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_第1页
记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_第2页
记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_第3页
记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_第4页
记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梁实秋(1902—1987),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作品散文集《雅舍小品》;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评价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二)人物轶事率直,独特证婚词寄爱徒徐志摩是梁启超的爱徒,梁启超爱志摩,在婚姻问题上又怨志摩。在他看来,徐志摩遗弃发妻已是大逆不道,追求林徽因不成之后,又去爱朋友的夫人,那是大逆不道之最了。徐志摩之父提出两个条件应允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一是必须请梁任公证婚,胡适做媒人;二是结婚费用自理。梁启超本来不答应为他们证婚,无奈胡适苦苦相求,又实在是师生关系难舍,只好答应做证婚人,但是说明婚礼上他讲什么由不得外人。1926年在众宾客的期待下,梁启超发表证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二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婚礼上徐志摩、陆小曼自是羞愧难当。礼堂里鸦雀无声,梁启超说完证婚词后很久宾客们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不过他们心里皆非常佩服:这才是梁任公,秉正率直。事后,梁启超说:我平生演讲无数次,唯有这一次最为特别。徐志摩说:我听了先生多少次课、谈话,唯独这次最铭心刻骨。(一)背景链接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的邀请,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即是梁实秋对这次演讲的记述。课文题目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二)博览悦读对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的解读一、引用《桃花扇》的部分内容。关于此点,一般理解为梁任公演讲感情投入得深,感情充沛而已。那么,梁先生为什么演讲到此处“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呢?文本中引用的《桃花扇》的部分内容是左良玉在听到崇祯帝上吊而死的消息时悲痛万分而唱的一段曲词。崇祯帝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生前也曾有过远大的抱负。他励精图治,力挽狂澜,希望改变明朝的命运,但是当时明朝已经内忧外患,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而他自己也悲惨地上吊而死。当讲到这儿时,梁先生想起了与之命运相似的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君主光绪帝。曾几何时,梁启超等人和光绪帝发动戊戌政变,君臣一起策划美好的未来,希望借此改变国家命运,使国家强大起来。但是,结果失败了。光绪帝被软禁,抑郁而死,一切终成泡影。于是,说到崇祯帝上吊而死时,梁先生“不能自已”“痛哭流涕”。既有对光绪帝的怀念,又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二、引用杜甫的诗句。当梁先生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写出了诗人在听到朝廷已经收复蓟北时高兴的“欲狂”之状。梁先生讲到此处就好像看到朝廷割让的土地一一收复回来一样,也不禁“张口大笑”,只有心系国家、内心满怀着深厚的爱国之情的梁先生才能切身体会其喜其“欲狂”。三、引用古诗《箜篌引》。这首诗写一位狂夫不顾家人所劝渡河而死,实际上所表达的是一种疯狂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执着地追求理想至死不渝的精神。讲到这儿,梁先生想起了昔日的战友——谭嗣同,谭嗣同是为中国政变牺牲的第一个人。正是执着的追求——追求国家富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驱使着谭嗣同坚定不移地像《箜篌引》里的狂夫一样奔赴死地!谭嗣同如此,梁任公先生也如此。(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戊戌(wùxū) (2)叱咤风云(chìzhà)(3)莅校(lì) (4)迥乎不同(jiǒng)(5)精悍(hàn) (6)步履(lǚ)(7)谦逊(xùn) (8)箜篌(kōnɡhóu)(9)酣畅(hān) (10)沾襟(zhān)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角eq\b\lc\{\rc\(\a\vs4\al\co1(主角jué,角度jiǎo)) (2)着eq\b\lc\{\rc\(\a\vs4\al\co1(沉着zhuó,着数zhāo,着急zháo))(3)强eq\b\lc\{\rc\(\a\vs4\al\co1(博闻强记qiáng,勉强qiǎng,倔强jiàng)) (4)屏eq\b\lc\{\rc\(\a\vs4\al\co1(屏息bǐng,屏营bīng,屏风píng))2.语境辨析法(5)广州首宗醉驾弃保潜逃的吴姓男子在重庆被抓获,近日被押解(jiè)到惠,用尽浑身解(xiè)数潜逃的吴某却荒唐解(jiě)释称逃跑是个误会,自己没有法律意识。(6)一到紧张处(chù),他就处(chǔ)理不好问题。