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_第1页
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_第2页
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_第3页
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_第4页
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2-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试行)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1月编制说明本导则参考《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CJJ75—97)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参考《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办关于加快城乡绿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0]290号)、《福建省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方案(2010~2012)》等文件,以及各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福建省道路绿化树种调查研究》等国内外相关成果及文献资料,结合本省的地域特点及城市绿地建设发展情况进行编制,并侧重于城市绿地的规划和设计,以促进本省的城市绿地建设。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对适用范围进行解释,由编制单位负责对具体技术内容进行解释。导则由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已通过专家技术评审。由于本导则为初次编制,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漏,希望各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往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景观所(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88号,邮政编码:350003)。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01月目录1.总则 -1-2.城市绿地的定义和分类 -1-3.基本规定 -2-4.规划设计内容和程序 -3-5.公园绿地 -4-6.生产绿地 -6-7.防护绿地 -7-8.附属绿地 -8-8.1.居住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 -8-8.2.道路广场绿地 -9-8.3.林荫景观道 -13-9.城市绿地设计要点 -13-9.1.种植设计 -13-9.2.地形水体 -16-9.3.园林建筑与小品 -18-9.4.园路铺地与桥梁 -20-9.5.市政基础设施 -21-9.6.防灾避险设施 -23-10.城市绿地的建设管理 -25-附录一本导则用词说明 -26-附录二城市绿地设计程序及内容要求 -27-附录三福建省植被区划图 -29-附录四福建省城市绿地主要植物名录表 -30-

总则为加强对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的技术指导,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结合福建省实际,制订本导则。本导则适用于福建省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城市绿地建设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美观等基本原则。城市绿地建设应贯彻国家和省各项绿地建设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除本导则外,城市绿地设计还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城市绿地的定义和分类城市绿地(以下简称“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本导则的城市绿地是特指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主要对居民日常生活、工作、休闲环境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城市绿地中的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用地指标必须纳入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附属绿地(G4)用地指标体现其所附属的各类城市用地的环境绿化程度,以绿地率为基本指标。城乡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对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大地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为其他绿地(G5),不列入城市建设用地平衡。城市绿地的计算原则与方法应符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的要求。基本规定城市绿地系统中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地面积和绿地率规定,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提出绿化配置的原则和方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指标为: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用绿地面积,基本要求如表3.1:表3.1城市绿化规划的标准及主要指标类别标准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用绿地面积(㎡)关于印发《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通知(建城【1993】784号)建设用地指标<75㎡/人30%35%6建设用地指标75-105㎡/人7建设用地指标>105㎡/人8国家园林城市大城市30%35%6.5中等城市32%37%7小城市34%39%8国家生态园林城市38%45%12省“四绿”工程(至2012年)城市36%40%11县城30%35%8.5省级园林城市城市35%40%10县城30%35%8国家园林城市的绿化指标除表3.1外,道路绿化普及率应达到95%以上,有至少3条以上的城市林荫景观道。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明确绿地的范围和性质,根据其定位、性质作出总体设计。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植物为主要元素,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种植形式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合理性。城市绿地内原有的树木尽可能保留利用,胸径在25cm以上的大树应予以原地保留;古树名木必须原地保留,明确保护范围,并执行有关古树名木保护的有关规定。城市开放绿地的出入口、主要通道、主要建筑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地震烈度6度以上(含6度)的地区,应依据城市的防灾避险规划,在公园绿地中设置专用的防灾、救灾设施和避难场所。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城市开放绿地应按照游人行为规律和分布密度,合理设置座椅、废物箱、广播等设施。城市绿地应积极选用环保材料,宜采取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中水,推广“四新”技术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城市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的铺装宜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材料。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应不小于50%。规划设计内容和程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内容应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的规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园绿地等的绿线,符合和执行《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规定。城市绿地设计内容应包括:总体设计、单项设计和单体设计等,设计深度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简单的绿地设计工程可以包括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基本的设计程序和内容要求详见附录二。公园绿地城市公园绿地分类参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将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5个中类15个小类,其中山地公园和湿地公园在本省常见且重要,在小类中予以单列,详见表5.1.。表5.1.公园绿地分类表类

码类别名称内容备

注大类中类小类G1公

园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避险等作用的绿地G11综

合公

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G111全市性公园为全市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设市城市全市性公园最小面积规模10公顷,县城6公顷G112区域性公园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最小面积规模6公顷G12社区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G121居住区公

园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最小面积规模1公顷G122小

区游

园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最小面积规模0.4公顷G13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G131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G132动物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全园面积宜大于20公顷,专类动物园面积宜在5~20公顷之间G133植物园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全园面积宜大于40公顷。专类植物园面积宜大于20公顷。G134历

史名

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类

码类别名称内容备

注大类中类小类G1G13G135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G136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G138湿地公园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绿地。G139山地公园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完整的森林植被和一定的游憩游览设施,突出山地运动健身、休闲游览、自然野趣和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绿地。G140其他专类公园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包括休闲公园、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G14带

