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集粹【寄语】教学设计计划共含8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下列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教学设计计划
这篇教学设计计划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以问促读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
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等办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存。
三、以赛促读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下列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
⑵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下列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五、以品促读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叙述的情感吗?如果学生答复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办法描写景物特点。出例如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比照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
六、以用促读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2篇:教学设计计划
给你一篇教学设计计划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联系高低文,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办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出示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母亲〕她就是母亲,她就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走进驰名作家梁晓声的母爱世界,一起去感悟那份浓浓的慈母情。
出示课题:慈母情深,齐读。
二、感知家穷
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预习过课文,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只是因为一本价值一元五角的书,请问,对于你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梁晓声,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不容易〕
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感知家穷、理解失魂落魄。〕
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是20几元,学生一学期的学费是3元,梁晓声家有兄妹5人,父亲去边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块臭豆腐要吃
3顿,舍不得吃炒菜,而母亲在一个小厂做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27元,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由此可见,一元五角钱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正因为此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三、感受母爱
1、梁晓声太想要这本书了,于是他打算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母亲工作的地方看看,自由朗读5~29自然段,把你看到的感人场面用波浪线划下来,说说你看到了一个〔
〕的母亲?
2、交流:
⑴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辛劳〕
瘦弱的程度怎样《这么瘦弱的脊背,仿佛在告诉我们什么?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令人心碎。
⑵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疲惫〕
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如果我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不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此时,吃惊的仅仅是母亲吗?大家看看作者是用什么办法叙述自己的吃惊的?这里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来反复强调我的那份──吃惊,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她疲惫、劳累。
真想不到这就是我的母亲。谁再来读。
疲惫的眼神告诉你什么?为什么用省略号?
是呀!当我看到母亲的时候,我才深深切切地感受到我的母亲挣钱是则辛苦。当你看到你的母亲这般劳苦,你的心里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是啊,这般劳苦的母亲让你感到了──心酸,让你感到了──心疼,更是让你感到了──深深的敬意让我们再来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⑶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争分夺秒、刚强〕
读着,读着,哪个词跳入你的脑海,〔立刻〕,立刻出现了几次?四个立刻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
母亲为什么要争分夺秒地工作?
母亲真的不会累、不需要休息吗?让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屏幕阅读〕。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我以为母亲天生成就是那样一个劳碌不停而又不觉累的女人。我以为母亲是累不垮的。其实母亲累垮过屡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好几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了起来,又去上班
这样的母亲,你还觉得瘦弱吗?她是刚强的。
读了这文字,与其说母亲是在挣钱,不如说母亲是在拼命。
3、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五角钱。我犹豫了,我有点说不出口了,一起来读读这段对话: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搁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龟裂是什么意思?请看一双龟裂的手。〔出示图片〕龟裂的手指使你明白了什么?龟裂的手指曾做过多少活?这双龟裂的手指仍然在做着什么?皱皱的毛票表明了什么?母亲掏出给我的仅仅是普通的钱吗?〔血汗、爱、希望〕她希望什么?
4、母亲说我挺快乐他爱看书的!:
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母亲的什么?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盘旋,时时给我力量,时时催我奋进。
四、总结
慈母情怀是深深的爱,是母亲的爱撑持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所以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再读课题。
生活中,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撑持,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母亲的爱,纯纯假设水,绵绵如溪,沉沉似海。再来听听这首?母亲》,此时此刻,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第3篇:教学设计计划
猜你正在找教学设计计划的怎么写?则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文本解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驰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叙述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氛围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李白与孟浩然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因此“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氛围。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斥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含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理解题意。
1、揭题。师: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文不可胜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之经典的古诗。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的大意。
1、自由地朗读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反应,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3、利用下面的注释,交流诗的大意
三、再读诗文,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1、你读出了哪些画面?
预设:〔1〕黄鹤楼楼下诉别
〔2〕烟花三月一幅美景
〔3〕孤帆远影
〔4〕滚滚长江东逝水
2、理解“烟花三月〞〔诗人与好友在春意盎然、繁华似锦的阳春三月,在这天下名胜黄鹤楼分别,
3、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品“孤〞
〔1〕“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牐
师:当时正值大唐“开元盛世〞,从湖北武汉东去江苏扬州,沿江皆是繁华之地。
〔2〕李白伫立长江边,难道真的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吗?那为什么他说是“孤帆〞呢?透国一个“孤〞字,还让你看到、联想到什么,
预设:〔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
只看着那只船,表明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
〔3〕指导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是啊!这个孤字,充沛叙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师: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含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悟“尽〞
〔4〕同学们,你们认为真的“尽〞了吗?“不尽〞又是什么?
