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为科学揭示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动力提供了可能。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急剧变革的社会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这为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2.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引起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无产阶级。4.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理解)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有何区别。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区别:①旧唯物主义大致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它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特点。②旧唯物主义没有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法看问题。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7)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何意义。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入手,加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回答。(8)如何看待《共产党宣言》的。NO1:《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NO2:《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系列观点,已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与发扬,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NO3:《宣言》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属性,即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共产党人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NO4:《宣言》对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向全球扩张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NO5:《宣言》所作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在当今世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NO6:《宣言》中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NO7:《宣言》强调共产党人在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运动中,“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9)如何理解“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它说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和生产力相适应。某种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否需要变革,取决于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它们还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是决不会灭亡的。(10)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主要路径。在哲学上背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政治经济学上修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政治上宣扬阶级合作和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11)如何理解“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1)“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这一主张,集中反映了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基本精神。(2)这一结论存在严重的缺陷。第一,伯恩斯坦反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集中趋势的典型缺陷。第二,使第二国际彻底陷入分裂的境地,对国际共运产生了沉重的打击。第三,伯恩斯坦由国际主义者退化为一个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屈服于帝国主义。第四,最关键的是,伯恩斯坦的认识论背离了历史主义的基本原则,导致了带有历史偏见的错误认识。(3)修正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终诱骗工人群众为谋取暂时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为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的而奋斗的任务。(12)马赫主义的主要主张及列宁的批驳与发现。1、马赫主义的主要内容:(1)马赫主义在认识本质问题上坚持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感觉发源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2)马赫主义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上坚持不可知论,认为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人的感觉经验,在感觉经验之外是否有东西存在,我们无法知道。(3)马赫主义在真理观上坚持主观真理观,反对客观真理论,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混淆了客观真理问题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问题。(4)马赫主义把实践和认识论分开,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可以照唯物主义行事,而在理论上则可以是唯心主义。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评提出两条基本认知路线,批评马赫主义的基本前提——“物是感觉的集合”提出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重要结论,反对不可知论:1、物对人的不依赖性;2、意识与物质没有天生的不一致,自在之物是可知的;3、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从不知到知。(对认识论的重要贡献)提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批评马赫主义真理观:绝对真理和相对整理的辩证批评马赫主义的真理标准,提出实践标准批评马赫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修正,提出哲学的党性原则:斗争着的哲学路线,实质上是斗争着的党派。(13)帝国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帝国主义理论A: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1、由自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2、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金融资本3、资本输出在过渡中的重要性4、垄断已经跨越国内上升为国际垄断5、最大的资本主义已经对世界瓜分完毕结论:帝国主义是一般资本主义特征自然发展的结果,但只有到一定阶段,这些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才开始转向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从资本主义向更高级阶段过渡的特点才形成和暴露,资本主义才变为帝国主义。B、帝国主义具有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揭示了垄断的本性:阻碍技术进步、经济上的食利性和统治上反动性(14)如何认识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一国胜利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多种因素导致在资本主义薄弱环节爆发革命的可能性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几国率先胜利,而与马克思相反,认为同时胜利反而是不可能的。(15)新经济政策及其重要发现、以及实质。新经济政策的阶段变化1921、3-10初期:主要任务是从战时共产主义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并固定商品交换形式;1921、10-1929斯大林终止前为主要阶段:继续由国家资本主义退到国家调节商业与货币流通。