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横岗嘉联学校初中部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B.%℃时把30g丙放入50g水中能得到80g丙的饱和溶液C.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方法D.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溶解度八011匕温度用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3.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A.铁丝酒精白磷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1 1 ! ►着火占温度由低到高比S S SChHiSO4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J 1 1 L.―j硫的化合价-2 0 -4+6C.50g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ZnJeMg纯碱食盐酸研D.物质形成溶液的pH:_ । । k•工0 7 144.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现将5.4g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蓝色滤渣。(已知样品成分仅为Na和Na,O,相关反应①2Na+2HO=2NaOH+HT2 22
②Na2O+H2O=2NaOH),下列计算错误的是()A.最终所得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B.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5.5gC.原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为4.6gD.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315.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10g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209g,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12gB.14.25gC.6.17.25g)D.27g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A.12gB.14.25gC.6.17.25g)D.27g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B.C.D.7.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0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03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者气体如图1所示;加入Na2c0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沉淀或气体的质量gA.图1中bf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106C.图1中0f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fh段曲线表示D.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8.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13c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A.0.2g B.0.6g C.0.8g D.0.9g.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D.a的取值范围:a>811.用足量的CO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A.FeO B.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C.FeO与Fe3O4的混合物 D.Fe3O412.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A.26.2gB.26.6gC.26.0gD.25.8g.有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18.68,加入1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14.2g,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A.46:3 B.46:11 C.23:3 D.23:6.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相匹配的是0晡同口时间。时日°呻闻①②③@①表示KMnO4加热制O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C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的固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③表示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④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⑤⑥D.②④⑤.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无明显现象(提示: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蓝)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和CO,一定没有H2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和H2,一定含有CO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可能含有CO,一定没有H2D.原混合气体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O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选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AB.BA.AB.BC.CD.D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或方法A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BNaClNaCO2 3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C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DKClMnO2加入足量水溶液、过滤、洗涤、烘干.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溶解度.小成气量生氢M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t℃时,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丙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向等质量的铁别加入足量的A.AB溶解度.小成气量生氢M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t℃时,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丙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向等质量的铁别加入足量的A.AB.BC.CD.D19.A〜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好”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④中一定包含复分解反应B.做反应①的实验,要先加热A再通入BC.反应④用于湿法冶金,可制取Zn、Cu、AgD.E可以是酸、盐或有机化合物2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盐酸的质量g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0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反应时间
2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好操作好现象好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操作现象结论A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铜析出铝比铜活泼B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液是否变质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C探究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溶液温度下降盐类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成体质£成体质£生气的量A.A B.B C.C D.D22.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CO MgO NajSO4CO MgO NajSO4①②③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2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溶解度信溶解度信温度t?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24.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向用少量稀盐酸酸化的Bay溶液中滴加由屿2电和屿2双组成的混合溶液,产生沉淀的量(m)与加入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AB.BC.CD.D二、实验题.小明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来制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他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认为该实验中可能会有一氧化碳产生.