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技术标准_第1页
建筑安全技术标准_第2页
建筑安全技术标准_第3页
建筑安全技术标准_第4页
建筑安全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安全技术标准

目录

1钢管脚手架搭设标准.............................................................1

1.1材质要求................................................................1

1.1.1钢管..............................................................1

1.1.2扣件...............................................................1

L1.3脚手板.............................................................1

1.1.4连墙件............................................................2

1.2落地脚手架...............................................................2

1.2.1方案资料.........................................................2

1.2.2立杆基础.........................................................2

1.2.3架体与建筑物拉结..................................................2

1.2.4荷载...............................................................3

1.2.5立杆间距与剪刀撑.................................................3

1.2.6脚手板与架体防护.................................................3

1.3悬挑脚手架..............................................................4

1.3.1方案资料..........................................................4

1.3.2悬挑梁及架体稳定..................................................4

1.3.3脚手板.............................................................4

1.3.4荷载...............................................................4

1.3.5交底与验收.........................................................5

1.3.6杆件间距与剪刀撑..................................................5

L3.7架体防护...........................................................5

1.3.8层间防护.........................................................5

1.4整体提升架...............................................................6

1.4.1方案资料..........................................................6

1.4.2架体构造.........................................................6

1.4.3附着支撑...........................................................6

1.4.4升降装置...........................................................7

L4.5防坠落、导向防倾斜装置............................................7

1.4.6分段验收...........................................................7

1.4.7脚手片.............................................................7

1.4.8防护...............................................................8

1.4.9操作...............................................................8

1.5吊篮脚手架...............................................................8

1.5.1方案资料...........................................................8

1.5.2制作组装...........................................................9

1.5.3屋面悬挂装置......................................................9

L5.4提升机和平台......................................................9

1.5.5安全装置..........................................................10

1.5.6升降操作..........................................................10

1.5.7交底与验收........................................................10

1.5.8荷载..............................................................10

1.5.9电气安全..........................................................11

2基坑支护支设标准..............................................................11

2.1方案资料................................................................11

2.2临边防护................................................................11

2.3坑壁支护................................................................11

2.4排水措施................................................................11

2.5坑边荷载................................................................12

2.6上下通道................................................................12

2.7土方开挖................................................................12

2.8基坑支护变形监测......................................................12

2.9作业环境...............................................................12

3临时用电施工标准..............................................................13

3.1总则...................................................................13

3.2临时用电管理............................................................13

3.2.1临时用电组织设计................................................13

3.2.2电工及用电人员..................................................14

3.2.3安全技术档案....................................................14

3.2.4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护..........................................15

3.2.5接地与防雷.......................................................16

3.2.6配电室及自备电源................................................21

3.2.7配电线路........................................................23

3.2.8配电箱及开关箱................................................29

3.2.9电动建筑机械和手持式电动工具...................................34

3.2.10照明............................................................38

4施工机具(建筑机械)管理标准.................................................40

4.1一般规定..............................................................40

4.2动力与电气装置的基本要求..............................................42

4.3空气压缩机............................................................43

4.4手持电动工具...........................................................44

4.5机动翻斗车.............................................................46

4.6混凝土搅拌机...........................................................47

4.7混凝土泵..............................................................49

4.8插入式振动器..........................................................51

4.9附着式、平板式振动器..................................................51

4.10钢筋调直切断机........................................................52

4.11钢筋切断机............................................................53

4.12钢筋弯曲机............................................................54

4.13钢筋冷拉机............................................................54

4.14钢筋冷拔机............................................................55

4.15交流电焊机.............................................................56

4.16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机..................................................56

