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资料_第1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资料_第2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资料_第3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资料_第4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名著复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作者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是苏联著名革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1936年)。本书于1932年~1935年问世,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文学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二、背景及内容本书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全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床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作品。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小说的题材来自作家的亲身经历。作家生平经历的许多事情,都在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中得到了反映。作品中保尔在哥哥、铁路工人阿尔青的启发教育和共产党员水手朱赫莱的影响下,逐渐走上革命道路,从一个厨娘的儿子成长为共青团员和红军战士。保尔·柯察金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最卓越的形象之一。作者从斗争、劳动、同志友谊、爱情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塑造了这一英雄形象,充分表现了青年人刚毅勇敢的性格应该是在革命的烈火和暴风雨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这一主题。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三、阅读感受:例一: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④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例二:本书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光芒、洋溢着炽热的革命激情的长篇小说。作品是以作者生活史为原型写成的,但又并非作者本人的自传,而是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典型化的文学珍品。小说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历程,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国内战斗到恢复国民经济各个时期的苏联社会特点和时代气氛,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苏联年轻一代,展示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风貌。本书一出版,就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赞扬。它在国内被成百次地再版,并被译成50多种民族语言广泛传播;在中国、印度、巴西、蒙古、阿根廷等国都被翻译出版。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早已成为世界人民热爱的艺术典型和生活中的榜样。保尔关于“生命”的名言成了千百万革命青年的座右铭。例三:这是一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优秀外国作品,以保尔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形形色色的敌人和重重困难,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铺平了道路。作品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小说中主人公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相信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新更深的认识。

例四: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四、人物相关故事性格特征:

例一: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例二: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具有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无论是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艰苦岁月里,还是在和平建设的火热年代里,他时时处处都表现出忘我的献身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正是这种品质使他最终战胜了双目失明、半身不遂等种种痛苦和灾难,使他在病中依然坚持为自己的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例三: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柯察金,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保尔柯察金: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精神——顽强、执著、刻苦、奉献、勇敢、奋进。朱赫来(茹赫腊依):关心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遇事沉着,有主见,认真负责,雷厉风行,组织能力强,善解人意,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十分了解,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与憎恨,不屈不挠地和剥削者作顽强的斗争。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冬尼娅:天真、纯朴,醉心于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落伍者和寄生虫。丽达:保尔的真爱,她漂亮、机智、干练、勇敢,心地善良,爱憎分明,有着顽强的革命意志。筑路者:面临着恶劣的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秋雨,泥泞,寒冷,饥饿……物资匮乏:没有枕木、运输工具,小火车头需要大修……尖锐的阶级斗争:匪徒,肃反,开小差……面对这些困难,筑路者,特别是积极分子,以惊人的毅力和无比顽强的意志同困难进行斗争,表现了不畏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六、精彩片段:①苏联红军与彼得留拉匪徒开战(第一部分第七章)②熔铸“钢铁”的过程(第二部分第二章)③打消自杀念头(第三部分第八章)七、题目含义: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意思是坚强的共产义义战士是在同阶级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八、艺术特色: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作了大量典型化处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一样,对自传体小说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小说的全部描写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来展开,结构紧凑自然.在刻画主人公性格的时候,又人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他的优秀品质。通过描写保尔怎样对待监狱、战争、工作、友谊、爱情、疾病、挫折,亦即怎样对待革命与个人、公与私、生与死等重大问题的态度,把保尔这一钢铁战士的形象塑造得格外丰满生动,光彩照人。九、保尔精神的现实意义例一:保尔成为苏联文学中最年轻的英雄形象之一,激励着苏联和我国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成为几代共产主义信仰者心目中光辉的楷模。所以只有结合作家人生经历和保尔的一生奉献,才能深入理解保尔精神,理解保尔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理解共产主义者愿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的崇高理想。这样,才能主动地自觉地把文中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段名言奉为座右铭,才能在榜样面前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步一步走向崇高。例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理想和激情的追求更加迫切。