(查阅资料)一氧化碳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设计实验)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1)A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1)A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⑵刚用酒精灯给试管A加热时,B装置中就立刻产生气泡,但液体并没有浑浊的现象出现,原因是(3)C中湿润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3)C中湿润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一得实验产生该气体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气体生成,证明小明的判断是正确的.你觉⑷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右侧导管口添加—装置.而导致试管炸裂,但若先去(5)当反应结束后,小明发现一个问题:若先停止加热,而导致试管炸裂,但若先去除B除B装置,则会导致出:,②(2)某同学想要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他应该选择组合(填序号),发现收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②(2)某同学想要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他应该选择组合(填序号),发现收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27.用下列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块状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澄清石灰水满的现象依据是 ,有关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主要优点是,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若要检验并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按气体流向接口连接顺序为:bf()f28.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研究两个问题。
(1)研究燃烧条件(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步骤1:在乙、丙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再分别放入80℃和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口下端,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步骤2:将装置按照afb-cfd连接后,关闭K2,打开匕,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步骤3:立即……,观察到乙中白磷燃烧。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步骤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 。(2)研究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资料)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步骤1:在B中放入5g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乙中盛满饱和NaHCO3溶液。步骤2:将装置按照……连接后,打开K2,关闭匕,将A中的稀硫酸(足量)滴入B中,充分反应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1。步骤3:将B中样品换成5g的Na2c03固体,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2。步骤2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接口序号)。步骤3的实验现象是 。③若V广5V1,5gNaOH固体样品中未变质的NaOH的质量为g。29.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工,M(1)图,工,M(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除图中所示的方法外,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方法制取。(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并验证CO2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无其他明显现象。若证明CO2与
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合理的是(填序号)。①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无色酚酞②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③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3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图中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A图所示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2)B图所示的实验中,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烧杯中热水的作用。(答出一点即可)⑶用图C所示的装置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加入酚欧的作用是;实验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4)称量氯化钠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了一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偏大”“偏小”或“不变”)。⑸某兴趣小组拟用下图所列装置做验证炼铁原理的实验。要求:(1)与Fe3O4反应的CO需纯净干燥;(2)除去尾气中的CO;⑶检测出所用磁铁矿的纯度②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O③实验前磁铁矿石粉末为2.9g,实验后测得乙、丙质量分别增加1.76g和0.5g,则磁铁矿石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为31.如图1是某兴小组设计的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键是否反应的突验。
小气球CCh(1)写出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加入NaOH溶淹拧紧瓶盖并振荡(2)上述试验(填能或不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并解释原因(3小气球CCh(1)写出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加入NaOH溶淹拧紧瓶盖并振荡(2)上述试验二是向各组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现象为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证明了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写出该反应方程式。图2②做对比实验:将相同的收集满CO2的两支试管分另插入盛有等体积水和氢氧化钠的水槽中,出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两支试管内液面高低不同的原因是。图2【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选择题1.D解析:D【解析】A、12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错误;B、t1℃时把30g丙放入50g水中能得到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20g+50g=70g,80g丙的饱和溶液错误,错误;C、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不是降温的方法,错误;D、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关系是甲>乙>丙,正确。故选D。2.B解析:B【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如升温会析出固体,所得仍是饱和溶液;B.t1℃时,丙的溶解度为12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二溶解度:(溶解度+100g)X100%,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12+100g)X100%合11%,故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t2℃时,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里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因为降温前后甲的溶解度差较大;D.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二溶解度:(溶解度+100g)X100%,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二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也是乙〉甲二丙,溶液升高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不析出,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升温后甲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所以升温后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选B3.B解析:B【解析】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因为金属足量,酸反应完,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酸奶呈酸性,pH小于7。选B4.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将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Na+2HO=2NaOH+HT,22NaO+HO=2NaOH,CuSO+2NaOH=Cu(OH)J+NaSO,充分反应后过滤,2 2 4 2 24