(二)写准字形(1)eq\b\lc\{\rc\(\a\vs4\al\co1(wù戊xū戌变法,shù戍守边疆,róng戎马一生)) (2)eq\b\lc\{\rc\(\a\vs4\al\co1(jiǒnɡ迥乎不同,jiǒnɡ炯jiǒnɡ炯有神))(3)eq\b\lc\{\rc\(\a\vs4\al\co1(激kànɡ亢,引hánɡ吭高歌)) (4)eq\b\lc\{\rc\(\a\vs4\al\co1(弥màn漫,màn蔓草,màn慢车))(5)eq\b\lc\{\rc\(\a\vs4\al\co1(cāng苍茫,cāng沧桑,悲chuàng怆)) (6)eq\b\lc\{\rc\(\a\vs4\al\co1(shì拭泪,shì试探,shì弑君之罪))(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2)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3)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用来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4)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泛指文章做法。(5)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也说“博闻强识”。(6)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极点。语境运用(辨析正误)他迥乎不同于一般人,走起路来也是手舞足蹈。辨析:“迥乎不同”不能带宾语。可以改成“他与一般人迥乎不同”。Ⅱ.易混辨析1.偶然vs偶尔课本原句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辨析都有形容词和副词的性质,都表示不经常性。但我们平常使用的时候对“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与“必然”相对;对“偶尔”着眼于数量,次数少,与“经常”相对。即境活用我经常在江北采访,偶尔到中国的江南水乡,很喜欢喝绿茶的我,在江南此地能喝到最地道的碧螺春,纯属采访中的偶然。2.爱好vs嗜好课本原句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辨析都含有喜爱的意思,但二者的程度和感情色彩不同。“嗜好”的喜爱比“爱好”程度深,是“特别的爱好”;“爱好”是褒义词,“嗜好”多指不良的爱好,譬如酗酒、赌博等。即境活用李老30年来的吸烟酗酒嗜好,只用了26天就全戒了,现在的他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阅读全文,在空格处填入恰当文字。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eq\a\vs4\al([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与作者的情感态度。2.理解侧面衬托、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阅读课文第5~10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1.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答:明确:《箜篌引》只有十六字,非常简短,但经梁先生一讲解就“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足见梁先生讲的逼真、深刻,侧面衬托出梁任公才华横溢。2.作者为什么简述二十年后在茅津渡候船渡河及看到的情景?答:明确:这是写梁启超的演讲给自己的深刻影响,从侧面进一步衬托梁启超演讲技巧的高超。3.梁任公“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明确:说明他全身心地投入,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欢喜共命运,表现了他富有激情、认真的性格特点。4.梁任公先生讲到《桃花扇》竟“痛哭流涕”,讲到杜甫的诗又“张口大笑”,为什么?答:明确:讲到《桃花扇》想必他联想到的是自己的国家。由南明王朝的腐败无能以至被灭亡联想到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以至灭亡,所以“痛哭流涕”;讲到杜甫的诗又“张口大笑”是因为诗中有收复失地的畅快。这些从中体现了他爱国的思想感情。5.在写梁任公的演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他的学者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明确: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背书敲头、手舞足蹈地讲《桃花扇》等细节,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形象。6.第10自然段的反问句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简要概括。答:明确:①侧面赞扬先生的为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②呼唤像先生一样的学者出现。刻画人物肖像的技巧[写法领悟]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个性,特别是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梁任公先生演讲出场时的肖像描写就非常出神。第三段作者用极其简省的笔墨勾勒出梁任公先生的外貌。从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四个方面刻画出梁任公先生的精明强干和潇洒气度。eq\a\vs4\al([写法指导])(一)肖像描写三规则1.要抓住特征人物的外貌千差万别,两个人长得再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地方千差万别,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个千差万别。2.