战略资源,但我国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并不是为了缓解短期的资源短缺问题,相反,这是为了确保稀土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B错误。提高附加值是稀土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这并不是保护性开采的直接目的。保护性开采更多地是为了保护稀土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价值,C错误。稀土元素在许多关键技术和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被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稀土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并保障国家的战略储备,这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科技优势,D正确。故选:D。为研究太阳辐射对建筑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我国某地典型民居朝南土墙外表面(无遮挡)进行了观测。图1为某晴天墙体温度日变化,图2为墙体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年内变化。据此完成9~10小题。9.该民居最可能位于()A.拉萨(29°36′N,91°06′E) B.吐鲁番(42°50′N,89°12′E) C.丹东(40°07′N,124°23′E) D.张家口(40°48′N,114°52′E)【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晴天墙体温度日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6时前后,而一天中温度最高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前后,因此,与北京时间相隔两小时,经度上相差30°,该地经度位于东经90°附近,CD错误。结合该墙体获得太阳辐射日总量年变化可知,该地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因此该地最有可能为吐鲁番,拉萨太阳辐射季节变化较小,B正确,A错误。故选:B。10.7月,该墙体获得太阳辐射日总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日照时数短 B.大气削弱作用强 C.日地距离远 D.正午太阳高度大【解答】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墙体获得太阳辐射日总量年内变化在七月份总量偏低,结合上题可知,该地最有可能位于吐鲁番,此时为吐鲁番的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吐鲁番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照射在墙体的太阳辐射面积较小,墙体所获得太阳辐射量较低,D正确。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日照时间较长,A错误。吐鲁番地处内陆地区,全年降水较少,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B错误。7月份时,太阳位于远日点附近,日地距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太阳辐射,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秦岭在抬升过程中,受地壳这动、岩浆活动影响,形成了各类变质岩。唐代诗人王维曾隐居奏岭北麓,登山时眼望溪中的白石、山上的红叶,写下“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的诗句。据此完成11~12小题。11.诗中“白石”能“出”露,表明其抗侵蚀能力强,它最可能是()A.玄武岩 B.石灰岩 C.石英岩 D.花岗岩【解答】解:题目中提到,“白石”能“出”露表明其抗侵蚀能力强。在地质学中,岩石的抗侵蚀能力与其成分、结构和形成环境等因素有关。玄武岩是一种火山岩,通常呈黑色或暗绿色,其抗侵蚀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不太可能是“白石”,A错误。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易受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抗侵蚀能力不强,也不符合“白石”的特征,B错误。石英岩主要由石英组成,石英是一种硬度高、耐磨、化学性质稳定的矿物,因此石英岩的抗侵蚀能力较强;同时,石英岩在风化过程中可能形成白色的颗粒或块体,符合“白石”的描述,C正确。花岗岩虽然也是一种坚硬的岩石,但其颜色多样,不一定为白色,且通常含有较多的长石、云母等矿物,这些矿物的抗侵蚀能力相对较弱,D错误。故选:C。12.诗人登山的月份应该是()A.9月 B.11月 C.1月 D.2月【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及所学知识可知,“白石出”意味着河水流量减少,河床上的白石得以显露,这通常发生在秋季或冬季,当降水量减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时;“红叶稀”则表明山上的红叶已经开始凋落,这也是秋季或初冬的常见景象。结合秦岭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可以推断诗人登山的月份应该是秋季末到冬季初的某个时段。在选项中,9月还属于秋季中期,红叶应该较为茂盛;1月已经是冬季中期,气温较低,可能不利于登山活动;3月则是春季初期,与诗句描述的景象不符,因此,最有可能的月份是11月,此时正值秋季末到冬季初的过渡时期,符合诗句中的描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北半球高纬度森林的分布界限受冬季温度、降水和土壤带因素影响显著。研究发现:近年来北冰洋10月无冰海域面积增大,阿拉斯加北部冬季积雪加厚,促进了来年树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导效森林分布界限扩张加快。