得9.8g蓝色沉淀,则该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沉淀,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CuSO+2NaOH=Cu(OH)J+NaSO4 2 24160 80 98yx9.8g160_y"98=9igy=16g160_y"98=9igy=16g<150gX16%=24g80_x98=9.8gx=8g故硫酸铜过量,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共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得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8g义40x100%=4.6g设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为a,钠的质量为5.4g-a,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5.4g-a)+a*x100%=4.6g,a=3.1g,钠的质量为:5.4g-3.1g=2.3g62设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2Na+2HO=2NaOH+H个2246 22.3g m462.3gF= m=0.1g2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5.4g+150g-9.8g-0.1g=145.5g,不符合题意;C、由B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不符合题意;D、由B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的质量为2.3g,氧化钠的质量为3.1g,则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2.3g:3.1g=23:31,符合题意。故选D。5.D解析:D【解析】【分析】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详解】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10g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209g,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0g+10g-209g=1g设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3HAl2227 3x〜y27_3xyx=9yMgH224 210g-x1g-y241210g-x1g-y12y-x=22由x=9y和12y-x=2得,y=g,x=6g生成氢氧化铝的质量为6g+17x17.3g,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10g-6g二14x9.7g,78 58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3g+9.7g=27g故选D。6.C解析:C【解析】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两者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B.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所以镁先反应完;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锌生成氢气多。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盐酸溶液的pH小于7,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应逐渐减小;D.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通常粉末状时,药品和盐酸接触更充分,反应较快;当块状石灰石反应时,速率较慢;但过氧化氢质量相同时,生成物的质量相同。选C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7.C解析:C【解析】(1)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因此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B.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
体2.2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设生成2.2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y,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z.则Na2cO3+CaCl2=CaCOj+2NaCl44Na2Na2cO3+CaCl2=CaCOj+2NaCl44106z106106zy 2.2g5g106/44=y/2.2g y=5.3g 106/100=z/5g z=5.3g图1中b点的值为5.3g+10%=53;x点的值为(5.3g+5.3g):10%=106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a点表示碳酸钠先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故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所以溶液的pH逐渐增大到7;因此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D.当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b〜c段反应过程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此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呈中性,图1中c点时,原溶液中的溶质盐酸和氯化钙都被反应完,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选C点睛: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②在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时由于碳酸钙沉淀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钙反应8.c解析:C【解析】A、在温度为t1℃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上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A没指明温度,错误;B、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t2℃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量相等所含溶质的量也就相等,但本选项的说法中没有说明饱和溶液质量是相等的,所以也就不能得出所含溶质质量相等的结论错误;C、据图知: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所以,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会因溶质溶解能力减小而析出晶体,正确;D、曲线图显示,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冷却结晶时少量的乙物质仍溶解在溶液中没有析出,正确。故选C。9.B解析:B【解析】用极限法计算,假设全为Zn,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TOC\o"1-5"\h\zZn+2HCl==ZnCl2+H2T65 27.2g x65 27.2gxx=0.22g同理,假设全为Mg,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可得y=0.6g;假设全为Al,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可得z=0.8g。所以Al、Mg、Zn合金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0.8g>m(氢气)>0.22g。故选B。10.A解析:A【解析】【分析】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固体物质仍是ag,由于铁粉置换硫酸铜后所得固体质量增加,可判断有部分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才能出现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因此所加稀硫酸一部分与氧化铜反应一部分与铁粉反应,计算出与铁粉反应硫酸的质量则需要先求得反应所耗铁粉的质量,利用金属粉末变化前后质量相等,由生成铜的质量分析计算与硫酸反应的铁粉质量.【详解】设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生成的硫酸铜为z,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n,与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生成的铜的质量为h由题意:氧化铜全部溶解,则CuO+HSO=CuSO+HO24 428098 16010gxz80_98_16010gxzx=12.25gz=20g根据加入的铁粉与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相同,只有铁粉过量,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才能使铁粉与生成铜质量相同.当铁粉恰好和硫酸完全反应时,进行如下计算Fe+CuSO=Cu+FeSO4456 160 64n 20g h56_16064n20ghn=7gh=8g由于固体质量增加了1g,所以和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就是1g,这样就可以使固体质量前后不反应变化,即b=1g.Fe+HSO=FeSO+H个24 4256981gy56981gyy=1.75g1.75g+12.25gA.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一行 义100%=14%,选项错误;100g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一定置换出了铜,故滤渣中一定有铜,铁是否过量未知,滤渣中可能有铁,选项正确;C.铁和硫酸铜反应有红色固体产生,铁和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选项正确;D.