4.17钢筋对焊机.............................................................57

4.18气焊设备.............................................................58

4.19碎布料机..............................................................59

4.20木工平刨机............................................................60

4.21木工圆锯机.............................................................60

5安全系统工作标准..............................................................61

5.1基本规定...............................................................61

5.2临边作业安全工作标准..................................................62

5.3洞口作业安全工作标准..................................................64

5.4攀登作业安全工作标准..................................................65

5.5悬空作业安全工作标准..................................................66

5.6操作平台安全工作标准..................................................68

5.7交叉作业安全工作标准..................................................69

5.8高处作业安全工作标准..................................................70

5.8.1安全帽..........................................................70

5.8.2安全网..........................................................70

5.8.3安全带..........................................................70

5.9安全技术操作标准......................................................71

5.9.1木工安全技术操作标准............................................71

5.9.2钢筋工安全技术操作标准..........................................71

5.9.3碎工安全技术操作标准............................................72

5.9.4架子工安全技术操作标准..........................................73

5.9.5抹灰工安全技术操作标准..........................................74

5.9.6电焊工安全技术操作标准..........................................74

5.9.7电工安全技术操作标准............................................75

5.9.8机修工安全技术操作标准..........................................76

6大型设备管理标准..............................................................76

6.1起重机械...............................................................76

6.1.1整机..............................................................76

6.1.2结构..............................................................77

6.1.3机构及零部件.....................................................79

6.1.4操纵系统..........................................................83

6.1.5液压系统..........................................................85

6.1.6安装与试验........................................................85

6.1.7操作与使用........................................................86

6.2施工升降机..............................................................86

6.3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88

6.3.1一般规定..........................................................88

6.3.2结构设计与制造...................................................89

6.3.3结构制造..........................................................90

6.3.4安全防护装置及要求...............................................92

6.3.5电气..............................................................93

6.3.6基础、附墙架、缆风绳及地锚.......................................94

6.3.7安装与拆除........................................................96

6.3.8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98

6.3.9使用与管理.....................................................100

7模板工程施工标准.............................................................102

7.1木(竹)模板施工标准.................................................102

7.1.1木(竹)模板安装................................................102

7.1.2木(竹)模板拆除安全要求........................................104

7.2小钢模板施工标准.......................................................104

7.2.1一般要求.........................................................104

7.2.2小钢模板安装.....................................................105

7.2.3小钢模板拆除.....................................................106

7.3钢大模板施工要求.......................................................106

7.3.1一般要求.........................................................106

7.3.2大模板安装.......................................................107

7.3.3大模板拆除.......................................................107

7.4爬模施工要求..........................................................108

7.4.1爬模安装........................................................108

7.4.2爬模拆除........................................................109

8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109

8.1现场安全标志管理规定.................................................109

8.2封闭管理规定..........................................................110

8.3施工场地规定..........................................................110

8.4材料堆放规定..........................................................111

8.5现场临时设施规定......................................................111

9消防管理标准.................................................................113

10安全资料管理................................................................114

10.1安全生产责任制........................................................114

10.2安全目标管理..........................................................115

10.3施工组织设计..........................................................115

10.4安全技术交底..........................................................116

10.5安全生产检查..........................................................116

10.6安全生产教育..........................................................116

10.7班前安全活动..........................................................117

10.8特种作业人员管理......................................................117

10.9工伤事故处理..........................................................117

10.10安全标志.............................................................117

10.11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与准用证管理....................................117

10.12安全设施、机械电气设备验收记录......................................117

1钢管脚手架搭设标准

1.1材质要求

1.1.1钢管

(1)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2793)或《低

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2)脚手架钢管的尺寸应按表3.1.2采用。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

25kg,宜采用648X3.5钢管。

表1脚手架钢管尺寸(mm)

截面尺寸最大长度

外径由,d壁厚t横向水平杆其它杆

483.5

22006500

513.0

(3)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旧钢管的尺寸、表面质量和外形应分别符合规定;

2)钢管上严禁打孔。

1.1.2扣件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扣件,应

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

(2)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1.1.3脚手板

(1)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每块质量不宜大于30kg。

(2)冲压钢脚手板的材质应符号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

中Q235—A级钢的规定,并应有防滑措施。

(3)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

构设计规范》(GBJ5)中H级材质的规定。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两端应

各设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4)竹脚手板宜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