出示背景资料:〔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李白也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俩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写诗上,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师益友,李白从孟浩然那里获益良多。因此李白对孟浩然极为推崇。有诗为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流〞情
师: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在李白的眼里这滔滔江水就是与孟浩然传输真情的畅渠。
〔5〕孤帆远去,江水滔滔,李白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
孤帆远去,李白伫立江边,叹道:“滚滚的长江水啊,请〔〕〞
四、课外延伸:寻找“送别诗〞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据“言〞得“意〞〔吸纳〕、由“言〞表“意〞〔倾吐〕的转换、融合过程。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必须寻求言意融合,找准言意融合的切入点,也就是最易形成课程的生长点,在本诗中,我觉得“孤、尽、流〞这三个字恰恰就是“亮点〞。首先“孤帆〞初读并没感觉出什么情味,而细细品味之后才发现作为古时交通要道的长江怎么可能是“孤帆〞呢?这实在是有悖常理。究其原因,这与李白当时的心境有关。因此我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品评,从中悟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感,实现了语言和意韵的融合。这样的教学,我想不架空,不做作,不肤浅,具有浓厚的语文韵味。与之相对的是“尽〞字,通过质疑,比照,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课外背景资料的补充,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更好地“悟〞得语言内在的真意,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持续动态开展的`言意融合过程,如果说“孤帆、尽〞这两个词让我们感悟到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情的话,则这个“情〞又如何释放、延续下去呢?古人喜好托物抒情,寓“意〞于“象〞。如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柳絮代表愁绪、飘零,落花表现生命的短暂等等。“流水〞在这里既是写实的,又是象征的。象征着怀念,象征着惆伥,象征着别情离恨。李白的这种心情,用“水〞字叙述,最奥妙,最含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练习,通过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带去李白的一份怀念,一份祝福,一份对繁华似锦的扬州的向往……
第4篇:教学设计计划
本文系列之一教学设计计划范文,你可能需要。
【教学目标】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5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察看的的根底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叙述办法。
4、会把提纲补充完整,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重点】
会把提纲补充完整,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在仔细察看的的根底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叙述办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及磁带、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紫檀色、笑盈盈、高寿、红彤彤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较流利地读给同学听。
3、理清作者描写火烧云的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面所产生的奇丽景象。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读通课文。
难点把握
理解在霞光映照下地面上色彩的变化为什么会不一样。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及磁带、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受和回顾,则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
〔生说〕
是呀,只要你们留心察看,就会发现大自然是那样的瑰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观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
〔出示课题,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观赏图片或课件。〕
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
〔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
2、检查、反应、交流:
⑴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
〔指名中下生读一读〕
根据朗读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
檀读tán,不读tái;寿读shòu,不读sòu;彤读tōng,不读dān。
⑵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或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⑶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
〔播放课文录音。〕
⑷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⑸激励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和同学们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不要求全面,只要是自己的学习所得〕同学们多会学习呀,相信你们读完课文后会有更多的收获。
3、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⑴作者察看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结合答复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⑵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答复,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三、学习霞光局部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
〔板书: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
〔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
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变成〔〕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盛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叙述出来吗?
〔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这样写不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写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衬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每个3遍。
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题。
第5篇:教学设计计划
教学设计计划的写法与格式是什么?请参考下列这篇范文。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
【教学准备】
教师:
1、课件。
2、有关月球之谜的课外资料。
学生:
搜集有关月球的传说及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诗句。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关的诗句──出示诗句后齐读。
3、同学们可真能干,知道这么多的课外知识。读了这么多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吗?
〔是啊,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句。〕
4、月亮可真是充斥了诗情画意。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月球〞图片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本课字词,自由读〔你能读正确吗〕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找到,读正确。
3、指名读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一轮多么明亮的圆月啊,我们用这一个词来形容她:皎洁。理解“皎洁〞。
2、当这一轮明月升上高高的夜空,是多么美妙的景色啊: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自由读
3、理解“遐想〞:出示“遐想〞,什么是遐想?你知道人们关于月亮有哪些美好的想像吗?
〔请学生说一说〕
追问:你是从哪知道这些故事的?
对啊,这也是学习课外知识的好途径。
看了这么多的传说故事,再来看看这迷人的月亮,你有什么感受?
4、对着神秘的月亮,你有些什么美好的想像呢?
