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梳理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革命结果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新民主主义国家发展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所属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方式武装起义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1840鸦片战争1912辛亥革命1949新中国成立民国时期晚清时期阶段划分(依据:政府)清政府1927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政府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历史沉沦)2、半封建:也是相对完全封建而言。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历史的进步)主题:近代化1、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法制治化、民主化)2、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工业化、市场化)3、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科学化或理性化)4、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城市化、多样化、西化)历史分期: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1、1840-1895年: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变革与转型2、1895-1919年: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觉醒、探索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斗争,最终赢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主要矛盾:1、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2、阶级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四、两大历史任务:1、民族革命:反侵略(反帝)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民主革命:反封建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四条基本线索第四讲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从鸦片战争到清王朝的灭亡时空体系高频考点考向考题列强侵略的冲击与中国的“反应”21卷甲·28;20卷Ⅰ·28;18卷Ⅱ·28近代中国向近代化转型20卷Ⅲ·28;18卷Ⅱ·42;17卷Ⅰ·28;17卷Ⅱ·28、41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的中西方20卷Ⅱ·28;19卷Ⅲ·28;18卷Ⅲ·41;17卷Ⅲ·4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转型21卷乙·28;20卷Ⅲ·29;20卷Ⅰ·45;19卷Ⅰ·28;18卷Ⅲ·28、41;17卷Ⅰ·29考情考查角度:晚清外交近代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维新思想,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清末“新政”考查方式:注重从近代化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其中渗透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考查,如近代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近代化及中外文明碰撞与交流等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剧。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中创办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方面列强加强了资本输出,另一方面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思想文化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尤其是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受到巨大冲击,服饰、礼仪、交通、通讯等先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23/3/14185018701890191019301950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火烧圆明园新疆危机1865林则徐1939虎门销烟1840左宗棠1876-1878收复新疆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甲午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邓世昌1894.9黄海大战戊戌变法1898.6-9资产阶级维新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辛亥革命1911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1915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无产阶级日本侵华战争1931-(1937)-1945九一八、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直接原因是中国的禁烟运动。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由双方协定;“领事裁判权”(英国人不受中国司法审判);“片面最惠国待遇”3.影响(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列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英国等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江沿海通商口岸;2.赔偿英法800万两白银;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同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影响:①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立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③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拓展:中国外交的近代化】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外交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方式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向国外派驻使节的尝试、利用公法知识维护自身国权等行为,表明晚清政权开始较为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1901年外务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确立唯物史观角度全面认识鸦片战争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史论1】两次鸦片战争推动中国经济的近代化(1)生产模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2)经济结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3)生产力: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4)市场形成: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史论2】两次鸦片战争推动中国传统观念转变(1)在夷夏观方面,开始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变,能够正视西方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并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口号。(2)在义利观方面,虽然仍然提倡“义”,但对于“利”并不盲目排斥,提倡义利并重、以义统利,鼓励个人合法的求利行为。(3)在人才观方面,为适应对外交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发展民生的需要,提倡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现学现做】(2017·海南高考·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2019·海南高考·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现学现做】(2020·山东等级考,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2017·天津高考·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现学现做】
条款清政府后人/学者政治1.宣布结束战争清大皇帝与洋妇并列;不平等条款平等条款3.割香港岛不平等条款7.租赁房屋防止华夷杂处滋事“国中之国”8.领事裁判权主动提出、避免麻烦、免于纠纷
破坏司法主权9.片面最惠国待遇丧失更多主权10.英舰进入通商口岸合情合理
领海主权的被剥夺经济2.五口通商不易防范既有损害又有机会4.废除公行制度商贸管理难度加大政府财政收入大增5.赔款不平等条款不平等条款6.协定关税不降反升的好事
丧失关税主权史料一清政府与后人/学者对《南京条约》部分内容的认识(1)清政府与后人/学者产生认识上的差异的着眼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着眼点:①清政府:关注天朝颜面,维系清政府统治。②后人/学者:近代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说明:清政府对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严重缺乏认知,鸦片战争没有真正唤醒清王朝。史料二鸦片战争后,由于广州行商制度被废除,外商可以自由地选择代理人,买办的性质也随之发生根本变化,变成了由外商或洋行控制的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效劳的附庸。……买办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一些买办脱离洋行独立经营使买办资本成为民族资本。他们身上这一特点给中国发展带来些许希望。——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买办的出现一方面充当了列强经济侵略的帮凶,加速了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程;另一方面推动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根据史料二,阐述买办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三、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1864年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1864年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左宗棠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危机(一)边疆危机(二)中法战争背景1883年,法国控制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过程1883年年底爆发,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的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中法停战结果1885年6月,中法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②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①赔款2亿两白银。②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③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④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抗日斗争: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角度表现列强侵华特征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促成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义和团运动。