只有铁粉恰好与硫酸也完全反应时,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能使铁粉与生成铜质量相同.同时当铁和硫酸反应后有剩余时,同样会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最后生成铜的质量为8g,则加入铁粉质量a28g,选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11.C解析:C【解析】【分析】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详解】设生成12.5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O+Ca(0H)=CaCOJ+HOTOC\o"1-5"\h\z2 2 3244 100x 12.5g44_100x12.5gx=5.5g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16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5g义石*100%=2g;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8.0g-2g2g:::t1=6:7,当FeO与Fe3O4的分子个数比为3: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56 16 346:7,故选C。12.B解析:B【解析】【分析】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详解】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Mg+CuCl=MgCl+Cu2224 647.2g x24_6472g=1x=19.2g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5.6g=25.8g设5.6g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Fe+CuCl=FeCl+Cu2256 645.6g y56_645.6gyy=6.4g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6.4g=26.6g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小于26.6g。故选B。【点睛】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为碳、铜和铁,镁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13.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硫酸,2NaOH+HSO=NaSO+2HO,24 24 2NaCO+HSO=NaSO+COT+HO,溶液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2324 24 2 2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原固体混合物中的钠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硫酸钠中,最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即是硫酸钠的质量,故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一. 23义228.4g义” “J100%=9.2g,原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3义2+32+16义4124.4g*ic-c*100%T2g,故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9.2g:12+16义21.2g=23:3。故选C。14.D解析:D【解析】①WnQ在加热条件下生成制J、MnQ、锰酸钾,所以开始时二氧化锰的质量为零;反应中质量增加,反应结束质量不再改变;②C还原CuO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大于生成的铜的质量,所以反应中固体的质量减少,反应结束固体质量不再改变;③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向饱和的Ca(叫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会析出,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钙的的溶解度减小,溶质会析出,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反应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部分析出的氢氧化钙又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多,但是由于水比反应前少了,所以最终溶质的质量小于开始时,溶质的质量。④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的反应快,先反应完;锌比同质量的铁反应生成氢气少;最终铁的平线比锌的高;选D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15.A解析:A【解析】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合理;②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不合理;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合理;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合理;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合理;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合理。故选A。点睛: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6.C解析:C【解析】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根据①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积增大,可知混合气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无明显现象,说明通过氧化铜未生成水,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氢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又生成了二氧化碳,但不能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因为在①中生成了CO,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一定没有氢气。故选C。17.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详解】A、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HCl能与过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8.C解析:C【解析】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水的量减少,且反应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溶质析出,使溶质的质量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加入的氧化钙的质量达到一定数值,可以将溶液中的水完全反应,最终溶液的质量为零,错误;B、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所以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量最多的是丙,最少的是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甲,错误;C、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本来就有水,所以开始水的量大于零,反应过程中因生成水,所以水的量逐渐增多,反应结束,水的量不变,正确;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镁和铁最终都能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镁比铁反应生成的氢气多,错误。故选C。19.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故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故A,B.C.均错误。D正确。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20.B解析:B【解析】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随盐酸的增多而增多,当碳酸钙反应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生成物中没有固体,所以反应结束,固体质量为零;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镁比铁活动性强,反应快,由于镁粉和铁粉足量,酸反应完反应结束,生成氢气的质量一样多。选B点睛:结合反应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变化和图像表达的变化比较,重点是起点、变化趋势、终点,同时要看清坐标对应的量,和反应物的量21.B解析:B【解析】A、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铝丝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故该实验的“目的好操作好现象好结论”的描述都正确.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只能得出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溶液温度降低,其它盐类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无法判断,故选项错误.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错误.故选B.22.D解析:D【解析】【分析】本主要考察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详解】点燃 点燃 点燃①2C+O2^=2CO氧气不充足;2CO+O2^=2CO2;C+O2^=CO2CO2参加光合作用产生02②ZMg+O'^^ZMgO;MgO+2HCl=MgCl2+H2O;2H20通电2H"+O";2H2+O点燃2Ho③Na2co3+H2so4=Na2so4+H2O+CO2fNa2so4+Ba(OH)2=2NaOH+BaSO4匕Na2co3+Ba(OH)2=2NaOH+BaCO3匕Co2+2NaOH=Na2co3+H2。