如图示意北冰洋海冰变化及阿拉斯加北部林线采样点(海拔相近)。据此完成13~15小题。13.冬季积雪加厚能导致森林分布界限扩张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吸热增多 B.土壤湿度增加 C.土壤温度升高 D.地表蒸发加强【解答】解:积雪反射率较高,积雪加厚,不会导致地表吸热增多,地表蒸发加强,容易导致土壤缺水,不利于森林生长,AD错误。图示区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森林分布界限主要取决于热量条件,积雪加厚,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增强,提高了土壤的温度,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C正确,B错误。故选:C。14.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区域分布范围缩小的自然带是()A.冰原带 B.苔原带 C.针叶林带 D.针阔叶混交林带【解答】解:图示区域纬度较高,海拔较低,陆地自然带以针叶林带和苔原带为主,AD错误。全球变暖背景下,森林分布界限扩张,挤占了苔原带的空间,苔原带往北退缩,但北部边缘为北冰洋,故苔原带分布范围缩小,B正确,C错误。故选:B。15.推测四个采样点中林线爬升最快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解答】解:四个采样点中,①③位于来自北冰洋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雪量大,积雪量大,积雪后利于树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①纬度更低,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更大,水热组合条件更好,利于植被生长,林线爬升最快,A正确,C错误。②④位于北冰洋的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雪量小,积雪薄,冬季土壤温度较低,不利于树木生长,B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5分。16.(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埃塞俄比亚工业基础薄弱,道路及供电等设施落后,用电缺口较大。纳兹雷特市位于东非大裂谷西侧,是亚的斯亚贝巴到古布提港必经路上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由中国承建的纳兹雷特二期风电场项目于2016年并网发电,该项目使用中国资金、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设备,是中国风电“走出去”的第一个完整的新能源工程项目。如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及周边区域。(1)分析纳兹雷特市风电场项目选址的合理性。(2)说明纳兹雷特市风电场项目对保障埃塞俄比亚国家能源安全的积极作用。(3)简述中埃风电场项目对我国开展国际能源项目合作的启示。【解答】解:(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纳兹雷特市位于东非大裂谷西侧,地形差异显著,这种地形差异容易形成局部环流,使得风速较大,有利于风力发电;图中可看出,该项目临近铁路,交通便利,便于运输风机设备等,降低了建设成本;风电场接近新型工业城市纳兹雷特,该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好,有利于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该项目位于非洲埃塞俄比亚,选址处土地广阔,且土地成本低,项目投入成本低;根据图中城市分布可知,该项目距离首都较近,而首都是主要用电市场,就近布局能降低输电成本。(2)作为风电项目,首先能增加电能供应,缓解用电缺口,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该项目为本国提供电能,能提高电能自给率,减少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风能,无污染、可再生,利用风能,能降低发电成本;风能是清洁能源,风能的使用能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增大清洁能源比重,优化了能源结构,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3)该项目选址,区位优势明显,故国际能源项目合作首先应科学选址,改善项目区位条件;该项目由我国承建、使用我国的资金、技术、标准和设备,与埃塞俄比亚开展完整的全产业链合作,提高附加值,值得借鉴推广;该项目采用中国技术与标准,提升我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知名度;通过该项目合作,协调了各方利益,改善当地民生,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值得借鉴推广;风电为清洁能源,该类项目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值得推广。故答案为:(1)位于东非大裂谷边缘,地形差异引起局部环流,风速较大;临近铁路,便于风机设备运输;接近新型工业城市纳兹雷特,基础设施较好;土地广阔,土地成本低;距离首都主要用电市场较近,降低输电成本。(2)增加电能供应,缓解用电缺口,保障生产生活;提高电能自给率,减少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利用风能,降低发电成本;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增大清洁能源比重,调整能源结构。(3)科学选址,改善项目区位条件;开展完整的全产业链合作,提高附加值;采用中国技术与标准,提升我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协调各方利益,改善当地民生,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开发清洁能源,推动碳达峰、碳中和。