中华民族的青少年也面临着严峻的精神挑战和重塑理想的机遇,只有重新评价和反思理想、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并且以健康的人格、奋发的努力、奉献的精神要求自己,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保尔精神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十、相关题目:选文的重点是抒情言志,表达保尔革命的人生观。保尔在什么场合思考这种人生的哲理的呢?作者把他安排在凭吊烈士公墓这个场合。在保尔走向烈士公墓和在烈士公墓的过程中,展开了出色而含蓄的环境描写。作者渲染了两种不同的气氛。一种是肃杀的;另一种是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这种气氛是用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样的环境描写,一方面写出了“昨天”的遗迹,一方面写出了今天的“新景”;烈士牺牲在“昨天”那样的环境里,但是他们赢得了“今天”这样的环境。这样双重的环境描写,既表现了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又暗示了烈士用自己的生命迎来了苏维埃的新春,从而显示了烈士生命的意义,这就自然地激发了保尔关于人生的深沉思考。汉语拼音知识点整理音节汉语的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例题:“我爱爸爸妈妈。”这句话有几个音节?答:“wǒàibàbamāma”六个音节。2.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3.有些音节开头没有声母,如en、ou、er,这些音节的声母是零,因此就叫做“零声母”。声母1.23个声母:bpmfdtnlɡkhjqxzcszhchshryw由于i、u、ü等韵母可以自成音节,如chuānyī(穿衣)、tānwán(贪玩),如果不用y、w隔开,就成了分不清的chuāiī、tānuán,所以起隔音作用的y、w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被当作声母来学。2.声母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杖fff。左下半圆ddd,伞把朝下ttt。一个门洞nnn,小小木棍lll。9字加弯ɡɡɡ,小鸟展翅kkk。一把椅子hhh,一只小鸡jjj。左上半圆qqq,一个大叉xxx。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半个8字sss,小芽出土rrr。一个树杈yyy,小屋倒影www。3.书写规范:四线三格要分清,声母兄弟住其中。胳膊要在上格住,尾巴就往下格请。书写规范不能忘,我写的拼音最漂亮。例题1:默写声母表注意点:不要把y、w给漏了4.平翘舌音记忆法①声韵配合规律记忆法ua,uai,uang可与zh,ch,sh相拼,不与z,c,s相拼。ong可与平舌音s相拼,不与sh相拼。②典型字或偏旁类推法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就有规律可循:如“召(zhāo)”,“召”旁的字都是翘舌音,例:招、昭、超、照;如“主(zhù)”,例:住,驻,柱,注;如“占(zhàn)”,例:沾,战,站,粘,毡;如“子(zǐ)”,例:字,仔,籽;如“澡(zǎo)”,例:燥,躁,操,噪。③排除法:普通话中平舌音少,翘舌音多,记住少量的平舌音并排除就可以了。例题2:读下面的字,按声母分类。丑虎走张连冲年念尚换佛场忠村丧顺苍增申那搂损嫂藏善诚荒狼峰否转湖曹尊宁列z:zh:c:ch:s:sh:n:l:f:h:韵母(声母后面的都是韵母)单韵母:ɑ、o、e、i、u、ü(6个)单韵母儿歌: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ɑɑɑ。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青青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1上加点还念i,发音牙齿要对齐。嘴巴突突uuu,口吹哨子üüü。复韵母:ɑi,ei,ui,ɑo,ou,iu,ie,üe,er(9个)复韵母儿歌:①复韵母,真有趣,②ɑo和ɑi,两姐妹,两个字母合一起,长得像,音不同,前重后轻连着发,ɑ后加o,ɑoɑoɑo,一口读出就是它。ɑ后加i,ɑiɑiɑi。③i和u,真淘气,④eee,把排站,站排位置不固定。站在i后变成ie,i在前边变成iu,站在ü后变成üe,u在前边则成ui。站在r前变成er,站在i前则成ei。ɑi,ei,ɑo,ou,既可以与声母相拼,也可以单独为汉字注音;特殊韵母er自成音节,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单独为汉字注音。前鼻韵母:ɑn,en,in,un,ün鼻音韵母(9个):后鼻韵母:ɑnɡ,enɡ,inɡ,onɡ前鼻韵母儿歌:5个单韵母,ɑ、e、i、u、ü,见到声母n,赶紧站前边。声母和韵母,合成鼻韵母,发音鼻前方,ɑn,en,in,un,ün。例题1:写6个单韵母写9个复韵母写5个前鼻韵母写4个后鼻韵母例题2:写出下列音节的韵母及声调符号pā()chē()dǎo()quē()jù()xǔ()chuàn()yuě()huā()liú()例题2:将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按韵母归类(填序号)①讽刺②绿荫③狰狞④挣扎⑤新奇⑥欢欣⑦泥泞⑧坚韧⑨英俊⑩反映⑪竟然⑫侦破in:en:ing:eng:整体认读音节汉语拼音中有16个音节,不分声母和韵母,也不用拼读,而是整个认读出来,称为整体认读音节。①zhi,chi,shi,ri,zi,ci,si的发音,同声母zh,ch,sh,r,z,c,s发音相似,只是读得稍长一些,后面的i不读i(衣)音。②yi,wu,yu,ye,yue,yuɑn,yin,yun,yinɡ的发音,同韵母i,u,ü,ie,üe,üɑn,in,ün,inɡ的发音完全相同,但不能用y,w和后面的韵母相拼。儿歌:i,u,ü,小弟弟,要给汉字来注音,独自一人难承担,请来哥哥y和w。哥哥站在弟弟前,变成音节yi,wu,yu。例题1:anoueneiyingunünonginaoenguiangwuingyinieiuwen(做题方法:让孩子1、读准每个音节或韵母;2、在题目上圈画出前鼻韵母,再抄下来;3、在题目上圈画出后鼻韵母,再抄下来;4、将剩下没圈的整体认读音抄下来。注意1、两个音节或韵母之间要空开来,不挤到一起;2、书写规范)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例题2:判断题“鱼、月、支、丝、汁、无”这六个字都是整体认读音节。()标调声母和单韵母相拼,声调标在韵母上;声母和复韵母、鼻韵母相拼时,声调标在发音最响亮,开口度最大的元音上(韵母iu例外)。排序是:ɑ,o,e,i,u,ü标调歌一个音节一个调,声调符号像顶帽。声调符号标在哪?只在韵母头上标。看见a母a上标,不见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轻声上面不标调。还有一点别忘记,i母标调点去掉。例题1:下列音节加第三声声调符号(让孩子背诵标调口诀“有a先找a……”,并按口诀提示完成.)j—ü()q—i()x—ün()m—ɑn()q—iu()s—ui()例题2:下列词语标调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威胁wēixié恐怖kǒngbù犹豫yoúyù B.卑劣bēiliè点缀diǎnzhùi淹没yānmòC.歼灭jiānmiè学海xuéhǎi祸害huòhàiD.崇高chónggāo优秀yoūxiù坚决jiānjué拼音方法两拼法:双拼音节(声母+韵母)用两拼法。三拼法:三拼音节(声母+介音+韵母)用三拼音法。例题:按要求找出。yuanduanyunmiaoyexiaoyingjianchuanyue(做题方法:让孩子1、读准每个音节;2、在题目上圈画出三拼音节再抄下来;3、将剩下没圈的整体认读音抄下来。注意1、两个音节或韵母之间要空开来,不挤到一起;2、书写规范)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拼写规则(1)y、w的使用:i、u做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应在前面加y或w,或将字母i、u改为y、w。如:yìn(īn)、yān(iān)、wū(ū)、wèn(uèn)。方法技巧:i、u后面有元音,改成y、w不费心;i、u后面无元音,添加y、w最要紧;如有ü母迎头见,加y去点是关键。(2)ü上两点的省略:j、q、x、y和ü、üe、ün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但ü和ü领头的韵母和n、l相拼时,上面两点不能省略。方法技巧:j、q、x、y小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鱼眼就摘去。(3)汉语拼音中,词要连写。如“我们wǒmen”。例题:填一填(特别注意ü上两点的去与不去的变化!!让孩子背诵口诀“小ü见了jqx和大y……”并按口诀决定是否去还是不去或是是否需要加上还是不加。)tōu()—()guō()—()—()j—ǘ()n—üè()x—ǚ()q—üé()j—üé()l—üé()q—ǜn()x—üé()x—()xuěq—()qúnq—()qǔk—()kùnxùn()—()j—ǖn()jué()—()j—()juèj—()jùzh—()—()zhuāh—()—()huángq—ǘ()隔音符号隔音符号(’)是为了区分并间隔有些容易发生混淆的音节而设的。但零声母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用隔音符号分开。如:jī’èping’ānbǐ’ànXī’ān例题:给下面音节加上隔音符号,并表上调号。piao(皮袄)kuai(酷爱)qinai(亲爱)dian(堤岸)xian(西安)pingan(平安)大写字母及使用Aɑ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OoPpQqRrSsTtUuVvWwXxYyZz熟悉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顺序和写法,可以帮助我们书写和根据音序查字法顺利地查找所查的字。音序为音节中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字母。例题1:请你写出相应的大小写字母。n()q()t()a()j()H()D()Y()R()F()例题2: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查带点的字音序查字法字典中解释应取哪种解释音序音节身临其境指时间;②暂时;③挨着,靠近;④到口若悬河①若是,如果;②你;③如,像。