状公

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面积不小于400G15街

旁绿

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面积不小于200注:分类及标准参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公园设计规范》公园绿地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乡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公园绿地应独立设置,不得与其它用地重叠。各类公园绿地的设计应符合《公园设计规范》及相关的标准。城市绿地布局,应满足步行10~15分钟设置一处公园绿地的要求,其规模和功能应至少达到街旁绿地的要求。带状公园宽度要求:带状公园的最窄处必须满足游人的通行、绿化种植带的延续以及小型休息设施布置的要求,一般要求宽度8m以上。滨水带状公园在本省较为常见,通常将蓝线与常水位线之间的陆域部分也建成城市重要的滨水绿化景观带和游憩场地,也成为城市重要的风景线。如滨水带状公园总面积达到6公顷以上,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滨水带状公园,可以纳入城市综合性公园。滨水带状公园的过(蓄)洪区域,应以恢复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满足防洪排涝相关要求,在泄洪区域内不得布置经营性设施,不得设置阻洪的建构筑物和种植乔木,水电等基础设施必须满足相应的防护等级要求。城市内河滨河带状公园和道路沿线的带状公园应结合设置城市慢行系统,提供安全、舒适、美观的步行环境,滨水带状公园可依据河道通航情况设置临水游船码头。利用工业废弃地建设公园时,宜充分利用工业遗迹的一些资源,在安全性检测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多种造园手法,形成具有特殊历史记忆和形象展示的、具备游赏功能的公园绿地。工业废弃地建设公园前,必须对土壤和场所的废弃物进行有害(毒)物质的检测,防止残留的废弃物对游人的伤害。垃圾填埋场恢复地建设公园时,必须对场地的有害性物质进行检测,达到安全性标准后,才能建设公园绿地,应有污水排放、沼气排放、污染物降解等专项设计、论证和建设。生产绿地生产绿地是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城市苗圃、草圃、花圃等生产绿地的建设,应适应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为了保障城市发展中园林绿化建设需要,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率应不低于2%。应当根据城市绿地系统的树种规划或育苗计划,建立一定规模的行道树培育苗圃。部分城市生产绿地在满足生产要求和不影响防护功能的条件下,可在防护用地范围内结合防护绿地进行布置。生产绿地的指标在符合全市生产绿地总体发展要求的情况下,可适当可通过市场行为和控制非建设用地作为苗圃、草圃、花圃的生产用地来缓解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压力。加强苗圃建设,严禁挖掘古树名木,不宜直接从山区、农村挖掘大树用于城市绿地建设。防护绿地防护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城市防护绿地的种类有:安全卫生隔离带、道路和河流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地、防风林等。卫生隔离林主要是建设在工业企业与城市其他区域之间,卫生隔离林应根据不同防护功能要求、工业企业污染物特点等情况进行设计。一般一类和二类工业混合区与居住区之间宜布置不小于50m的防护林带,三类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布置的防护林带宽度应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进行确定;产生有害气体、粉尘及噪声污染的工厂应设立不少于50m的防护林带;污水厂和垃圾处理厂周围设置宽度不宜小于50m的防护林带;自来水厂周围的防护林带宽度不宜小于10m。交通道路防护绿地是指在道路两侧营建的以保护路基、防止水土流失、隔音为主要目的,兼顾卫生隔离和美化城市的防护林,包括铁路防护林、高速公路防护林和城市道路防护林,防护绿地的规模一般宜满足表7.1的要求:表7.1交通道路防护绿地规模交通道路类型防护绿地规模铁路主线单侧宽度不小于30m支线单侧宽度不小于20m高速公路单侧宽度不宜小于50m快速路单侧宽度不宜小于30m城市主干道单侧宽度不宜小于10m与学校相邻主干道宽度不宜小于10m与医院相邻主干道宽度不宜小于15m城市高压走廊绿地的宽度应满足表7.2的标准,经当地电力主管部门同意,单位或个人可以在城市高压走廊绿地内保留或种植自然生长最终高度与导线之间符合安全距离的树木。

