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诗社白彤霞我对诗词的体会_第1页
中关村诗社白彤霞我对诗词的体会_第2页
中关村诗社白彤霞我对诗词的体会_第3页
中关村诗社白彤霞我对诗词的体会_第4页
中关村诗社白彤霞我对诗词的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对诗词的体会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是诗人感情的直接反映和表达。诗的语言来自于生活语言,生活语言经过“精致”的提炼和艺术加工就形成了诗。诗的内容本质在于抒情,而不是细致地叙述客观事实。诗反映了诗人的经历、遭遇、个性、气质、理想、追求等等,它们都是诗人的人格显露,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写。不管什么诗体,只要把自己心里的感情表达完满了,就行了。诗词写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我娱乐的,无意公开发表的,写给自己看的,或只与少数几个知己交流的,这类诗可以写得很随意,也不用严格修改,自己高兴就行。可以是格律诗,打油诗,三句半,自由体长短句„„第二类,是正式的,希望公开发表的。那就要要求高一些,尽量遵循诗的格律。因此需要学习一些关于格律诗的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的知识。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诗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最早的诗集可以追溯到《诗经》,是四言诗。到后来发展成乐府诗、古体诗和近体诗。乐府诗可以合着声唱,古体诗不太讲究格律。近体诗讲究格律,分为律诗和绝句,大多为五言和七言。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词起源于隋唐,鼎盛于宋代,所以我们提及诗词时,必说:唐诗宋词。我感觉,老年人,尤其不是搞文科的人,退休后,以诗词为乐,借以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以写一些格律相对自由的诗为好,不必太拘泥形式。打油诗: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不求平仄对仗,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由于打油诗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无论是歌颂或批判,还是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生活的表达,创造起来都比较容易,便于记忆和流传。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大闹新房,直至深夜不散,还逼新娘吟诗一首。新娘无奈,说道:“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这一吟,众宾客顿悟,于是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往往比正统的诗词更有意思,更有勇气和生命。打油诗正如爱因斯坦给卓别林的信中写道:“你的电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而显得同样伟大苏东坡曾遇到两个“不通”的秀才辨认文庙(繁体字,庙写廟)上的字,一个说是“文朝”,一个说是“丈庙”,争执不休。这时又来了两个“不通”的秀才,一个建议:“还是查查字曲(典)吧。”另一个更“不通”的秀才则说:“何不问问苏东皮(坡)先生?”苏东坡闻此,戏为打油道:“文朝丈庙两相疑,当路争论众更奇;白字先生查字曲,最后问我苏东皮。”讽刺了不学无术而又好为人师的腐儒,屡读错字丢人现眼的情形。北宋理学家、名臣赵佧,号称“铁面御史”。他对功名利禄淡泊如水,毫无恋栈之态,这从他退隐后的-首“打油诗”中可见一斑:“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诗里说,我已挂印退隐而去,这事稀松平常,官衔名位早成过眼烟云,想找当年的某某老已不可得,有的只是乡下赵家老四了。由达官显贵而布衣平民,角色转换反差如此强烈,但赵佧却能坦然处之,可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大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旷达。是大象无形的超拔。相信他不会患什么“退休综合症”的,大概也不会千方百计发挥“余威”吧?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率部驻防徐州时写过一首植树诗:“老冯住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读后不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更对冯先生关心民生、发展农林生产的良苦用心,顿生敬仰之情。当今社会还流传着一些民间即兴创作的打油诗,讽刺社会弊端,如“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才算酒,五两六两伸错手,七两八两扶墙走”,活画出了嗜酒成性者狂喝滥饮,醉态可掬,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再如“嘴里没有味,开个现场会;要想解解馋,组织检查团。”“年龄诚可贵,文凭价更高,若是根子硬,二者皆可抛”等,则形象地反映了官场上的不正之风,幽默曲折地反映了民心民声,起着警世策人的作用。北京诗词学会一个诗友写的杨花柳絮打油诗:暖风旭日春将半,杨花柳絮飞漫漫,随风回旋上下舞,街巷茫茫白一片。团团转,纷纷乱,东飘西撞扑人面,钻入鼻孔痒又呛,迷人眼睛真讨厌。癫狂舞,胡乱窜,大好春光被扰乱。只盼一场大雨来,叫它老实趴地面!贬斥杨花柳絮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幽默,很有趣。再如中国作协的应化雨先生编的历代顺序歌:黄帝唐虞夏商周,秦汉三国孙曹刘,两晋南北隋唐后,宋元明清民到头。杭州应守岩老师写的爷爷奶奶喜非常:今日桐桐上学堂。满月题诗犹在昨,须臾已是小姑娘。本人也学写过打油诗小小书斋名“逍遥”捧读“子曰”朗声高。白发偏作小儿状,满纸涂鸦乱挥毫。顺口溜: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可以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其实也可称作“民谣”。如民谣“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度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句式排列整齐,押韵形式标准,念起来觉得特别响亮动听。