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散文创作的发展与演变_第1页
近代散文创作的发展与演变_第2页
近代散文创作的发展与演变_第3页
近代散文创作的发展与演变_第4页
近代散文创作的发展与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散文的发展与演变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谢飘云2014.4.16大学城校区2-305周三第1-3节第七章近代散文创作的发展和演变

本章讲述的内容:一、近代散文的发展概况二、近代散文的代表作家:龚自珍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黄小配一、近代散文的发展概况1.近代散文创作的基本轮廓近代散文的发展可以梳理出两条发展线索,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文学史教材P145-149勾画近代散文的基本轮廓)近代散文的发展演变,有两条线贯穿下来。一条是代表正统散文:桐城古文的中兴和先秦文、魏晋文。另一条是代表散文发展方向的新体散文。

●正统散文:后期桐城派→湘乡派、文选派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时期→五四前后仍有作者,但日益式微。●新体散文:经世散文→早期维新派散文(七八十年代)→新文体(九十年代)→白话文→发展为现代散文第一条线的散文发展线索,可描述如下:

桐城古文“中兴”(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代表人物:曾国藩(P286)与曾门四弟子(P155倒数第3行)(《文学发展史》教材P154-156)→先秦文、魏晋文、唐宋文(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严复(P309)、章太炎、刘师培、林纾(《文学发展史》教材P148-149)在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中间以及南北文学家中间,也有一批专门用传统古文的形式宣传变法、宣传革命的作家,以严复、章太炎、刘师培、林纾为代表。(管林钟贤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教材P148-149)第二条线的散文发展线索可作以下描述:经世散文的出现及早期散文改革(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新体散文(中日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后)→白话散文与报告文学(辛亥革命前后至五四运动前后)经世散文的代表: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为代表。(发展史p150-154),太平天国的散文(p146第13行);早期维新派的散文改革(郑观应、王韬(发展史P292)、冯桂芬,见发展史p156-158;P292)。新文体散文的代表: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白话散文雏形与报告文学的代表:秋瑾、陈天华、邹容、柳亚子、黄小配等。近代散文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散文的始变阶段(鸦片战争前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散文变革的形成与发皇阶段(维新变法前后)——散文发展的新变阶段(辛亥革命前后)关于文学史教材说明1.《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本着从文学内部的对应统一关系观点文学的发展这一唯物实史态度,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双向性运动轨迹。2.“创新”与“守旧”忍乃相对而言,不是严格的划分。新多旧少,即谓之“新”;新少旧多,即谓之“旧”。求变,求新是近代散文作家的共识,只是“变”与“新”的内容与方式不同。3.新、旧二者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往往是新中有旧,旧中有新。近代文学的“过渡性”、“复杂性”特点在这里再次得到印证。过去太多地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异”,“斗争”,忽视了它们的“同”,“互补”以至于在学术研究上出现了不少偏颇。4.新与旧互为消长,交错发展,总的趋势是新的逐渐占了上风,旧的销声匿迹。尽管如此,进步的散文派在文学史上作出贡献的同时,“守旧派”也作出了贡献,它也同样是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只有这样看待,才能完整地认识文学史的全貌。近代散文在其八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种种复杂性、过渡性、多变性的特征,表现了中国文学由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过程中的种种特有的文学史现象,这个散文近代化、现代化的过程,是充满矛盾、充满纠葛的过程,综观这一散文嬗变历程,由两个基本的趋向是清楚的,即如“文学史教材”p167“小结”中所云:1.就内容方面而言,近代散文为社会变革与政治斗争服务,而且这种趋向随着近代散文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强烈,到维新派“文界革命”和革命派散文发展到极致,散文成为政治斗争的一种工具或手段。2.在形式上,近代散文的形式不断解放,逐渐冲破传统古文的种种束缚;语言逐渐趋向白话化、通俗化、口语化,从而使散文在近代文学史的历程中,逐渐从古代文章学的“散文”走向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散文”,为五四的后散文的大发展做了很重要的过渡、铺垫的工作、近代散文在形式上也同样是指向未来的。2.近代散文的基本特征(《文学发展史》P149-150)(1)第一个特征(P149)思想倾向上,突破“文统”,“道统”的束缚,表现个性,表现现实,表现真情,表现世界,充满忧患意识和危机感。(2)第二个特征,在文体样式上,产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p149)(3)第三个特征,在语言形式上,出现了早期白话散文(p149)。(4)第四个特征,在审美观念上,追求趣味、追求粗犷、直率的风格(p149)。二、近代散文代表作家(一)龚自珍(二)曾国藩(三)康有为(四)梁启超(五)黄小配(一)龚自珍与他的散文创作龚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着有《吟臞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着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着有《绿华吟榭诗草》。

