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生物的遗传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生物的遗传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生物的遗传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生物的遗传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生物的遗传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4第三单元生物的遗传单元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2016云南师大附中月考,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苯丙酮尿症是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C.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低D.胎儿出生前,可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确定其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答案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A错误;苯丙酮尿症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B错误;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C错误;21三体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D正确。2.(2017河南南阳期中,33)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Ⅱ5和Ⅲ11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若Ⅱ7不带致病基因,则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C.若Ⅱ7带致病基因,则Ⅲ10为纯合子的概率为2D.若Ⅱ3不带致病基因,Ⅱ7带致病基因,Ⅲ9和Ⅲ10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答案C双亲正常,孩子患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若Ⅱ7不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Ⅲ11的致病基因肯定来自Ⅱ6,Ⅱ6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则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B正确;若Ⅱ7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Ⅱ6和Ⅱ7的基因型为Aa,则表现型正常的Ⅲ10为纯合子AA的概率为1/3,为杂合子Aa的概率为2/3,C错误;若Ⅱ3不带致病基因,Ⅱ7带致病基因,则Ⅲ9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10基因型为23Aa,13AA,二者婚配3.(2018湖北宜昌期中,35)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高茎与矮茎)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相比,F2的结果有差异,原因是 ()A.前者有等位基因的分离过程,后者没有B.前者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后者没有C.前者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后者不一定D.前者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后者没采用答案C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都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过程,A错误;两者的实验过程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B错误;孟德尔实验中的豌豆没有性染色体,因此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摩尔根实验中的果蝇有性染色体,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成对存在,C正确;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实验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D错误。易错点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探究的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传递规律,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探究的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传递规律。4.(2018湖北宜昌调研,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染色体遗传来源的分析,错误的是 ()A.某学生体细胞中的常染色体,来自祖父、祖母的各占1/4B.某学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方、母方的各占1/2C.某女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至少有一条来自祖母D.某男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至少有一条来自祖父答案A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是随机的,常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是不能确定来自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的比例,A错误;人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即来自父方、母方的各占1/2,B正确;女生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而父方的X染色体来自女生的祖母,所以该女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至少有一条来自祖母,C正确;男性的Y染色体来自父方,而父方的Y染色体来自祖父,而男性的常染色体由祖父传给他的数量是不确定的,故该男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至少有一条来自祖父,D正确。易错警示人类性别决定是XY型,男性的染色体组型为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的染色体组型是22对(常染色体)+XX;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因此男性的Y染色体总是传递给男性后代。5.(2019山东菏泽一模,4)甲病与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已知一对都只患甲病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只患乙病的儿子(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女儿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B.儿子患病基因可能只来自母亲C.近亲结婚会增加乙病的患病概率D.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16答案A将两种病分开进行分析,由于这对夫妇均患甲病,而女儿不患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这对夫妇均不患乙病,而儿子患乙病,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但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无法判断,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Bb,儿子的基因型为bb;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丈夫的基因型为XBY,妻子的基因型为XBXb,儿子的基因型为XbY。女儿正常,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对于乙病来说,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女儿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女儿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A错误。儿子患病基因可能同时来自父母双方,也可能只来自母亲,B正确。乙病是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C正确。如果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3/4=3/16;如果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3/4=3/16,D正确。6.(2019山东济南一中期中,34)某相对封闭的山区,有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遗传病,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调查发现:双亲均为患者的多个家庭中,后代的男女比例约为1∶1,其中女性均为患者,男性中患者约占3/4。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该调查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75%C.正常女性的儿子一般都不会患该遗传病D.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1/2为杂合子答案B患病双亲生出正常孩子,且发病率与性别有关,可判断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该遗传病男性的发病率为3/4,说明母方产生XA配子的概率为3/4,可知调查家庭中母亲基因型有1/2XAXA、1/2XAXa,D正确;设调查群体共100人,应为XAXA25人、XAXa25人、XAY50人,调查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XA÷(XA+Xa)=(25×2+25+50)÷(50×2+50)=5/6,B错误;正常女性(XaXa)的儿子基因型为XaY(正常),C正确。7.(2016新疆乌鲁木齐八中月考,5)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A.白♀×白♂ B.杂合红♀×红♂C.白♀×红♂ D.杂合红♀×白♂答案C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染色体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设果蝇眼色受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雌果蝇基因型及表现型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基因型及表现型有:XAY(红)、XaY(白)。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所以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8.(2018辽宁沈阳郊联体一模,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答案D双亲基因型应为AaXBXb和AaXBY,A表示父亲体细胞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B、C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C中已发生了交叉互换,D应为男性体细胞,但与父亲基因型不符,D错误。审题方法由于夫妻双方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同时患红绿色盲和白化病的儿子(aaXbY),可推导出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母亲的基因型为AaXBXb,再根据选项中的细胞类型及所带基因进行判断。9.(2018吉林实验中学月考,4)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约为 ()A.1/3 B.1/2C.2/3 D.3/4答案C由于褐色的雌兔(XTO)产生的卵细胞有1/2XT,1/2O,正常灰色雄兔(XtY)产生的精子有1/2Xt,1/2Y,因此后代有1/4XTXt,1/4XTY,1/4XtO,1/4OY,由于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因此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为2/3,C正确。10.(2018吉林实验中学四模,4)在人类遗传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6个患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并绘制了相应的系谱图(如图)。6个家庭中的患者不一定患同一种遗传病,在不考虑突变和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家系Ⅰ、Ⅲ、Ⅳ、V、Ⅵ符合红绿色盲的遗传B.若图中患者患同一种遗传病,则致病基因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C.若①携带致病基因,则该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为1/8D.若①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Ⅰ中患者的一个细胞中最多可存在4个致病基因答案C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家系Ⅴ不符合红绿色盲的遗传,根据家系Ⅱ中双亲正常,女儿患病,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B错误;若①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为1/4×1/2=1/8,C正确;若①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中男患者只有一条X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可存在2个致病基因,D错误。规律总结遗传病类型快速判断:(1)双亲正常,女儿患病,则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双亲患病,女儿正常,则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双亲正常,儿子患病。①若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1.(2018陕西咸阳二模,4)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C.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卵细胞异常D.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9/19答案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A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B错误;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父亲正常(XHY),母亲患血友病(XhXh),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凝血正常的儿子(XHXhY),XH和Y一定来自父亲,则其形成原因是精子异常,C错误;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8%/(18%+1%)=18/19,其后代不患该病的概率为18/19×1/2=9/19,D正确。解后反思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能够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进而计算出患病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最后计算后代不患病的概率。12.(2018陕西榆林一模,25)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8②乙图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③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④丁表示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XWA.①②③④ B.②④C.②③④ D.②③答案C图中生物基因型为AaDd,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2×1/4=1/8,①正确;乙图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应为4条,乙图也可能是四倍体生物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错误;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③错误;丁图细胞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中A和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④错误。因此说法错误的有②③④,故选C。13.(2018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月考,4)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人类为XY型性别决定,则隐性致死基因(伴Z或伴X染色体遗传)对于性别比例的影响是 ()A.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B.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C.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D.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答案B隐性致死基因导致性染色体异型个体(ZW、XY)的死亡率高于性染色体同型个体(ZZ、XX)的,即隐性致死基因可使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B正确。二、多项选择题14.(2020山东潍坊一中一模,17)人类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存在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珠蛋白β链第17、18位氨基酸缺失;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B.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的缺失所致C.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D.通过染色体检查不能诊断该病携带者和患者答案AD基因突变形成的都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A正确;甲患者的β链第17、18位缺失了氨基酸,说明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的缺失所致,B错误;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说明其发生基因突变后导致翻译过程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而发生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C错误;人类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因此不能通过染色体检查来确诊该病的携带者或患者,D正确。15.(2020山东胶州一中一模,16)已知男子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其父母和妻子均正常,但妻子的母亲也患有该遗传病。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该男子的父母都是杂合子,其妻子的父母都是纯合子B.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大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男子有一个患同种遗传病的妹妹,则这对夫妇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均等D.可以通过羊水检查、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种遗传病答案CD父母正常,儿子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男子的父母都是杂合子(假设为Aa),其妻子的母亲患病,基因型为aa(纯合子),而父亲的基因型不能确定,可能是AA或Aa,A错误;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即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错误;若男子有一个患同种遗传病的妹妹,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对夫妇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均等,C正确;可以通过羊水检查、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种遗传病,D正确。三、非选择题16.动物多为二倍体,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分类无眼野生型F1085F279245