表7.2高压走廊防护绿地规模高压走廊类型防护绿地规模500kv宽度不小于60~75m220kv宽度不小于30~40m110kv宽度不小于15~25m35kv宽度不小于12~20m防风林起减弱风势的作用,设计过程中应了解和把握福建省台风的规律,确定可能对城市造成危害的风向,以便在城市的外围正对盛风的位置设置与风向方向相垂直的防风林带。应当依据可能出现的风力来确定林带的结构和设置量。一般防风林带的组合有三带制、四带制和五带制等几种,每条林带的宽度不应小于10m,而且距城市越近,林带要求越宽。防护绿地的植物选择应满足防护目的的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根系较深、萌芽力较强、抗倒伏的树种。种植形式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树种选择应速生慢长树结合,做到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相结合。可结合城市道路防护绿地和组团隔离绿化带的建设,采用“初期密植,后期间移”的方式,满足近期防护绿带的绿化效果。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含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等单位)是城市附属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用地的绿地率应当达到:新区建设应≥30%,旧区改造宜≥25%;居住区公园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社区)级不少于0.5㎡/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1.5㎡/人。居住绿地设计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2006)的要求。单位附属绿化的绿地率应达到新区建设应≥30%;旧区改造应≥25%,具体不同性质用地的绿地率应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定。单位附属绿地的绿地设计应符合用地功能的属性要求,体现安全、美观、实用的目标,不同性质的单位附属绿地的设计应满足该用地类型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沿城市道路的居住绿地应有不小于绿地总面积的15%向城市显露,居住区围墙宜采用通透式的围墙和护栏。具备公共开放性的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宜向公众开放,具有安防管理需要的单位附属绿地也应采用通透式的围墙和护栏。道路广场绿地道路广场绿地是城市附属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绿化景观骨架,是体现城市风貌、绿化水平、城市花化彩化美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景观道路绿化、一般道路绿化、高架桥绿化、立交和互通的绿化等。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国家园林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应达到95%以上,并至少有3条城市林荫景观道。道路绿化的原则: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提倡低维护的绿化种植设计。宜采用彩叶、开花树种与绿叶树种结合,突出植物的季相变化,体现花化、彩化和美化要求。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强调乡土树种为主、体现植物多样性及地方特色以人为本、整体和谐原则。达到蔽荫、滤尘、减噪、利于诱导行车视线、减少驾驶员视觉疲劳、改善环境和美化景观,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人行道路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道路绿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同一道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相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分车带(岛)绿化设计: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中间分车带宽度大于1.5m,宜采用乔木(枝下高应达到2.2m)为主,乔灌草复层结合复层式配置,并根据道路设计时速调整间距韵律。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宜采用种植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分车绿带宽度小于l.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安全视距范围内应采取通透式配置,植物不宜高于0.6m。行道树绿带行道树株距不应小于6m,冠幅大的株距可8m或10m,行道树枝下高应大于2.5m。城市中心行人密集的道路,行道树下宜铺设透气材料、加树篦(透气护栅)。树穴尺寸不小于1.5m×1.5m。城市周边,行人稀少的道路,行道树下种植灌木或地被。具备条件的,行道树种植应采用种植带。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植。交通岛绿地设计: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可配植复合式植物群落或布置成装饰绿地,导向岛的植物配置应以地被为主。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带状公园。其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路侧绿带种植宜结合路边现状环境及绿化带宽度采用多种配置形式:两侧为商业和商住用地,宜采用乔木和矮灌木及地被结合的方式,保持0.9~2.5m高度范围内的视线通透;两侧为居民区,宜采用多层次立体复合式绿化林带,起到降低噪音和灰尘等卫生防护作用;两侧为自然景观,植物配置采用疏密有致的自然式,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山体之间留出透景线。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停车场绿化:鼓励建设生态停车场,加强停车场绿化,强调地表停车场的透水性,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合。道路防护绿带:乔灌木种植面积应占绿地面积的80%,其余为非林下草坪和其它地被植物,注意适应增加常绿灌木比例,加强减噪功能。高架桥绿化可以分为桥下绿化和桥体绿化,高架桥应采用合理安全的方法配置绿化植物。高架桥桥下绿化桥下绿化不得妨碍城市交通组织,绿地的侧石和花池壁必须满足道路设计规范中对道路侧石的要求。应依照光照条件选定绿化植物,宜采用多种彩叶的植物作桥下绿化的主材,形成层次丰富、色彩明亮、大方简洁的绿化景观。桥下绿化植物配植方式可以参照道路中分带的绿化形式。桥下绿化宜配套设置自动浇灌系统,避免日常维护对城市交通的干扰。高架桥桥体绿化护栏绿化的设置宜与桥梁护栏的结构整体设计和制作,避免外挂种植箱体对桥梁景观的影响;旧有桥梁护栏的外挂种植箱体必须要安全、牢固和美观;护栏绿化应同步隐蔽地设置给水管和排水口,种植土要求轻型、保水、富含养分。护栏绿化植物材料的选择应喜阳、耐旱、抗逆性强,长势强健的种类,如用三角梅、云南黄馨、细叶美女樱等开花或色叶类植物,形成城市靓丽的桥梁景观。桥墩柱的垂直绿化应选用耐荫攀援植物,可选用塑料网等材料沿桥体、桥柱铺设离梁底2m以上高度的辅助网,利于植物攀缘。桥墩和桥身的绿化不应影响桥梁的结构安全。城市跨河桥梁和人行天桥等的桥体绿化可参照本方法。立交桥和互通绿化立交桥绿化应充分利用环境空间复层栽植,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层次丰富、配植合理、季相鲜明、自然和谐的绿化群落,设计风格应以疏朗开阔为主。立交桥的墙体和桥墩宜进行垂直绿化,可选择吸附力强的爬藤植物。立交桥的坡地、台地和较大面积的挡土墙应种植草坪、藤本或灌木,护坡固土。可进入式的大型立交桥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应参照《公园设计规范》(CJ48-92)的有关规定。不可进入式的互通立交桥下应全面绿化,宜采用乔灌木结合的复层绿化方式;桥下应种植耐荫植物、攀援植物,并对桥体进行垂直绿化。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广场中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林荫景观道林荫景观路是以绿化为主,具有高绿化覆盖率的城市景观路,道路绿地率应满足40%,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的绿化覆盖率应达到90%。