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说苑-敬慎-圣人重诫敬慎所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说苑-敬慎-圣人重诫敬慎所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说苑-敬慎-圣人重诫敬慎所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说苑·敬慎·圣人重诫,敬慎所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独也。”谚曰:“诚无垢,思无辱。”夫不诚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夫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齐顷公是也。齐顷公,桓公之子孙也,地广民众,兵强国富,又得霸者之余尊,骄蹇怠傲,未尝肯出会同诸侯,乃兴师伐鲁,反败卫师于新筑。轻小嫚大之行甚。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斩逢丑父,于是戄然大恐,赖逢丑父之欺,奔逃得归。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外金石丝竹之声,远妇女之色,出会与盟,卑下诸侯。国家内得行义,声问震乎诸侯。所亡之地弗求而自为来,尊宠不武而得之,可谓能诎免变化以致之。故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此得失之效也。好战之臣,不可不察也。羞小耻以构大怨,贪小利以亡大众。《春秋》有其戒,晋先轸是也。先轸欲要功获名,则以秦不假道之故,请要秦师,襄公曰:“不可,夫秦伯与吾先君有结。先君一日薨而兴师击之,是孤之负吾先君,败邻国之交而失孝子之行也。”先轸曰:“先君薨而不吊赠,是无哀吾丧也。兴师径吾地而不假道,是弱吾孤也。且柩毕尚薄屋,无哀吾丧也。”兴师。卜曰:“大国师将至,请击之。”则听先轸兴兵要之殽击之匹马支轮无脱者大结怨构祸于秦接刃流血伏尸暴骸麋烂国家十有余年,卒丧其师众,祸及大夫,忧累后世。故好战之臣,不可不察也。(节选自《说苑·敬慎》)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听先轸兴兵/要之殽/击之匹马/支轮无脱者/大结怨构祸于秦/接刃流血/伏尸暴骸/麋烂国家/B.

则听先轸兴兵/要之殽/击之/匹马支轮无脱者/大结怨构祸/于秦接刃流血/伏尸暴骸/麋烂国家/C.

则听先轸兴兵/要之殽/击之/匹马支轮无脱者/大结怨构祸于秦/接刃流血/伏尸暴骸/麋烂国家/D.

则听先轸兴兵/要之殽/击之匹马/支轮无脱者/大结怨构祸/于秦接刃流血/伏尸暴骸/麋烂国家/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庸》原属《礼记》,作者尚无定论,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孟子》合编为“四书”。B.

会同,文中指会见,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如会同”的“会同”相同。C.

“请要秦师”的“要”意思是拦截,与《鸿门宴》中“张良出,要项伯”的“要”意思不同。D.

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之死为“薨”。文中“先君薨”,“先君”指晋文公,是诸侯王,用“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生死存亡,灾祸幸福,关键在于自己。多警醒自己多思考就不会有耻辱、受欺侮,如果不这样的话,是难以保全自身和国家的。B.

齐顷公虽坐拥广阔的土地,众多的人口,强大的军队,又继承了霸主余威,但他骄横乖戾,肆意轻视小国欺侮大国,因此被四国打败。C.

因为齐顷公能够谦卑退让、屈己下人,所以他在战败时丢失的土地,没有刻意索取,别国就主动送来;丧失的尊宠没有使用武力就能获得。D.

晋襄公认为,秦穆公与晋文公结有盟约,晋文公刚去世就发兵攻打秦国既破坏邻国邦交,又丧失孝子品行,最终他没有同意先轸攻打秦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齐顷公是也。译文:(2)羞小耻以构大怨,贪小利以亡大众。译文:14.

齐顷公在战败奔逃回国后却能“声问震乎诸侯”,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解析】10.C11.B

“与《子路、曾智、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如会同’的‘会同’相同”错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如会同”的“会同”是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两者意思不同。12.D

“最终他没有同意先轸攻打秦军”错。原文“卜曰:‘大国师将至,请击之’”“先轸兴兵……击之”,意思是晋襄公听到占卜的人说“泰国的军队就要到来,请求攻打他们”“后就听任先轸发兵,拦截秦军,攻击秦军”,由此可知,晋襄公最后还是同意了先轸攻打秦军的计划。13.

(1)福运在困厄时生长,灾祸在志得意满时发生,齐顷公就是这样。(2)对小的耻辱感到羞耻就会结成大的仇恨,贪图小利就会损失更多的人。14.

①齐顷公回国后吊唁死者,慰问疾苦。②摈除声乐,远离酒肉和女色。③外出参与会盟,卑下结交诸侯。④国家内部推行仁义。【参考译文】人的生死存亡灾祸幸福,那关键全在自己,圣人特别注重警诫自己在恭敬逢慎方面所忽略的事。《中庸》上说:“没有什么不在阴暗处发现,没有什么不在细微中显现,所以君子在独处时能够谨慎自律。”俗话说:“警诫自己就不会有耻辱,多思考就不会受欺侮。”不警诫、不思考,而能保存自身、保全国家,也是很难啊。福运在困厄时生长,灾祸在志得意满时发生,齐顷公就是这样。齐顷公是齐桓公的孙子,国土广阔,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国家富有,又继承了霸主的余威,骄横乖戾怠惰傲慢,从不肯外出会见诸侯,于是发动军队攻打鲁国,回师时又在新筑击败卫国军队。他轻视小国,欺侮大国的行径非常过分。不久,晋、鲁两国派人前来通问修好,齐顷公又戏弄这两国的使者,晋、鲁两国使者大怒,回国后寻求同党给予帮助,找到了卫国与曹国。四国结成联盟,与齐国在鞍地会战,大败齐国的军队,擒获齐顷公,砍伤逢丑父,这时齐顷公才大为震惊和害怕,他依靠逢丑父欺骗了敌军,才得逃脱回国。齐顷公回国后吊唁死者,慰问疾苦。七年不饮酒不吃肉,摈除声乐,远离女色,外出参与会盟,自甘卑下结交诸侯。国家内部能推行仁义,他的声望震动了诸侯。所丢失的土地,不用索取别国就主动归还,不用武力就受到尊宠,可以说得上是能够委曲求全善于变化而得到这些的。所以福运在困厄时生长,而灾祸在志得意满时发生,这就是得与失的效果。对好战的臣子,不能不加以考察。对小的耻辱感到羞耻就会结成大的仇恨,贪图小利就会损失更多的人。《春秋》上有这种鉴戒,晋国的先轸就是这样。先轸想邀功获取名声,就以秦军不向晋国借路为由,要求拦截秦军,晋襄公说:“不可以。秦伯与我先君有过盟约。先君刚一去世就发兵攻击他,我这就是辜负先君,败坏邻国邦交,又丧失了孝子的品行。”先轸说:“先君去世秦国不来吊唁送礼,这是不为我国的丧事而哀悼。(秦国)发兵经过我国境地却不向我们借道,这是认为我国弱小。再说灵柩还在灵堂中,秦国不为我国丧事致哀,可以举兵。”占卜的人说:“大国的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