(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该果蝇的性别是,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的染色体是(填图中字母)。

(2)果蝇群体中存在无眼个体,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无眼果蝇个体与纯合野生型个体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

(3)根据(2)中判断结果,请利用正常无眼果蝇,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按要求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实验步骤:①让正常无眼雌果蝇与交配,获得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②若,则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答案(1)雄性a、a'、b、c、d(其他合理即可)(2)野生型(3)实验步骤:①野生型(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雄果蝇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子代中出现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②子代全为野生型果蝇解析(1)题图中含有X和Y染色体(果蝇的X染色体短于Y染色体,a'为Y染色体,a为X染色体),该果蝇为雄性。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同源染色体的其中一条,但性染色体必须测定X和Y染色体(有各自特有的区段),因此需测定的染色体是3+X+Y共5条,即题图中的a、a'、b、c、d。(2)野生型果蝇为有眼,无眼果蝇和有眼果蝇杂交,F1全为野生型(有眼),F1随机交配,F2中有眼∶无眼=3∶1,说明野生型为显性性状。(3)欲判断无眼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需选择正常无眼雌果蝇与野生型4号染色体单体雄果蝇交配。设控制无眼的基因为b,且无眼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BO,BO表示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bO(无眼)∶Bb(有眼)=1∶1。若无眼基因不在4号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子代基因型为Bb,全为野生型。17.糖原沉积病Ⅰ型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糖原沉积病Ⅰ型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糖原沉积病Ⅰ型携带者女性结婚,他们生育患糖原沉积病Ⅰ型女儿的可能性是多少?。

