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单选题1.16世纪,西班牙是海上霸主,从殖民扩张中获取大量贵重金属。到17世纪,荷兰、英国和法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时,西班牙仍是原料出口国,大量进口商品。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A.军费开支耗空了财富 B.经济建设投入严重不足C.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D.受自由贸易政策的冲击2.除了贩卖奴隶,欧洲的殖民者对非洲的内陆进行探险,发掘了很多金矿和银矿;而在亚洲,殖民者或建立一个殖民政府,或是控制殖民地的政府为其卖命,以政治渗透来换取经济利益。这说明欧洲殖民者A.给非洲带来的伤害更严重 B.侵略扩张方式具有多样性C.向美洲移植了玉米等作物 D.开发了美洲的金银等矿产3.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对美洲带来的突出影响是A.文明避到毁灭性打击 B.古老文明帝国受到冲击C.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很多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4.在18世纪中期之前,北美各殖民地存在以下状况据此可知(

)A.殖民地延续了本国政治传统 B.殖民方式不同影响当地政治发展C.分权制衡的理念得到了贯彻 D.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当地民主进程5.欧洲最初从西非将黑人奴隶运往欧洲,但最多时每年也未超过1000人。17世纪,运往美洲的黑人奴隶大幅增长,仅荷兰每年贩运到美洲的黑人奴隶就达25000人左右。至18世纪后期,仅英国贩运到美洲的黑人奴隶每年就达到75000人左右。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欧洲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B.海上运输条件的改善C.欧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 D.美洲种植园经济兴起6.下表为1651—1760年英国奴隶买卖价格表。据此推断,奴隶贸易年份西非(英镑/人)美洲牙买加(英镑/人)1651-16752.6823.121676-17003.6822.041701-172010.2824.981721-174014.9224.101741-176014.1830.68A.丰富太平洋贸易内容 B.所得利润不断增加C.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D.奉行自由竞争思想7.1500-1590年,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4倍多,荷兰物价平均上涨3倍,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5倍。西欧国家的物价变化(

)A.导致欧洲白银大量外流 B.反映出贸易中心的转移C.引发西欧国家殖民争夺 D.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8.11世纪到15世纪末,欧洲居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栗子等。而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材料说明(

)A.欧洲农业生产力进步解决了粮食问题 B.高产作物引进推动欧洲人口急剧增长C.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 D.欧洲居民饮食结构丰富营养摄入均衡9.某部书籍指出:“在欧洲社会结构方面,商人们先后取代了南欧与北欧的封建领主,成为社会中最具权势的阶层。在英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逐步控制了本国的政治和政府”。这反映了(

)A.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B.工业革命的时代意义C.启蒙运动的进步作用 D.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0.17世纪末,从意大利的建筑设计、法国的内饰品,到中国瓷器、印度织物和土耳其的古物以及来自亚洲、非洲、美洲珍稀奇异的食品,这些过去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地进入英国中等阶层的消费清单。这说明当时A.东方从属西方格局形成 B.全球贸易规模扩大C.西欧价格革命作用显现 D.英国殖民霸权确立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谈到:欧洲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可用基督教的扩张主义来解释。……基督教浸透了普济主义、改变异端信仰的热情和好战精神。……基督教首领在执行“到世界各地去,将福音传播给每一个人”的命令时,时常采用种种强有力的方法。不能体现这种情况的是A.开辟新航路 B.黑奴贸易C.第二次鸦片战争 D.义和团运动12.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橡胶、烟叶、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物产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而后传遍整个世界;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物产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改善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激发了人们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C.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 D.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3.新航路的开辟和航海业的发展,使大量茶叶从东方运到英国。此时,茶叶才能进入英国的普通百姓家,成为日常饮品。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中国茶叶的生产 B.使得英国对华贸易出现入超C.促使中国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D.改变了西欧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14.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中指出:“(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的,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由此可见,哥伦布大交换(

)A.主导者是欧洲 B.范围具有区域性 C.结果仅利于欧洲 D.内容仅限于物种15.15世纪末开始的“哥伦布大交换”,将来自旧大陆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猫、鼠等,在美洲进行了大量繁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牲畜丰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不少部落成为游牧族群。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

)A.改变了新大陆的生产方式 B.确立起欧洲对世界的主导C.促使各地的物种日益趋同 D.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16.16世纪后期,在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当局对大帆船贸易实行特许证制度,而且该证可以买卖。从墨西哥、秘鲁到菲律宾,大量西班牙人凭借他们在美洲获得的白银大量抢购特许证,导致特许证的价格飙涨。由此可知,当时(

)A.三角贸易利润丰厚 B.西班牙人重视资本积累C.太平洋贸易活跃 D.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17.下列有关“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 B.中国在这一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C.航线范围主要涉及亚、欧、美三大洲 D.这一贸易以黄金作为主要支付方式18.1795年,法军占领荷兰并主导建立了巴达维亚共和国。1798年,巴达维亚共和国决定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外领土、财产和负债全部交由政府继承。次年,存在了近两百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宣布解散。这反映了(

