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世界史部分_第1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世界史部分_第2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世界史部分_第3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世界史部分_第4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世界史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习(通史)—世界史部分世界古史古代希、罗马[高考纲聚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主干识回扣】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制产生的过程1、从君主制到贵族制贵族制特点: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变君主制时期的终身制为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作用:为进一步向民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2、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背景: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时间:公元前594年开始

w.w.w.k.s.5.u.c.o.m措施:①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打击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工商业奴隶主分离了政治权力;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新设立“四百从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改革的特点:“公平”、“中庸”。影响:使雅典走了了民主化轨道。3、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发主制措施:①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②成立上将军委员会;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④实行陶片放逐法:这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影响:使雅典最终确立起民主政治。4、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措施:①扩大一般公民的权利,取消高级官员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公民的参政范围;②鼓励公民参政;发放“公职津贴”和“观剧津贴”。○雅典民主制的内容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12、雅典民主制特征的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特征的充分体现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的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步性:在古代君主专制盛世行的情况下民主开世界民主的先河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制制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实行轮番而治,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处于群众监督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雅典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对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起了积极作用。局限性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对公民群体而言公民的民主。②采用的轮流坐庄形式导致的结果并非总是公正的了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才能。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罗马法1、罗马法的形成和发展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十二铜表法》——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制定的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法有法可极还是维护贵族利益极是罗马法的渊源,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③《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皇帝查士丁尼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篡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罗马法的影响当时——维系帝国,影响后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法国的《拿破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起草的;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诉讼原则。近代初期阶段,西方资产阶级都根据自然法思想,制定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英国权利法案国独立宣言年宪法国人权宣言国现行民法通则继承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则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1、智者学派①产生背景: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②主张:关注社会,美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③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④地位和评价学派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树立了人的尊严。2、苏格拉底基本思想: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伦理首先,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名言;强调知识的作用,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名言意义: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的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都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人盲信的愚昧思想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近代世(1)西方人精神的发展[高考纲聚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主干识回扣】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背景: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摧毁欧洲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天主教会的思想垄断大利保留了古罗马希腊的古典文化。实质: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3、时间:14—16世纪地点:开始于意大利——后拓展至西欧领域:文学、艺术领域指导思想(核心):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要求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把w.w.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内涵包括: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7、代表人物及其成就①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3薄伽丘——代表作是《十日谈》。全书贯穿了人文主义思想,矛头指向天主教会,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生面平等,反封建等级观念,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②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8、影响:①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将人们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其倡导的进取精神,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文艺复兴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学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对宗教改革也了一定推动作用●宗教改革、1、历史背景:根本原因:天主都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起了推动作用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2、概况★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序幕——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张:①因信称义;②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③简化宗教仪式,神甫可以娶妻。★加尔文宗教改革①核心先定论学的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③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④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选举产生。★英国宗教改革3、历史意义性质: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支的反封建的思想和社会运动。作用: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天文主义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发展。【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基本思想是相通的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从自由。二、启蒙运动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其发展的障碍;②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①孟德斯鸠:孟德斯鸠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其核心是权力“制约与平衡防止专制民主提供了可行方案后来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4伏尔泰: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强烈抨击天主教和封建制度,倡导自由、民主与平等,政体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其思想对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卢梭;卢梭在其著名的《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并认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卢梭坚持人民应推翻暴君,创立民主共和国,因此,他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对后来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w.w.w.k.s.5.u.c.o.m康德:提出“人非工具”的观点,宣扬科学和理性,倡导尊重他人,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3、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抨击专制度制度和天主教会,破除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启蒙思想家不仅对封建制度进行更猛烈的批判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运动不仅对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也失去了北美大陆争取独立的斗争,同时还激励着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人民为发行旧社会而斗争。近代世(2)新航路开辟、殖民张与资主义世界市的形成发展[高考纲聚焦]●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主干识回扣】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必要性(原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社会根源:欧洲答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路(直接原因);思想因素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于开拓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可能件术的发海技术的提高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提高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5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3、影响对世界: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对欧洲: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殖民扩张①主要方式:进行海外贸易17世纪时,荷兰达到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殖民帝国和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②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组建大型的商业公司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拥有最大的储存仓库和金融设施,成国际金融中心③特点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商业公司是荷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2、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①英国早期一方面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方面从事海上掠夺得到政府的支持称为“海盗国家”②17世纪英国势力渐增,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③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成为最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英国殖民扩张的优势: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特点: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主要是通过殖民战争实现的。3、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影响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殖民地国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B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③对世界:a.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距离b.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6★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三、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生的背景前提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妈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③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④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资产阶级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奖励⑤市场: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重要发明过程: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发明:纺织机械——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交通运输——汽船(美富尔顿)、蒸气机车(英史蒂芬孙)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工业革命起迄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瓦生改良蒸气机交通运输业的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变化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2、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7●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③化工技术的发展;④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成就: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的技术紧密结合,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多个国家同时并举。