要符合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会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这些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这一个”的重要方法。如孔乙己的长衫,少年闰土的“银项圈”,中年闰土的松树皮一样的手掌等。3.要展示性格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肖像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肖像特征来写。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二)肖像描写三技法1.借助电影的“特写镜头”来刻画肖像即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正在这时候,那位褴褛的广东人,又在湖边吹起了笳笛,他拖着一双泥污的脚,鼓起了双颊,轻巧地运用着他那多节的手指,一面走一面吹,不管他的衣衫已经湿透,那雨如珠般饰着他的斑白的头发。2.采用绘画中的“漫画笔法”来勾勒肖像即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对人物的肖像特征做幽默、诙谐的描绘,让读者对人物特征能够心领神会。如:我们这样修福为善的人家,却偏偏的的确确地出了个搅天搅地的活宝——小我五岁多的弟弟刘大海。仅他的外型就足以让我蒙受不白之冤,因为大海一点也不像大海,而是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小个子,瘦得的确“正看有点像铅笔,倒看像张挂历”……3.借鉴雕刻的“浮雕笔法”来立体展示肖像即在立体展示所写人物各个侧面的基础上,在调动起读者一定的审美期待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在一瞬间表现出来的极富个性的、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貌特征加以刻画,使你所写的人物像浮雕一样“定格”在读者眼前。如:他很瘦,黝黑,但结实。一条明景蓝裤子,膝盖前两只“眼睛”,很显眼。eq\a\vs4\al([针对练笔])在你求学的道路上,一定有很多老师的肖像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借鉴以上刻画肖像手法的任意一种,来刻画一位老师,200字左右。答:参考答案:第一次见到他,实在很难将他与我心中的老师形象联系起来:他有一张职业拳击手才具有的脸——脸上肉不多,但整个脸上的骨骼与肌肉都棱角分明。况且,他脸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平添了几分煞气。他的脸上很少有笑容,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还伴随着压抑。再则便是那双眼睛,一双不怎么漂亮的眼睛暗藏在茶色的眼镜片后面,那眼皮永远是耷拉着的,似乎表示它很疲倦,但只要你走近跟前去感受他那逼人的目光,便会知道所谓“疲倦”绝对是个错觉。记得当时,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牛仔服,一股原始而粗犷的气息从他体内溢出。然而,人不可貌相,他是我碰到过的最和蔼最可近的老师。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eq\a\vs4\al(爱国)1.从教材中积累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文章对梁任公演讲时情态的变化刻画得惟妙惟肖,梁任公的“掩面”“顿足”源于他的责任与敬业;梁任公的“泪”与“笑”,源于他那颗伟大的爱国之心,他将满腔的赤诚化作声情并茂的演讲,情动于中,发之于外,自然就有了感人的力量。2.从现实中积累“两弹元勋”邓稼先:50年代末,苏联撕毁援助协议,撤走全部专家。邓稼先当即表示“研制战略武器,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所在,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吓倒,中国人有能力走出自己的道路!”他鼓励周围的同志说:“干我们这个工作,就要甘心当无名英雄,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一没有名,二没有利,有的只有吃苦。做出科学成果,即是国家机密,不允许我们发表论文。咱们一块干吧!”他对夫人许鹿希说:“以后家里的事全托付给你了,我的生命全部献给未来的事业了!”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面临随时有可能被上纲上线,被扣上“反革命”帽子的危险;面对妻子被批斗,被抄家,及同胞三姐被迫害致死的一桩桩精神折磨;邓稼先依然百折不挠地忘我工作。邓稼先之所以百折不挠地忘我工作源于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有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敬业精神。3.从名言中积累(1)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2)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4)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5)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4.从佳作中积累中国因你而精彩。你使我想起了志在维新、视死如归的谭嗣同;你使我想起了抛妻别子、不惮前驱的林觉民;你使我想起了东渡扶桑、救国救民的秋瑾;你使我想起了弃医从文、疗救民心的鲁迅;你使我想起了所有为我们中华的独立崛起,探索着、痛苦着并奉献着的人们。陈毅元帅如是说:“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蔡伦纸上书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又一次次积薪自焚,重获新生。