1.龚自珍生平

三个阶段﹕

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

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

29岁至去世。

2.政治学术思想

3.散文创作

4.名篇解读一、龚自珍散文《尊隐》解读

【原文】将与汝枕[1]高林,藉[2]丰草,去沮洳[3],即荦确[4],第[5]四时之荣木,瞩九州之神皋[6],而从我嬉其间[7],则可谓山中之傲民也已矣[8]。仁心[9]为干,古义[10]为根,九流为华实[11],百氏为杝藩[12],枝叶昌洋[13],不可殚论[14],而从我嬉其间,则可谓山中之悴民[15]也已矣。闻之古史氏[16]矣,君子所大者生也[17],所大乎其生者时也。是故岁有三时:一曰发时[18],二曰怒时[19],三曰威时[20];日有三时,一曰早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夫日胎于溟涬[21],浴于东海,徘徊于华林[22],轩辕于高闳[23],照曜于之新沐濯[24]沧沧凉凉[25],不炎其光,吸引清气,宜君宜王[26],丁[27]此也以有国,而君子适生[28]之,入境而问之,天下法宗礼[29],族归心[30],鬼归祀[31],大川归道,百宝万货[32],人功精英[33],不翼而飞[34],府于京师[35]。山林冥冥[36],但有鄙夫、皂隶所家[37],虎豹食之,曾不足悲。日之亭午[38],乃炎炎其光,五色文明[39],吸饮和气[40],宜君宜王,本此也以有国,而君子适生之,入境而问之,天下法宗礼,族修心,鬼修祀,大川修道,百宝万货,奔命[41]涌塞,喘车牛如[42]京师。山林冥冥,但有窒士[43],天命不犹[44],与草木死。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目光[45],吸饮暮气,与梦为邻[46],未即于床,丁此也以有国,而君子适生之;不生王家,不生其元妃、嫔嫱之家[47],不生所世世豢[48]之家,从山川来,止于郊。而问之曰:何哉?古先册书[49],圣智心肝[50];人功精英,

百工魁杰所成[51],如京师,京师弗受也,非但不受,又烈而磔之[52]。丑类窳呰[53],诈伪不材,是辇是任[54],是以为生资[55],则百宝咸[56]怨,怨则反其野[57]矣。贵人故家蒸尝之宗[58],不乐守先人之所予重器[59],不乐守先人之所予重器,则窭人子[60]篡之,则京师之气泄[61],京师之气泄,则府于野矣。如是则就是贫;京师贫,则四山[62]实矣。古先册书,圣智心肝,不留京师,蒸尝之宗之(子)孙,见闻媕婀[63],则京师贱[64];贱,则山中之民[65],有自公侯[66]者矣。如是则豪杰轻量京师;轻量京师,则山中之势[67]重矣。如是则京师如鼠壤[68];如鼠壤,则山中之壁垒坚矣。京师之日短,山中之日长矣。风恶,水泉恶,尘霾恶[69],山中泊然而和[70],冽然而清[71]矣。人攘臂失度[72],啾啾[73]如蝇虻,则山中戒而相与修娴靡矣[74]。朝士寡助失亲,则山中之民,一啸百吟,一呻百问疾矣[75]。朝士僝[76]焉偷息,简[77]焉偷活,侧焉徨徨商去留[78],则山中之岁月定矣。多暴侯者[79],过山中者,生钟簴之思矣[80]。童孙叫呼,过山中者,祝寿耇之毋遽死矣[81]。其祖宗[82]曰:我无余荣[83]焉,我以汝为殿[84]。其山林之神[85]曰:我无余怒焉,我以汝为殿矣。俄[86]焉寂然,灯烛无光,不闻余言,但闻鼾声,夜之漫漫,鹖旦[87]不鸣,则山中之民,有大音声起,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之波涛矣[88]。是故民之丑生[89],一纵一横。旦暮为纵,居处为横,百世为纵,一世为横[90],横收其实[91],纵收其名[92]。之民[93]也,壑[94]者欤?邱[95]者欤?垤[96]者欤?避其实者欤?能大其生以察三时,以宠灵[97]史氏,将不谓之横天地之隐[98]欤?闻之史氏矣,曰[99]:百媚夫[100],不如一猖夫[101]也;百酣民[102],不如一瘁民[103]也;百瘁民,不如一之民也。则又问曰:之民也,有待者耶?无待者耶?应之曰:有待。孰[104]待?待后史氏。孰为无待?应之曰:其声无声,其行无名,大忧无蹊辙[105]?大患无畔涯[106],大傲若折[107],大瘁若息[108],居之无形,光景煜爚[109],捕之杳冥[110],后史氏欲求之,七反[111]而无所睹也。悲夫悲夫!夫是以又谓之纵之隐[112]。《尊隐》解读(一)背景(二)内容对人才流失的忧虑对社会衰败的剖析对山中之民的赞许(三)《尊隐》的写作特点诗化的政论