)A.政局变动决定国际贸易地位 B.荷兰开始丧失海上霸主地位C.生产方式制约殖民扩张手段 D.股份制贸易公司已不合时宜19.1664年出版的《贸易论》主张以人工财富和货币财富取代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财富,强调以对外贸易取代国内自然财富的积累方式。这些观念很快流行,英国掀起了海外探险、殖民和贸易的热潮。据此可知,该理论(

)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B.推动了特许贸易制度的形成C.为资本原始积累进行了辩护 D.迎合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20.英国“南海泡沫”是指1720年由于非理性投资狂潮引发的股价暴涨暴跌、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事件;它与1637年的荷兰郁金香投资狂热、1720年的法国密西西比公司股价泡沫,并称为欧洲近代早期的三大“泡沫经济”事件。这些事件说明(

)A.政府应有效发挥市场监管职能 B.公司成为工商业组织支配形式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 D.重商主义政策不适应经济发展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朝人口估计有3000万,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157年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三国鼎立期间,人口仅存约2300万。西晋人口约有3500万,此后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唐初人口仅有2500万,至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960年,估计人口只有4000万。1100年,人口超过1亿。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明初人口不足6000万,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1655年,人口估计已降至1.2亿。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代人口数量的衍变及增减的原因》材料二

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花开于顶,实结于节,真异谷也。吾乡传得此种,多有种之者。——摘编自【明】田艺衡《留青日札》闽人多贾吕宋(菲律宾)焉,其国有朱薯……然吝而不与中国人,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挟小盖中以来……其初入闽时,值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其种也,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冈皆可以长。——摘编自【清】周亮工《闽小记》田亩起丁(丁银),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摘编自【清】吴永芳《嘉兴府志》(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至清代中期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清代人口"很快破2亿大关"的原因及影响。22.[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材料一16世纪上半期及16世纪七八十年代,葡萄牙进口了欧洲市场75%以上的香料。即使在16世纪中期,其香料进口量仍比利凡特多。利凡特贸易是葡萄牙香料贸易的补充,它只能在葡萄牙贸易遭遇困难时复兴。在葡萄牙人的经营下,里斯本成为欧洲的香料之都,甚至整个葡萄牙也成为万里飘香的国度。葡萄牙主宰了16世纪的香料贸易,促使欧洲香料的价格出现了下降。新航路航线虽长,但无须水陆交接转运,减少了运费,故降低了香料价格。——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材料二16世纪末,欧洲通过葡萄牙人和地中海东部的商道向东方输送了相当于72吨的白银。为了减少贵金属的使用,商人尽量采用物物交换的三角贸易形式。荷兰人循着葡萄牙人的足迹来到东方,与中国进行三角贸易,这种贸易包括用东南亚的各种香料换取中国商人的茶叶。而伦敦商人计划用他们的货换取印度的棉布,再用棉布换香料,从而建立三角贸易,减少从英国出口贵金属。18世纪,英国在亚洲海域三角贩运贸易逐渐建立起来。三角贩运贸易减少了贵金属的使用,有效换售出英毛织品。三角贩运贸易也使广州成为东南亚香料集散中心。——摘编自严小青《冲突与调适:16~19世纪广州口岸的中外香料贸易》(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亚欧香料贸易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香料贸易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作用。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详解】材料主要体现了西班牙是早期殖民者,但到了17世纪仍是原料出口国,大量进口商品,这说明西班牙工商业发展缓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西班牙并没有把掠夺的金银投入生产,而是用于奢侈享受,B项正确;军费开支耗空了财富,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并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C项;自由贸易政策是第一工业革命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者在亚洲和非洲采取了不同的侵略方式以满足自身的利益,B项正确。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殖民伤害的程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美洲,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非洲的发掘,排除D项。故选B项。3.A【详解】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对美洲带来的突出影响是使美洲文明避到毁灭性打击,西方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毁灭美洲的文明,A项正确;美洲并没有古老的帝国,排除B项;美洲当时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排除C项;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的是非洲人,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北美英属和法属殖民地在立法机构和行政运行规则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两国的政治体制不一,所以殖民地通知方式也会不一,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当地政治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分权制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资本原始积累,排除D项。故选A项。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运往美洲的黑人奴隶大幅增长,到18世纪后期达到顶峰,主要是因为美洲种植园经济兴起,对擅长热带种植园工作的劳动力需求剧增,D项正确;欧洲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与欧洲人把大量黑人贩卖到美洲不符,排除A项;直到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海上运输条件才有所改善,排除B项;欧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与大量黑人被卖到美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C【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651—1760年,英国在西非、美洲牙买加奴隶买卖价格总体上在增长,这说明英国在奴隶贸易中获利丰厚。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因此奴隶贸易有利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英国在西非、美洲牙买加奴隶贸易,与太平洋贸易无关,排除A项;B项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排除;自由竞争思想产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制度的衰落,即助推社会变革,D项正确;当时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排除A项;物价上涨是价格革命的表现,而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与西欧国家的殖民争夺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C【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新航路开辟后,农作物品种的引进补充了其食物原料的不足,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C项正确;解决了粮食问题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外来物种的引进并非欧洲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欧洲人口的急剧增长,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营养摄入均衡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9.D【详解】“商人们先后取代了南欧与北欧的封建领主”反映了价格革命的作用,“英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逐步控制了本国的政治和政府”也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商人势力的发展无关,排除A、C项;工业革命前,资产阶级已经执掌了政权,排除B项。故选D项。