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富强,又有多少人燃尽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即使在那封建主义的绞杀下,即使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多年前的十月一日,我们的祖国振翅一飞,再度冲上云霄,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为雄健豪壮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巨人的呐喊,震荡寰宇,让群山响应,大海回波!(二)这样运用素材eq\a\vs4\al([精彩片段])今天,我们看着天安门广场上我们的军队高昂的气势时,会不会回想到一百年前的义和团以刀枪应战西方人的船坚炮利时的壮烈场景。每当人们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联想起来,没有人不会对此感慨万千。饮水思源,当我们享受着今天的成就时,怎么能够忘记先驱们为改变国家命运做出的贡献。有了梁启超,我们有了少年中国的方向;有了孙中山,我们有了对现代中国的梦想;有了鲁迅,我们有了对进步中国的反思;有了方志敏,我们有了对可爱中国的热爱。正如梁启超所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在国家与民族处于危难时期的时候,有梁启超们挑起了担子,承担了救亡中国的责任。今天的中国正在日益走向繁荣,当代的少年,角色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承担起富强中国的责任没有变![领悟]本范例是浙江优秀作文《角色转换之间》中的片段,文中引用梁启超的名言,论述了当代少年角色虽然发生变化,但承担富强中国的责任未变。eq\a\vs4\al([精彩范文])梁启超是一代文化巨星、学术巨人,一生著作等身,因其数量多,且所涉学问门类广,同辈人称梁启超为“无所不通的杂家”,郑振铎则戏称为“广零散”。梁启超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除1898年的戊戌变法,民国初期政坛之作为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对中国思想文化学术的影响。梁启超具有超乎常人的治学禀赋,突出表现为“六力”:学力、魄力、精力、毅力、效力和记忆力。学力。梁启超的著作被编为《饮冰室合集》,仅从目录中就能发现其学力之惊人。这部巨著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文集》,二是《专著》。前者包括论文700多篇、诗话1种、诗词300余首,后者包括成书104种。超过700万字。此外尚有未刊原稿残稿多种,总计远过1000万字。其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法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各个领域。尤其是中国历史,不仅内容庞大广博,且都具有原创性,见解独到,显示出“百科全书”式的气派。魄力。梁启超在著述方面,具有惊人的魄力,郑振铎称之为胆力。例如,1926年,梁启超已经病得很严重了,按医生诊断,割去一肾(却被庸医误割了好肾),但就在此时,他拟出《中国文化史》的写作提纲。这不仅表现出一种对病魔的蔑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梁启超治学的魄力、胆识。到第二年,他写下了30余万字的著述。这时,他除了完成在北京图书馆担负的工作外,还在清华和燕京两所大学讲学,正应了他自己“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的名言。纵观梁启超的一生,他一直都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誓言,其精神令人感佩不已。精力。1917年初,梁启超在清华演讲时说:“人之精力,使能集中,则常超过其平时所不能至之限量。古人有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信哉斯言也。”同时代的学者说他:“精力极强可连三四昼夜不眠而精神仍不萎靡,焕发如故。晚年之生活,精神颇感痛苦。然而即在此种痛苦环境中,仍本孜孜不倦之精神,埋头苦求,研究学问。此种坚苦卓绝、自强不息之精神,诚为空前未有之一人。”他在给女儿的信中说“每日埋头埋脑著书”“差不多夜夜都做到天亮”。每天写五六千字,多则上万字。长达五六万字的《清代学术概论》,只用了一周时间写成。《戴东原哲学》共1.7万字,是他接连34个钟头不睡觉写出来的。不能不惊叹其过人的精力!毅力。梁启超治学的毅力也是惊人的。其中包括严格的自我克制,生活规律化,合理地利用时间等。1928年,梁启超56岁,肾病又复发,而且日益加剧,但他不肯空息时日。在病床上,他“犹著《辛稼轩年谱》以自遣”。他把著书立说作为一种乐趣,所以他能做常人不能及的事情。这也是他能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他的学生回忆说:“(梁启超)刻苦勤勉,无时或怠,其起居饮食全有一定时刻,生活极有规律。无论冬夏,5点即起,平时每日工作10小时。在工作时间,不接待宾客,偶有来访者,谈话时刻不能逾一小时,逾之即婉言辞却。在清华时,斋门挂有‘除研究生外,无要事莫入’的招牌,非倨傲也,光阴宝贵不得不然也。”效力。梁启超写作效率极高,“草一稿片刻即脱”。一经动笔,便一泻千里,涌汇成篇。仅1920年初到1922年秋约两年半时间里,他就写了100万字的著作。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陈达教授曾回忆说:“我在学校作《清华学报》总编辑时,思永(梁的次子)在我的班上做学生。有一次我跟思永说,‘你跟老太爷说,来篇稿子吧’。稿子来了,出我意料之快。我一看,可了得,里面写了中国有史以来各学派的地理分布,各学派的内容和比较,各学派的代表人,这些人的下面又有几人,其生卒年月,著作名称,地理分布,等等,真是洋洋大观。这篇东西,如果让我来写,起码得半年。”记忆力。与此种高效率相得益彰者,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梁启超具有聪敏的禀赋。他“聪明灵悟,脑力最敏,读一书过目成诵”。他4岁入学,6岁即读毕五经,是年开始读史,“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0岁时,梁启超去广州应童子试。