清十二帝记忆顺口溜: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帝号天命,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帝号天聪)还有写成: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清朝一共十二帝,宣统最后很悲伤。再如:写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写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昼夜更换。绕日公转,四季出现。自转一日,公转一年。自西向东,方向不变。这两种题材在语音形式上的最大特色是“押韵”。虽然非常口语化,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口头说话,或多或少要讲究一点韵辙,这样人们听起来就悦耳和谐,念起来才顺口易记。竹枝词:竹枝词是中唐诗人刘禹锡学习四川民歌“竹枝”和“杨柳枝”(四川竹子甚多),并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创作《竹枝》九篇,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类似七言绝句体式,使民歌中的《竹枝》演化为文人诗体。传之于宋元明,盛于清。竹枝词也是一种诗体,比以上两种更趋于规范,但不严格。有些标题为“杂咏”、“风土吟”和“杂事诗”的七绝,事实上也是竹枝词。白居易诗:“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北京诗词学会老会长段天顺先生总结历代竹枝词,认为有四大特色:一是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二是格律较宽,束缚较少;三是格调明快,诙谐风趣;四是广为纪事,以诗存史。由于竹枝词有这些特征,所以段先生指出它易学、易懂、易作、易传。竹枝词“志土风而详习尚”,以吟咏风土人情为主要特色,洋溢着鲜活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对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据竹枝词研究家们估计,竹枝词作品至少有十几万首以上,远远超过《全唐诗》所载总量。由于竹枝词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突出的地方色彩和地方风情,不少地方都出现冠以各地地名的《竹枝词》,四川的,两广的,两湖的,北京的等等。比如,最早记载“麻婆豆腐”的便是出自《锦城竹枝词》一一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要用四川话来读,才朗朗上口)“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义子火烧刚买得,又听硬面叫饽饽”(《都门竹枝词》)反映旧社会凄惨生活场景的:“砧杵声停客未归,手中针线认依稀。当街耐冷缝穷妇,但为他人补旧衣”(《燕台口号一百首》)。老北京由于外省客商往来很多,有些妇女由于家境贫寒,常在街头、旅馆附近靠给人缝补旧衣为业,叫“缝穷妇”。买破烂,是贫苦老妇做的营生。早年都是用火柴(俗名取灯)来换,不用现钱交易。有首竹枝词写道:“尖细声呼换取灯,背筐老妇串街行。破鞋烂纸皆交剔多少穷黎藉此生”(《首都杂咏》)。针砭时弊的:“才看沉底倏来漂,灯夕家家用力摇。卖去大呼一子俩,时当洪宪怕元宵”《首都杂咏》(树)。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于1915年自立称帝,国号洪宪,因忌讳元宵与“袁消”同音,要京师警察厅下令将元宵都改为“汤元”。倡廉反腐写用公款吃喝的:“鱼翅龙虾未足奇,美姬陪酒醉如泥。算来公宴一杯酒,可救灾民十日饥。”新时代竹枝新唱的:郑直先生有《部队干休所八首》中:“香炉峰在白云间,耄耋红军视等闲。倘若长征重上路,敢摇轮椅过岷山。”老红军的气魄!“过街桥上望,车跑如穿梭。车灯一串串,脚底淌银河。”用夸张的手法写足内心的感受。竹枝词多散句,清王士祯说:“竹枝词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可谓经验谈。必须坚持竹枝词的俚俗的本色,文只能稍加。“撑开彩伞雨沙沙,一个人成一朶花。涌出校门花似海,遍分春色到天涯。”—《雨天放学》多么贴近生活。厂甸春节竹枝词:庙会京华厂甸开,八方男女擦肩来。尽情享受清平乐,互祝羊年大发财。又听吆喝叫卖声,声声遥忆旧时情。小金鱼来磨剪子,五行八作闹京城。小孩最爱糖葫芦,学者偏亲故旧书。老太秧歌扭得酷,红唇绿袄胜仙姝。(易海云)这些题材,易学易懂。只要认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一定能写出表现生活的好作品。我们不妨学着写写。格律诗:顾名思义就是讲平仄、论格律的诗。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在规则里施展自己的才智,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还好玩吗?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是诗歌的节奏;一是用韵,即字韵(声韵),就是韵部分平声韵和仄声韵。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有四项基本要求:1是句数、字数有规定;2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3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4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分两大类:(1) 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律,七字句的称七律。头两句叫首联,三、 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 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2) 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绝,七字句的称七绝。绝句不要求必须对仗。律诗的平仄格式: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律诗的16种格式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从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