答案1/12解析根据“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糖原沉积病Ⅰ型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a,则双亲均为Aa,他们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1/3AA、2/3Aa。若这个儿子与一个糖原沉积病Ⅰ型携带者女性(即Aa)结婚,则子代为aa的概率为2/3×1/4=1/6,因此他们生育患糖原沉积病Ⅰ型女儿的可能性是1/6×1/2=1/12。18.(2018四川雅安中学月考,7)下表为某高中校医室记录的该校近几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中红绿色盲发病情况统计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性状表现型2008届2009届2010届2011届统计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色觉正常40436742440233632840229815661395色盲8013160110381(1)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可说明色盲遗传发病率具有的特点。是否能根据此表数据计算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

(2)调查中发现某男生(Ⅲ-12)患有色盲,其同胞姐姐患有白化病,进一步调查其家族系谱如图二所示。①若a为色盲基因,b为白化基因,Ⅰ-1、Ⅰ-2、Ⅱ-5、Ⅱ-6个体基因组成与图一细胞所示相同的有,其基因型都为。

②Ⅲ-12产生的配子中不含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③若Ⅲ-10与Ⅲ-13婚配,所生孩子完全正常的概率是,生一种病的概率是。

④假设学校所在地区相对较封闭,且人群中白化病患者占万分之一,若Ⅲ-10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生一个肤色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

答案(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否(2)①Ⅰ-1、Ⅱ-5BbXAXa②1/3③35/481/4④201/202解析(1)表中信息显示: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由于不知道女性携带者的人数,因此不能根据此表数据计算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2)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①由题意可知:图一细胞所示的基因型为BbXAXa。分析图二可知:Ⅰ-1、Ⅰ-2、Ⅱ-5、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BbXAXa、BbXAY,即Ⅰ-1、Ⅱ-5个体基因组成与图一细胞所示相同。②结合对①的分析可推知:Ⅲ-12的基因型为1/3BBXaY、2/3BbXaY,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BXa∶bXa∶BY∶bY=2∶1∶2∶1,其中基因型为BY的配子不含致病基因,其概率是1/3。③若只研究色盲,则Ⅲ-10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Ⅲ-13的基因型为XAY,二者婚配,所生孩子患色盲的概率为1/2×1/2Xa×1/2Y=1/8XaY,正常的概率为1-1/8=7/8;若只研究白化病,则Ⅲ-10的基因型为Bb,Ⅲ-13的基因型为1/3BB、2/3Bb,二者婚配,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1/2b×1/2b=1/6bb,正常的概率为1-1/6=5/6;在此基础上,将色盲与白化病综合在一起研究,Ⅲ-10与Ⅲ-13婚配,所生孩子完全正常的概率是7/8×5/6=35/48;生一种病的概率是1/8×5/6+7/8×1/6=1/4。④已知人群中白化病患者占万分之一,即1/10000bb,据此推知:b基因频率=1/100,B基因频率=99/100;该人群中BB∶Bb=(99/100×99/100)∶(2×1/100×99/100)=99∶2,表现正常的人群中Bb占2/101。Ⅲ-10(Bb)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生一个肤色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1-2/101×1/2b×1/2b=201/202。19.(2019四川雅安中学月考,10)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腿部有斑纹和无斑纹是受核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1)为什么果蝇是适宜的遗传学研究材料?、