1.1.4连墙件

连墙杆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

级钢的规定。

1.2落地脚手架

1.2.1方案资料

(1)根据工程实际编制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有针对性,能有效地指

导施工,明确安全技术措施。

(2)外架专项施工方案包括计算书及卸荷方法等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

批并签字盖章。

1.2.2立杆基础

(1)钢管脚手架基础平整夯实,碎硬化,落地立杆垂直稳放在金属底座、

碎地坪、碎预制块上,设纵横相连扫地杆。

(2)立杆基础外侧设置截面不小于20X20cm的排水沟,并在外侧设80cm

宽以上碎路面。

(3)外脚手架不宜支在屋面、雨棚、阳台等处,确因工程需要搭设的脚手

架,要分别对外架和屋面、雨棚、阳台等部位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计算并采取有

效安全措施。其设计计算书和安全措施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

1.2.3架体与建筑物拉结

(1)脚手架与建筑物按水平方向不大于6M,垂直方向不大于4M设一拉结点。

拉结点在转角和顶部处加密,即在转角1M以内范围按垂直方向不大于4M设一拉

结点,顶部80cm以内范围按水平方向不大于6M设一拉结点。

(2)钢管外架拉结点应刚性拉结;拉结点应保证牢固,防止其移动变形,

且尽量设置在外架大、小横杆接点处。

(3)外墙装饰阶段拉结点也须满足要求,确因施工需要需除去原拉结点时,

必须重新补投可靠、有效的临时拉结,以确保外架安全可靠。

(4)拉结点或临时拉结点必须画出制作详图。

1.2.4荷载

施工荷载均匀堆放,并不超过3.0KN/m2。建筑垃圾或不用的物料必须及时清

除。

1.2.5立杆间距与剪刀撑

(1)钢管脚手架步距底部高度不大于2M,其余不大于1.8M,立杆纵距不大

于1.8M,横距不大于1.5M。如搭设高度超过25M须采用双立杆或缩小间距的方

法搭设,超过50M应进行专门设计计算。

(2)架子转角处立杆间距应符合搭设要求。

(3)脚手架外侧设置剪刀撑,由脚手架端头开始按水平距离不超过9M设置

一排剪刀撑,剪刀撑杆件与地面成45-60°角,自下而上、左右连续设置。设

置时与其他杆件的交叉点应互相连接(绑扎),并应延伸到顶部大横杆以上。

L2.6脚手板与架体防护

(1)脚手板一般设置在3根小横杆上,要铺满、铺严密,在两侧设置180mm

以上挡脚板,操作层上部护身栏杆1.2米高,下部护栏杆距挡脚板0.6米处。

(2)如使用脚手片必须垂直墙面横向铺设,满铺到位,不留空位,不能满铺

处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3)脚手片须用不细于18#铅丝双股并联绑扎不少于4点,要求绑扎牢固,

交接处平整,无探头板。脚手片完好无损,破损的要及时更换。

(4)脚手架外侧必须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应

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不宜将网围在各杆件的外侧。安全网应用不

小于18#铅丝张挂严密。

(5)首层顶部必须设一道5米宽三层挑网(下面两层阻燃型大眼网,上面一

层阻燃型密目式安全网);往上每隔10层设一道安全挑网。在安全网的下面不准

存放构件或其它材料设备,保证人员落入安全网后有效缓冲高度。

1.3悬挑脚手架

1.3.1方案资料

(1)悬挑式脚手架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应有设计计算书(包括对架

体整体稳定性、支撑杆件的受力计算),有针对性较强的、较具体的搭设拆卸方

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画出平面、立面图以及不同节点详图。

(2)专项施工方案包括设计计算书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

方可施工。

1.3.2悬挑梁及架体稳定

(1)挑架外挑梁或悬挑架应采用型钢或定型桁架。

(2)悬挑型钢或悬挑架通过预埋与建筑结构固定,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3)挑架立杆与悬挑型钢连接必须固定,防止滑移。