无心应战应答;②应付,对待;③适合,配合。赞叹不已①止,罢了;②后来;③已经。例题3:下列国家名称按字母表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国②美国③法国④英国⑤俄罗斯⑥德国⑦日本⑧新加坡⑨加拿大⑩巴西A.⑩⑥⑤④③②①⑧⑦⑨B.⑩⑥⑤③⑨②⑦⑧④①C.⑩⑤⑥④⑨②⑦⑧①③D.⑩⑥⑤②⑨⑦⑧③④①2.大写规则①句子开头的字母和诗歌每行开头的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姓和名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和专有词组中每个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文章标题或店名等可全部大写,可省略声调符号。例题4:给下面音节加上声母,注意字母的大小写。A.ǔshīB.íhéyuán古诗颐和园C.ǔànǎnàoD.武汉晚报新华书店轻声在词和句子里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来的声调,念得又轻又短这就是轻声。常见情况有: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如:妹妹,走走名词性词缀“子、头”和表示复数的“们”等句末语气词,如:呢,啊,呀句中结构助词,如:了,着,得,的,地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如:上,下,边,里动词、形容词后面表趋向的动词“来、去”,如:拿来,回去量词“个,些”和动量词中的量词口语中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双音节动词重叠后的第二、四个音节注意:在做标声调的题目时,要分清是否轻声,轻声不标调。例题1:下面带“头”或“子”的词,不读轻声的一组是()A.木头椅子B.粉笔头孔子C.里头小胡子D.枕头样子例题2:下列加点字不全读轻声的一组是()A.好吧我们黄的牡丹B.研究研究商量商量客气行李C.七个送来跑过去地底下D.详细什么说着宽敞答案:BB儿化儿化后的变化:区别词义:如:头(脑袋)——头儿(领头的)白面(面粉)——白面儿(毒品)区别词性:如:画(动词)——画儿(名词)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如:小孩儿,宝贝儿,鸟儿儿化的书写韵母或韵尾是a、o、e、u,读时直接加卷舌动作,如:面条儿(miàntiáor)、唱歌儿(chànggēr);韵尾是i、n、ng的,读时去掉韵尾加卷舌动作,如:小孩儿(xi-ǎohár)、帮忙儿(bāngmár);单韵母是i、ü的,读时韵母加e并卷舌,如:有趣儿(yǒuqùer)、小米儿(xiǎomǐer);韵母是-i(指平、翘舌音),读时韵母变为e并卷舌,如:有事儿(yǒushèr)、铁丝儿(tiěsēr)。例题:判断题“小曲儿”的注音应是“xiǎoqǔr”,读时应读作儿化韵。()变调一七八不单说或在词句末尾第一声第四声在第一、二、三声前第四声第一声第四声在第四声前第二声夹在词语中间轻声轻声注意:在做注音和标调选择题时要注意是否变调例题:读音节,选出拼音有错的一组()举世闻名jǔshìwénmíng举手之劳jǔshǒuzhīláo举棋不定jǔqíbùding举国上下jǔguòshàngxià答案:C“啊”的变音1.语气词“啊”的读音受它前面音节末尾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前面音节末尾是a、o、e、ê、i、ü(不包括ao,iao)时,“啊”变读为ya,如:怎么是他啊?(tāya)有这么多啊!(duōya)前面音节的末尾是u(包括ao,iao)时,“啊”变读为wa,也可写作“哇”,如:你在哪里住啊?(zhùwa)前面的音节末尾是n时,“啊”变读为na,也可写作“哪”,如:这道题真难啊!(nánna)你好可怜啊!(liánna)前面音节收尾音素是ng时,“啊”读作nga,仍写作“啊”,如:大家一起跳哇,唱啊!(chàngnga)“a”在语境中的音调变化表惊讶,啊ā,如:啊,下雨啦!表疑问,啊á,如:啊,到哪去了?表怀疑,啊ǎ,如:啊,怎么啦?表恍然大悟,啊à,如:啊,我知道了![1]上标代表下面有注释,(*)代表有对应习题(11;0[1]上标代表下面有注释,(*)代表有对应习题(11;0)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七个角度的含义:三个创立主体——马克思、恩格斯、后继者两个阶级属性——无产阶级、整个人类两大研究对象——世界观和方法论、普遍规律三大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狭义广义——狭义即马恩创立的,广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其的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属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条件)(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提供了经济社会根源生产力大发展基本矛盾激化——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二)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继承和创新的思想根源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英国的罗伯特·欧文客观性阶级性客观性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性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辩证法)(唯物论)(唯物论26;12辩证法37;15)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辩证法)(唯物论)(唯物论26;12辩证法37;15)【章节框架】世界观与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物质与实践联系与发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与实践联系与发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是根本规律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规律性与能动性规律性与能动性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唯物论)前提性问题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吸取了前提性问题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一句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1)问题表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句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通俗表述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原文表述两方面:第一性、同一性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同义表述两方面:第一性、同一性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三原因(主观是主体的精神、思想,主体>主观;客观等于宇宙,无限大,客观>客体)三原因2)内容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四区分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四区分一无关:辩证法、形而上学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一无关:辩证法、形而上学3)理论性质:哲学基本问题之所以重要的原因①任何哲学必答一变革: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解释……②划分派别依据(唯物、唯心主义;可知、一变革: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解释……③人生基本问题4)哲学变革:见讲义P3页下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反之。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问题相一致,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唯心主义又可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a.把主观精神(人的情感、意志)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b.18世纪英国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②客观唯心主义:a.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无人身的观念、概念、理性)作为世界的本原(所有的信奉宗教的人都是客观唯心主义者)b.最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是黑格尔,他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大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都是其外部表现/外化。