、。

(2)请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探究控制腿部有、无斑纹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A:若,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若已知控制腿部有、无斑纹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请设计杂交实验证明腿部有斑纹性状是显性性状。实验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腿部有斑纹性状是显性性状。答案(1)繁殖能力强繁殖周期短相对性状差异显著(或易于饲养)(2)取腿部有斑纹的雌雄果蝇与腿部无斑纹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有斑纹♀×无斑纹♂,无斑纹♀×有斑纹♂),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一致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3)取腿部有斑纹雄果蝇与腿部无斑纹雌果蝇杂交雌蝇全为有斑纹、雄蝇全为无斑纹解析(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优良材料的原因是果蝇相对性状差异明显,易于区分,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易于饲养。(2)要探究控制腿部有、无斑纹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采用正交和反交的实验方法,观察杂交后代中不同性别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思路:取腿部有斑纹的雌雄果蝇和腿部无斑纹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有斑纹♂×无斑纹♀,有斑纹♀×无斑纹♂,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根据题意可知,控制腿部有、无斑纹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要设计杂交实验证明腿部有斑纹性状是显性性状,可用隐性纯合子雌果蝇(腿部无斑纹雌果蝇)和显性纯合子雄果蝇(腿部有斑纹雄果蝇)杂交,若子一代雄果蝇全为腿部无斑纹,雌果蝇全为腿部有斑纹,则可证明腿部有斑纹性状是显性性状。20.(2018四川雅安第三次诊断,10)(10分)某昆虫为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种群中个体的体色有灰体和黄体两种类型。研究人员从自然种群中随机选出若干对灰体个体作亲本,并进行自由交配,对孵化出的子代(F1)进行统计,发现子代有灰体与黄体两种类型,比例接近15∶1;他们还发现野生型昆虫中出现了一种亮红眼突变型,但不知控制亮红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显隐关系。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该昆虫的体色只受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且不存在不育情况,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该昆虫自然种群中AA∶Aa=;假设该昆虫的体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用B/b与D/d表示)的控制,且同学甲选出的灰体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则亲本的基因型为,且个体含有基因即表现为灰体,F1实际的性状分离比只是接近而非等于理论分离比例的原因最可能是。

(2)研究人员利用F1灰体与黄体继续进行测交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昆虫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则F1灰体中有(填比例)的个体测交后代全为灰体。

