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幼儿认知的发展幻灯片_第1页
7-幼儿认知的发展幻灯片_第2页
7-幼儿认知的发展幻灯片_第3页
7-幼儿认知的发展幻灯片_第4页
7-幼儿认知的发展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一节幼儿的思维发展一、象征机能的发展(一)游戏复杂性不断提高(二)空间符号思维的出现二、知识的建构(一)脚本知识的获得(二)知识能动的建构三、思维的特征补充: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

(一)定义

【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小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二、思维的分类(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1.直观行动思维(借助动作)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借助表象)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借助概念)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学前儿童思维结构中,三种思维方式并存,占优势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1.聚合式思维(求同)2.发散式思维(求异):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创造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如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3.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自己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效果。1.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综上所述,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了从直接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一)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对客观世界正确、概括的认识,是通过感知觉获得大量具体、生动的材料后,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才达到的。因此感性知识、经验是否丰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幼儿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及其表象。二、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二)发展幼儿语言语言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正是借助于词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人脑才能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的反映。通过语言中的词和语法规则,幼儿才得以逐渐摆脱实际行动的直接支持,摆脱表象的束缚,抽象、概括出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三)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和逻辑性,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较多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语言发展也达到较高水平,为思维发展提供了条件工具。但还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条件和工具,儿童不是一开始就能掌握的,家长和老师都要引导和教给儿童,遇到问题如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作出逻辑的判断、推理来解决。(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儿童的特点,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探求的渴望,善于主动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特点,在不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使他们的思维力得到发展。【案例分析】分析下列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在下列情形下教师应如何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1.一天喝豆浆时,幼儿发现所发的饼干与往常不一样,有说饼干的形状像银钱,有的说饼干有桔子味……他们边吃饼干,边议纷纷,一时间教室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老师不耐烦地说:“跟你们说,不该讲话的时候不要讲,谁再讲就不给他吃!”(孩子们的表现虽然有违安静进餐的要求,但他们能敏锐地发现新发的饼干与往日不同,对饼干的形状、味道等仔细观察、加以想象,与同伴交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教师如果理解孩子,再加以引导,不仅能够调动幼儿兴趣,增强食欲,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午餐前,活动室的门不知怎么打不开了,好几个孩子围上来说:“老师,怎么了?”“老师,我帮你开门!”情急之下,老师更生气:“去去去,谁叫你们过来的?赶快回到座位上去准备吃饭!”(老师的厉声斥责虽然会让孩子们乖乖地回到座位上,但却使他们失去了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尤其损伤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对于孩子们热情主动的处事态度更是泼了一盆冷水。如启发孩子讨论一下:门为什么打不开?怎样才能打开?岂不更好。)

3.一天排队做操时,孩子们发现操场上有个阴沟洞。“老师,那个洞洞里面是什么?”一向敏感的伟伟大声地问。“大概是臭水吧!”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回来时,伟伟和几个孩子不见了。一会儿后,孩子们兴奋地告诉老师:“那个洞洞里面没有臭水,是个机关。我们看见门房爷爷打开洞里的机关,喷泉就冒水了!”“谁叫你们乱跑的,以后没有老师的同意,不准乱跑。”(该批评的应该是老师,而不是孩子。孩子有了发现,为什么不带孩子去看看?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起码,老师应该肯定孩子的发现,他们弄清了一个老师没弄清的问题。)(五)通过智力游戏、实验等方式,锻炼幼儿的思考力智力游戏趣味性浓,可以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唤起幼儿已有的知识印象,促使幼儿积极动脑去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思维抽象逻辑性的发展。游戏举例:

1.谁找得快2.找不同第二节幼儿的记忆发展一、幼儿的自传体记忆(一)幼儿对新异事件的自传体记忆(二)幼儿自传体记忆的发展(三)成人引寻对话的影响二、幼儿的目击证词(一)儿童目击证词及问题陈述(二)影响儿童目击记忆的因素1.问题的开放程度2.误导信息的暗示3.询问次数的多寡4.自我效能感5.儿童语言能力12一、记忆的概述二、幼儿的记忆补充:幼儿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概述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信息和信息的心理过程。按内容的不同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按记忆的方式分为:机械记忆意义记忆按记忆的态度分:无意识记忆有意识记忆提取保持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一)识记1、识记的定义识记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也就是把所需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记忆的过程识记的分类有意识记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任务;采取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意志努力;识记效果好。无意识记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任务;不需要刻意付出特殊努力和采取特殊的措施;识记效果差。机械识记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所进行的识记。如三岁小孩背诵唐诗;jeopwu720580这一串字符的识记等。意义识记在对识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如区别品德和道德两个概念,再去识记意义识记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好按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材料的理解程度分为保持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印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遗忘是与保持相对的一个概念。你能对遗忘做一个定义?遗忘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呢?遗忘(二)请读一遍下面的一行数字1491625364964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规律:先快后慢