(2)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①惩办“首祸诸臣”。②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③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④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⑤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3)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清政府为挽救统治,也开始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地方势力崛起,中央集权式微(东南互保)。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蓬勃发展。(2019·上海高考·37)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4分)(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8分)(1)·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2)·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因此琦善的报告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二、中国人民的抗争1.三元里抗英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徐继畬著作《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内容西洋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和社会现状,介绍外国军事和科技,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影响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2.开眼看世界3.太平天国运动(1)前期: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具有空想性。(2)后期: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1859年颁布的《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3)影响: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探究:天国运动的局限及影响革命性: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提出反封建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守性:建立在小农经济上;没有科学理论指导;领导集团争权夺利,发生天京事变。(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农民的两种不同“角色”史料二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5)评价①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②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4.洋务运动(1)原因: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4)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探究2史料实证——洋务运动的影响材料
洋务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洋务派官员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造成利益冲突,贪污成风——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创办军事工业开办开平煤矿(河北开平,李鸿章)湖北织布局(湖北武昌,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汉阳,张之洞)兰州制造局(左宗棠)四大近现代著名的海军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福建海军创办民用工业成立学堂筹建海军外国语学校:京师同文馆军事学校:福建船政学堂技术实业学校经费支持材料支持海防建设新式人才5.主要活动探究1史料实证——洋务运动的特点材料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
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重工业;机器生产和手工生产并存。三、洋务运动【认知深化】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思想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加强了中国同外国的联系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政治上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当时国内外的环境决定了其只能畸形发展,洋务运动不可能独立完成中国近代化的任务(2020·海南选考,7)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现学现做】(2020·全国Ⅲ卷,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2020·全国卷Ⅰ)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现学现做】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5.戊戌变法:(1)民族危机的加深。(2)维新思想兴起: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①兴办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等一批学堂的建立,为戊戌变法培养了大量人才。②成立团体:强学会、保国会,推动变法。①创办报刊:《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的创办,对于开启民智、宣传和推动变法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1898年,光绪皇帝主持“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因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而失败。
【史料实证】全面认识维新变法材料一
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陈夔龙《梦蕉亭杂记》“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字林西报》材料三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康有为《康有为遗稿》(1)指出材料一中维新派所建构理论体系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维新变法的主要特征。
(1)特点:兼顾中西,托古改制。作用:变法从传统中找到理论依据,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2)特征:激进(或急功近利);盲目照搬西方政体,忽视中国国情。
【史论1】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决定了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他们对封建势力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并希望获得列强帮助,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的落后衰弱是帝国主义侵略的直接结果。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维新思想,对于思想启蒙有一定的作用,但从儒家经典中寻找变法依据的做法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专制制度。维新派希望依靠封建政权实行自上而下的温和的改良政策来实现资本主义,他们寄希望于光绪皇帝和少数帝党官僚,缺乏人民力量的支持,是无法取得改革胜利的。在组织上,无论是强学会或是保国会,其核心主要局限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僚之中。没有坚强的领导,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组织原则。变法过程存在决策轻率、急于求成的现象。【史论2】维新变法的影响(1)性质: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政治民主运动。(2)历史意义爱国性: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良运动,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进步性: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变法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启蒙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漫长而又坎坷。【补充】学习西方的趋势时间19世纪40年代1860~1890年1860~1880年19世纪90年代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等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面临环境外夷入侵(鸦片战争)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展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西学内涵军事科技为主(应用科学)军事技术背后的自然科学为主教育政治体制(社会科学)为主涉及以政治变革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特点布新不除旧——只办新事,不除旧事布新除旧学习西方彻底变法,除旧布新学习西方的主体由地主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伴随民族危机加深而逐步深入;对西方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习西方的层次由器物上升到制度;对待传统的态度由布新而不除旧转为既布新又除旧。【现学现做】(2020·全国Ⅲ卷,28)
(2020·江苏高考)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的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6.义和团运动:《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1899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它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义和团的组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外的缺点。探究
史料实证——评价义和团材料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义和团揭帖材料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基本史实特征列强侵华被动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晚清时期的近代化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侵华《南京》《天津》《北京》《马关》《辛丑》商品倾销→资本输出为主逐步沦为为半殖民国家总理衙门近代海军戊戌变法新政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某些机构半殖民地化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洋务运动→资本主义兴起初步发展近代工业兴起被动进入资本世界市场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维新思想→三民主义器物阶段中体西用制度变革7.清末“新政”(1)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3)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革命很快爆发了。补“清末新政”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打击甚大,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7、晚晴选官制度与清末新政(选必1)1.选官制度废除变革a.1898年,戊戌变法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b.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c.1905年,光绪帝诏准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废除科举制度①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②1904年后,清政府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③1905年后,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7.