(3)为判定亮红眼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1∶1BbDdB或D(一个显性)F1的统计样本数量不是足够大(2)7/15(3)用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若正反交子代雌、雄个体性状表现一致,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子代雌、雄个体性状表现不一致,则基因在X染色体上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若干灰体作亲本进行自由交配,后代出现了黄体,说明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5∶1,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说明亲本灰体基因型不止一种,应该有AA和Aa两种;若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15∶1正好是9∶3∶3∶1的变形,说明亲本灰体基因型都是BbDd,且黄体基因型为bbdd,其余基因型都是灰体。(1)若该昆虫的体色只受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且不存在不育情况,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15∶1,即aa占1/16(1/4×1/4),说明亲本AA和Aa提供a配子的概率为1/4,因此亲本灰体中AA∶Aa=1∶1;若受两对等位基因(用B/b与D/d表示)的控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Dd,且只有bbdd表现为黄体,说明只要有B或D的个体就表现为灰体;可能因为F1的统计样本数量不是足够大,所以F1实际的性状分离比只是接近而非等于理论分离比例。(2)若该昆虫的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亲本基因型为BbDd,后代灰体基因型为1BBDD、2BBDd、2BbDD、4BbDd、1BBdd、2Bbdd、1bbDD、2bbDd,其中1BBDD、2BBDd、2BbDD、1BBdd、1bbDD测交的后代都是灰体,因此F1灰体中有7/15的个体测交后代全为灰体。(3)判定亮红眼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常用正反交法,即用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若正反交子代雌、雄个体性状表现一致,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子代雌、雄个体性状表现不一致,则基因在X染色体上。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相对性状判断显、隐性关系,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判断一对或两对等位基因的情况下的亲本基因型,并推测后代的情况。单元测试卷(二)1.(2020辽宁葫芦岛期末,22)某家庭中妻子患红绿色盲,丈夫、女儿表现均正常,则女儿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色盲基因的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条染色单体上B.2个,位于一对性染色体上C.2个,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D.4个,位于一个四分体的染色单体上答案C由“妻子患红绿色盲,丈夫、女儿表现均正常”可推知妻子的基因型为XbXb,丈夫的基因型为XBY,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女儿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上的基因也进行了复制,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而1个红绿色盲基因(b)经过复制后形成的2个红绿色盲基因(b)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C正确。2.(2020届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一模,22)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粒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的核DNA数与该生物性原细胞的相同B.图中1与2的交叉现象是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结果C.1与2上的等位基因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必定会相互分离D.1与3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答案B该细胞中的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根据染色体配对现象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的核DNA数是该生物性原细胞的两倍,A错误;图中1和2的交叉现象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结果,B正确;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1与2上的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单体上,一起进入了减数第二次分裂,C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自由组合,可以是1与3、2与4组合,也可以是1与4、2与3组合,D错误。3.(2020届山东济南一中月考,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染色单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染色体组数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D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不均等分裂,此时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不均等分裂,此时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B正确。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相等时,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染色体组数加倍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4.(2020届浙江十校联盟10月联考,13)如图是果蝇某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分裂时不可能出现不均等分裂B.该细胞中有3条染色单体C.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细胞分裂结束即可进行受精作用答案A根据图中的Y染色体,可判断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分裂时为均等分裂,A正确;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其中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B错误;该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可能来自基因突变,也可能来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C错误;该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精细胞需经过变形才可进行受精作用,D错误。5.(2020届浙江五校10月联考,22)向某动物卵巢中注射含3H的脱氧核苷酸后,检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放射性变化(该过程DNA只复制一次)。如图是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均具有放射性B.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C.丙细胞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D.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将与两极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相连答案D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新合成的DNA均有一条链含有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因此甲、乙、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均具有放射性,A正确;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互换或是基因突变,丙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C正确;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并未与纺锤丝相连,D错误。6.(2020届浙江七彩阳光高三期初联考,20)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图示为部分染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乙细胞中的①和②不可同属一个染色体组C.丙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D.丁细胞中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像,综合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A错误;乙细胞中的①和②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可同属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若该细胞为由XY型性别决定的雄性动物细胞,则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会不同,C错误;丁细胞中的P和Q属于非同源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7.(2020广东、福建等4月联考,4)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都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属于卵式生殖;雄蜂由卵细胞发育形成,属于孤雌生殖。一个基因型为AaBb(A、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蜂王与基因型为ab的雄蜂交配,生出了一只基因型为AA而缺少B、b基因的雄蜂。仅考虑染色体数目变异,下列可产生该基因型为AA的雄蜂的组合是 ()①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②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③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④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正常分离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D基因型为AA而缺少B、b基因的雄峰是由基因型为AA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母本基因型为AaBb,在卵细胞中形成2个A的原因:1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没有分离,2个A基因进入卵细胞;缺少B、b基因的可能原因:一是2号染色体在减Ⅰ分裂时没有发生分离,形成了不含有2号染色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导致产生的卵细胞中不含B、b基因;二是减Ⅰ分裂正常,减Ⅱ分裂时2个b基因或2个B基因进入极体,产生了不含有2号染色体的卵细胞,D正确。8.(2020广东四校联考,3)蝗虫的性别决定为XO型,正常雄虫的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仅有一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如图表示某雄虫精巢中某一细胞染色体的行为,染色体A和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若对该种蝗虫进行基因组测序,则应该测定12条染色体的DNA序列C.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难以解旋,细胞内不能合成新的蛋白质D.萨顿通过观察雄蝗虫体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数,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答案B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A错误。正常雄虫体细胞中有23(22+X)条染色体,基因组测序应该测11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共12条,B正确。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难以解旋,无法转录形成RNA,但在间期合成的RNA仍有部分能发挥作用,所以细胞内仍能合成新的蛋白质,C错误。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9.(2020山东威海一模,17)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叙述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②、③分别代表染色体和核DNAB.Ⅱ代表次级精母细胞C.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D.Ⅲ所处阶段将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答案AB图中①~③分别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A错误;Ⅰ~Ⅲ分别代表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初级精母细胞所处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C正确;次级精母细胞所处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将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10.(2020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3)如图甲、乙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丙图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甲图细胞含有两个四分体,其中发生的变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B.乙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形成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B或aBC.丙图中曲线变化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D.若丙图中曲线表示睾丸中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则a为1或2答案CD分析题图,可发现甲图细胞没有四分体,A错误;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该细胞名称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B错误;丙图中曲线Ⅰ→Ⅱ的变化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C正确;睾丸中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若丙图中曲线表示有丝分裂,则a为2,若表示减数分裂,则a为1,D正确。三、非选择题11.(2020福建三明二模,32)(14分)图甲、乙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甲细胞处于分裂的期,此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它发生在图丙曲线中的阶段(填编号)。

(2)图乙细胞的名称为,此细胞中含有个四分体,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丙曲线中的阶段(填编号)。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终形成了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aB,则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3)图丙曲线中,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阶段(填编号)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1)有丝后4⑥(2)初级卵母细胞2①AaB或b(3)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②③④解析(1)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对应于丙图中的⑥。(2)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此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B与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对应于图丙中的①。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产生了AaB的极体(该极体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也可能是第一极体产生的),则卵细胞的基因型是AaB或b。(3)图丙中,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曲线②③④阶段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12.(2020湖南师大附中月考,31)(15分)如图为某动物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中“1”代表精原细胞的分裂间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2”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是。

(2)图中“6~9”时期的细胞名称是。“8”时期的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

(3)图中“5”发展至“6”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4)图中“7”发展至“8”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

(5)由此可见,减数分裂的“减数”是指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是(用中文表示)。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建立于图中的时期(用图中数字表示)。