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遗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1、及时复习。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2、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对材料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3、适当的过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150%的过度学习效果最佳。(三)回忆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它包括对过去经验的搜寻和判断。回忆是识记、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是记忆的最终目的。

1、容易记容易忘如教幼儿诗歌,幼儿背诵一两遍就有可能记住,但不及时组织幼儿复习,很快就忘了。2、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这是由于幼儿记忆大都是无意记忆的结果。3、以形象记忆为主

虽然幼儿中后期,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但在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的效果仍高于词语记忆的效果。(如两种记忆效果的比较)年龄平均再现数量熟悉的物体熟悉的词生疏的词三到四岁3.91.80四到五岁4.43.60.3五到六岁5.14.30.4六到七岁5.64.81.24、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四岁后幼儿意义记忆开始发展,两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意义记忆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的效果来得高。年龄意义记忆再现量机械记忆再现量4岁47%4%5岁64%12%6岁72%26%7岁77%48%5、记忆不精确幼儿记忆的精确性较差,主要表现在回忆时记忆材料大量被遗漏。正确对待幼儿“说谎”问题,幼儿有时是因为记忆不正确,用主观想象来补充记忆残缺部分,导致表面上是在说谎。记忆策略“舌尖现象”?

在回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提取信息的困难,这可能是由于干扰所引起的。

克服这种现象的简便方法是当时停止回忆,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回忆课堂小测验

现在请你来记忆下面的词表。你只能读一遍,之后,请你回忆说出你记住了哪些词。

面包苹果苏打火腿糖果

西红柿大蒜生菜小甜饼

米饭莴苣甜菜芥末奶酪

橘子冰激凌脆饼面粉鸡蛋

现在请说出你记住的词语。

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帮助幼儿进行合理的复习教给儿童运用记忆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使儿童明确记忆的任务常用记忆方法

1.提纲要点记忆法:适用于量大的知识系统。

2.分类列表法:适用于内容相似的多部分知识。

3.对照记忆法:适用于内容相反的两种知识。

4.口诀记忆法:适用于量大的零散材。

5.形象记忆法:适用于能够与形象事物相联系的小材料。如记地理位置应结合地图记忆。

6.谐音记忆法:适用于重要的数字性的小材料,如数学中的常用值、物理常数、重要的历史年代、常用的电话号码、商品价格等。如:根号2的值是1.41421356,可记为:“意思意思而已,甚无聊”。7、人为联系记忆法:适用于数字性的零散材料。如:明朝灭亡的时间是1644年,可记忆为:4*4=16日本富山的高度是12365英尺,可记为:一年12个月、365天。

8、点面联系记忆法:对时间或空间邻近的多个材料,可牢记其中重要的一点,并由此联想其余:如鸦片战争:1840年,前一年是虎门销烟,一年后是三元里抗英,两年后是南京条约。11年后是太平天国。第三节幼儿的智力发展

斯皮尔曼和比纳:智力是心理要素的综合桑代克和推孟:智力是一种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加德纳:智力是一种在文化情景中有用的技巧和发现问题、制造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智力是人类心理活动中各要素的综合体,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所具有的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等的综合心理能力。

(一)智力的概述智力的定义:第六章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一、新兴的智力理论理论背景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者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历史上对传统智力测试的批判

19世纪8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Galton)开创了对智力进行测量的先河。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和西蒙(Simon)为了鉴别智力有缺陷的儿童以让他们接受特殊的教育,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智力测验量表。从此,智力测试便风靡美国乃至全世界。然而,也正是从智力测试产生之日起,关于智力测试局限性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人们对它的批判主要是针对智力测试的潜在理念即智力是一元的、是一种单一的整合的能力而提出的。

对智力单因素论的批判历来就有,加德纳虽不是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第一人,但他的批判以及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使传统智力测试的若干局限性愈加突显。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具体包含如下涵义:

