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件40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件40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件40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件40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件4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短文二篇1234tuí

xìng

suì

lín(1)共同(2)指水中潜游的鱼(3)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4)门(5)考虑,想到(6)清闲的人BC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进入习题。5D6(1)①相与于中庭步②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2)句首加“吾两人”7(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2)苏轼文集苏轼东坡居士苏洵苏辙三苏910111214语言建构·能力练提示:点击进入习题。1516171819202113222324提示:点击进入习题。25综合实践·素养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藻、荇交横(

)遂至承天寺(

)沉鳞竞跃(

)tuí••••yù•xìngsuìlí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月色入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指水中潜游的鱼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门••••考虑,想到清闲的人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实是/欲界之仙都C.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拨】A项应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项应为“相与/步于中庭”;D项应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4.下列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何陋之有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C.怀民亦未寝寝食难安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C5.【文化传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国古代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意象是(

)A.梅、鹤B.竹、兰C.兰、鹿D.竹、梅D6.特殊句式。(1)写出下列倒装句的正常语序。①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补充出下面省略句的省略成分。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与于中庭步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句首加“吾两人”7.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徽巢湖三中月考】《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日暮时分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灵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文学常识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通明,自号____________。题目中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___。他与父亲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陶弘景华阳隐居信苏轼文集苏轼东坡居士苏洵苏辙三苏一、课文研读(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季。消散。坠落。确实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1.按要求回答问题。(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___________两种视角,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用笔洗练,境界清新。(2)【易错题】“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趣,将自己在山水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于笔端。仰视、俯视山之高、水之净归隐林泉、与自然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得意之情。(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要睡觉交错纵横只是·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院中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澄澈,“水中”的藻、荇相互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15.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扣住“月”字概括)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空明)16.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为乐者”:可见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暗示作者之“闲”。二、拓展阅读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6页第17-19题。1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1)孤峰入汉(

)①银河,天河。②男子。③汉族。(2)企水之猿(

)①踮起脚跟。②盼望。③企及,赶上。··①②(3)春罗被径(

)①被子。②披散,散开。③同“披”,覆盖。(4)风雨如晦(

)①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②隐晦,含蓄。③昏暗,不明。··③③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归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19.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艺术手法简要分析。示例: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如《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干天”,都写出了山之高峻。2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把酒问青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处不胜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遂至承天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6、37页第20-24题。(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端起承担、承受高兴的样子于是21.下列句子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点拨】此句断句应为“我欲/乘风归去”。B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时光。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于是(我们)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23.请从【甲】词中找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点拨】【甲】中的“婵娟”应指明月;【乙】中的“闲人”指像他们一样没有烦琐的政务的人(被贬官的人)。【答案】C25.【立德树人•文化自信】校团委准备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咏月•诵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校团委准备邀请语文特级教师李敏老师担任本次活动主评委,下面是校团委会写的一则邀请函,请你按要求修改。邀请函尊敬的李老师:您好!为充分落实“咏月·诵月”的活动,我校定于9月26日晚上7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咏月·诵月”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想邀请您担任活动主评委,请您务必按时参加。××中学团委会2021年9月19日①邀请函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您务必按时参加我们热切期望您的到来(或:真诚地期待您的光临)在“的活动”后加“要求”“尊敬的李老师:”应该顶格写(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月亮”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