(4)架体与建筑结构进行刚性拉结,按水平方向小于6M、垂直方向4米设

一拉结点,架体边缘及转角处1M范围内必须设拉结点。

1.3.3脚手板

挑架层层满铺脚手片,脚手片须用不细于18#铅丝双股并联绑扎不少于4点,

要求牢固,交接处平整,无探头板,不留空隙,脚手片应保证完好无损,破损的

及时更换。

1.3.4荷载

施工荷载均匀堆放,并不超过3.OKN/n?。建筑垃圾或不用的物料必须及时清

除。

1.3.5交底与验收

(1)挑架必须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搭设。实际搭设与方案不同的,

必须经原方案审批部门同意并及时做好方案的变更工作。

(2)挑架搭拆前必须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技术交底,每搭一段挑架均需交

底一次,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3)每段挑架搭设后,应组织验收,内容量化,合格后挂合格牌方可投入

使用。验收人员须在验收单上签字,资料存档。

1.3.6杆件间距与剪刀撑

(1)挑架步距不得大于L8M,横向立杆间距不大于1.5M,纵向间距不大于

1.5Mo

(2)脚手架外侧设置剪刀撑,由脚手架端头开始按水平距离不超过9M设置

一排剪刀撑,剪刀撑杆件与地面成45-60°角,自下而上、左右连续设置。设置

时与其他杆件的交叉点应互相连接(绑扎),并应延伸到顶部大横杆以上。

L3.7架体防护

(1)挑架外侧必须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围护,

安全网用不小于18#铅丝张挂严密。且应将安全网挂在挑架立杆里侧,不得将网

围在各杆件外侧。

(2)挑架与建筑物间距大于20cm处,设防护网。除挑架外侧、施工层设置

L2M高防护栏杆和18cm高踢脚杆外,挑架里侧遇到临边时(如大开间窗、门洞

等)时,也应进行相应的防护。

(3)首层顶部必须设一道5米宽三层挑网(下面两层阻燃型大眼网,上面一

层阻燃型密目式安全网);每搭设一道悬挑脚手架设一道安全挑网。在安全网的

下面不准存放构件或其它材料设备,保证人员落入安全网后有效缓冲高度。

1.3.8层间防护

挑架作业层和底层应用合格的安全网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分段封闭式防护。

1.4整体提升架

1.4.1方案资料

(1)必须经建设部组织鉴定和发放的生产和使用证,且经当地市(地)建筑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颁发准用证方可搭设。