〔听音乐,边听边感觉〕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像。
5、再读第一句:
让我们带领无限美好的遐想,再来读读这句话〔配乐朗读〕。
6、是啊,月亮太美了,人们多么向往有一天能到月亮上去,看看吴刚和嫦娥,和他们一起遨游月宫。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无法登上月球,只能望月兴叹。人们多么想知道。
〔出示三个问题,齐读〕
7、指导读好问句。
〔是啊,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些谜底。人们真想去月球看看〕
8、齐读最后一句话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
1969年7月20日,是个值得全世界人类记住的日子。在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月球,集中到了两个人身上。
1、介绍第一次登月的根本情况,观看图片。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宇航员踏上了月球,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呢?
3、指名读句子,出示图片和文字。
4、指名说一说:读这几句话,月球上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理解“奇异〞〕
5、指名读:
能读出奇异的感觉吗?──齐读。
6、观赏月球奇异的景色。
7、月球的景色真是奇异啊!比照第一自然段中人们眼中美好的月亮,你有什么想说的?
8、带领这些谜团,我们再来观赏月球奇异的景色。──齐读
五、初读三至八自然段
1、宇航员们从月球采回来各种标本让科学家们做研究,科学家们做了许多研究,则,千百年来,缠绕在人们心中的不解之谜解开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自由地读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月球产生了什么谜团?
2、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
3、想知道这些不解之谜吗?拿出关于月球的科学资料,读一读并想想:读读这些资料,看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谜团。
4、集体交流。
5、出示省略号。是呀,当我们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非常希望能真正地了解月球,解开月球带给我们的不解之谜。谁知却发现,月球带更我们这么多的谜团。
6、大家的资料都是不一样的,想知道其他关于月球的知识吗?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看书。
第6篇:教学设计计划
教学设计计划范文精选系列,如果你喜欢可下列载全文。
一、联系旧知,揭示课题
1、回顾上学期学的?比尾巴》一课,知道动物的尾巴各不相同。
2、则,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不同的用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尾巴作用的课文。这种动物你们看看是什么《对了,同学们,小壁虎生下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是有一条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情景导入,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
小壁虎借尾巴。
解释“借〞:
有礼貌地向人家要。
谁能用“借〞说一个句子。
2、你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怎样借──借到没有。
师板书。
3、带领思考题听录音:
看谁听得最认真。
4、听完录音后,你们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吗《
(从哪里知道,自由读第一,二段)
汇报为什么要借《
(挣断难看看图一)
5、表演读第二段:
体会小壁虎没有尾巴的心情怎样《
6、小壁虎决定去借尾巴《它向谁借呢《那些段讲了借尾巴的经过《
(自由读,找好朋友读第3~5段,读完后回到座位)
7、找出小鱼、老牛、燕子(指名学生贴)。
8、那小壁虎是怎样借的《
(先看第3段)
指名读。
9、读后,出示思考题:
(同座位讨论)
同座位读,男女分开读体会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
10、小壁虎除了向小鱼借尾巴之外,还向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那他是怎样借尾巴的《
(自学第4~5段)
11、汇报结果(发练习纸)表演读:
理解甩、摇,掌握方向,生活中还有那些也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12、尾巴有这么多的用处,谁能介绍其他动物的尾巴的作用呢《
13、想象一下,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呢《
14、多可怜啊!小壁虎还是借不到尾巴《他的心情怎样《
(齐读,个别读)
15、后来,小壁虎发现了什么《
(用什么语气来读)
你们觉得奇怪吗《
(看图,随着时间的变化,尾巴长出来了)
16、那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
(再生,脱离危险掩护自己)
三、小结
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用途,只要我们多看课外书,仔细察看生活,一定回掌握更多有趣的课外知识呢!
第7篇:教学设计计划
小编猜你正在找这篇教学设计计划范文,但愿你能喜欢。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了解本文的表明顺序,培养学生学会鉴赏和写作表明文的能力。
3、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察看生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忙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松鼠的图片:
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法国驰名的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稳固记忆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或联系高低文的办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2、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进行发言: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很容易找出答案。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动脉瓣钙化护理查房
- 烟台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前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视觉造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2025届高三第一次摸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护理生命伦理学
- 中国药科大学《现当代舞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县2024-2025学年小升初数学预习模拟卷含解析
-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声乐名作赏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分析化学选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地下水水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Unity3D游戏开发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安庆港中心港区皖河新港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厂房、仓库自然排烟开窗面积计算-
- CQI-8分层过程审核
- 太平洋保险招聘试题
- 美能在儿科的应用消化科演示文稿
- 26个英文字母专项练习题94548
- 标准 12千伏气体绝缘环网柜技术符合性评估实施细则
- 钢结构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 2023年3月PETS2真题卷及答案
- GB/T 41578-2022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