答案(1)同源染色体联会,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2)次级精母细胞0(3)同源染色体(4)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裂,形成两条子染色体(5)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结束时(6)4解析(1)图中的“2”时期,表示减Ⅰ前期,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2)图中“6~9”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8”时期表示减Ⅱ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3)图中“5”发展至“6”时期表示减Ⅰ结束进入减Ⅱ,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4)图中“7”发展至“8”时期表示减Ⅱ中期结束,进入减Ⅱ后期,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裂,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5)由此可见,减数分裂的“减数”是指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结束时。(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建立于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即图中的4。13.(2020湖南湘潭二模,31)(10分)图1为某动物体内五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2表示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体内的细胞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图3为人体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G表示相关细胞,①~④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图3(1)图1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是(按照分裂先后顺序),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细胞(填字母)中。

(2)图2中的Ⅰ时期对应图1中的细胞(填字母),Ⅲ时期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Ⅳ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均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意义是。

(3)若图3表示一个色盲患者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且细胞D中不含色盲基因,则正常情况下,图3中含色盲基因的细胞有(填字母)。

答案(1)e、b、db(2)b、c、e着丝点分裂形成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目均减半的配子,再通过受精作用加倍,以保持生物体染色体数目和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3)A、C、F、G解析分析图1: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图2:Ⅰ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为1∶2∶2,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Ⅱ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为1∶2∶2,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Ⅲ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为1∶0∶1,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Ⅳ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为1∶0∶1,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分析图3:图3为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为初级精母细胞,B、C为次级精母细胞,D、E、F、G表示精细胞。(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是e(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细胞b。(2)图2中的Ⅰ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及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对应图1中的细胞b、c、e;图2中的Ⅲ时期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Ⅳ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均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意义是形成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目均减半的配子,再通过受精作用加倍,以保持生物体染色体数目和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3)设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若图3表示一个色盲患者(XbY)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细胞D(精细胞)中不含色盲基因,基因型为Y,则与之同时产生的E细胞也不含色盲基因;故色盲基因Xb存在于与之互补的F、G中,以及产生精细胞的次级精母细胞C和精原细胞A中。14.(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29)(15分)蝗虫(雄性2n=23,XO;雌性2n=24,XX)染色体数目较少而大,且多为端部着丝点,易于观察,故常利用雄蝗虫的精巢压片法制作细胞分裂时相观察的标本。图1~3是从多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三个处于不同的分裂中期图像。请分析回答:(1)将采集的蝗虫精巢适当处理后移入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中固定,一段时间后取出,用解剖针挑破曲细精管,使细胞溢出,然后经→制片后,观察分析染色体的。

(2)图2中X染色体并未像常染色体一样正常排列在赤道板的位置上,推测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3)图1是处于(填细胞分裂方式)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与图3处于同一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有种形态。

(4)研究发现,某些化学因素的刺激可以影响减数分裂过程的完成。在采集精巢前对蝗虫活体适量注射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抑制,使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从而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

(5)为了解一天中蝗虫减数分裂是否存在分裂最旺盛的时段,研究小组应在捕获同种蝗虫并采集精巢,规范制作临时装片,对每个装片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观察,比较不同装片中。