1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赴雅鲁藏布江谷地进行地貌专题考察,结合遥感影像绘制了素描图(如图)。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地谷坡上出现黄土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表现。(1)识别图中的地貌,归纳外力作用类型。并列举对应的地貌名称。(2)说明从上游山地岩石到谷坡黄土的物质空间迁移过程。【解答】解:(1)在地质学和地理学中,河流和风力是两种主要的外力作用,它们通过堆积和侵蚀作用改变地表形态。当河流从山区流出到平原时,流速突然减慢,导致携带的泥沙在山麓地带迅速沉积,形成洪积扇,分布于图中的出山口处;在河流较宽的河段,水流速度下降,使得部分泥沙在河中央沉积形成小岛或沙洲,即江心洲,分布于图中河流中部;河流在弯道处或遇到障碍物时,水流速度减慢,导致泥沙沉积在河岸两侧,形成平坦的河漫滩,分布于图中河流右侧;河流在长期的侵蚀作用下,不断下切河床,原有的河床被抬高成为阶地,分布于图中河流左侧;风力将沙粒搬运并在遇到障碍物(如植被、建筑物等)时沉积下来,形成沙丘和沙洲,发布于图中左侧山前。(2)从上游山地岩石到谷坡黄土的物质空间迁移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自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上游山地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逐渐破碎成小颗粒,形成碎屑物质。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如温度变化、冰冻融化等导致的岩石破裂)和化学风化(如雨水溶解岩石中的矿物质);接着,这些碎屑物质被水流冲刷和搬运。在降雨或融雪产生的径流作用下,碎屑物质被水流携带,沿着河流向下游迁移;当水流到达谷坡时,由于流速减慢和地形变化,水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开始沉积。这些沉积物在谷坡上逐渐堆积,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土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经过压实和固结作用,逐渐转化为黄土层。黄土层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沉积物类型之一。因此,从上游山地岩石到谷坡黄土的物质空间迁移过程可以概括为:岩石风化→碎屑物质形成→水流搬运→谷坡沉积→黄土层形成。故答案为:(1)河流堆积作用:洪积扇、江心洲、河漫滩。河流侵蚀作用:河流阶地。风力堆积作用:沙丘、沙洲。(2)上游山地岩石在风化、侵蚀等自然力的作用下,逐渐破碎成小颗粒,形成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随着水流的冲刷和搬运,逐渐向下游迁移;当水流到达谷坡时,由于流速减慢,水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开始沉积;这些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和压实,形成了黄土层。因此,从上游山地岩石到谷坡黄土的物质空间迁移过程可以概括为:岩石风化→碎屑物质形成→水流搬运→谷坡沉积→黄土层形成。18.(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效水是指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其多少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等有关。如图解释了土壤质地与土壤有效水的关系。为探究有机质与土壤有效水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报告如表所示。实验名称土壤渗水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有效水的影响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相同烧杯2个、量杯2个、蒸馏水实验步骤步骤1:将土壤样品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去除大部分有机质,记录为样品1,未作处理的另一份记录为样品B。步骤2:将A、B样品分别装入标有A、B的烧杯中,保证两份样品体积相同。步骤3:步骤4:步骤5:实验结果样品B的渗水深度小于样品A实验分析质地相同的两份土壤样品具有相近的土壤有效水下限。因此,样品A、B的土壤有效水多少可由渗水湿程度推断。实验结论(1)据图,将砂土、壤土和黏土的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从大到小排序。(2)补齐表中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3)从砂土、壤土和黏土中任选两种,提出增加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的方法。【解答】解:(1)由图可看出,有效水上限与有效水下限之间的差值为土壤有效水,据此可看出,壤土有效水最大,其次是黏土,最小的是砂土。(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步骤2往烧杯中加入了土壤样品,步骤3应向A、B烧杯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加入蒸馏水后,等待土壤样品吸收加入的蒸馏水,直到两个烧杯中的水位不变,使得土壤中都有了足量的水,即步骤4。完成步骤4后,将A、B烧杯中从土壤样品溢出的蒸馏水分别倒入量杯,读取量杯读数,代表各自的渗水深度,表示土壤有效水最大值。实验结果为样品B的渗水深度小于样品A,A去除了大部分有机质,B未做处理,即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渗水深度越小。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的保水能力越强,因此土壤有效水的最大含量也越大;从实验结果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