理论涵义1.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每个人身上的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正是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2.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

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个体智能的发展受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极大影响与制约,其发展方向和程度因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尽管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的人们身上都存在着八种智能,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人们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区别。3.智能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智能应该强调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方面的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方面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根据加德纳的分析,传统的智能理论产生于重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的现代工业社会,智能被解释为一种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

4.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的是

多维地看待智能问题的视角

在加德纳看来,承认智能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承认各种智能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应该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之所在。(1)言语—语言智力(2)音乐—节奏智力(3)逻辑—数理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自知—自省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8)自然观察智力总结8字:语数音体自自交空(二)多元智能结构论—加德纳多元智能发展的培养

过去的多元智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因为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由小做起,并慢慢推广至其它层面。然而,广义来说,多元智能理论的框架不单能在小学及幼儿园的层面推广,在中学、大学、甚至研究院或在职培训也是合适。近年不少国际MBA的课程都加入了创意思维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这就是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其中一个范畴。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更了解学生,我们可以将理论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首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看待学生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

2.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能领域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之间很早就表现出兴趣爱好和智能特点的不同。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四五岁的儿童在完成需要不同智能共同参与的多项游戏任务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智能特点。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应该是向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智能活动机会,在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

3.注意鉴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无论是相对于自己还是别人),如有的学生更容易通过音乐来表达,有的学生则更容易通过数学来表达。我们应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注意发现他们的优势智能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4.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能领域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八种智能中的每一种在人类认知结构中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应该对不同的智能一视同仁。但它更强调每一个人的智能特点是不一样的,强调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充分展示自己智能长项的同时,将自己优势领域的意志品质等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发展。5.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社会的进步需要个体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这两种能力的充分发展,才应该被视作智能的充分发展。从智能的本质上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创造能力,因为它主要是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智能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没有先例可循的新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6.建构全新的课程设计思路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三)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认为,人的智力行为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成分

1.情境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统称为情境智力。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应对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区分有毒和无毒植物是从事狩猎、采集的部落人们的重要能力,而就业面试则是工业化社会的一种重要情境智力,他们的情境智力是不同的。但是,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智力行为的内涵但不决定智力高低。Wearedifferent返回2.经验成分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

举例:一个有经验智力的人比无此智力的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新的环境;他能较好地分析情况,用脑筋去解决问题,即使是从未遇到过的问题。经过多次解决某个问题之后,有经验智力的人就能不假思索、自动地启动程序来解决该问题,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心理资源用在别的工作上。有些人能很快做到,有些人却难以做到这一点。这种能力就称为经验智力。3.信息加工成分(四)社会智力的提倡社会智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人的内心洞察能力、对社会公德和礼仪的认知能力等。(五)情感智力的提倡又成情感指数,简称情商。情感智力是理解他人情感、能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一)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是推孟与他的助手在比奈量表的基础上1937年修订出来的。该量表首次采用智商的概念,提出了以下公式:

二、现行的智力测验智力年龄:简称智龄,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智商:也称智力商数,用IQ表示。其公式为: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比率智商的缺点: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下降,与实际不符。(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是韦克斯勒1949年为学前儿童和学龄初期儿童编制的智力量表。离差智商的根据:人的智力按常态分布,智商分布的标准差为15。离差智商公式:IQ=100+15Z(Z=(X-X)/SD)韦氏量表有两个主要的特点:第一,从整体智力观点出发把智力分成言语和操作两个部分。第二,采用离差智商作为估计智力的相对聪明程度。离差智商通过比较表示相对的智力水平。离差智商的缺点:容易造成对智力绝对水平的误解,始终不变。智商分级标准

智商等级

130以上非常优秀

120~129优秀

110~119中上(聪明)

90~109中等

80~89中下(迟钝)

70~79临界状态

70以下智力缺陷三、IQ的计算和分布四、影响幼儿智商分数的因素遗传(双生子研究、收养儿童研究)环境(教育、营养和健康)弗林效应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流体智力: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与晶体智力相对应的概念。不受教育与文化影响。流体智力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记忆储存信息为能力,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五、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策略(一)提供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环境1.教师应提供舒适、安全的心理环境2.教师应提供易于操作和探索的物质环境(二)发展观察力、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重要内容(三)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一、创造力的定义和特征