把人对对象的认识必须通过感觉夸大为对象的存在必须依赖感觉把人对对象的认识必须通过感觉夸大为对象的存在必须依赖感觉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感觉经验(颠倒了感觉和对象的关系)客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概念理性(颠倒了概念和对象的关系)补充:区分主观唯心主义的判别字——“我”、“人”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哲学基本问题无关,但又联系)1)唯物唯心回答了世界的本原,而哲学还要回答世界是怎么存在的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就是回答了世界状态的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①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②发展对静止③是否承认矛盾(辩证法承认事物发展由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一样东西被人造出来了以后,它就有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和物质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实践属于物质,而不仅仅是属于认识。一样东西被人造出来了以后,它就有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和物质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实践属于物质,而不仅仅是属于认识。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是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唯心主义从精神出发去理解世界,旧唯物主义[1]从自然演化出发去理解世界。而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理解现实世界[2]。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实践改造世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改造世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检验认识)(实践检验认识)(例:2003年第2题)[1]旧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等;认为世界都是自然演化出来的。其大方向对,但不通。如它可以解释一棵树怎么来,但它不能解释一根电线杆是怎么来的。它不能解释实践活动。[2]马克思主义认为虽然电线杆(i.e.)是用人的意识指导实践创造的,但其建好后具有和物质一样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物质范畴的定义及其理论意义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按历史阶段划分。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三种基本形态的重要依据。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的是实物——金木水火土气(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形式)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形而上学性:孤立、静止、片面、否认矛盾⑶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定义①恩格斯的论述(不太全面)19世纪80年代:“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明确指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列宁的定义中既包括唯物论,也包括可知论②列宁的物质定义列宁的定义中既包括唯物论,也包括可知论20世纪初:“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定义的“物质”范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外在性);c.物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可反映性)。(2)物质定义的特殊方式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定义和把握物质的。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例:2021年第1题;2002年16题)①意识与物质是统一于物质的。但只有先分开意识和物质,才能谈哲学;②然后必须再统一意识和物质,才是唯物主义一元论。(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场(磁场、电场…)物质原子实体宇观(行星、恒星…)宏观(看到的事物)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场(磁场、电场…)物质原子实体宇观(行星、恒星…)宏观(看到的事物)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④既在自然界体现了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自然观),又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活动:实践(有目的的)关系:生产关系、血缘关系结构③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④既在自然界体现了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自然观),又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活动:实践(有目的的)关系:生产关系、血缘关系结构(本质)(本质)(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1.意识起源于物质世界的长期发展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的特性。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的意识。⑵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们的劳动、交往和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⑶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7、8)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还表现在意识的内容需要用语言这种物质形式固定和表达。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物质、意识、语词的关系:意识反映物质,语词表达意识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首先表现在依赖于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技能和属性。(人脑不是意识,人脑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3.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⑴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看,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3])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看,意识的主观性还表现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见仁见智)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看,意识有时表现为虚假的主观映象[4](*9)[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不是大自然的,都是人的主观世界特有的。但它们是用来把握客观对象的,所以说意识是具有主观性的。[4比若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虚假映象(唐僧是真人,不是虚假映象)(三)物质的运动及其存在形式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10)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共同本质是客观实在,但事物的客观实在性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⑶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⑶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11)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⑵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否认运动的决定性,夸大静止的相对性相对主义[5]——相对主义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形而上学(绝对主义)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的变种)不变运动、变化夸大运动变化(瞬息万变)[5]代表观点: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承认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但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运动变化中也存在相对稳定性。