林荫景观道的树种选择应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可体现“花化”、“彩化”和“美化”的绿化效果,树种选择应体现典型的地域植被特色和丰富的景观特色,。林荫景观道可结合绿化在路侧绿带、交通岛、分车带等布置景观小品,但其设置应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林荫景观路可结合设置城市慢行系统,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平交的街道路口宜采用地道、天桥或信号灯控制的方式,形成安全的城市慢行系统。城市绿地设计要点种植设计种植设计应以绿地的总体设计为植物配植的依据,与城市绿地的总体功能、和景观特色相一致。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应适地适树,以乡土植物为主,同时合理引进优良的外来植物;应体现城市绿地植物造景的需要,以及地域性植被的典型景观;应重视选择“花化、彩化、美化”的植物,丰富城市绿地的植物景观;应常绿和落叶搭配,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应选择具有相应抗逆性和低维护的植物种类;应避免选用入侵性植物种类,防止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应当重点体现当地的地域植被特色,强调“市树市花”的应用,各城市的主要绿化植物种类可以参阅附录四。植物种植设计应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及基调树种、季相变化等关系,应充分利用植物的枝、叶、花、果等形态和色彩,合理配置植物,形成群落结构多种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城市绿地应以乔木为主,常绿与落叶搭配,速生和慢长树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使得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和生态效益,各种植物材料的配植技术指标如下:乔:灌:草:绿地树木数量比:公园及附属绿地为1:4-6:11:37,即37㎡绿地有1株乔木,4-6株灌木(绿篱除外),11㎡草坪;防护绿地为6~10株乔木/100㎡,初期可按照1.5~2倍密植。植物配置的丰实度:乔木≥200棵/h㎡;草坪占绿地面积≤30%(除广场绿地外);物种多样性的要求:公园及附属绿地面积在3000m2以下的,不低于40种;绿地面积在3000~10000m2的,不低于60种;绿地面积在10000~20000m2的,不低于80种;绿地面积在20000m2以上的,不低于100种。常绿:落叶植物比例已参照表9.1的要求:表9.1不同植被区划所在城市的常绿落叶植物比城市所在植被区划常绿:落叶比例=1\*ROMANIA闽粤沿海丘陵平原南亚热带雨林区100:10~15=2\*ROMANIIB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100:15~20=2\*ROMANIIC闽浙赣山地丘陵常绿槠类、半常绿栎类照叶林小区100:20~25注:植被分区详见附录二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面积比例:70%:30%;速生及中生与慢生树种数量比例:50%:50%;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数量比例:70%:30%;城市绿地的适用苗木应以苗圃生产的商品苗为主,主要乔木应为大苗,不宜大量使用大树,除为保护古树经批准移植外,不得在城市绿地中使用古树。城市绿化用苗除满足行业标准CJ/T34-91《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的相关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城市绿地苗木除为保证移植疏剪部分枝叶外,应具有完整的骨架,不得使用截干苗。一般绿化宜选用适当规格苗木,做到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相结合。速生乔木原则上选用胸径6-10cm规格的苗木,慢生乔木原则上选用胸径8-12cm规格的苗木;常绿乔木原则上选用高度不宜低于3.5m规格的苗木。主干道种植行道树胸径要求:快长树不宜小于15cm;慢长树不宜小于10cm;次干道种植行道树胸径要求:快长树不宜小于10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行道树用苗除满足一般规定外,还应规格统一整齐,枝下高2.5m以上,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为:冠幅大、枝叶密;抗性强(耐贫瘠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深根性(除对地下管线有很强;病虫害少;耐修剪;落果少或者没有飞絮;发芽早,落叶晚。行道树出圃要求:规格一致、树形周正、根系符合移植要求、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主干通直。防护绿地速生乔木原则上选用胸径3~4cm规格的苗木,慢生乔木原则上选用胸径4~5-10cm规格的苗木;常绿乔木原则上选用高度不低于2.5m规格的苗木,苗木要求带冠,冠形匀称。道路绿化绿篱植物应选用枝条繁茂密厚、分蘖力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绿色期长、耐修剪的品种,绿篱植物高度应控制在90cm以下。关于绿化苗木的规格描述,宜参照下述列表描述:乔木名称学名数量规格土球直径(或袋栽)形态要求胸(地)径高度冠幅灌木名称学名数量规格土球直径种植密度形态要求高度冠幅分枝/丛**注:丛状灌木可以注明单从灌木的分枝数量。棕榈类名称学名数量规格土球直径(或袋栽)形态要求脱干高地径竹类名称学名数量规格土球直径种植密度**形态要求高度杆径分枝/丛**注:丛生类竹应注明每丛的杆数。**注:散生竹注明每平方米的株数。地被植物名称学名数量规格盆(袋)径种植密度形态要求高度冠幅绿地种植土壤的理化性状应符合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园林绿化种植土质量标准》。屋顶绿化设计应满足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轻型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的规定,应根据屋面及建筑整体的允许荷载和防渗要求进行设计,不得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和防水。屋顶绿化的植物应选择喜光、抗风、抗逆性强的种类,不宜种植乔木,如需布置乔木则应设在柱顶或梁的位置,并采取抗风措施。屋顶绿化的土壤应采用轻型介质,其底层应设置性能优良的滤水层、排水层、防水层和耐根穿刺层等。垂直绿化不应对附着体的结构安全产生影响,其设计应满足《城市垂直绿化技术规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具体规定。地形水体地形设计是城市绿地设计的基础,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减少土石方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地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保护现状植被;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地形塑造应因地制宜,就低挖池就高堆山,园林建筑、道路等要顺应地形布置,少动土方。填挖结合,土方平衡:在地形改造中,使挖方工程量和填方工程量基本相等,即达到土方平衡。功能优先,造景并重:地形的塑造要符合各功能设施的需要。建筑多需平地地形;水体需合理确定水底标高、水面标高和岸边标高;园路则依山随势,灵活掌握,控制好最大纵坡、最小排水坡度等关键的地形要素。竖向控制应根据绿地四周城市道路规划标高和绿地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提出主要景物的高程及对其周围地形的要求,地形标高还必须适应拟保留的树木及现状物和地表水排放,包括下列内容:山顶、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水底、驳岸顶部;园路主要转折点、交叉点和变坡点;主要建筑的底层和室外地坪;各出入口内、外地面;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埋深;园内外佳景的相互因借观赏点的地面高程。