五律四种平仄格式:(字外带圈表示可平可仄,字外带框的表示押韵。)(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三)(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四)(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律四种平仄格式:(一)(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二)(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三)(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五绝四种平仄格式:(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三)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基本格式其实就是五言绝句的第一种形式,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绝四种平仄格式:(一)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二)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套规则,骤看起来似乎挺麻烦,但其基本要领却并不复杂。前人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可视为入门的要诀。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平仄可以不论,可平可仄: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必须按照平仄格式的规定选用平声字或仄声字。第七个字是韵脚。五言诗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第五个字是韵脚。五、七言律诗、绝句的平仄,关键在于每句的二四六字(五言二四字)的安排。可以概括为三条:第一条:一句之内二四六字的平仄相间,即平仄平或仄平仄。例如李白的《下江陵》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二四六字为平仄平。第二条:一联之内,即上下句之间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相反。第三条: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具体说上联的下句与下联的上句(即二句与三句,第四句与第五句,第六句与第七句)二四六字的平仄应当相同。当然“一三五不论”也不是绝对的,要“避三平”,三平是指一句的句末三字不能连用平声,出现平平仄仄平平平与平仄平平平之句型是不允许的;“避孤平”,孤平是指一句内除韵脚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也是不允许的。如“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式,其第一个字决不可不论。如果不论,误用了仄声字,使这一句变成了“仄平仄仄平”,就犯了“狐平”那是大错误。但有时根据诗意的需要,不能严格按照格律的要求,就产生了变格。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针对某种破格句式的补救方法,这就是“拗救”。对于初学者,应先掌握基本句式,不忙于研究变格。小律和排律凡按照律诗的平仄要求写的诗,每首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和七绝),八句的叫律诗(五律和七律)。此外还有两种:每首只有六句的,叫小律,也叫三韵小律(即使首句入韵,仍称为三韵小律);超过八句,达到十句或十句以上的,叫排律,这两种诗都比较少。三韵小律举例:寒闺夜白居易夜半衾稠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排律的写法,就像五律或七律一样,只不过要按照'对”和“粘”的规律一直写下去。除了首联和尾联以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排律常以用多少“韵”作为标题,如杜甫的《上韦左相二十韵》刘禹锡的《武陵书怀五十韵》,等等。二十韵,就是说。全诗共四十句。五十韵,即一百句。律诗的韵裴多菲的《自由爱情》茅盾1923年译文本是6行43字:“我一生最宝贵/恋爱与自由/为了恋爱原故/生命可以舍去/但为了自由的原故/我将欢欢喜喜地将恋爱舍去。”而殷夫1929年译本则压缩为一首五绝:“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一经押韵,便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了。运用声音的相似、相异、相错与相间来构建和谐的韵律美。韵律,可说是与我国古诗生而同具的艺术属性。是诗都要押韵,但格律诗必须押平声韵,极个别有仄声韵。平水韵和新声韵全国各地的文字是统一的,但各地对文字读法的发音却是不同的。为了统一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自隋唐以来就不断有韵书出现(唐韵,广韵),经不断修订完善,至宋末,就产生了统一的韵书“平水韵”,也叫诗韵。“平水韵”因刊行者刘渊是南宋平水(今山西临汾市)人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可以写入诗歌的字编入平(包括阴平、阳平)、上、去、入里面,平是平声韵,上、去、入是仄声韵,就产生了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格律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平水韵”一直延续至今。“平水韵”并没有对《唐韵》《广韵》作根本性的修改,只是对原有韵书的韵目进行了一些归并、调整,所以唐宋时代按《唐韵》《广韵》写的诗也都符合“平水韵”。新声韵:今天,我们的语言和发音与古人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古诗,用我们今天的普通话读起来很别扭,甚至觉得不押韵。韵部又分得太细,例如一东、二冬、八庚、九青、十蒸,这五个韵部,按普通话都可以押韵,但是,按平水韵写格律诗就不能通押。还有诗韵中的一部分字的平仄与现代普通话也不同,尤其是普通话中的一些平声字,在诗韵中读入声。如杜甫诗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其中“达”字读入声,“过”字读平声。毛泽东诗句:“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其中“白”字读入声。这些入声字,假如按普通话读平声,平仄就不对了。因此现代人按平水韵写格律诗就有一定困难。目前权威的工具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就是一本新韵的工具书。里面包括了最宽松的韵部“十三辙”押韵和韵部十八部押韵。另外一本就是当前我国格律诗权威机构中华诗词学会推荐的《中华新韵(十四韵)》,用韵部十四部押韵,这就是新声韵。新声韵就是用普通话,新华字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