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陷入不可知论。标志着物质运动的不可逆性。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标志着物质运动的不可逆性。⑴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时空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⑵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①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②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12)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可变,因而是相对的。(例:2021年第2题)(时间相对速度变;空间相对密度变。空间特性是随着天体的质量密度的变化导致的引力场场强的变化,而改变空间的平直度(*13))⑶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14)客观世界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无限由有限构成;有限体现着无限;有限可转化为无限,超出有限的界限即趋向无限;只有同有限相联系的无限,才是具有现实性的真无限。时空无限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立积极的革命人生观的科学依据。(四)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生产方式体现着社会物质性④生产力是物质力量⑤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自然界盲目自发的物质运动X动物、人本能的物质活动X自然界盲目自发的物质运动X动物、人本能的物质活动X有意识的精神活动X有意识的物质活动√(一)科学的实践观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本质特征⑴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例:2021年第3题)对应实践高于认识。主体(人)、实践对象(客体)、实践手段(工具)、实践过程、结果都是外在于人的意识客观存在。对应实践高于认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指实践可以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产生现实的结果。⑵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⑶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15)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实践的历史性,因为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3.实践的基本形式⑴生产劳动实践处理人和自然间的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交往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包括政治、社会改革等(香港回归、邓“一国两制”成功实施15周年)⑶科学实验狭义: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广义:精神文化创造实践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动物是通过消极地适应自然来维持生存的,人则是在利用工具积极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根本地位:⑴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①劳动实践创造了人②人类的本质得到充分体现⑵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⑶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直接现实性)的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5个命题角度(背)1.从地理环境角度①客观情况:地理环境形成生态系统。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②主观态度:重视地理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分寸)2.适度原则角度(分寸)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事物的质都有其相应的度,在认识过程中,只有把握度才能确切认识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在实践活动中,为了保持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就应当尽可能把事物的量变控制在它所要求的限度内。(人对自然的利用应把握一个度,而不是不能利用自然)3.从普遍联系角度讲义P9、10页4.从恩格斯预言角度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恩格斯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并不单纯是自然界内部的生态失衡,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5.在实践基础上解放人与自然的矛盾(★★★&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内在地包含着在实践基础上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原理。①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方式和水平的反映。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注定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我国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一味限制生产活动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不现实的。但传统的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实践方式和水平已经不适应客观实际,必须根据新的情况改变我们的实践方式。②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矛盾源自实践活动方式不当。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活动并不必然违背客观规律,关键是在人的活动中采取正确的实践方式,尽量避免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③必须转变实践方式,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自然界的运动属于物质运动,人类的实践属于物质活动,自然界的物质运动与社会性的物质活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形式,都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实践活动的规律与物质运动的规律是一致的。违背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必然导致自然的报复,而遵循自然规律的实践则致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因此,正确的实践方式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辩证法)辩证法(即客观世界的两大特征)1)两大特征:普遍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即客观世界的两大特征)永恒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新事物不可战胜原理——过程论(发展动力)2)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发展动力)理论主干同一性和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发展原理理论主干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重点论统一原理(发展状态)量变质变规律---质、量、度,(发展状态)(发展道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否定-辩证的否定观---三段式(发展道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3)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必要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必要补充本质和现象可能和现实形式和内容思维方法4)四个方法: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具体和抽象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⑴联系的内涵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⑵联系的特点①联系的客观性(*16)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事物一产生就会与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系。