新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内容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的重要发现1、新经济必须建立在尊重和适应普遍生产力水平(俄国的小生产经济)的基础上。2、商业是巧妙结合小生产经济和大工业经济的纽带。3、合作社是渐进性改造小生产经济的便利形式。4、国家资本主义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并得到控制和利用(租让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租借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实质: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区别:一个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另一个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16)斯大林与布哈林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道路选择之论争。斯大林与布哈林的争论集中于如何克服粮食危机、如何贯彻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等问题.在农业上:斯大林主张通过打击富农,在全国范围内从速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而布哈林认为这一主张离开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主张通过经济手段即通过竞争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排挤城乡资本主义成分。在如何加速工业化上:斯大林主张通过向农民征收“额外税”积累资金来保证高速的实现工业化。布哈林反对,认为这种政策破坏了列宁所倡导的“工农结合”,同农民建立了一种荒谬的单方面关系。布哈林表示不反对迅速实现工业化的计划,但强调必须同时发展农业,否则工业化的计划也要遭到失败。布哈林认为,社会主义重心从政治斗争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中,所以,斯大林的关于过渡时期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的观点为支撑的工业化计划(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经济问题)是奇怪的理论。布哈林与斯大林的争论,反映了他们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理解。布哈林主张在新经济政策的框架内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计划,而斯大林则是在分析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的基础上,提出超越新经济政策的框架,加速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计划。(17)苏联模式的主要特点、优缺点。苏联模式的特点经济方面1、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实现形式分全面所有和集体农庄所有)。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计划在30年代后逐渐指令性计划)。3、国家成为经济活动主体,党领导并决定国家经济政策。政治方面1、一党制(1922年11大确定)2、高度集权(以党代政、地方权力向中央高度集中、党内要权集中)3、行政强制手段(组织处理和肉体消灭;强调“一长制”;监督权架空:党的监察委员会由选举的产生的平行组织改为任命,工农检察院由人民委员会领导下的苏维埃监察委员会替代)苏联模式评价历史地位:1、适应了在落后国家特殊环境中救国图强的迫切需要。2、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初始模式,在某些方面显示与资本主义不同的优越性。3、为抗击法西斯做了大量的力量储备。4、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重大缺陷1、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导致经济运行模式僵化。2、长期优先重工业的战略设计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失衡。3、国家机构臃肿,官僚主义极其严重,尤其是领导人集权导致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长期后果。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1.马克思是下列哪国人?(C)A、法国B、英国C、德国D、比利时2.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下列哪一部马克思的著作?(B)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共产党宣言》D、《德意志意识形态》3.马克思的博士学位是下列哪个大学授予的?(C)A、波恩大学 B、柏林大学C、耶拿大学 D、汉堡大学4.下列哪部著作是马克思1843年在德国莱茵省克罗茨纳赫期间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为马克思实现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根本转变奠定了基础?(C)A、《德法年鉴》 B、《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5.哪本著作标志着伯恩斯坦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及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彻底决裂?(C)A、《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B、崩溃论和殖民政策C、《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D、《礁石》6.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区别在于什么问题?(D)A、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后者实行粮食税制。B、前者实行工业全面国有化,后者实行部分国家资本主义。C、前者禁止私人贸易,后者允许相当程度的自由贸易。D、前者试图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主张利用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下列不是苏联模式在政治方面的体现的是哪一项?(D)A、一党制B、高度集权,以党代政C、大量使用行政强制手段D、国家成为经济活动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的标志是什么?(A)A、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发表。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C、“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D、生态主义社会主义的产生。.首先把俄国十月革命介绍到中国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B)A.陈独秀B.李大钊C.李达D.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是(C)A.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解决所有制问题 D.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4个小题,共20分。1.请简述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答案:马克思一生贡献众多,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2.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这一阶段,资本主义表现出诸多特征:1、帝国主义是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2、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金融资本;3、资本输出在此过渡中具有重要地位;4、垄断已经跨越国内上升为国际垄断;5、最大的资本主义已经对世界瓜分完毕。(2)帝国主义具有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3.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答案:第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深刻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第四、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政策的不错误。4.刘少奇在1951年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口号,他后来多次阐述这一口号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内容?答案:第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过渡的时间很长;第二、新民主主义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完成工业化;第三、应当使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各得其所,都得到发展;第四、反对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步骤;第五、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在程序上,可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将来讨论并进行决定。