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解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解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解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解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解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解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解读课程英文名称:StudyofModernChineseWriters课程代码:SF0501011330学分与学时:2学分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类)的一门选修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本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作家作品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课程任务:本课程按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5章,各章有相对的独立性,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章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三、学时安排 章节(或序号)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训、上机等)学时备注第一章张恨水第一节通俗小说的发展1第二节张恨水的意义1第三节走遍江湖1第四节走上文坛1第五节转入新文学1第六节走进新中国1第二章张爱玲第一节说不尽的张爱玲1第二节张爱玲小说中的民间文化形态4第三节绵延的风韵42第四节范柳原另论4第五节克隆的人生悲哀2第三章老舍第一节雅俗诙谐的文学风格31第二节魂牵梦绕的故乡3第四章鲁迅第一节鲁迅小说艺术技巧的丰富多彩3第二节鲁迅小说类型的多样化3第五章茅盾第一节新女性的时代特征1第二节开放的道德观念1第三节强烈、独立的思想意识1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张恨水教学目的:掌握张恨水从小说文体观、艺术观上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个性的坚守和在新小说影响下的艺术发展。了解张恨水不仅继承了章回小说的特点,同时也吸取了西方小说的技巧,使传统形式与现代内容相适当,章回体与新文学相融合。张恨水的小说雅俗共赏,大大提高了中国通俗文学的水平。基本要求:了解张恨水的小说是高雅化和通俗化的结合体,在忧国忧世方面体现出作者的情怀。了解其作品从民族的、文化的审视中表现出时代精神、时代特点,发展了现代通俗小说的理论观,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张恨水小说的个性特征,一是通俗,注重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休闲性。二是高雅,追求文化和心理上的高层次、高品味,将传统与现实结合,达到了即定效果。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第一节通俗小说的发展一、了解通俗小说的范畴二、产生的原因及类型。第二节张恨水的意义一、了解张恨水在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二、掌握他在创作中精心构思、精心撰写、打通雅俗,并制定作品高雅目标的追求。第三节走遍江湖一、了解张恨水艰难曲折的文学创作历程二、掌握张恨水小说的艺术成就第四节走上文坛一、了解张恨水进入辉煌时期的作品:《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二、掌握其作品在内容、形式及艺术成就上的开拓创新,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师的地位。第五节转入新文学一、了解“九一八”事变后张恨水创作风格的改变二、掌握其“国难小说”“抗战小说”“讽刺暴露小说”。第六节走进新中国一、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张恨水热爱时代、热爱生活、勤奋写作,投入到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之中。二、在各种文学体裁上都有所建树。第二章张爱玲教学目的:掌握张爱玲《传奇》中的“香港的传奇”和“上海系列”等作品的主要内容、独特风格和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荒原”意识,以及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特点。基本要求:掌握两次"张爱玲热"出现的不同环境。包括傅雷对张爱玲的批评、80年代张爱玲被重新发现,并逐渐形成热点的过程和原因。90年代成为研究热点的过程、社会消费心理,及其身世被传媒热炒和商业包装,并在社会上流行的现象。重点与难点:从都市民间文化形态、意象营造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艺术的创新和袭旧以及对古典文学的继承。掌握张爱玲既大雅又大俗,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掌握其作品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和本身具有的缺陷。注意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特异的地位。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第一节说不尽的张爱玲一、张爱玲的《传奇》的内容及思想意蕴。二、掌握张爱玲在《传奇》中的题词:“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第二节张爱玲小说中的民间文化形态一、掌握特殊的人生经历与文化教养形成了张爱玲的民间立场与民间情怀。二、理解由此在小说中呈现出都市生活的民间场景及表现形式,既表现为以生存为核心的世俗形态,同时还展示出情欲在遭受压抑时所赋予的巨大生命力。