清末“新政”(1)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3)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革命很快爆发了。7.清末“新政”(1)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3)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4)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多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走向革命。释立宪派立宪派是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而崛起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他们既反对暴力推翻清王朝,又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5)“预备立宪”经过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1901年1906年9月1908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此路不通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1911年5月补立宪运动(1)目的:对外取悦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使中国成为立宪政体的国家。(2)地位: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良运动。(3)结果:1911年,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倍感失望。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僚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1910年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史料一清末新政最大的成就是增加了经济自由。按照列强的观点是传统或中世纪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自由。……清末新政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互相影响着的两个运动:由于民主革命活动的开展,触动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因此,清末新政有转移矛盾、拒绝革命的动机。……“新政”时期开始建立现代社会运作架构,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史料二清末新政不废弃君主专制,幻想通过细枝末节的修补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新政启动后,地方各级官员大多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新政实施的费用由中央向地方摊派,地方官员借机大肆搜刮,民众苦不堪言,这使清朝统治者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的紧张激化,各地的农民起义日益高涨,这成为辛亥革命重要的社会基础。——戴鞍钢《新政困局与辛亥革命》根据史料一、二,概括清末新政的影响。积极影响:新政推动自由经济发展;促进民主革命;促进法律现代化。消极影响:客观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没有达到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的主观目的。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1)从主观目的上看,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抵制革命,消除统治危机,取悦于列强,维持清王朝的专制统治。(2)从活动本质上看,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3)从客观影响上看,具有进步性,奖励实业、发展资本主义、废科举、推行新学制等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4)从实际作用上看,具有背离性,编练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式学堂的创办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成为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皇族内阁的出台使立宪派转为支持革命至少是同情革命。【史论形成】对清末新政的评价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政治上:编练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废科举以及新政费用摊牌客观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皇族内阁的出台使立宪派转为支持革命至少是同情革命。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新式学堂的创办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成为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1.(2021·江苏·高考真题)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文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这表明,当时国人A.已认识到落后根源 B.重体轻文蔚然成风C.救亡自强愿望迫切 D.呼吁实施分科教育(2018·全国卷Ⅲ·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2.(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据《张文襄公全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1)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2)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8、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1)(一)背景政治背景经济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有利时机《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来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触动专制政体存在的社会基础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实践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8、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1)【现学现做】(2021·广东高考·7)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现学现做】(2018·江苏高考·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现学现做】(2018·浙江高考·27)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C.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杭州京师贵阳昆明广州长沙福州南昌苏州上海安庆武昌江宁镇江西安太原成都武昌起义后全国15个省宣布独立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二)爆发: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2.高潮建立民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3.实行共和政体。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1)4.颁布约法: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5.结局:(1)1912年2月,清宣统帝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但不能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史学界对“篡夺”这一说法已经进行修正,因为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是经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投票同意的,在法律上是合法的。袁世凯具备孙中山缺少的财力、武力。在立宪派心中袁世凯是“统一”和“秩序”的象征。——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史料一《临时约法》的制定机关参议院代表的广泛程度颇为不同:参议院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成员占38人,占比为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比81.67%;42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中,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比88.10%,35岁以下的有30人,占比71.43%。这些人有革命的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摘编自陈建《<中华民国时的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进步吗》史料二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直可谓政争不断。——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1)根据史料一,概括《临时约法》制定者的构成特点。(2)根据史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并结合所需知识分析其影响。特征:实行责任内阁制,二元化政治格局。特点:同盟会成员占多数;学习西方民主制度;以中青年为主;参与人数少;缺乏广泛性。影响:积极: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消极:职权不明,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现学现做】(2021·湖南高考·8)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山海
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现学现做】(2019·天津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现学现做】(2018·浙江高考·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君主制【现学现做】(2015·海南高考·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现学现做】(2020·全国卷Ⅲ·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1)(五)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政治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4、经济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5、社会生活上: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和观念的更新。补封建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层面。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史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2)根据史料二,概括这种政体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的含义。(3)史料一和史料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2)原因:盲目照搬美国政体。含义: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3)不同:史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史料二认为共和制度在中国缺乏根基,“民国”失败是必然的。原因:评价的着眼点不同。(1)变化: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经济上,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能片面的、主观的评价它,而是应当从它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革命本身的历史事实出发,即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地、正确地评价,方能得出客观公正的、合乎历史本来面目的结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1、进步性(1)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通过理性适度的妥协让步,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有效避免了更大规模刀兵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2)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政治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上: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3)是”亚洲觉醒“的先驱:鼓舞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2)局限性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1.(2020·山东·高考真题)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2.(2022·贵州贵阳·一模)为纪念辛亥革命,中华邮政于1912年12月15日同时发行《中华民国光复纪念》和《中华民国共和纪念》邮票各套。主图分别为当时中国最显要的人物,图1肖像为孙中山,图2肖像为袁世凯。据材料推知,两套邮票的同时发行