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3个小题,共30分。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答案要点:正确。它说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和生产力相适应。某种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否需要变革,取决于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它们还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是决不会灭亡的。2.“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答案要点:(1)“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这一主张,集中反映了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基本精神。(2)这一结论存在严重的缺陷。第一,伯恩斯坦反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集中趋势的典型缺陷。第二,使第二国际彻底陷入分裂的境地,对国际共运产生了沉重的打击。第三,伯恩斯坦由国际主义者退化为一个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屈服于帝国主义。第四,最关键的是,伯恩斯坦的认识论背离了历史主义的基本原则,导致了带有历史偏见的错误认识。(3)修正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终诱骗工人群众为谋取暂时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为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的而奋斗的任务。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答案要点:这一论断错。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在土地改革前,存在着农民同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2、解决了土地问题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第一种是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3、在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之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就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2个小题,共40分。1.请联系实际阐述应该怎么样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答案要点:参见教材第11-12页。第一,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态度,而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二,要以不断学习、永不满足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三,要用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四,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2.论述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基本主张和时代意义。答案要点:(1)哈贝马斯把晚期资本主义危机分为四种危机:经济危机、合理性危机(政府的输出危机)、合法性危机(政府的输入危机)以及动因危机(文化系统的输出危机。)哈贝马斯认为,这四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性危机是比合理性危机更严重的危机形式,而合法性危机的根源在于文化系统的动因危机。(2)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和危机趋势,为我们深入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和新特征提供了有益的材料。但哈贝马斯认为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他力图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正转向政治和社会文化危机,淡化了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破坏,夸大了意识形态的作用。(3)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对于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资本主义成分可能引发的各种危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对执政党如何加强自身的执政合理性、合法性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O)唯物主义历史观,把历史变迁的决定性因素置于物质生产或者社叁姓新发展的基础上?⑻骑余怖值理能,揖穿了资本上义剥削“天然合理”的假象,诒证了资木主义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⑶科学社类主义,提出了力甄个必然叫“舸个决不会工7、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马克思在L84M年3月中0月底撰写了勒黑格尔优哲学批判匕在1843年10月中一L2月中这一期间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才》,并于1J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公开发表「标志着马克忠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上义、从艮上工义向其产工义的科变彻底,完成二可美「•费代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LM5年.春在布鲁塞尔安的第记,这个整记表明马克思不仅同唯心正义,而且同旧唯物大义糊底划清了界限,为创立新世界观莫定了基础.1358年11J」-1丽9年1月,长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电阐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京、经济基阳袂定匕里建筑、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龛意退等历史唯物上更的基本原理,地过对生产力和生产美蕈-经新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延前的■分析,揭不了人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经济的社先形态演进的一股进程.论让flH的社会两志为新的史高的社会啮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出;“无诒哪一个把头冷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抖出米之前,是决不要灭.':的;而飘的更高的生产天第.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礼联的胎跑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J《两个“决不会) 货/治合讲学批判》的山版是与克总主义政治舒济学创程中臼一个里要阶段■:也共产党宜:£是口“心思利恩格斯为共产i3省同盟起早的能飙..用.血中唯物土义观点,阐明r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切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对资本主义作r泽剧而系统的分析,科学地评价「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于r资本上爻笨内在矛告.诒证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胆利是人类社会发展捌:律1*资产阶煞的灭亡划无产阶级的胫利是同样不“,避免的两个必然)1灯E在4月底5月初,马克花4卅选州领批判於马克忠去此后,L明1年L月,恩格斯将这一著作发表在啜新时代》杂志「附建1,科苧社会上义的昼木原理,丰富用发展了.同学社会主义理诒二马克忍在《资本论秘中贬用辩无唯物文义和1万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能揭小「资本主义社会的鳏疥切糊规律,阐述「货小上又产生、发展和灭亡的黑律,根据冽贲本主义内任矛盾的分析,诒证「资本士义为共aJL义取代的功山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上义莫定「率固列理论基巾k第一卷研究资小的生产起程,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域过程一第:卷研克资本主义生产的忌过程.耳褥意志意U!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茹年就一18油年5月共同撰写的,第二卷第四有在1区47年{:威斯特伐利亚汽船》杂志营月号和9月号上发表过,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理论的揖要著作.第TJ比判了监费尔巴哈、布-地成尔搐麦-施蒂纳的唯心虚观,闸发门世物史观的塞本原理,论述「共一产主义和无产阶皴的理诒;第一卷批判「当时在篦国流行的所i能真正的工社.公二义或“铸国社会主义二捐不r翊申假社会上文的哲学基砒、社会根源和阶班本质.

