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该具备的态度和责任;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材料,概括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在学生分析材料的过程中,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使学生能够认识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对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分析,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局部和全体的关系等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地关系的实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分析“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北大仓”还原成“北大荒”,反映了人们对地理环境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二、讲授新课学习主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转承】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那么,在不同时期,人类是如何与环境相处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学生活动1】结合教材P90-92,同方合作讨论:以时间为线索,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大体上划分阶段。分工合作,分别负责对不同阶段的概括。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归纳总结。历史时期人类对环境的认识人地关系环境问题采猎时期崇拜自然原始平衡环境问题微弱农业时期改造自然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出现局部环境问题工业时期征服自然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由局部向全球扩散【学生活动2】观看视频“玛雅文明灭绝的原因”,结合教材思考并讨论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生: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小结】首先,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例如,18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和人地协调论等,就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总结】教师总结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同时,我们可以看出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逐步扩大,环境问题的内容和表现也在不断变化。环境问题也由一开始的微弱,到局部环境破坏,到工业后期的向全球扩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为此我们要直面环境问题。学习主题二:直面环境问题【转承】由“八大公害事件”引入环境问题,学生发言:自己知道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归纳出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生态破坏:森林调节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大气增温、臭氧空洞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洋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和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问题。他们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由此演变成社会公害。它会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转承】我们知道了环境问题的分类和表现,那么,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要了解原因必须先知道什么是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学生活动3】阅读教材92页最后一段文字思考:(1)图中箭头符号代表什么?(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与环境是怎样的关系?【分析】A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输入能量、物质;B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以“三废”等形式输出给环境;C当人类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环境资源时,环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良性反馈。D当人类掠夺、破坏环境资源时,环境将对人类产生恶性反馈,出现环境问题。
【小结】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人类社会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在相互制约、互相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学生活动4】阅读P93的图6.7,思考:(1)人们为什么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2)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3)这些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吗?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②人类如果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下降,造成环境污染。(自净能力:就是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③环境污染的产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提示】发达国家走过了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种经济增长既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也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实际代价,这种经济增长是不足取的。我们在发展本国经济时应吸取教训,走绿色经济的道路。3、环境问题的分布:地域性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较发达国家严重。发展中国家基本都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以及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过度聚集,污染集中,因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乡村地区:主要是因为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三、课堂小结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即可以用较少的社会代价和资源代价取得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规划的基础知识计划
- 2025年租房签订合同注意事项及流程
- 出国工人劳务合同范例
- 全款房屋代购合同样本
- 2025 年绿地转让合同模板
- 2025最权威的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 产品集中销毁方案范本
- 入户台阶修建方案范本
- 项目进度监控计划
- 养殖租凭合同标准文本
- 2024年10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MOOC】儿科学-滨州医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 第三课wps的辅助功能 说课稿
- 隧洞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2024年度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合同2篇
-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
- 2024年设备改造更新管理制度(4篇)
- 2024年湖北宜昌猇亭区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考聘用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
- 2018年湖北宜昌中考满分作文《别样的长安情》
- 2024年贵州省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