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完整版)资料_第1页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完整版)资料_第2页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完整版)资料_第3页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完整版)资料_第4页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湖心亭看雪》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湖心亭看雪》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是河北省2021年初中语文考试说明考试范围内的一篇,通过本课的学习,已经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难点:学会感悟,促进成长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重点及临近毕业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夯实基础知识能力目标: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情感目标:学会感悟,促进成长三、说方法1、说教法(1)自主学习法

有位名人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的确,如何在45分钟中把学生的注意力调集在焦点上,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而如何打破文言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讲析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思维有所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纲领就是围绕中考

(2)学练结合法在复习当中探求新的发现,通过做练习巩固已学知识并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弥补知识漏洞,夯实基础,更上一层楼。

(3)背诵比赛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比赛中调动学生背诵文言文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2、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

学生正确背诵及理解文言诗词的基础上,学生准确默写抓住文言文学习的四项基本功,认真领悟课文

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来完成对这篇文章的复习。四、说程序设计本课计划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二、复习课题及作者《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朝代)山阴(籍贯)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相关背景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张岱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上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的小品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品,长者不过千把字,短者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人们常说散文贵有诗意,这是很对的。如果拿诗来比,张岱的小品就有点像唐人的绝句。它以短小隽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的风韵,无捉襟见肘的窘迫。它像一泓清泉,喝一口就感到甜美爽快、沁人心脾。

三、复习生字更(gēng)定

拥毳(cuì)衣

崇祯(zhēn)

雾凇(sōng)

沆砀(hàng)(dàng)

余舟一芥(jiè)

铺毡(zhān)对坐

余挐(nú)一小船

喃喃nán四、重点字词复习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3、挐一小舟【挐】:撑(船)。4、用毳衣炉火

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细毛。5、雾松sōng沆hàng砀dànɡ: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雾淞,雾气和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淞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6、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7、惟长堤一痕惟:只。8、芥jiè:小草。引申为细微的事物。这里指船。9、铺毡对坐

对:相对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还。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白:指酒杯。

12、客此

客:客居。13、及下船及:等到。14、喃喃nán:小声地不断念叨。五、通假字。挐一小舟【挐】:通:“桡”撑船。六、一词多义。《湖心亭看雪》1:①上下一白全

②长堤一痕

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2、①更定

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3、①是日更定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4、①绝

消失

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七、古今异义。1、余住西湖

古:我。今:剩余,多余。2、余挐一小舟

古:撑、划。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调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酒杯。今:颜色、光亮、没有效果、无报偿4、是日更定

古:这,代词。今:用于判断,或与“非”相对九、课文理解(一)文章结构,全文共四段。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第二段,主要描绘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出了雪景神采。第三段,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第四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二)中心思想: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三)写作方法复习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白描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2、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十、理解性默写、内容填空、填空题。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①文章的文眼是:痴。

②作者写“雪”是按什么顺序?由面到点十一、直通中考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能力。这比《三峡》一课的比较阅读要求更高了。《三峡》一课是求同比较,本课是求异比较。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

张岱

事:湖心亭看雪

景:雪后湖心亭奇景(白描)

情:雅趣,超凡脱俗《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夯实基础知识能力目标: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情感目标:学会感悟,促进成长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难点:学会感悟,促进成长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竞赛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题临安邸》《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二、复习课题及作者《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朝代)山阴(籍贯)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相关背景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张岱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上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的小品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品,长者不过千把字,短者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人们常说散文贵有诗意,这是很对的。如果拿诗来比,张岱的小品就有点像唐人的绝句。它以短小隽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的风韵,无捉襟见肘的窘迫。它像一泓清泉,喝一口就感到甜美爽快、沁人心脾。

三、复习生字更(gēng)定

拥毳(cuì)衣

崇祯(zhēn)

雾凇(sōng)

沆砀(hàng)(dàng)

余舟一芥(jiè)

铺毡(zhān)对坐

余挐(nú)一小船

喃喃nán四、重点字词复习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3、挐一小舟【挐】:撑(船)。4、用毳衣炉火

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细毛。5、雾松sōng沆hàng砀dànɡ: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雾淞,雾气和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淞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6、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7、惟长堤一痕惟:只。8、芥jiè:小草。引申为细微的事物。这里指船。9、铺毡对坐

对:相对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还。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白:指酒杯。

12、客此

客:客居。13、及下船及:等到。14、喃喃nán:小声地不断念叨。五、通假字。挐一小舟【挐】:通:“桡”撑船。六、一词多义。1:①上下一白全

②长堤一痕

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2、①更定

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3、①是日更定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4、①绝

