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概要: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无限:辽阔无边。边缘:沿边的局部。二、导人位于----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知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搜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四、学习课文内容(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明确: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挑选信息的才能。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比照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化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温暖(xu4)干涸(he2)吞喽(shi4)

裸索(luo3)戈壁滩(ge1)无垠(yin1)边缘(yuan2)

2.解释以下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温暖: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局部。

二、导人

位于----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知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搜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宏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二)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考虑、答复以下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才能)

(2)作者引用了详细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三)学习比照的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采用这种比照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比照吗?请找出来。

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如今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说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五、探究活动

提问:

假设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bull;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妙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土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七、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如今却成了令人恐惧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心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如今的破败比照;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