②联系的普遍性第一,内部联系:事物内在的结构性第二,外部联系: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第三,整体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不是信息,而是物质第四,中介联系:普遍联系一定要通过“中介”来实现不是信息,而是物质第五,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17)2.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背)(*18)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处理和协调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关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联系与发展⑴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⑵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变化⑶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上升是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⑷发展是指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2.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19)(黑格尔)⑴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黑格尔)⑵把世界看作过程的集合体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把世界看作永恒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是形而上学的思想特征。(恩格斯)⑶唯物辩证法过程论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①过程论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②过程论要求我们科学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性二、对立统一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功能)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的其他规律、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地位)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方法)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实质)(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含义矛盾[6]是指事物统一体内部对立因素之间的联系。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⑴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⑵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⑴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7],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⑵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8]。4.★同一性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20)理论意义——辩证认识的实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才具有不可分性;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对立才有相反性质。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同一是对立的统一。(今年要开党的十八大,例如计划生育问题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金出现巨大缺口,国务院计划推迟退休年龄,这将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挑战,请用辩证法来分析养老金缺口和大学生就业)(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所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就是指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1.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⑴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只有形成事物统一体,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才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⑵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容之一。由于矛盾双方互相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⑶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方向和发展的趋势。由于矛盾双方具有互相贯通的关系,矛盾双方相互包含,而且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从而使事物得到发展;矛盾的同一性还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2.矛盾的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⑴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对应同一性前两条)。⑵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对应同一性第三条)。3.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斗争性),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同一性)。4.深刻把握“和谐”范畴⑴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谐突出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⑵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不否认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⑶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⑷和谐的作用:协调差异,化解冲突,创造条件,推动发展。(胡锦涛在联合国讲话,谈到“共赢双赢”,请用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说明)5.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⑴内容: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⑵功能:内因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⑶地位: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⑴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例如,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有突出的问题,请用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答案。)⑵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不同方面各有特点。具体为3种情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不同方面各有特点。⑶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①矛盾克服;②矛盾同归于尽;③双方协同;④矛盾融合[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列宁⑴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列宁(马)(白马)⑵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马)(白马)(个别可以直接存在,而一般不能直接存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毛)⑴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任何科学都是以矛盾为内容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包含矛盾的,因此对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析的,而且应该分析的)⑵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必须得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22)⑶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分析事物的矛盾就要深入到任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只有研究矛盾的普遍性,才能发现事物发展的一般原因,只有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事物存在的特殊本质。