(2)必须有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搭拆方案),并经搭拆单位技术负

责人审批,使用单位认可。

(3)制定并严格执行各工种操作规程。

(4)有单独的设计计算书,并经生产单位的上级技术部门审批。

(5)有完整的制作安装图。

(6)主框架、支撑桁架各节点的各杆件轴线应交汇于一点。

(7)架体设计荷载按承重架3.OKN/m\装饰架2.OKN/m2,升降状态0.5KN/m2

取值。

(8)架子压杆长细比不大于150,受拉杆件的长细比不得大于300。

1.4.2架体构造

(1)架体应由主框架和支撑桁架构成,主框架必须是定型的(焊接或螺栓联

接)架体,相邻两主框架之间的架体为定型的(焊接或螺栓联接)支撑桁架(桁条)。

支撑桁架的支在主框架上,施工荷载通过脚手架立杆传递到支撑桁架,再由支撑

桁架将力通过主框架传递到建筑物上。

(2)架体必须按支座安装图和有关规定及构造进行搭设,架体上部悬臂部

分不得超过架体高度的1/3或4.5M。

L4.3附着支撑

(1)主框架必须按方案要求与每个楼层设置螺栓式连接点。

(2)钢挑架与预埋钢筋环连接必须牢固,钢挑架上的螺栓与墙体连接也必

须牢固或符合规定。

(3)螺栓式钢挑架的焊接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1.4.4升降装置

(1)必须安装同步升降装置且确保能达到同步升降要求。升降用索具、吊

具的安全系数必须大于6。

(2)当有两个节点升降时,应采用电动式升降,严禁使用手拉葫芦式(导链)。

升降时架体至少有两个附着装置,且架体上严禁站人。

(3)非升降状态时,索具、吊具应呈放松状态。

1.4.5防坠落、导向防倾斜装置

架体必须两处以上设置灵敏有效的防坠落装置,设置垂直导向和防止左右、

前后倾斜的防倾斜装置。严禁将防坠落装置设置在架体升降的同一个附着支撑装

置上。

1.4.6分段验收

(1)首次搭设后,必须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人员和部门

签字盖章,做好验收手续。

(2)每次提升前,均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点立即整改,

符合要求后方可提升,同时做好检查记录。

(3)每次提升后、使用前必须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4)首次搭设后、每次使用前提升后的验收和每次提升前的检查,均应由

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组织进行。

1.4.7脚手片

(1)架体层间满铺脚手片,脚手片须用不细于18#铅丝双股并联绑扎不少于

4点,要求牢固,交接处平整,无探头板,不留空隙,脚手片应保证完好无损,

破损的及时更换。

(2)架体每步离墙空隙均应安全可靠地封闭。

1.4.8防护

(1)架体外侧用建设主管部门认可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式围护,

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的里侧,不得将网围在各杆件的外侧。

(2)架体操作层、外侧以及遇到大开间窗洞处的里立杆均应设置,L2M高

防护栏杆和30cm踢脚杆。

(3)除每层满铺脚手片外,架体作业层和底层下方还应围设安全网或采取

有效安全措施。

(4)首层顶部必须设一道5米宽三层挑网(下面两层阻燃型大眼网,上面一

层阻燃型密目式安全网);往上每隔10层设一道安全挑网。在安全网的下面不准

存放构件或其它材料设备,保证人员落入安全网后有效缓冲高度。

1.4.9操作

(1)架体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规定进行搭设。

(2)搭设和每次升降等操作前必须对现场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

底。

(3)架体操作人员先培训,再持证定岗上岗。

(4)安装、升降、拆除架体时必须注明现场的安全警戒线,并派专人监护。

(5)架体上荷载堆放均匀,升降时架体上不得有重量超过2KN的物体。

1.5吊篮脚手架

1.5.1方案资料

(1)必须使用厂家生产的定型产品,有生产许可证、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

明书,并有当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准用证,严禁使用无证土制吊篮脚

手架。

(2)吊篮脚手架施工必须有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应包括吊篮和挑梁锚固、

配重等抗倾覆装置的设计计算以及挑梁的锚固施工详图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3)施工方案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能够指导现场施工,经企业技术

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

1.5.2制作组装

(1)挑梁锚固或配重等抗倾覆装置符合要求。吊篮组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吊篮使用前必须进行荷载试验,填写试验记录。