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交叉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议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国际分工日益明显;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纪末20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为、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近代世(3)欧美代制的确立与展【高考纲聚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主干识回扣】8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义会发生矛盾。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2、《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取得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内容: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意义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五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的含义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内阁的首脑“首相”取代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国王逐渐退出内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全,从此成为一种象征。第一任首相:年沃波尔。③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派可能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化的道路;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政府首脑阁对议会负责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②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③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更多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经后经过多次改革,选民的范围不断扩大,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和迅速发展【代谇制的概念】9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独立战争后建立的松散邦联存在明显缺陷。体现的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国家主权属于联邦。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1787年宪法评价:积极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可以有效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保持政局的稳定,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作出了寄出贡献。消极:①保障人权的《权利法案》是几年后才补充进去宪法的。②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③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联邦制的特点:政府各部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联邦制的巩固: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年,美国南方发动叛乱,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爆发。林肯总统领导美国人民依法平定叛乱并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人奴隶制,美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获得相对的完善。确立联邦法律的至上原则:南北战争结束后,国会通过宪法条修正案,各州法律服从联邦法律的原则。三、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背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政体的演变共和正体的最终确立(1875年)建立途径:议会斗争和立法最终确立: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年宪法》)内容: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4、1875年宪法颁布的意义从法律上使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最终确立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四、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背景: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864—1870年,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民族统一10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确立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宪法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规定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特点: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皇帝和首相拥有特殊的权力,立法机构权力有限。评价: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德意志帝国宪法形式上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世界强国之列。但规定帝国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主义传统得以延续,最终将德国和别国人民推入战争的深渊。近代世(4)科学社主义理论的生和国工人运动[高考纲聚焦]●《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主干识回扣】一、《共产党宣言》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史条件:经济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前提;阶级条件: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思想条件: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作运动经验,广泛吸收人类的优秀思想成果。●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内容:《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了阶级斗争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了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掘墓人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队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二、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1、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主要原因:法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直接原因: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车失败后,巴黎人民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企图偷袭国民自卫军的阵地备解除工人武装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导致革命的爆发)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11件。3、巴黎公社的意义:①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三、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1、第一国际时间:1864年在英国成立,马克思成为重要领导人作用: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国际主义深入人心。2、第二国际时间:1889年在法国成立作用使合法斗争取得重大成就高了工作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强了工作阶级斗争信心②为国际工作运动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近代世(5)近代科技术[高考纲聚焦]●经典力学●进化论●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主干识回扣】一、经典力学——物理学的新发展1、自然科学的开端——天文学革命近代自然科学以天文学的革命为开端会权威和神学世界观挑战的是波兰科学家哥白尼:他提出“太阳中心说”,写出《天体运行论》一书,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都神学的理论基础,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2、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3、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牛顿基本内容: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特点: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意义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是整个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局限:无法解决物质热辐射现象+物质传播媒介问题二、达尔文进化论:1、提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主要观点:优胜劣汰、“物况天择、适者生存”。2化论的历史意义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世纪生物学领域的一声划时代革命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处于民族危亡时期的近代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2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1、“蒸汽时代”的到来;18、19世纪①发明:◆世纪后期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气机运用于交通运输领域,1807年蒸汽轮船、年蒸汽机车;◆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业生产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手工工场被机器大生产所取代,煤成为重要的工业能源,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②蒸汽动力的影响:◆蒸气动力的出现,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的限帛,工业化速度加书;◆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使交通运输业发生革命,人们交往更加方便,,经济文件系日益密切。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把握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工厂取代手工工场。2、“电气时代”(19世纪末一)◆19世纪70年代后,电力成为继蒸汽动力之后的一种新能源,并到到广泛应用,电话、电车、无线电报、电影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运用:汽车、飞机3、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蒸汽动力和电力的广泛使用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产队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使全界市场形成;③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使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现代世(1)俄国十革命与苏联会主义设[高考纲聚焦]●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马乔夫改革【主干识回扣】●俄国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经济: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政治:沙皇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尖锐;3、俄国革命力量强大;13

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直接促成革命的爆发;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主要经过《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方向七月流血事件——教育了人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1917年11月6日—日)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长会。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寻求解放的道路。启示: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质极度匮乏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后期幻想真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劳动,实行配给制。4、评价:①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侵犯了农民的利益起工农群众的不满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经济形势严峻,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②政治危机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2、目的: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3、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允许自由贸易。4、作用:①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②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5、实质: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间接过14渡到社会主义“新”的含义:重视市场和商品经济,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特点: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②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斯大林模式”一、形成原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斯大林的个人因素。w.w.w.k.s.5.u.c.o.m二、主要表现经济方面:①以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②推行单一的公有制;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方面:以党代政,权力集中,个人高度专权。三、作用1、积极方面:高度集中的体制,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经济,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方面: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们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④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⑤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生产过很大影响。四、评价: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民也是不利的。]五、经验教训: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只有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反复实践,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经验才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马乔夫改革苏联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改革活动15㈠赫鲁晓夫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造成工农业生产发展迟缓措施:首先从农业开始:调整农业政策,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评价:①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②但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一次局部调整,改革失败。㈡勃列日涅夫改革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内容:将工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国营企业中推行一系列改革评价:①苏联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停滞。