10.B【详解】17世纪末正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时期,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贸易范围和内容扩大,因此出现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形成,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商业革命,排除C项;18世纪中期,英国殖民霸权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11.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黑奴贸易反映了早期西方殖民者赤裸裸的屠杀和劫掠,B项不能体现材料中的情况,B项符合题意;世界进入近代以后,基督教传播区域不断扩大,逐渐渗透世界各地;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常伴随着一种强制性的西方文化渗透。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向世界传播天主教,浸透了基督教的普济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中,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传播基督教,实为列强下一步强有力扩张、侵略中国服务,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也体现了对传教士的仇恨,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破坏、压制原有信仰,体现了“改变异端信仰的热情和好战精神”,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根据材料“美洲的橡胶、烟叶、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物产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而后传遍整个世界;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物产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进而推动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欧洲人饮食结构的改善只是材料部分内容,而不是主旨内容,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起,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新航路开辟对激发人们研究自然科学兴趣的影响,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3.D【详解】根据材料“使大量茶叶从东方运到英国。此时,茶叶才能进入英国的普通百姓家,成为日常饮品”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产自东方的茶叶进入英国的普通百姓家并成为日常饮品,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西欧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茶叶的生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英贸易状况,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国政府是否重视对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14.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信息“(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体现了欧洲在哥伦布大交换,即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交流中的主导作用,A项正确;材料中的哥伦布大交换超越了区域性,具有全球性质,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新航路开辟对其他地区有弊也有利,排除C项;哥伦布大交换的内容除了物种外,还有制度、思想、习惯等,排除D项。故选A项。15.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哥伦布大交换将旧大陆的动物引人美洲,使部分美洲居民过上游牧生活,从而改变了新大陆的生产方式,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欧洲在世界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物种日益趋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帆船贸易是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由此可知,当时太平洋贸易活跃,C项正确;三角贸易以贩卖黑奴为主,排除A项;西班牙人轻视资本积累,排除B项;商业革命使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7.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250年间,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航线,“马尼拉大帆船”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大明帝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因此A项正确,排除B项;这条航道东起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西至菲律宾的马尼拉,没有涉及欧洲,排除C项;该贸易主要以白银为主,排除D项。故选A项。18.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798年,巴达维亚共和国决定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外领土、财产和负债全部交由政府继承。次年,存在了近两百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宣布解散。”并结合所学可知,巴达维亚共和国是法国与荷兰革命者联合建立的政权,为民主革命的产物,但巴达维亚也是法国的附庸国,受到法国的很大影响,巴达维亚共和国政府内部政局动荡,生产方式落后,这制约了殖民扩张的手段,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很快走向没落,C项正确;东印度公司的建立是为了殖民扩张,材料未体现东印度公司国际贸易地位,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荷兰开始丧失海上霸主地位,排除B项;荷兰东印度公司走向解散是由于巴达维亚共和国生产方式的落后,并非股份制贸易公司已不合时宜,排除D项。故选C项。19.C【详解】据材料可知,《贸易论》宣传财富观念和财富积累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时商业资产阶级海外殖民扩张和贸易的需要,并为其进行辩护,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于14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特许贸易制度在17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建立时即已形成,排除B项;这一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20.A【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南海泡沫”事件是指1720年由于非理性投资狂潮引发的股价暴涨暴跌、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事件,被后人发展出“泡沫经济”一词,用来形容经济过热而收缩的现象,主要由于英国政府的管理缺位导致的,这说明经济发展需要约束投机行为,政府应有效发挥市场监管职能,A项正确;“公司成为工商业组织支配形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经济危机的基本表现是供大于求,生产过剩,而世界上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排除C项;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在工业革命后被自由主义所取代,材料中的事件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21.(1)增长相对缓慢;大起大落(或起伏性大);呈现阶段性;受时局影响明显;清代中期增长迅猛等。(2)原因: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或农业的进步);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种植:赋税制度改革(或“摊丁入亩”政策)的影响等。影响:一方面,为封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或推动了康乾盛世的到来);另一方面,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人口数量从公元前221年的3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13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6%”可知,增长相对缓慢;根据材料“人口突破6000万、9000万及1亿.2亿的发展历程”可知,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根据材料“公元前221年,秦朝人口估计有3000万,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三国鼎立期间,人口仅存约2300万。西晋人口约有3500万,此后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可知,古代人口在每一王朝之初一般人口较少,随着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发展,人口渐渐达到每一王朝的顶峰,王朝末期受战争、动乱、疫病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减少明显,表明时局变化对人口影响明显且人口变化起伏性大;根据材料“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