(*22)毛泽东(五)矛盾分析方法毛泽东广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整个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上面讲的都是)狭义的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其通俗表述成为“两点论”、“重点论”。1.矛盾的不平衡性现实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矛盾群。(即矛盾群里各个矛盾的作用和地位不同)⑴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人处在不同阶段,矛盾是不同的,但根本矛盾是不变的,如追求光明、幸福、正义、实现人生价值等)⑵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⑶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不论主要矛盾或者非主要矛盾,其对立的双方中总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矛盾之间分主次矛盾,矛盾内部分主次方面)2.“两点论”、“重点论”一方面,它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它是有两点的重点论。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不要把两者等量齐观,更不能主次颠倒。三、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⑴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功能:区分不同事物。⑵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量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功能:区分相同事物。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认识量是认识的精确化,量化)⑶★见讲义P8页(*23、24)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2021年第2题,2021年第2题)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二)否定之否定规律(★,难点)(矛盾双方)1.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双方)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2.辩证的否定观⑴辩证法对否定观的理解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5)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10]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11]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九十五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⑵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即扬弃)3.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⑴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一个周期(例,麦粒----麦苗----麦穗)第一次否定是为发展的否定,既有合理性,又有片面性;第二次否定是为完善的否定,收获合理性,扬弃片面性。⑵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理论意义)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其发展开辟道路。⑶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现实意义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虑。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6)(一)原因和结果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起作用而引起的现象。事物或现象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2.因果关系的多样性。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多种表现类型。必然性就是指规律本身,偶然性则是规律的表现形式。必然性就是指规律本身,偶然性则是规律的表现形式。(二)必然性与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⑴必然性是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⑵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产生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关系⑴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⑵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三)可能性与现实性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可能性是潜在趋势,合乎规律但尚未实际存在(如种子)现实性是已经产生,合乎必然、有内在根据的实际存在2.可能性的复杂情况(*27)⑴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可能性指它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客观的根据和条件;不可能指一事物的出现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客观的根据和条件⑵区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有充分的根据,在目前就可以实现;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四)现象与本质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2.现象和本质的联系⑶区分假象和错觉(难点)假象源自客观原因,错觉是主观的。(想象一下地球上无人时,这种现象是否还存在来判断)3.现象和本质范畴的方法论意义⑴现象和本质具有一致性、统一性。正是因为二者的统一,才能为人们通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客观的可能性。⑵现象和本质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正是由于二者的对立,现象并不直接是本质,才需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五)内容和形式1.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综合;形式是指内容的结构或表现方式。2.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积极影响内容。3.方法论意义我们要重视内容,又要善于运用形式;既要反对片面夸大形式作用的形式主义,又要反对形式虚无主义。五、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一)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1.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客观规律,被反映)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被认识了的客观规律,反映)(三)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1.归纳和演绎——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2.分析和综合——更为深刻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加以整合⑴分析与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⑵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3.抽象和具体——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包括3个环节:①感性具体----感官直接感觉到的;②思维抽象/抽象----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③思维具体/理性具体----在思维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要定好位,排好序)4.