戈尔巴乔夫改革方针: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措施: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经济改革陷入困境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改革从而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结局: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原因;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现代世(2)罗斯福政和当代资主义的变化[高考纲聚焦]●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6【主干知识回扣】●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危机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2、具体原因:供需矛盾尖锐,贫富分化加剧,股票投机过度3、直接原因:股价暴跌。二、危机的特点影响范围广(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持续时间长(1929—1933)破坏性严重三、影响动摇了人们对19世纪以来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信心,各种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政策纷纷出台;激化了资本主义各车的社会危机斯主义在一些国家泛滥队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罗斯福新政一、背景经济危机使美国陷入困境当时的美国胡佛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③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开始推行新政二、内容①整顿财政金融;②实行工业复兴法;③调整农业生产;④实行社会保障,推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三、新政特点: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四、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加速了生产力的恢复②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民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和了阶级矛盾免了法西斯势力的上台,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出现了所谓“人民资本主义”(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经营者革命新趋势出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专门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17福利国家的出现(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因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变化而变化)知识经济兴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订指导性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三、对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五、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特点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现代世(3)第二次界大战后世政治格的演变[高考纲聚焦]●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干识回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兴起的历史背景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成为主要矛盾;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二、美国实行“冷战”的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三、“冷战”的兴起1、政治“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苏关系公开破裂,标志着“冷战”的开始;182、经济1948年“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3、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1955年)。四、“冷战”的影响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使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美苏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使近半个世纪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爆发了局部“热战”——朝鲜和越南战争,引起了世界的动荡,威胁了世界的和平。5、在两大集团对峙的夹缝中,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要求改变战后初期受美国支配的局面;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思想渊源:远源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2、形成过程1952年法、意、德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1991年,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3年11月1日欧盟正式诞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军事领域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3、影响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被迫调整对欧政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随着欧共体的扩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随之发生变化。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外因:“冷战”爆发后,美国的大力扶植和朝鲜战争提供的机遇。内因:(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注意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出“贸易立国”;19④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⑤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从1956——1972年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3、美、日、西欧三足鼎立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背景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2的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宗旨与原则:独立、自主、不对盟、非集团。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冲击着两极格局。中国的振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探索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四、多极化趋势表现:欧共休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的振兴,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原因: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消耗了双方的实力,欧共体、日本、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都极大地改变了“冷战”下的国际力量对比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此时的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还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本的特征。●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二、多极化趋势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02、表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建立以自己的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轰炸南联盟。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3、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目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美国)多强(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4、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①世界多极化趋势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②实质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利于世界和平定与发展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解决全球化问题,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有利于各国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特色的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现代世(4)第二次界大战后世经济的球化趋势[高考纲聚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主干识回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背景“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吸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年夏,美、英、中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该组织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的原则,使美元得到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3、世界银行1945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通称世界银行)成立,世界银行最初主要向西欧国家贷款,后21来也面向亚非拉国家4、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称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规定:美元与黄金真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作用极雷顿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束了战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消极: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一、背景: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竞争日益加剧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速生产要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二、主要经济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㈠欧洲联盟1、成立: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共同体还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还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1991年,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军事领域。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欧盟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㈡北美自由贸易区1、形成原因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欧洲一体化对美国的挑战;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2、形成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22性质: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影响: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便于它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上的互补;推动了三国的经济发展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美洲国家在其影响下认识到经济合作的重要性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形成原因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2、形成扩大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亚太经合组织建立。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3、合作方式: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和建立1、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1947年英法美中等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目的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作用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开始动作,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世界性多边贸易组织个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全球性经贸机构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是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的。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①促使各成员国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运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促使各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它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它的成立有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⑤它为经济全球化制订规则际经济提供交流合作的舞台于经济全球化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3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正式提出复关申请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意义: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融入世界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订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⑤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域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都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权。三、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始动力。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跨国组织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2、进程24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密不可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高度发展的结果。从新航路的开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战到二战中,出现了许多不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因素;二战后期国际经济交往制度化了一些有利于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的组织全球化快速发展战后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而相互隔绝;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不断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和问题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对策——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从不利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现代世(5)现代科技术[高考纲聚焦]●相对论和量子论●现代信息技术【主干识回扣】25●相对论和量子论一、现代物理学的进步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