城市绿地的地形设计除满足《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以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土方调配设计应提出利用原表层栽植土的措施;栽植地段的栽植土层厚度应符合表9.2的规定;人力剪草机修剪的草坪坡度不应大于25%;大高差或大面积填方地段的设计标高,应计入当地土壤的自然沉降系数;在无法利用自然排水的低洼地段,应设计地下排水管沟;地形改造后的原有各种管线的覆土深度,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建标【1998】246)的规定。表9.2栽植土层厚度(cm)植物类型栽植土厚度必要时设的排水层厚度草坪>3020小灌木>4530大灌木>6040浅根乔木>9040深根乔木>15040地表排水,地形设计应同时考虑绿地景观和地表水的排放,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宜符合表9.3的规定。重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动物笼舍应高于绿地内的河、湖最高水位以及滨水公园紧邻的江河湖海的最高水位,必须保证不被水淹。表9.3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地表类型最大坡度最小坡度最适坡度草地33101.5~10运动草地20.51栽植地表视地质而定0.53~5铺装场地平原地区10.3-丘陵地区30.3-雨水综合利用:公园应提倡雨水的综合利用。通过减小竖向坡度、增加地表植被和粗糙度、减小地表径流,提供雨水下渗的途径;公园收集的雨水,应结合地形设计,汇入水体或经净化处理作为公园补充水源。城市绿地的水景设计应以总体布局及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水景的种类、形式、水景应以天然水源为主。城市绿地一般景观水体应达到地表Ⅴ类水质要求,非直接接触人体的娱乐用水水质应达到地表Ⅳ类水质要求,喷泉等直接接触人体的水体的水质应达到Ⅲ类地表水的要求。景观水体必须采用过滤、循环、净化、充氧等技术措施,保持水质洁净。与游人接触的喷泉不得使用再生水。城市绿地水体的驳岸宜采用生态护坡和驳岸,水岸宜采用坡度为1:2~1:6的缓坡,水位变化比较大的水岸,宜设护坡或驳岸。绿地的水岸宜种植既能护岸又能净化水质的湿生、水生植物。城市开放绿地中水系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用于景观目的的其他水系,应增加防护措施,并标明水的深度,确保游人安全,戏水池最深处的水深不得超过0.35m。园林建筑与小品园林建筑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为依据,景观、游览、休憩、服务类建筑除应执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外,还应遵循下列原则:优化选址。遵循“因地制宜”、“精在体宜”、“巧于因借”的原则,选择最佳地址,建筑与山水、植物等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不应破坏景观。控制规模。除公园外,城市绿地内的建筑占用地面积不得超过陆地总面积的2%。创造特色。园林建筑设计应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热能等天然能源,利用当地的社会和自然条件,创造富有鲜明地方特点、民族特色的园林建筑。动物笼舍、温室等特种园林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动物和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应满足游人观赏和人身安全要求,满足管理人员人身安全及操作方便的要求。围墙城市绿地不宜设置围墙,可因地制宜选择沟渠、绿墙、花篱或栏杆等替代围墙。必须设计围墙的城市绿地宜采用透空花墙或围栏,其高度宜在0.80~2.20m。附属绿地和单位的围墙宜采用通透式为主,宜结合绿化设置围墙,体现“拆墙透绿”的城市景观建设的趋势。厕所城市各类绿地中的公共厕所应满足《福建省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建设导则》的相关规定。城市开放绿地内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应超过250m。节假日厕位不足时,可设活动厕所补充。厕所位置应便于游人寻找,厕所的外型应与环境相协调。城市开放绿地内厕所的厕位蹲位应按男女1:1.5~2设计。宜蹲式便器为主,并设拉手。男女公厕内宜考虑老人、儿童使用设施、设备的方便,每个男女厕所至少各设一个坐式便器,有条件的可设置活动式坐便器。城市绿地内厕所必须通风、通水、清洁、无臭,应设防滑地面,宜采用感应式节水龙头。厕所的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或景观水体,必须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浇灌绿地,或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圆椅、废物箱、饮水器城市开放了绿地应按游人流量、观景、避风向阳、庇荫、遮雨等因素合理设置园椅或座凳,其数量可根据游人量调整,宜为20~50个/公顷。城市开放了绿地的休息座椅旁应按不小于10%的比例设置轮椅停留位置。城市绿地内应设置废物箱分类收集垃圾,在主路上每100m应设1个以上,游人集中处适当增加。公园绿地宜设置饮水器,饮水器及水质必须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堆山、置石城市绿地以自然地形为主,应慎重抉择大规模堆山、叠石。堆叠假山宜少而精。人工堆叠假山应以安全为前提进行总体造型和结构设计,造型应完整美观、结构应牢固耐久。叠石设计应对石质、色彩、纹理、形态、尺度有明确设计要求。人工堆叠假山除应用天然山石外,也可采用人工塑石。局部独立放置的景石宜少而精,并与环境协调。园灯夜间开放的城市绿地应设置园灯。应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合理选用庭园灯、草坪灯、泛光灯、地坪灯或壁灯等。园灯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用灯成为景观的一部分。绿地的照明灯,应采用节能灯具,并宜使用太阳能灯具。雕塑城市绿地内雕塑的题材、形式、材料和体量应与所处环境相协调。城市绿地应慎重选用纪念雕塑和大型主题雕塑,且应获得相关主管部门认可、核准。标识:指示标识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公共信息图形。游戏及健身设施城市绿地内儿童游戏及成人健身设备及场地,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避免干扰周边环境。儿童游戏场地宜采用软质地坪或洁净的沙坑,沙坑周边应设防沙粒散失的措施。儿童游戏场所的植物和材料的选择应无毒无刺。园路铺地与桥梁城市绿地内园路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为依据,按游览、观景、交通、集散等要求,与山水、树木、建筑、构筑物以及相关设施相结合,设置主路、支路、小路和广场,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城市绿地的园路铺地设计应满足《公园设计规范》和《城市绿地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开放绿地的园路是城市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宜纳入城市步行系统中。城市绿地中有条件的可以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坡度宜小于5%,可以采用彩色沥青或其它环保材料,路面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标线避免影响游人安全。。绿地中的主路应满足日常维护用车通行的需求,宽度不小于3米,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3.5米,车行园路及铺地的荷载应满足相应车辆的要求。城市绿地中的园路铺地宜采用透水、透气、防滑的材料,喷水池边也应设置防滑地坪。城市绿地中的桥梁除满足通行需要外,应与绿地总体设计和风格相协调,体量不宜过大,宜追求自然简洁,精工细做。绿地内通行车辆的桥梁荷载计算应满足《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3)的要求,通行机动车的桥梁,应按照公路二级荷载的80%计算,桥头设置限载标志;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3.5kN/m2计算。通行游船的桥梁,其桥底和常水位之间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5米。通过管线的桥梁,应同时考虑管道的隐蔽、安全、维修等问题。