A.标志着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B.反映了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妥协与合作C.佐证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证实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格局已经形成3.(2022·海南·模拟预测)下图是湖北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可知,当时
A.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辛亥革命群众基础深厚 D.湖北军民投身抗战4.材料
民国时期,各政治派别对辛亥革命存在着不同的纪念和解读(如表)。
——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甲、乙、丙、丁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理由。(要求:写清序号,持论有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4.甲:资产阶级革命派。理由:甲在1912年9月的发言中,“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甲在1919年10月的言论中,表达了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强烈不满,认识到革命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乙:北洋军阀政府。理由:乙的言行,无论是“政府发布的祭文只有数语",还是“将革命纪念会改为共和纪念会”“将武昌的起义门、聚义门恢复为原名中和门、通湘门”等,都体现了去革命化的特征。丙:资产阶级立宪派。理由:丙在1912年10月的言论中,认为革命派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相辅相成,实际上是强调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丁:中国共产党。理由;丁的言论强调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这表现出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辛亥革命进行认真思考,力图指导当时的革命实践。在国共关系破裂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结构:
指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经济类型结构等。根据图列,指出ABCDE分别属于哪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外资经济、洋务经济、民族经济、官僚经济)A自然经济B洋务经济C外资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E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出现多种新的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占主体,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
外资经济(19世纪40、50年代—1949年):富有侵略性。中国无产阶级产生。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本质为封建性,但带有资本主义的性质。民族经济(19世纪60、70年代---1956年):瓦解着自然经济,一定程度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官僚经济(1927—1949年):垄断性、封建性、买办性、反动性,主要指从早期的洋务派企业到北洋军阀官僚资本以至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49):指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经济建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概况1.近代工业:近代工业就是指以机器大生产为代表的生产方式,包括中外的机器工业。2.近代民族工业:指的是中国人开办并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办的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名称相关信息开滦唐山煤矿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北洋水师大沽船坞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北洋银元局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京师自来水公司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2019·北京高考·16)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概念辨析【答案】A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传统经济结构近代经济结构1、自然经济(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特点、地位)2、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时间、地点、标志、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1840-1949)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56)官僚资本主义(1927--1949)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考点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直接、主要原因)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喱粉以及酱料,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材料表明()
A.西洋商品较多涌入上海市场
B.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十分广泛C.近代广告业由此开始并发展
D.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改变A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
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包世臣《齐民四术》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5年8010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1、“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2、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甚至村镇收租之家,至其时,积布累累。问之,则皆佃者之穷而无告以布当钱米也。”这表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苏南未受到开埠通商的影响C.地主阶级强化了对农民的剥削压榨D.苏南纺织品的质量较好(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AD3.特点1)解体速度: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2)解体地点:东南沿海地区解体的速度要快于内地。3)解体结果:自然经济依然长期占主导地位4.影响积极: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劳动力、市场)消极: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014·江苏单科·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CD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口号:自强、求富;4、思想:“中体西用”主张5、内容:6.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7、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时期
旗号和目的
内容及代表成就前期(60-70年代)后期(70年代起)自强求富兴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北洋、南洋、福建京师同文馆詹天佑等考点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新的东西?(1)思想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开始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迈开近代化的第一步图说洋务企业军事工业(官办)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第一台蒸汽机问世——标志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近代化开始民用企业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带动近代工业的发展;“分洋利”主要形式:官办(官僚资本色彩)官督商办(民族资本色彩)官商合办(1)浓厚的封建性:封建官办;不是追求利润,不拿到市场去销售;资金来源于官府拨款;生产经营完全由封建官员决定。(2)依赖性:在技术、器械设备等方面,处处仰赖外国具有浓厚的买办性。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不是独立的民族工业或资本主义企业(3)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工厂的产品虽然不以商品形式出卖但工人的劳动力却以商品的形式购买,这就使这些官办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若干色彩。近代军事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挂靠公司汽车租赁协议3篇
- 无固定期限临时工聘用合同(3篇)
- 设备维护与施工合同
- 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小学数学作业
- 诚意满满改进态度书
- 语文大专考试点题卷
- 语文要素教学法的实施要点
- 豪华住宅装修协议
- 质量保证质量书
- 购房合同完美版范文
- 大学生创业英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西师范大学
- 《高分子物理》课件-晶态高聚物应力应变曲线第三阶段
- 《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标准 JGJT+195-2018》详细解读
- S7-1500 PLC应用技术 习题及答案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八 人教 部编版
- 防火门安装施工方案
- 无损检测射线常见缺陷图集及分析
- 最新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精品课件)
- 外墙门头改造脚手架施工(完整版)
- PICC+CVC+输液港使用及维护
- 钻孔灌注桩报监表格[记录图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