龚自珍的政论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是“议论的诗”或“诗化了的议论”,因而特别注重议论时的感情抒写。

独特的意象

“演绎法”的运用突出重点个性化的艺术思维

(四)《尊隐》一文有待探讨的问题关于写作时间关于“隐”的理解“尊隐”的主语归属是谁?“山中之民”指什么?

二、龚自珍散文《说京师翠微山》《京师乐籍说》解读了解龚自珍的“京师五说”的特点。

龚自珍史地散文的特点。

龚自珍散文的构思的“奇特性”。

龚自珍散文的“泼辣性”。如何看待龚自珍散文语言的“艰涩”。

说京[1]师翠微山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2],有闻于朝[3],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4]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5],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6],近人情也。与香山静宜园[7],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8]。与西山亦离亦合[9],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10],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芬腴[11]。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12]。山之盩有泉[13],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14],其甃之也中矩[15]。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16],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辶只]焉[17]。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18],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19],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京师乐籍说昔者唐、宋、明之既宅京也,于其京师及其通都大邑,必有乐籍,论世者多忽而不察。是以龚自珍论之曰:自非二帝三王之醇备,国家不能无私举动,无阴谋。霸天下之统,其得天下与守天下皆然。老子曰:“法令也者,将以愚民,非以明民。”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齐民且然。士也者,又四民之聪明喜论议者也。身心闲暇,饱暖无为,则留心古今而好论议。留心古今而好论议,则于祖宗之立法,人主之举动措置,一代之所以为号令者,俱大不便。凡帝王所居曰京师,以其人民众多,非一类一族也。是故募召女子千余户入乐籍。乐籍既棋布于京师,其中必有资质端丽,桀黠辨慧者出焉。目挑心招,捭阖以为术焉,则可以箝塞天下之游士。乌在其可以箝塞也?曰:使之耗其资财,则谋一身且不暇,无谋人国之心矣;使之耗其日力,则无暇日以谈二帝三王之书,又不读史而不知古今矣;使之缠绵歌泣于床第之间,耗其壮年之雄材伟略,则思乱之志息,而议论图度,上指天下画地之态益息矣;使之春晨秋夜为奁体词赋、游戏不急之言,以耗其才华,则论议军国臧否政事之文章可以毋作矣。如此则民听壹,国事便,而士类之保全者亦众。曰:如是则唐、宋、明岂无豪杰论国是,掣肘国是,而自取戮者乎?曰:有之。人主之术,或售或不售,人主有苦心奇术,足以牢笼千百中材,而不尽售于一二豪杰,此亦霸者之恨也。吁!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①

居礼曹②,客有过③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④,则遇之⑤矣!”余悲其言。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属有告籴谋⑥,舍舟而馆⑦。

既宿①,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讙②。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③,登之。扬州三十里,

首尾曲折高下见④。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⑤。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讙。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①。俯窗呜呜②,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冈者①,舟甚捷。帘幕皆文绣,疑舟窗蠡(què)也,审视,玻璃五色具②。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某家酒肆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③。曩所信宿之西园④,门在,题榜在,尚可识。

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⑤有桂,水有芙蕖菱芡⑥,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讙。有以经义请质难者①;有发②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③、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叙、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④;有求书册子、书扇者⑤):填委塞户牖⑥,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⑦。然而女子有以栀

子华发为贽求书者⑧,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⑨,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⑩。

余既信信①,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嗥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