第三节绵延的风韵一、了解“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作家,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隐或显地受到《红楼梦》的艺术熏陶和滋养这一文学史上的普遍现象。二、掌握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令人注目的血缘关系。第四节范柳原另论一、范柳原形象在张爱玲的作品中的特殊性二、了解《倾城之恋》作为一个例外,张爱玲很难得地写了一场对男女主人公来说都是有血有肉的、充满现实感的爱恋故事,范柳原的改变,留下许多可以思索的东西。第五节克隆的人生悲哀一、了解曹七巧、葛薇龙、梁太太不同人物的不同经历二、在同一时空中,共同完成了其悲剧的人生演绎。第三章老舍教学目的:了解北京文化滋养了老舍的性情,也赋予了他丰富的题材。老舍以北京市民为表现对象,以对北京文化的表现和反省为支点,进行他独特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索与批判,形成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极具个性的风格。基本要求:从老舍作品的风俗描写、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幽默的手法以及语言的运用等几个方面,把握“京味”的风格,了解“京味”小说的源头,并掌握其风格评析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和人文景观。掌握老舍的艺术视点:人性与人伦的关系。分析老舍独特的文学风格及形成原因。掌握老舍批判传统文明时所表现出来的失落感与对"新潮"愤激之情交织的复杂感情。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第一节雅俗诙谐的文学风格一、了解“京味”的语体与北京民俗紧密相连,反映着北京特定历史文化风貌与民俗事相,既有地域性,又有民族性。二、掌握老舍文学的大雅大俗,风趣幽默。这种雅俗的语言与幽默的风格既是老舍文承满汉的结果,也是老舍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的地方,使老舍成为中国新文学杰出的“京味”文学代表。第二节魂牵梦绕的故乡一、了解由于满人和汉人杂居共处,两个民族在思想、文化、生活上也日趋接近。历经三百年的互渗互透,血缘、地缘和人缘已经在多种层次上达到了高度整合与交融,京旗文化与北京文化,已经融合到难分难解的程度。二、掌握在老舍身上,深深烙印着满人京旗文化与汉儒北京文化契合的印记。第四章鲁迅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由于鲁迅思想认识的深刻和思想境界的超越,他的小说具备了丰厚的美学内涵。基本要求:了解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现代化的建构模式、极其丰富的审美范式,呈现出开放性、多样性特征,开辟了一条艺术蹊径。教学重点与难点:从多样化的小说类型和丰富的艺术技巧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掌握鲁迅作为现代小说之父,对中国小说的贡献不仅是思想、情操、品格的,而且是艺术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第一节鲁迅小说艺术技巧的丰富多彩一、掌握鲁迅自觉借鉴西方小说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精神与经验二、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以转化、整合,形成了现代小说的新形式。第二节鲁迅小说类型的多样化一、掌握鲁迅小说的创作方法二、掌握鲁迅小说开放性、多样性特征。第五章茅盾教学目的:掌握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是一群“时代”与“女身”的合体。它体现了新的身体观感和身体的认知模式,并被结合进关于现代性和时代精神的宏大叙述,从而初步实现了对于新女性历史意义的想象和对于历史进程及时代精神的参与。基本要求:理解自“五四”以来的新女性书写中,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呈动态特征的“时代女性”系列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文化内涵和认识价值的,她们非常真实地再现了现代女性的演变轨迹。了解“时代女性”在茅盾小说中由个人主体向历史、革命主体的转化。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茅盾对“五四”思潮.特别是在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下的现代女性的延续性描写,了解茅盾小说中的现代知识女性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多种走向,包括以警醒世人为目的的批判描写。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第一节时代女性的时代特征一、时代女性出现的历史背景二、时代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第二节开放的道德观念一、恬静,脆弱,耽于幻想,思想观念较为保守;二、刚强,浪漫,务实,思想开放。第三节强烈、独立的思想意识一、掌握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行为规范和世俗偏见面前,“时代女性”在政治上自主地选择革命,在经济上相对的独立,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在爱情上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完全自己作主。二、了解她们独立不羁、我行我素的姿态。五、课程考核方式:考查。六、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1、教材:[1]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教学参考资料:[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夏传才.中国国现代文学名篇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3]郭志刚,孙中田.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5]樊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