都可以实现一步转化,故选D。【点睛】注意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是光合作用23.C解析:C【解析】【详解】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不说明温度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X100%,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gM30g+100g)x100%<30%;由图可知,当温度变化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小,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当温度变化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会有较大的改变,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而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C。24.C解析:C【解 析】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主要区别是碳的含量不同。因此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 CO和C%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金属钠和铝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的化学性质由构成金属的原子保持,而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选C25.D解析:D【解析】B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Na2SO4溶液常温反应生成BaCO3和BaSO4沉淀,因为BaCl2溶液是用稀盐酸酸化的,故含有少量的稀盐酸,生成的BaCO3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BaCl2,故开始沉淀质量较少,故选D。二、实验题26.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刚加热时,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CO木炭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或木炭与反应中生成的CO2作用生成CO 尾气处理解析:C+2CuO高温 小^2Cu+CO解析:C+2CuO高温 小^2Cu+COT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刚加热时,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CO木炭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或木炭与反应中生成的CO2作用生成CO尾气处理B装置内的石灰水会倒吸进试管中试管中红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先用弹簧夹夹紧A、B装置间的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并除去B、C装置,待试管冷却后再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解析】【分析】【详解】在高温条件下碳能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高温C+2CuO=2Cu+COT;(1)A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2⑵刚用酒精灯给试管A加热时,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所以B装置中就立刻产生气泡,但液体并没有浑浊的现象出现;(3)一氧化碳能使湿润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所以C中湿润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产生该气体的原因可能是木炭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或木炭与反应中生成的CO2作用生成CO);(4)一氧化碳有毒,逸出会污染空气,所以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右侧导管口添加尾气处理装置;(5)当反应结束后,小明发现一个问题:若先停止加热,B装置内的石灰水会倒吸进试管中而导致试管炸裂,但若先去除B装置,则会导致试管中红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所以设计的实验方案:将试管中还原出的铜倒出的方法:先用弹簧夹夹紧A、B装置间的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并除去B、C装置,待试管冷却后再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27.铁架台长颈漏斗AG集气瓶口往外冒气泡(或集气瓶中没有水) B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te解析:铁架台长颈漏斗AG集气瓶口往外冒气泡(或集气瓶中没有水)MnO2KC1O=^2KCl+30Tb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3A 2CaCO3+2HCl=CaCl2+H2O+CO2Tefcd【解析】【分析】【详解】(1)①是铁架台,②是长颈漏斗;(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MnO为2KClO=^2KCl+30T,属于固固加热型,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故3A 2选择AG组合,发现收满的现象依据是集气瓶口往外冒气泡(或集气瓶中没有水);(3)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3),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个,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若要检验并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按气体流向接口连接顺序为:b— (e) ►(f) ►(c) ► (d) ►go.(1)①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②打开K2,关闭K1(2)①a玲-d②甲中有气泡产生,乙中的液体被排到丙中③4【解析】试题分析:(1)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解析:(1)①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②打开K2,关闭K1(2)①afc-b-d②甲中有气泡产生,乙中的液体被排到丙中③4【解析】试题分析:(1)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步骤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必须要有氧气,故打开K2,关闭K1(2)利用压强原理,故步骤2中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fc-b-d;步骤3的实验现象是甲中有气泡产生,乙中的液体被排到丙中考点:实验探究。.火星四射3Fe+2O2点燃Fe3O42H2O2Mn022H2O+02个2KMnO4AK2MnO4+Mn02+02个CaCO3+2HCl==CaCl2+解析:火星四射3Fe+202rl;:Fe3O42H2O2-r:2H2O+O2个2KMnO4lK2MnO4+MnO2+O2个CaCO3+2HCl==CaCl2+H2O+CO2个②③【解析】试题分析:(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02图!Fe3O4。(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02鳖2H20+02个;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04-K2Mn04+Mn02+02个。(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0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03+2HCl_CaCl2+H2O+CO2个,若要证明C0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法有:②、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说明C0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③、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C0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载重卡车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稿
- 2025年中国烧烫伤用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科技发展如何重塑商业模式
- 2025年库房温湿度测控系统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科技在优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的作用
- 2025年农药可湿性粉剂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合肥长租公寓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生产物流中的质量控制与追溯体系
- 燃料废渣运输安全管理协议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2025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瑞幸对赌协议
- 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教师培训
- 征信入校园教育课件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分享读书分享笔记
-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件-电子商务系统规划
- 2025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2024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