与一些父辈人同乘一船,在旅途中大家吃饭时,一位先生指着盘子里的咸鱼让梁启超咏诗,他略加思索,即吟曰:“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于是,“满座动容”,梁启超的神童之名自此开始越传越广。不论是他的儿女,抑或是同行、学生都记得梁启超的惊人记忆力,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说,梁写东西很少翻书查资料,资料全记在脑子里。梁启超能取得如此成就,天分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个人后天的勤奋与努力。如没有后天的勤奋与努力,只会落得个“江郎才尽”。(节选自《文史天地》,有删改)佳作赏析梁启超是一代文化巨星、学术巨人,被誉为“无所不通的杂家”。其超乎常人的治学禀赋,突出表现为“六力”——学力、魄力、精力、毅力、效力和记忆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叹服梁先生那与生俱来的超人天分时,更应该看到他后天的勤奋与努力。写作借鉴1.学结构开头总领,各段点一句,提纲挈领。文章开头段便点出梁启超具有超乎常人的治学秉赋,表现为“六力”——学力、魄力、精力、毅力、效力和记忆力,一下子切入了文章的主题,统摄全文。各段又分别点其某能力作段首,内容明晰。这样的结构思路具有提纲挈领、总领全文的作用,给人简洁明快的感觉。2.学列举第二段列举作品门类和相关数据突出梁启超学力之惊人。为了说明梁启超的惊人学力,作者列举其作品涉及的领域之广和数量之多,采用此方法,以便读者理解,使论述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3.学引用广泛引用,更具说服力。作者在论述梁启超的“魄力”“精力”“毅力”“效力”“记忆力”时,不时引用梁启超本人及著名学者教授的相关言论,以名言来印证,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学结尾总结严密,给人启迪。读完文章所写六种能力,可能感觉梁启超天分超人,令他人望尘。作者在结尾特别强调说“梁启超能取得如此成就,天分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个人后天的勤奋与努力”,这样总结严密,给人启迪。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有子曰:“礼①之用,和②为贵。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⑤之,亦不可行也。”,注释: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②和:调和、和谐、协调。③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先贤的治世之道。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翻译]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明理知义]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有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至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语释义:蹊:小路。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成语原文: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选自《史记·李将军传》)参考译文:太史公(司马迁)说:“《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这不就是说的李将军吗。我见到的李将军像乡下人一样的朴实,不能说善辩。到他去世的那天,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品格使士大夫信赖。谚语说:“桃子李子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这话虽很短小精炼,却可以使人明白大道理啊。林徽因,原名徽音,祖籍福建福州,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师、诗人、作家。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上世纪30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在文学方面,林徽因一生著述很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参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热爱的古建筑殚精竭虑1948年12月13日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市委领导决定大批拆掉大城墙和城门楼,人们都记得梁思成曾为此做了痛苦的抗争,林徽因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到1954年,林徽因已经病得很重,但她仍然拖着颤巍巍的身子去找当时的市委领导辩论。她充满感情地对他们说:“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历史证明,她的说法是对的。[人生教益]林徽因虽然有一副柔弱的身躯,但拥有一颗顽强的心、诚挚的心、勇敢的心。因为顽强,她勇于同病魔搏斗,在多个领域展现出生命的辉煌;因为诚挚,她获得所有人的热爱;因为勇敢,她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历史,也给了她最好的证明。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看着遭拐卖5年、被民警解救回到身边的女儿,这位为找寻女儿付出了无数心血,历经了许多艰辛的母亲高兴得捶胸顿足,喜泪横流。B.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3月份,我国小麦主产区一直都是风和日丽,滴雨不下,干旱严重威胁着今年的粮食生产;为减少损失,中央下发了抗旱专项资金,解放军各部队也抽调兵力奔赴抗旱第一线。