(3)电动(手板)葫芦等辅助动力设备必须使用检验合格的产品。

1.5.3屋面悬挂装置

(1)操作前,应全面检查焊缝是否脱焊和漏焊,销轴、螺栓齐全、可靠、

稳定。

(2)旋转丝杠使前轮离地,但丝杠顶端不得低于螺母上端,支脚垫木不得

小于4X20X20cm。

(3)配重铁。符合说明书中的要求不得短缺,并有固定措施,防止滑落。

(4)屋面悬挂装置安装间距应与吊蓝平台长度相同。

(5)保证悬挂装置抗倾覆系数22。

1.5.4提升机和平台

(1)平台按使用所需长度(不能超过厂方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长度)拼装

连接成一体(包括两端端头挂架),最多用三节。

(2)各部连接螺栓应紧固。焊接点的焊缝不脱焊和漏焊。

(3)禁止在平台内用梯子或其他装置取得较高工作高度。

(4)不准将吊篮作为垂直运输和载人设备使用。

(5)平台倾斜超过15cm时应及时调平,否则将严重影响钢丝绳、提升机、

安全锁的使用,甚至损坏内部零件。

(6)平台在运行时,操作人员应应密切注意上下有无障碍物,以免引起碰

撞或其他事故,向上运行时要注意上限位。

(7)在平台内进行电气焊作业时,不能把平台或钢丝绳作为接地线用。

(8)必须经常检查电机、提升机是否过热,如有过热现象,应停止使用。

(9)平台内无杂物。

(10)不得超载使用。

1.5.5安全装置

(1)吊篮必须有2根直径为12.5mm以上的钢丝绳作保险绳,升降葫芦必须

有保险卡,吊钩必须有防止吊物滑脱的保险装置。所有保险装置必须安全有效。

(2)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挂在上方可靠、牢固的地

方,严禁挂在吊篮升降用的钢丝绳上。

(3)安全锁在工作时应是开启的,处于自动工作状态,无需人工操作。

(4)安全锁无损坏、卡死,动作灵活,锁绳可靠。

(5)打开安全锁时,首先应点动吊篮上升,使安全钢丝绳稍松后,方可扳

动开启手柄,打开安全锁。

(6)安全锁必须持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并必须在有效期限内使用,如果

出现故障或超期,必须由专业厂修理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5.6升降操作

(1)吊篮升降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

(2)严禁在保险绳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提升(或下降)。

(3)升降作业时其他人员不得在吊篮内停留。

(4)两个吊篮连在一起同步升降时必须要有安全可靠的同步装置。

1.5.7交底与验收

(1)制作组装、每次提升(或下降)和上人作业前必须对有关技术和操作人

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内容齐全、要有针对性,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2)制作组装、每次提升(或下降)后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

后方可使用。验收应认真填写验收记录,验收责任人员履行签字手续。

L5.8荷载

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要求和说明书的规定,并应均匀堆放。

1.5.9电气安全

电气设备必须有可靠的接零和漏电保护,有可靠的避雷接地措施。

2基坑支护支设标准

2.1方案资料

2.1.1基础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探和了解地下管线情况,根据土质情况和

基础深度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与施工现场实际相符,能指导实际施工。

其内容包括:放坡要求或支护结构设计、机械类型选择、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

度、坡道位置、坑边荷载、车辆进出道路、降水排水措施及监测要求等。对重要

的地下管线应采取相应措施。

2.1.2基础施工应进行支护,基坑深度超过5M的对基坑支护结构必须按有关

标准进行设计计算,有设计计算书和施工图纸。

2.1.3施工方案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

2.2临边防护

2.2.1基坑施工必须进行临边防护。深度不超过2M的临边可采用1.2M高栏

杆式防护,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还必须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封闭式防护。

2.2.2临边防护栏杆离基坑边口的距离不得小于50cm。

2.3坑壁支护

2.3.1坑槽开挖时设置的边坡符合安全要求。坑壁支护的做法以及对重要地

下管线的加固措施必须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要求。

2.3.2支护设施产生局部变形,应会同设计人员提出方案并及时采取相应的

措施进行调整加固。

2.4排水措施

2.4.1基坑施工应根据施工方案设置有效的排水、降水措施。

2.4.2深基坑施工采用坑外降水的,必须有防止临近建筑物危险沉降的措施。

2.5坑边荷载

2.5.1基坑边堆土、料具堆放的数量和距基坑边距离等应符合有关规定和施

工方案的要求。

2.5.2机械设备施工与基坑(槽)边距离不符合有关要求时,应根据施工方案

对机械施工作业范围内的基坑壁支护、地面等采取有效措施。

2.6上下通道

2.6.1基坑施工必须有专用通道供作业人员上下。

2.6.2设置的通道,在结构上必须牢固可靠,数量、位置满足施工要求并符

合有关安全防护规定。

2.7土方开挖

2.7.1施工机械应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后进场作业,并有验收记录。

2.7.2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进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熟悉本工种安