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逻辑指的是理论思维;历史一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二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但逻辑是“修正过”的历史。(主观对特别丰富复杂的客观的扬弃性把握)第三节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规律及其客观性1.规律范畴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规律是本质的联系、必然的联系、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自然现象规律的重复性是显而易见的。历史事件独一无二,具有不可重复性,但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并不能否定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历史规律的重复性不等于历史事件的重复性,而是历史趋势的重复性。二、意识的能动性(一)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创造性、对象性(直接现实性)、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性(生理调控性)。(*28)(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条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桑,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要通过自觉的活动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3.实现两者的统一我们要把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四)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的关系1.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客观规律主观目的2.社会历史发展的“可能性空间”由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社会历史过程的因果联系并不是单值对应的,而是多值或然的。哪一种可能性能够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如女生同时有好几个男生追)(一般情况下,人不能选择可能性空间,但人必须在可能性空间中进行选择)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章节框架】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本质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决定性和相对性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决定性和相对性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板块考点群逻辑结构图】主体客体中介限定和超越的关系主客体作用的三环节认识的基础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主体客体中介限定和超越的关系主客体作用的三环节认识的基础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实践)实践的决定作用——(实践)实践的决定作用——来源、动力、标准、目的认识的能动作用——认识指导——理论指导反映论和先验论能动论和消极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论和先验论能动论和消极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能动反映)能动反映论的内容(能动反映)能动反映论的内容——反应与创造的统一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在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飞跃和必要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过程((两次飞跃)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形式主观性——真理的一元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思维和至上性非至上性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成功与失败的关系——真理的具体性实践是真理标准——逻辑证明——实践标准的确定与不确定性真理观真理观(真理、价值)认识的目的(真理、价值)认识的目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范畴及其特性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范畴及其特性价值标准——特点——标准——功能——价值观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真理与价值具体历史的统一价值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坚持和发展真理——坚持辩证唯物的真理观——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必然与自由认识的意义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人也可以是客体)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和客体的关系⑴主客体关系是认识关系(包括审美关系、价值关系)和实践关系⑵主客体是限定和超越的关系:主体永远主动,客体限定主体,主体超越客体(蛟龙探海:水压限定主体,主体超越客体)(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物质)与认识(意识)具有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源于实践并不否定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即实践经验,是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通过受教育获取的他人的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流关系。一切真知皆由直接经验发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四)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理性认识二、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71)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反映论和先验论这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就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1.反映论是唯物主义在认识论的哲学立场。(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既然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意识必须得反映物质,否则不反应物质,就没有意识)2.先验论是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哲学立场。(唯心主义认为物质是意识派生的,精神变的物质)(二)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区别1.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消极直观的反映论缺陷:把人的反映看作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2.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能动的反映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是为了实现一定认识目的而自觉地、主动地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72)(能动的反映论不能理解为就是主体反映,而是既能动,又反映。反映是强调客观,能动是强调主体。)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⑴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都是主体以观念形态再现客体(的特征)。⑵客体是认识的出发点。(没有客体就没有认识)⑶一定的客观对象规定着一定的认识指向和内容。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⑴认识中包含着主体的作用。⑵主体的思维结构具有选择和重构功能。主体是具有思维结构和进行社会性活动的人,他在反应过程中,必然会运用其思维结构的所有功能,对客体的内容进行选择和重构。⑶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而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因此,反映和创造是主体认识功能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反映在创造过程中实现;创造受到反映的制约。无限反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