木栈道及木平台的荷载也按照人群荷载3.5kN/m2计算荷载。市政基础设施给水给水设计用水量应根据各类设施的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水景补水、管网渗漏水和未遇见用水等确定总体用水量。绿地内天然水或中水的水量和水质能满足绿化灌溉要求时,应首选天然水或中水。绿地内生活给水系统不宜与其他给水系统连接。确定连接时,应有生活给水系统防回流污染的措施。绿化灌溉给水管网从地面算起是最小服务水压应为0.10Mpa,当绿地内有堆山和地势较高处需供水,或所选用的灌溉喷头和洒水栓有特定压力要求时,其最小服务水压应按实际要求计算。给水体制宜地形敷设,在管路系统高凸处应设自动排气阀,在管路系统低凹处应设泄水阀。景观水池应有补水管、放空管和溢水管。当补水管的水源为自来水时,应有防止给水管被回流污染的措施。排水排水体制应根据当地市政排水体制、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绿地排水宜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必须经处理达标有排入。绿地内雨水的排放宜利用地形,通过地面径流方式排入道路雨水系统或其他雨水系统。绿地宜采用明沟、盲沟、透水管(板)、雨水口等集水、排水措施。绿地外部的地表排水不应引入绿地内。地下建设及构筑物上的绿地应有排水措施。绿地内的污水、废水处理工艺,宜根据进出水质、水量等要求,采用生物处理或生态处理技术。电气绿地景观照明及灯光造景应考虑生态和环保要求,避免光污染影响,室外灯具上射逸出光不应大于总输出光通量的25%,应避免眩光对人和周边交通环境造成影响。城市绿地用电宜为三级负荷,绿地中游人较多的交通广场的用电应宜二级负荷;低压配电宜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系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0.2km室外照明配电系统在进线电源处应装设具有检修隔离功能的四级开关及浪涌保护器。城市绿地中的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不应使用0类防触电保护产品。安装在水池内、旱喷泉内的水下灯具必须采用防触电等级为Ⅲ类、防护等级为IPX8的加压水密型灯具,电压不得超过12V。旱喷泉内禁止直接使用电压超过12V的潜水泵。喷水池的结构钢筋、进出水池的金属管道及其他金属件、配电系统的PE线应做局部等电位连接。室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外皮、穿线金属、灯具的金属外壳及金属灯杆,应与接地装置相连(接PE线)。城市开放绿地内宜设置公用电话亭和有线广播系统,有条件的绿地可以设置公安监控设施。建筑、配电设施的防雷装置应按有关标准执行。绿地内游乐设备、制高点的护栏等应装置防雷设备或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防灾避险设施城市内应根据防灾避险规划建设不同等级的防灾避险绿地,也可以在各类公园内建设一定的防灾避险设施,但历史名胜公园和动物园除外,受洪水影响的绿地也不能作为防灾避险绿地。防灾避险绿地根据规模和功能,一般分为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三种,详见表9.6.1。表9.6.1公园防灾避难避险功能与等级规模等级结构有效避险规模主要避险功能主要建设内容可避险时间防灾公园>5公顷长期集中安置完善的救灾机构、完备的救灾基础设施和充足的物资储备>1个月临时避险绿地>1公顷临时、过渡性安置完备的救灾基础设施和满足安置要求的基本物资储备10天紧急避险绿地>0.1公顷紧急逃生应急设施建设与基本物资供应1-2天防灾避险绿地的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表9.6.6的要求。表9.6.3防灾避险绿地设计的一般要求等级结构救灾机构基础设施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服务中心医疗防疫站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公厕消火栓固定电话停机坪集散场地避险道路标识仓库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临时√√√√√√√×√√√×紧急避险绿地×√临时√√√√√√××√×√×备注:×可不设立;√应当设立。绿地内供电、供水、环卫等市政设施周边应布置隔离绿化带;绿地内部应形成环形通道,且应与两条或两条以上救援疏散通道相连;宜结合直升机临时停机坪设置,布置集散场所,作为人员集散,临时停车,物资运输之用;绿地拥有不少于两个双向快速交通出入口,并应设置应急备用出入口,出入口布置相应的设施,至少有一个进出口设置无障碍通道。建构筑物等设施的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防灾避险绿地树种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的防灾功能,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有防火、防尘及抗污染的园林树种,兼顾观赏和防灾的作用。防灾避险绿地的植物配置:注重乔灌木的搭配,形成生态性强、富有层次感的植被景观也符合防灾功能的要求。平面布置上,在特定的避险开阔空间外围,布置防灾林带,林带应具有一定的规模。防灾避险的设施宜符合以下规定:应急指挥中心:公园内设立的应急指挥中心应该有明显的标志物,周围的道路交通应保障畅通无阻;具有足够的通讯联系设备和能力,信号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建筑面积宜大于200平方米,室外空地(搭建帐篷)不小于500平方米。应急服务中心:组织本公园内的受灾群众有序安置,收集与分配救灾物资,靠近救灾指挥中心,便于组织和协调。应急医疗防疫站:为对需要救护的人员实施治疗和转移,对棚宿区及公园进行卫生防疫。供水装置:主要是耐震性的蓄水槽和临时水井,以提供饮用水、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装置一般用不锈钢、钢、铁、混凝土等制作。供电系统:包括应急性的发电和输电设施,发电设施应远离人群密集区。通信系统:须设置固定电话,并应设置移动通信设施,使无线信号覆盖避险绿地。宜配备卫星无线通讯设施(一般通讯中断后的紧急通讯系统)。棚宿区:主要利用公园的大面积广场或开阔空地等集散场地,场地内应有良好的雨水排水能力。避险道路:为保证救灾车辆正常通行,公园主路应≥7m,并采取无障碍设计。中心防灾公园与固定防灾园路系统应保证畅通,沿途有紧急消防和安全设施;道路的材料应不易燃、无毒、耐久性强,损后易于修补。固定公厕按每1000人设置一处;应急厕所是在紧急救灾时才用的厕所,一般采用生态环保的临时性厕所,临时公厕平时预留空间和管道接口,灾时通过简单搭建即可使用,按防灾避险容量,每500人设置一处。物资储备:防灾避险绿地应设置应急物资储备库房,保证平时与灾时各种救灾物资的储备。直升机坪:为方便救灾直升机运行,可结合公园的硬地广场、草坪设置专用停机坪,面积为40×50平方米,以草坪及低矮灌木为主,周边不得有高大乔木。停机坪的标志应按照统一规定标注“工”字形字母。标志和广播设施:这些标志主要包括应急物资(食品、生活用品、医疗用品、安全用品、油料等)供应处、应急医疗卫生防疫站、应急厕所、应急棚宿区、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广播站等。应急标志应通用规范,简洁明了,有醒目的标志颜色,知识方向明确,标明各种设施的符号、名称、作用和规模、容量。城市绿地的建设管理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是城市绿地的法定控制线。城市绿线的审批、调整,应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批准的城市绿线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城市绿地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89)的规定。工程竣工后,应当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主管部门或者该工程的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道路附属绿地的绿化,由城市人民政府绿化主管部门管理;各系统管界内的防护绿地的绿化,由该系统按照有关规定管理;单位自建的公园和单位附属绿地的绿化,由该单位管理;居住绿地应由物业部门进行管理维护,无物业的居住绿地由政府指定的单位管理;城市苗圃、草圃和花圃等,由其经营单位管理。各级政府应加强绿地管养责任制,积极探索市场化方式管养绿地的机制。城市的绿地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持树木花草繁茂及绿化设施完好,对城市绿地的管理和保护应符合《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