消失

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七、古今异义。1、余住西湖

古:我。今:剩余,多余。2、余挐一小舟

古:撑、划。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调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酒杯。今:颜色、光亮、没有效果、无报偿4、是日更定

古:这,代词。今:用于判断,或与“非”相对九、课文理解(一)文章结构,全文共四段。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第二段,主要描绘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出了雪景神采。第三段,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第四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二)中心思想: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三)写作方法复习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白描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2、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十、理解性默写、内容填空、填空题。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①文章的文眼是:痴。

②作者写“雪”是按什么顺序?由面到点十一、直通中考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能力。这比《三峡》一课的比较阅读要求更高了。《三峡》一课是求同比较,本课是求异比较。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

张岱

事:湖心亭看雪

景:雪后湖心亭奇景(白描)

情:雅趣,超凡十一、理解探究

开放性试题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答: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这句话写出了大雪过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噤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3、凌晨时分,正是寒气倍增之时,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答:能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5、“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看”字改成“赏”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鲁迅先生曾把白描手法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不买弄”,“看”改成“赏”就有些做作了。6、“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答: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7、“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答: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8、文中的量词用得极妙,请举一例赏析。.如“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的“粒”,如果改成“个”就表现不出西湖之大和上下一白的景象。9、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答: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答:一个“强”字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一个“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11、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答: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1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13、文章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为何要写遇人喝酒的情景呢?作者写此内容有何作用?答:(1)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在作者心中,湖中的雪景固然令人陶醉,令人回忆,但画面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和巧遇知音的思想情怀更令人难忘。(2)这样写既突出了雪景,又突出了情真,令人栩栩如生。1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答: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15、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①拿、拥、往、看

②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

③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16文中是怎样描写在湖心亭所见的雪景的?试加以分析。答:运用白描手法,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抓住事物的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和神。17、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答: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18、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答: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19、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十二、迁移拓展、谈启示、感想、道理题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联。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⑤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2、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③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

清人张岱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那我们再来看看明代文豪袁宏道笔下的春日西湖。西湖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1).《西湖一》与《湖心亭看雪》相比,在写景上有何不同?答、.①《西湖一》写的是春天的西湖;《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②《西湖》用生动的比喻来写景,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湖》则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来写景。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此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但描写不出来。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甲】《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雾凇沆砀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3.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何陋之有?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D.属予作文以记之。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文:

15.《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意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答:

二、甲】自三峡七百里中-----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崇祯五年十二月---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①虽乘奔御风(

)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

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3、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分)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三、6.课文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

,_______(朝代)文学家。(2分)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A.余拏一小舟(

B.上下一白(

)C.客此(

D.及下船(

)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而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C.是

是日,更定矣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其

问其姓氏

其如土石何9.翻译下列句子。(5分)(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四、【甲】江雪【乙】湖心亭看雪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答:

19、(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答: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答:

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五、【甲】湖心亭看雪【丙】江雪【乙】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此

得。

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

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六、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七、(乙)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2)是日,更定矣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4)而此地适与余近1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1、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的特点。(2分)22、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八、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7.解释加点词。(4分)

①余孥一小舟

②见余大喜

③及下船

④客此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九、【甲】《记承天寺夜游》【乙】《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

一12.

(1)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蔚然:茂盛的样子。

13.

C

14.

(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15.

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二1、(2分)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2、(2分)D3、(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4、(2分)A5、(4分)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三6、张岱

明末清初

7、携、带,全、都,名词活用为动词

客居,等到

8、C

9、(1)(2分,“绝”0.5分,句子翻译1分,语意通顺0.5分)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等声音都消失了。(2)(3分,“惟”0.5分,句子翻译2分,语意通顺0.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10、D(侧面烘托)四16、D;17、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18、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9、(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D。五20.(4分,每句2分)(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21.(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22.(3分,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23.(2分)《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24.(2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语意相近即六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七18.(1)客居(2)这(3)起,兴起(4)刚好,恰巧19.A20.(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21.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22.答案要点:甲文(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八、2021年中考(福建泉州)6.(3分)B7.(4分)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

等到

客居,寓居8.(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

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9.(3分)C九10.A11.C12.D13.⑴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⑵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14.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搭石》第二课时说课稿06教本2班陈白莲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一篇精读课文《搭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说课。一、说教材《搭石》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搭石》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镜头:如一位上了年岁的人“修”搭石,一行人“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赞美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课分2个课时展开教学,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一)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对于本课教学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利用字典自主查找理解“绾裤、谴责”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理所当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在以上三个目标中,第2、3个教学目标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二、说教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课文视频,展示图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以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2、读书指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分组读、表演读、想像读等形式的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3、小组讨论法——我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并适当地加以点拨,以真正体现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三、说学法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新课标强调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用“读——议——演——练”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绘画、意义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