全技术操作规程。

2.7.3施工作业时,应按施工方案和规程挖土,不得超挖、破坏基底土层的

结构。

2.7.4机械作业位置应稳定、安全,在挖土机作业半径范围内严禁人员进入。

2.8基坑支护变形监测

基坑支护结构应按照方案进行变形监测,并有监测记录。对毗邻建筑物和重

要管线、道路应进行沉降观测,并有观测记录。

2.9作业环境

2.9.1基坑内作业人员应有稳定、安全的立足处。

2.9.2垂直、交叉作业时应设置安全隔离防护措施。

2.9.3夜间或光线较暗的施工应设置足够的照明,不得在一个作业场所只装

设局部照明。

3临时用电施工标准

3.1总则

3.1.1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

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2)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3)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3.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3.2临时用电管理

3.2.1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

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现场勘测;

2)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

3)进行负荷计算;

4)选择变压器;

5)设计配电系统:

a)设计配电线路,选择导线或电缆;

b)设计配电装置,选择电器;

c)设计接地装置;

d)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图纸,主要包括用电工程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

配电系统接线图、接地装置设计图。

6)设计防雷装置;

7)确定防护措施;

8)制定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3)临时用电工程图纸应单独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应按图施工。

(4)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

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

人批准后实施。变更用电组织设计时应补充有关图纸资料。

(4)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

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以下和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下者,应制

定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并应符合规定。

3.2.2电工及用电人员

(1)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其他用电

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2)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

应有人监护。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3)各类用电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应检

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严禁设备带“缺陷”运转;

2)保管和维护所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3)暂时停用设备的开关箱必须分断电源隔离开关,并应关门上锁;

4)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

3.2.3安全技术档案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用电组织设计的全部资料;

2)修改用电组织设计的资料;

3)用电技术交底资料;

4)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

5)电气设备的测试、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

6)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测定记录表;

7)定期检(复)查表;

8)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

(2)安全技术档案应由主管该现场的电气技术人员负责建立与管理。其中

“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可指定电工代管,每周由项目经理审

核认可,并应在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后统一归档。

(3)临时用电工程应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时,应复查接地电阻值和绝缘电

阻值。

(4)临时用电工程定期检查应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安全隐患必须及

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3.2.4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护

(1)外电线路防护

1)在建工程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

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

2)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

距离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11-1035~110220330—500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4.06.08.01015

注: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不宜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

3)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

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旅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11-1035

最小垂直距离(m)6.07.07.0

4)起重机严禁越过无防护设施的外电架空线路作业。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

吊装时,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在最大偏斜时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

全距离应符合表3规定。

表3起重机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

电压(kv)

安全距嬴沁、<110351102m+330500

沿垂直方向1.53.04.05.06.07.08.5

沿水平方向1.52.03.54.06.07.08.5

5)施工规场开挖沟槽边缘与外电埋地电缆沟槽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0.5mo

6)当达不到上述的规定时,必须采取绝缘隔离防护措施,并应悬挂醒目的

警告标志。

架设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采用线路暂时停电或其他可靠的安

全技术措施,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人员监护。

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4所列数值。

防护设施应坚固、稳定,且对外电线路的隔离防护应达到IP30级。

表4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W1035110220330500

最小安全距离(m)1.72.02.54.05.06.0

7)当防护措施无法实现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

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未采取上述措施的严禁施工。

8)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开挖沟槽时,必须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加固措施,防

止外电架空线路电杆倾斜、悬倒。

(2)电气设备防护

1)电气设备现场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源和腐蚀介质,否则应予清

除或做防护处置,其防护等级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

2)电气设备设置场所应能避免物体打击和机械损伤,否则应做防护处置。

3.2.5接地与防雷

(1)一般规定

1)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

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

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专用变压器供电时TN-S接零保护系统示意

1一工作接地;2—PE线重复接地;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正常不带电的外露

可导电部分);Ll、L2、L3一相线;N一工作零线;PE一保护零线;DK—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