答案(1)染色形态、位置和数目(2)雄蝗虫细胞内的X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来自两极的纺锤丝对染色体的拉力不平衡)(3)有丝分裂11或12(4)纺锤体的形成(5)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处于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比例)解析(1)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由此类推观察曲细精管中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也需要染色;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是区分不同分裂时期的标志。(2)根据题干信息“图1~3是从多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三个处于不同的分裂中期图像”分析题图中的染色体的分布和量,可判断图1为有丝分裂中期,图2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3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中期X染色体并未像常染色体一样正常排列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雄蝗虫细胞内的X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来自两极的纺锤丝对染色体的拉力不平衡)。(3)根据上述分析,由于X染色体没有对应的同源染色体,因此与图3处于同一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有11或12种形态。(4)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5)为了解一天中蝗虫减数分裂是否存在分裂最旺盛的时段,应以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为自变量,所以研究小组应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捕获同种蝗虫并采集精巢。因变量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所以应比较不同装片中处于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比例)。单元测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1.(2019北京丰台期末,9)如图是某哺乳动物个体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目曲线图和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材料应选自该生物的精巢或卵巢B.图3所示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C.与图1中EF段相对应的是图2和图3D.图4所示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D图2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此时细胞质进行了均等分裂,不是卵细胞形成的特点,所以实验材料应选自精巢,A选项错误;图3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该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选项错误;图1中EF段对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与之对应的是图3,C选项错误;图4所示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每组含1大、1小两条染色体),D选项正确。思维点拨此题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为载体,考查考生辨认、解读的理解能力。2.(2018北京海淀期中,25)如图为某哺乳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①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B.细胞②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C.细胞④不是③的子细胞,④仅有一个染色体组D.细胞④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答案D细胞①形成③的过程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A正确;细胞②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故B正确;细胞④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细胞③细胞质发生的是着丝点分裂,故细胞④不是③的子细胞,故C正确;根据细胞③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判断该动物为雌性动物,故D错误。3.(2019北京朝阳期末,5)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B.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aY=1∶1∶1∶1,则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C.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1∶1∶2,则可能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若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基因组成为AAYY,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等,染色体组数也相同,A正确;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4个共两种精子,若产生的精子为4种且AXB∶aXB∶AY∶aY=1∶1∶1∶1,则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1∶1∶2,则可能是某个A基因突变为a基因,C错误;若细胞基因组成为AAYY,说明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时该细胞中不含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末期,D正确。4.下列是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B.对应丁图中DE段的可是甲图所在的时期C.一般会发生基因重组的是乙、丙图的所在时期D.该动物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答案B依据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分布特点可知,甲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丁图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可对应甲图细胞所在的时期,B正确;通常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而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由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可知该动物是雌性个体,因此其性染色体可能为XX,D错误。5.如图表示某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时发生错误的情况,A~D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B.C1D2和D1C2与C、D的基因结构不同,可能成为C、D的等位基因C.该细胞继续完成减数分裂,可以产生3种类型的精细胞D.该细胞形成的精子中,可能无法观察到C1D2和D1C2编码的错误蛋白质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进而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程度以及减数分裂与变异之间的联系,此类题型需结合基础知识及题图综合分析。图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交换的位置在非姐妹染色单体的C与D基因中(非等位同源区段),交换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故此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异常交叉互换形成的C1D2和D1C2基因与C基因、D基因相比,虽然碱基排列顺序(基因结构之一)不同,但依然处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若控制相对性状,则可能成为等位基因,B正确。经过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最终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各具有图中的一条染色单体,因此精细胞有三种类型,C正确。根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题中涉及的相关基因未必在精细胞中表达,故有可能无法观察到C1D2和D1C2编码的错误蛋白质,D正确。易错警示要充分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和基因重组之间的区别。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且必须限定是等位同源区段的交叉互换(也可以理解为等长交换),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或移接可称为易位。6.(2020北京平谷一模,7)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B.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A错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并证明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病毒按照遗传物质一般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D正确。7.(2020北京海淀一模,6)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只在细胞核内催化反应B.两者都以脱氧核苷酸为底物C.两者都以单链DNA为模板D.两者都能催化氢键断裂反应答案C本题以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为载体,考查了两种酶的作用、DNA复制、转录过程等相关知识点,体现了对生命观念素养中结构与功能观要素和科学思维素养中归纳与概括要素的考查。细胞的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作用是以单链DNA为模板,将单个脱氧核糖核苷酸添加到脱氧核苷酸链(子代DNA单链)上,并催化磷酸二酯键合成。