(反杜林论》品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木理论的重要苫作,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一西学、政汜经济学剧科苧社会主义作「全而系统的帼述,揭开「这•:个组成部分之同的内在联系r井出唯物惭正法和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此界观利方法诧「咫穿「马克忠上义政西经济学制科学社会上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匕会上义rti空想变为科学.补充:<1844年筌济学哲学T-稿》是马勃电L81-1年-18月撰写的一弟未M成刘手稿,是马红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著作口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却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涉及哲学、政治合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各种加史文献和思想贬太过打厂系统的批判性考察,在阳析资本上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经蟒学观点,、哲学观亡和共产工义理诒观点,并作「初生的综合性阐述.恩格斯在《德法年案》上发表《英国状况》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刑脑鲜明地反映了他从唯心上义向唯物上义、从氏上主义向共产主义的特变。色神圣家族》写神需44年9—11月,丁于二站年2月在美因河畔法兰克因出版,批判「青牛需格米派和患格尔本人的唯心主义超学测点?初才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重要思假.2、美于列宁讦帝国主义理论“部分0(1)帝国主义是资本上义发展的侍殊阶■段金、由力由资本上义到,•堇断资本土义发展的必榛B、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金融资本0资本输出在过渡中1的重要性I)、空断已经跨越国内.上壬为国际垄断E、最火的资本上义已经对叱界瓜分完毕第诒:帝国上义是一般资本上义特征自然发展的I结果,但只有到一定阶段,这些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才开始转向资本上文的对寸而,从资本上义向更高翱阶段过渡的特点,才形成利暴露,资本上文才变为帝国上义(2)帝国主义具有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帝国主义是社会上义革命的前侵病不丁茎断的本性:阻再技术进曲、经济上的食利性和辄治上反响性⑶评你人贡献为我们队识巧代管本上义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态度:为我们认可当代资本主义提供r科学的研究方立;为将唯物螭证法运用于考察社会现蟆提供了兄辉典范:B.不足:三个方面“俏十不足”1里断阶段仍有竟争■与创造力;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危机与无产阶能面前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相对独立的;对社管工义本身发展中挫折估计不足)

4、关于“苏联模式"部分”<1)含义与形成标志:A.含义E之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修成的关于社会上又建设方式、道路,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具体实现方式;B.拶成标志;1036年新宪法的圆布.<2)籽定历芯条件:L苏联从资本上义向社会上义过渡的价姝忖期;比苏共党内美「社袋上义前途的手论对苏联模式的促进作用I;工苏联国内工业化用I农业集体化发展促进苏联模式的出现.&特点:%经济:单一的社白土文会有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成为经济活功的主体r党领导并决定国家桀济政策;息政治:一能制;高度集权;行政强制手段;工科教文;亶视马克思上义理论教育,但同寸教条上又盛行;注重发展科学技术,如曲文化教育,也自热科学划分阶级成分,稿*文化革命,⑷评价:,历史地位:a.适地了在落后国家环境中救国图相的迫切需要:也蚱为社会上义窟谀的初始模式,在某些方面显不出资本上义不同的优越性;已为抗击法叫斯作「大量推名;此为世界社会土义法方提供「一定的的签;B.重大缺喑:也无所不包的计划轨济是轻济运行.模式僵化;加长期优先发展正工亚的战略设i十导致国家经济呵周失调和社会利益分配失衡;3国家机狗臃肿『官僚主义极其四亘,尤其是领导人免权导致政希、文化等领域的长期后.果。《三}马克周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狷H战争后,中网先进分子反喳反封建的斗等(2)俄国11J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五四运动后,马一点思上义在中国的传播2、毛泽东在民生革命时期结合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n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无产阶级领导卜•的衣民战争.原因:第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是桓X问题।敌阴我弱前叶四政治经济不平•衡决定『中国革命必须走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党的工作重心西须放在双料,农利在一个楣力长的时期内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上要战场:第一,农艮是中国革命的上要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5国有8傀以归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上义的士要用榨对象口因血.他们是中回革命的上力军和动力,是无产阶级最“r靠的同盟军;第•:农氐是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上要求源「中国革命战争•.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武装力量自:军、游击队、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的官兵基本卜.都是穿上军装的农氏:第四,中国革命长期进灯的武装.斗牛,上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卜的农民游击战.⑵T杈武装割据的I思想内涵工衣武茂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K以武装斗争为上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衣制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尚密切结合.1缠9年1()I]5日,毛泽东写的《中国的自:色政权为什么能蜿存在"£■一文,以及同年11月/日,他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脑创造性地提出并阐助TT农武装割据的思想.(G三大法宝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觉的建设1这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钮验的基杞岩绊,毛泽东美「•三大法宝的思想还集中体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的分析:Hd星星之火,可以捺淤,L939什:1口山,毛泽东在如家产党AJ发刊词》提出I1时3年6月.毛泽东在耳诒人民民主专政》中对•■:大花宝的内容和意义作「更加完整的概括n(4?新民上上义革命总解线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时帝国主义、封建上义和盲慌资本上义的革命「这条总跣线正党地解决「新民工主义革命的疟象、动力、领导力虽、性质与前途等一系列域本问题,丰京和发展「马克忠列宁上义美于民主革命的学说.1948<|<4月,毛洋东©在晋援干部会被卜的讲I望中,完整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上上义革命的总路线,《力中国革命分所生走毛洋东在总结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革命分注两步走”的思想,即整个中国革情分为两赤,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又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缶,社会主义革命是氐上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刿0其原因在于।