附录一本导则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执行本导则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的写法为:“应符合……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录二城市绿地设计程序及内容要求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图纸资料:应注意资料的准确性、来源及日期。主要包括:现状地形图;规划红线、绿线图;主要建筑物的平、立面图;现状植物品种及位置图;地下管线图;周围相邻地块详细规划以及道路设计图;与绿地设计相关的规划设计成果。自然条件资料:气象、土壤、水文、地质等。其它资料:城市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文化特征。设计任务书。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地点、规模、目的、设计内容、建设标准及投资限额、建设方希望避免发生的问题等具体要求。绿地周边环境的特点及今后发展情况。主要材料的来源与施工情况。现场踏勘:主要核对、补充所收集到的图纸资料。设计方案(总体设计):制定全面的设计原则及规划草图,经审核后,做出下列工作:设计说明,内容包括:绿地位置、规模、性质、现状基本情况;对现状的解读;设计构思;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设计原则、依据;规划设计内容(总体布局、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竖向设计、景观系统和主要景点设计、种植设计、游憩设施设计、环卫设施设计、综合管线布置等);技术经济指标;管理人员编制说明;投资估算。主要规划图纸内容,包括:绿地位置图、现状分析图、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竖向设计图、道路系统设计图、种植设计图、主要节点局部放大平面图、给排水规划图、电气规划图、园林建筑设计方案、能准确表达设计意图的鸟瞰图、局部透视效果图等。初步设计,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应满足各专业设计的平衡与协调;应能据此编制工程概算;提供申报有关部门审批的必要文件。设计文件包括:目录;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工程概算书。设计说明包括以下内容:工程规模和设计范围;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设计构思;各专业设计说明;初步设计文件审批时,需解决和确定的问题;技术经济指标。主要设计图纸包括: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道路铺装及做法、详图索引平面图、节点详图、建构筑物设计图、园林设备图、给排水设计图、电气图设计图等。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已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及设计方案阶段所收集的基础资料进行设计。施工图应符合下列要求:图纸要规范,制图规则及图例等应符合施工图设计有关制图规范的规定。一般平面图均应明确表示设计范围。并应画出坐标网及基点、基线的位置,作为施工放线的依据。图纸要注明图头、图例、指北针、比例尺、必要的说明、出图日期等。图纸要清晰、整洁,易于看懂,以便于准确的放线、施工。主要施工图纸包括:目录、设计总说明、总图、定位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道路设计图、水系设计图;场地设计图、铺装设计图、园林建筑设计图、给排水设计图、电气管线设计图、节点设计详图、苗木表及工程量统计表等。