C.季羡林老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D.今年的“五四”联欢会上,我们的老头子(同学们对本班班主任的昵称)也粉墨登场了,你看他手舞足蹈,像模像样,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解析:选CA项,捶胸顿足:形容极度焦急、紧张或悲伤,不合语境;B项,风和日丽:微风和煦,阳光明媚,多形容春秋季节的晴好天气,用来形容旱灾,不妥;D项,手舞足蹈:形容极其高兴,一般不用来形容表演。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通过央视再次发力,推出一档集文化、益智、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电视竞猜节目《中国谜语大会》。B.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抵御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C.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可谓深之又深,它不但对老一代知识分子进行了无情的摧残,也使中国的经济至少倒退了30年左右。D.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能否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其中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解析:选DA项,滥用介词,淹没主语,删去“通过”。B项,搭配不当,“调控措施”与“不断提高”不搭配,在“调控措施”后加“不断加强”。C项,成分赘余,去掉“至少”或“左右”。3.填入下文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A.倒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B.倒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实在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C.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实在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D.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解析:选D注意上下文谈的主要话题是“讲话”,所涉及的应该是“学术文章”。4.下面一段文字介绍了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倾向”,请用一句话概括游欧后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不能用否定句,字数不超过45字)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归来梁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思想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解放,思想自由。所谓存异,即在于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也不应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地引入了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答:参考答案:以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观点为支点,主张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借鉴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5.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结构,再写一个句子。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答:解析:仿写的句子中要从内容上和形式上来仿照原句。所写的句子应包含“倒不是因为……也不是因为……实在是因为……”的句式。内容上,应侧重突出“实在是因为”后面的内容。参考答案:那时候的进步青年,对鲁迅先生充满无限的敬爱之情,倒不是因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也不是因为他是摇旗呐喊的先驱者,实在是因为他的一系列作品对于追求民主、自由的青年具有激励指导的意义。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的父亲梁实秋(节选)梁文蔷父亲翻译莎士比亚剧本始于抗战前,那时我只有四五岁。后来因抗战,颠沛流离,只译了10本,便停顿下来,因为翻译莎士比亚是没有钱的,为了我们一家,父亲必须谋生,教书、写文章。生活相对安定下来后,他又开始有计划地翻译。父亲给自己规定,每天要译两千字。台湾的天气很热,那时也没有冷气,父亲这个北方人对气候颇不适应,他又很胖,非常怕热,经常挥汗如雨。父亲非常有毅力,如果因为有事未能完成预计的工作,第二天加班也要把拖下的工作补上。翻译莎士比亚,是胡适先生的建议,最初是父亲与另外两个人一起翻译,但那两位后来中途退出,只剩下父亲一人坚持。翻译莎士比亚是件苦事,因为他全部用古英文写作,我曾经向父亲抱怨说,我根本看不下去莎士比亚的原文,父亲笑着说:“你若能看懂的话,那就不是莎士比亚了。”父亲每译完一剧,就将手稿交给母亲装订。母亲用古老的纳鞋底的锥子在稿纸边上打洞,然后用线缝成线装书的样子。没有母亲的支持,父亲是无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我在台湾与父母一起生活了10年,因为哥哥姐姐的失散,成了“独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