第一,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第二,社会上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第■二不同性朋的革命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利阶级阵线,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文认识论的发展《实蹉诒》《矛盾论》CD首先阐明了实钱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实霰是认&的来源第一、实我是认退发展的动力第•■二实践是检臆其理的标准第四、实廉是认退的U的⑵毛泽东对新征法的阐述第一、阐述「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两者之向的辩让关系第一、阐述「上妥矛盾和矛盾的上要方而理论第,阐述「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理论(1)后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守自主;⑵基本理论:第一,新氐上土义革命理论.新民工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其基本汹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美F中国贲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关「•中国武装斗争的特戊和作川:美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关「♦中国革命奇取全因胜利的道路,第二1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上义建设理论.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先导性’这方而的理论上要包括四个方面:生产贽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民正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的I,大美系;两类矛盾学说亚正珅处理人民内部牙福的理论:1第-: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i包是由泽东忠叔中的上要内容之一.上要包含五方而的内容;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提出「建设军队的思根;提出「人民战争的思想;制定「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提出r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第四,政策和第I咯的理论,主要闫绕着曲大方而展开;诒证「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统一战线中提出了许宓重鳖的政策和策略思想n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毛泮东思超m这方而眄论述11「以仃纳为五个方而:也想政治工作是经济t作利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履民族的、科学的、大金的文化:实行白一花齐放、推际出新、门.为今用、汗为中用的方计;罪识分子成『与工农相皓合;断调仝心仝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不伯酒性「第六,党的建设理谈一中四革命“•〔大法宝片中党晌建设是重要内容’在这方面上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从志想.上建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川:”惩前盛后、治病救人才的正矶方针.创造「通过批评用由我枇讲进行马克思刎宁主义也想教育的整风形式;要继续保挣耨虚谨慎、戒骄戒找、艰舌奋斗的作风■: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1>新临主士义的经济绥构:包括国营经济(社会工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华社会主义性质)、国际资本主义鳖济(很大程度的社会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留五种成分:(2)人民民主专政的主瞿内容;A.人品民主专政是新民上上义的国家政权B.人民民主寺政包括不同阶级关系的两个联盟C.人民民主专政时人民实行X_L,行反的液费疗专政D.人民民主专政实仙民上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E.入品民主专政具有对内脑外两重任务仇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工<1>建木内容:从中隼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JL义改造君小完成,这是一个迂渡时期,这个忖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楣当长的时期内,逐步找现回家的社公土义T业化,记逐步实现国彖疟农羽、手-工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上义改造「1大改造);实质E实现中1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大改造,即使IH的各种私人所有制形苴变为仝民所有制或者集林所有制,也就是完成向社会土义社会的大跨越,他生产资料眄村金主义所有一制成为我国国家制社会的唯一经解星础.入7、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中的失误(D大跃进忽视经济发展划律,犯f急躁冒送的错误:(2)人民公社没有处理好士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眄美.系,违营社会发展规律、&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粒济改革思想(1>在管理体制放根心》掰调运用钮济现律稿经济建设%)熨谕*肉参一改•:一结合”的管理方式:肉参:干部参加券幼,工人蕃加管理;一改: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弟合:工人群众、领导千书、技术人员•:结合辛□1,在所有制方面提出“•:个上体।•:个补充”的里想;国冢经营和集体经营是T商W的上体,个体经宫是一者的补充,计划生产寸侯工农业生产的上■怵,按照市场变枇而在国冢i十划岸“,范国内的门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上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廿场是上体,白十市场是补克;<5)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美鼎,同时兼顾国.家,集体、生产考■:卉之间的关系;g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咯:第一步1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出大致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弟一抄,上而实现"四个现代化"H9.毛泽东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门)提出正确处理人E内部矛盾的也想;(2)州调党的带众路跋:(3)加曲时党和国冢领导人的监哲;(1)辿过健令人民代表大转制,度末犷大民工;(5)防止帝国上义的"两,『演变*和培养无产阶袁革•命事业援班人口常考论述题:一、马克思主义产生条件是什么?1.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2)与此同时,资本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