(一)创造力的概念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将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二)创造力的行为表现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以下三个特征:(1)变通性(2)流畅性(3)独特性第四节幼儿的创造力发展二、创造力发展的特征创造力发展过程充满矛盾积极情绪是创造力发展的动力

探究活动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好奇心是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创造想象是创造力发展的主要特征眼、脑、手、心情、矛盾三、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1.外在因素第一,父母的影响(1)养育方式(2)教育行为模式(3)父母的期待(4)父母的行为特征第二,教师的影响(5)教师对具有创造力儿童的识别(6)教师的教学行为模式(7)教师自身的特征2.内在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四种: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娇宠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娇宠型的教育方式不能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易使儿童养成依赖、顺从的习惯,做事无主见,思维懒惰,缺乏创新性,创造力水平低。而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营造一种十分宽松、平等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可激活儿童的创造动机,让儿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因此,家长应努力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让儿童没有任何精神压力地、轻松随意地与父母交流、沟通,自由表达思想,这样父母也会更容易发现儿童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和行为,并及时加以挖掘和培养。(2)教育行为有研究表明,具有较高创造力的儿童其父母的教育行为有如下特征:1)极力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兴趣发展2)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家庭内外的事物3)为孩子制定严格的教育计划,并严格执行4)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多种兴趣(3)父母期望儿童创造力的提高与家长的期望有密切关系。当家长具有较高的期望时,即使儿童表现较差,家长也会提供各种机会,并鼓励他们,肯定儿童的每一点进步,这种乐观主义的教育态度,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充分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曾对极具创造力的着名数学家和作曲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这些数学家和作曲家的童年时期,他们的父母通常都对其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不仅给孩子以热情的鼓励,而且给他们寻找最好的教师,自己也充满激情地参与这些活动。大量的事实证明,家长的良好期望会极大地促进儿童向他们期望的方向努力,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4)父母自身的性格特征具有较高创造力儿童的父母的性格特征:1)兴趣爱好广泛;2)富于表达很少有驾驭孩子的欲望;3)具有童心;4)独立性、民主性、不采用强硬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5)教师对具有创造力儿童的识别(6)教师的教育行为模式促进幼儿创造性倾向行为的教师的行为具有如下特征:1)鼓励幼儿利用普通材料进行创造性思维。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3)借助绘画、音乐、舞蹈,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4)让幼儿掌握各种语言表达方式,有助于创造性素质的提高。(7)教师自身的特征(二)内在因素

托兰斯和鲁思认为富有创造性的学前儿童具有如下特点:

1.坚强性

2.进取性

3.独立性

4.好胜心

5.完美性6.创新性7.专注性

1.转变教育观念

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把知识、技能传授改变为智能开发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对创造力的培养,在各种活动提倡标新立异,对别出心裁地想出新点子,新奇的想法和做法的幼儿,教师应给予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有更多的创造,美国打发名家爱迪生儿时曾有把鸡蛋放在屁股底下孵小鸡,做化学实验乃至起火等创造性行为,正由于他母亲的独具慧眼,使爱迪生终于成为大发明家。

2.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氛围

幼儿都有着创造的潜能,但他们又十分在乎成人的评价,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必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即知道自己远离对身体有伤害的环境,心里才会产生安全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教师和家长所希望的,知道这样或那样做教师和家长不会批评他,没有了恐惧和不安,进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才会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和创造性,可以这样说,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的幼儿,才会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儿童,因此,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不”字当头,使幼儿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没有自信,做什么事都会担心是否回被教师批评,那么,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受到压抑,作为教师应该对幼儿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欣赏、多容忍、多给幼儿自主、自由的机会。此外,教师应在幼儿活动是多提问,引导幼儿探索的兴趣。

培养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对策

3.让幼儿多操作、多实践

幼儿喜欢触摸、摆弄或拆卸东西,这是开展创造活动的基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通过“六大解放”来解放幼儿的创造力,“六大解放”之一就是解放幼儿的双手,老先生指出旧中国对幼儿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而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多给幼儿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幼儿掌握各种基本能力,包括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等,要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和问题,在实践中让幼儿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和探索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4.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多提问题

一位名人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公,只在每事问。”充分说明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和家长,应保持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幼儿多提问,而且要认真对待幼儿提出的问题,尽量给幼儿满意的答复,如果不懂,就带幼儿一起寻找答案,不要幼儿一问就烦。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问题,希望家长和教师要以一种平等的心态,鼓励和引导幼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