附录三福建省植被区划图植被地带界植被区界植被地带界植被区界植被小区界=1\*ROMANIA闽粤沿海丘陵平原南亚热带雨林区=2\*ROMANIIB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2\*ROMANIIC闽浙赣山地丘陵常绿槠类、半常绿栎类照叶林小区附录四福建省城市绿地主要植物名录表序号中名学名科名生态习性主要观赏特征用途适应地区备漳州厦门泉州莆田平潭福州宁德龙岩三明南平注一针叶树类1南洋杉Araucariacunninghamii南洋杉科阳性、耐旱、喜温暖树形高大雄壮孤植、群植√√√√√√√√√√2罗汉松Podocarprsmacrophyllus罗汉松科阳性、耐旱、耐瘠薄树姿优美园景树√√√√√√√√√√乡土3雪松Cedrusdeodara松科阳性、耐寒,耐旱树姿壮观园景树√√√√4黑松Pinusthunbergii松科阳性、耐旱、耐瘠薄树姿优美孤植、群植,风景林√√√√√√√√乡土5湿地松Pinuselliottii松科阳性,喜酸性土壤树姿优美园景树,风景林√√√√√√√√√√6水松Glyptosttrobuspensilis杉科喜光,耐水湿树干通直水边风景林√√√√√√√√√√乡土7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杉科喜光,耐水湿、耐旱树干高大通直风景林√√√√√√√√√√乡土8龙柏Sabina.chinensiscv.Kaizuca柏科喜光,耐旱树冠圆柱状庭荫树、园景树√√√√√√√√√√乡土二常绿阔叶树1榕树Ficusparvifolia桑科阳性,喜温暖气候树冠宽阔,庭荫树、园景树√√√√√√乡土2大叶榕Ficuslocar桑科喜强光,喜温湿气候树冠宽阔,庭荫树,行道树√√√√√√3高山榕Ficusaltissima桑科阳性,喜高温树冠宽阔,庭荫树、园景树√√√√√√4垂叶榕Ficusbenjamina桑科喜光,抗风、抗污染枝叶浓密庭荫树,行道树√√√√√√5洋紫荆Bauhiniablakeana苏木科阳性,喜暖热气候花大美丽庭荫树,行道树√√√√√√√√√√6樟树Cinnamomumcamphora樟科喜光,稍耐荫树姿雄伟√√√√√√√√√√7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a樟科喜温暖湿润气候树姿美观庭荫树、防护林√√√√√√√√√√乡土8芒果Mangiferaindica漆树科阳性,喜温热多雨枝叶浓密庭荫树、行道树√√√√√√乡土9盆架木Winchiacalophylla夹竹桃科喜光喜温暖,速生树形雄伟壮观,端庄优美庭荫树,行道树√√√√√√10白兰花Micheliaalba木兰科喜温暖,喜光、花繁叶茂,香气四溢,庭荫树,行道树√√√√√√乡土11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Dunn木兰科喜暖湿,忌强光树形高耸,早春优良观花树种庭荫树、风景林√√√√√乡土12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linn木兰科阳性,喜温暖树形高大庭荫树、行道树√√√√√13桂花osmanthusfragrans木犀科喜温,喜光,耐温花繁叶茂,香气四溢庭园树√√√√√√√√√√乡土14大叶女贞LigustrunlucidumAit木犀科喜光,喜温湿,耐寒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行道树,庭园树√√√√√√15橡皮树FicuselasticaRoxb.exHornem桑科喜光,喜温湿冠大、叶大庭荫树、风景林√√√√√√16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含羞草科阳性,喜暖热气候树姿美观风景林、行道树√√√√√√乡土17南洋楹Albiziafalcataria(L.)Fosberg含羞草科喜光,喜暖热多雨树冠宽阔庭荫树,风景树√√√√√18杜英Elaeocarpusapiculatus杜英科喜温湿,抗风力强秋冬春部分树叶转为绯红色,风景树,行道树√√√√√√乡土19黄槿Hibisustiliaceus锦葵科阳性,耐旱、耐贫瘠树冠圆形,花黄色行道树、海岸树种√√√√√√乡土20蒲桃Syzydiumjambos桃金娘科喜暖热,稍耐荫花叶果观赏庭荫树、固堤、防风√√√√√√乡土21菩提树Ficusreligiosa桑科喜温暖多湿、喜阳树干笔直高大庭荫树、风景树。√√√√√√22秋枫Bischofiajavanica大戟科喜阳,稍耐阴,抗风树冠圆盖形,树姿壮观行道树,庭荫树√√√√√√√√√√乡土23海南蒲桃SyzygiumGaertu桃金娘科喜光,耐旱、高温树干通直,树冠优美、花朵清香行道树,庭荫树√√√√√√24桃花心木Swieteniamactophylla楝科喜温,喜光,较耐旱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行道树、庭园树√√√√√√三落叶阔叶树1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苏木科阳性,喜高温多湿花大美丽行道树、园景树、风景林√√√√√√2凤凰木Delonixregia(Boj.)Raf.苏木科强阳,不耐寒,耐高温花红叶绿,满树如火行道树、园景树、风景林√√√√3刺桐Erythrinavariegata含羞草科喜光,喜温湿,耐干旱花冠碟形,大红色行道树、园景树、风景林√√√√√√乡土4麻楝Chukrasiatabularis楝科喜光,喜温暖湿润树干通直,树冠卵形浓密,秋叶变黄行道树、风景林√√√√√√5大花紫薇Legerstroemiaspeciosa千屈菜科喜光,喜温,耐旱繁花似锦,季相明显行道树、园景树√√√√√√√√6小叶榄仁Terminaliacatappa使君子科喜光,喜温暖湿润树形挺拔,层次分明庭园树、行道树√√√√√√7二乔玉兰Magnoliasoulangeana木兰科喜光喜温,稍耐荫花大而芳香园景树√√√√√8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木兰科阳性,喜温暖湿润高大挺拔,叶形美观庭荫树、风景林、行道树,工矿区√√√√√9鸡蛋花Plumeriarubra夹竹桃科喜阳光充足及高温、高湿树形美观,花色素雅庭园、草坪栽植观赏√√√√√√10五角枫Acerelegantulum槭树科弱阳,稍耐荫,喜温秋叶变亮黄色或红色庭荫树、行道树√√√√√11法国梧桐Platanusorientalis悬铃木科适应性强雄伟壮观,秋叶变黄庭荫树、行道树√√√√√12柳树Salixbabylonica垂柳科喜温,耐旱,耐水湿姿态婆娑配植于池边湖岸√√√√√√√√√√乡土13日本晚樱PrunusyedoensisMatsum.蔷薇科阳性,喜温,较耐寒花大而芳香,盛开时繁花似锦园景树、风景林√√√√√14红叶李Prunusceraiferacv.Pissardii蔷薇科喜光稍耐荫,抗寒,叶常年紫红,花白色观赏树和庭院树√√√√√√√√√√15重阳木Bischofiapolycarpa大戟科喜光稍耐荫,耐寒弱树姿优美,秋叶转红庭荫和行道树种√√√√√√√√√√乡土16木棉Bombaxmalabaricum木棉科喜温、阳光充足雄壮魁梧,花红如血,硕大如杯行道树、风景树√√√√√√乡土17美丽异木棉Chorisiaspeciosa木棉科喜温暖干燥冬季盛花、满树姹紫行道树、风景树√√√√√√18腊肠树Cassiafistrla苏木科喜温暖春夏金黄色花串庭荫树、行道树√√√√√√19台湾栾树Koelreuteriaformosana无患子科性喜高温高湿花序顶生黄色,蒴果红色庭荫树、行道树√√√√√√20鸡冠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蝶形花科喜光,喜高温花繁且艳丽,花形独特园景树、道路绿化√√√√√√√√√√21黄花槐Cassiasurattensis苏木科喜光,稍能耐阴,蕾如金豆、花如金蝶园景树、道路绿化√√√√√√√√√√22蓝花楹Jacarandaacutifolia紫葳科好温暖气候,阳性花钟形,蓝紫色行道树、风景树√√√√√23鸡爪槭AcerpalmatumThunb槭树科喜疏荫,怕曝晒抗寒姿态雅丽,秋日红叶如锦庭院树、园景树√√√√√24碧桃Prunuspersica蔷薇科喜阳,耐旱,耐高温花大色艳园景树√√√√√√√√√√乡土25福建山樱花Cerasusserrulata(Lindl.)G.DonexLondon蔷薇科性喜阳光,喜温暖湿润,较耐寒早春着花,颜色鲜艳园景树√√√√√√√√√√乡土26枫香Liguidambarformosana金缕梅科喜温湿,喜光,耐旱秋叶变红、紫、橙红等庭院树、风景树√√√√√乡土27乌桕SapiumSebiferum大戟科喜光,耐寒性不强叶形秀丽,秋叶经霜时如火如荼广场、公园、庭院√√√√√√√√√√乡土28朴树Celtissinesis榆科喜光耐荫,耐湿抗风树冠圆满宽广,树荫浓郁庭院树、行道树、√√√√√√√√√√乡土29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千屈菜科喜光,稍耐阴;喜温花色艳而穗繁,如火如荼院落内、池畔、草坪√√√√√√√√√√乡土四棕榈科植物1蒲葵Livistonachinensis棕榈科喜温,喜光,耐旱树形美观园景树、行道树√√√√√√√√√√乡土2国王椰子Ravenearivularis棕榈科喜光,较耐寒树形美观庭园树√√√√√√3皇后葵Arecastrumromanzoffianum棕榈科喜温、潮湿树形美观园景树√√√√√√√√√√4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censH.Wendl棕榈科喜温湿、通风,不耐寒,较耐阴,畏烈日树形美观庭园树√√√√√√5大王椰子Roystonearegia(HBK.)o.F.Cook棕榈科强阳性,喜暖湿,耐短暂低温高大壮观行道树、庭园树√√√√√√6美丽针葵Phoenixrobelenii棕榈科喜阳,喜湿润、树形美观庭园树√√√√√√7银海枣Phoenixsylvestris棕榈科喜温湿,喜光,抗旱树形美观庭园树√√√√√√√√√√8加拿利海枣Phoenixcanariensis棕榈科温湿,耐旱,耐寒树形美观庭园树√√√√√√√√√√9鱼尾葵CaryotaochlandraHance棕榈科喜温暖,不耐寒树形美观庭园树√√√√√√乡土10华盛顿棕Washingtoniarobusta棕榈科耐热,耐寒树形美观庭园树√√√√√√√√√√五灌木1红檵木Loropetalumchinen金缕梅科阳性色叶,花簇生、红色灌木球、群植、绿篱√√√√√√√√√√乡土2扶桑Hibiscusrosa-sinensis锦葵科喜温,不耐寒不耐阴花朝开薯萎.姹紫嫣红群植、绿篱,隔离带√√√√√√√√3红绒球Calliandrahaematocephala豆科喜温暖、阳性花序呈红绒球状丛植,绿篱√√√√√√√√4红叶石楠Photiniaserrulata蔷薇科耐低温,耐干旱秋、冬、春三季新叶呈现红色群植、绿篱,隔离带√√√√√√√√√√5黄金榕Ficusmicrocarpacv.桑科喜光,耐阴,抗污染叶有光泽,嫩叶呈金黄色灌木球、群植、绿篱√√√√√√6海桐Pittosporumtobira海桐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