RNA聚合酶用于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四种核糖核苷酸,合成RNA),作用是①催化氢键断裂,解开部分DNA双链;②识别并结合位于DNA上的启动子,启动转录;③将单个核糖核苷酸添加到核糖核苷酸链(RNA)上,催化磷酸二酯键合成。故B、D错误,C正确。真核细胞DNA分子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其次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发生,A错误。8.(2020北京西城一模,9)某种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突变使mRNA中部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导致外壳蛋白无法合成,噬菌体不能增殖。但这种噬菌体能在大肠杆菌C品系中顺利增殖,释放子代噬菌体。下列假设最合理的是 ()A.大肠杆菌C品系中某种突变型tRNA能识别并结合该终止密码子B.大肠杆菌C品系中的某物质能定向诱发噬菌体DNA回复突变C.大肠杆菌C品系中的核糖体能够跳过终止密码子继续向前移动D.大肠杆菌C品系中存在该突变mRNA的互补RNA,辅助其翻译答案A题述表明由外壳蛋白基因突变导致mRNA中部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的噬菌体能在大肠杆菌C品系中顺利增殖,可知mRNA中部出现的终止密码子可以被识别并编码氨基酸,使翻译过程顺利进行,且该氨基酸与原位置的氨基酸种类相同,而在翻译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从而将携带的氨基酸放入合适的位置,但终止密码子不存在与之对应的tRNA,因此题干中现象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大肠杆菌C品系中某种tRNA发生突变,能识别并结合该终止密码子,从而使核糖体正常合成肽链,完成翻译过程,A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B错误;若核糖体跳过终止密码子继续向前移动,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相比正常蛋白质少一个氨基酸,不符合题意,且核糖体不会主动跳过终止密码子,C错误;若大肠杆菌C品系中存在该突变mRNA的互补RNA,则互补RNA会与突变mRNA形成杂交分子,进而抑制mRNA与核糖体结合,抑制翻译过程,无法形成蛋白质,与题意不符,D错误。解题关键根据题中所给关键信息:基因突变导致的终止密码子被识别了,再结合选项中的关键题眼:突变型tRNA能识别并结合终止密码子、定向诱发突变、核糖体跳过、互补RNA,一一进行排除。9.(2019北京朝阳期末,7)真核细胞中的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单链RNA分子,它能识别靶mRNA并与之发生部分互补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中所有miRNA的核苷酸序列都相同B.miRNA中的碱基类型决定此RNA是单链结构C.miRNA通过阻止靶基因的转录来调控基因表达D.miRNA的调控作用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答案D由题知miRNA是一类单链RNA分子,不同的miRNA核苷酸排列顺序一般不同,A错误;由于碱基可以进行互补配对,有些RNA单链可以形成双链结构,因此碱基类型不是决定此RNA是单链结构的唯一原因,B错误;由题知miRNA能识别靶mRNA并与之发生部分互补结合,该过程会影响翻译过程,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C错误;miRNA的调控作用可能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影响,即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D正确。10.(2019北京西城期末,8)如图是tRNA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tRNA是相关基因表达的产物B.tRNA分子一定含有氢键C.tRNA分子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D.不同tRNA携带的氨基酸一定不同答案DtRNA是相关基因转录所得,是其表达的产物,A正确;tRNA内部有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含有氢键,B正确;t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之间靠磷酸二酯键进行连接,C正确;不同tRNA携带的氨基酸可能相同,D错误。能力解读本题A、B、C选项考查辨认、解读的理解能力;D选项考查推理的应用能力。解题关键本题重点考查tRNA的结构、特点以及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知识,掌握tRNA的结构、种类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二、不定项选择题11.(2020山东济宁6月三模)如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l(暗栗色眼基因)与w(白眼基因)属于等位基因B.摩尔根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w只位于X染色体上C.控制朱红眼性状的基因与控制辰砂眼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不可能岀现在细胞的同一极答案ABD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常染色体上,白眼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两者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错误;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w只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控制朱红眼性状的基因与控制辰砂眼性状的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二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12.(2020山东青岛三校月考)HIV是逆转录病毒,其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生成病毒cDNA。AZT(叠氮胸苷)是碱基T的类似物,能取代T参与碱基配对,并且AZT是逆转录酶的底物,可阻断新病毒的形成,但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ZT可作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B.AZT可与碱基A发生互补配对C.AZT会抑制细胞中DNA的复制D.AZT参与细胞中DNA的转录过程答案CDAZT可阻断新HIV的形成,因此可作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A正确;AZT是碱基T的类似物,能取代T与碱基A配对,B正确;AZT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因此,AZT不会抑制细胞中DNA的复制,C错误;AZT是逆转录酶的底物,参与逆转录过程,而不参与细胞中DNA的转录过程,D错误。13.如图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其中1、2、3分别代表相关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过程的原料有四种,2、3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B.图中三种RNA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都存在C.图中的多肽一定需要经过内质网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D.不同的tRNA可能转运相同的氨基酸答案AC分析可知,1过程为DNA的复制,需要的原料为四种脱氧核苷酸,2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3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2、3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A错误;无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进行翻译的过程都需要图中三种RNA的参与,B正确;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图中的翻译过程如果发生在原核细胞内,合成的多肽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加工也具有生物活性,C错误;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因此不同的tRNA可能转运相同的氨基酸,D正确。三、非选择题14.(2020江苏南京模拟)(9分)研究者对XY型性别决定的某一动物的组织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甲、乙两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含性染色体),图中1~7为对应的染色体,F为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图丙为减数分裂过程的示意图,①~③表示有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处于期,细胞内有个染色体组;若1号染色体上有基因F,一般情况下2号和3号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的基因分别是。

(2)图乙是细胞,图中表示性染色体的是(填图中数字)。

(3)图丙中a、b两细胞相比,物质运输效率较高的是。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填图中序号)过程中。

(4)若取哺乳动物卵巢组织进行显微观察,将无法看到和h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1)有丝分裂后4F、F或f(2)初级精母5、6(3)a②(4)减数第二次分裂需要在输卵管中经受精才能完成(2分)解析(1)图甲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若1号染色体上有基因F,一般情况下2号染色体相应位置上的基因也为F,3号染色体是2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其相应位置上的基因为F或f。(2)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生物的两条性染色体不同,雌性生物的两条性染色体相同,则图中表示性染色体的是5、6。(3)图丙为减数分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a、b两细胞相比,a细胞较小,其相对表面积较大,物质运输效率较高。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因此可以发生在②过程中。(4)由于雌性哺乳动物的减数第二次分裂需要在输卵管中经受精才能完成,因此取哺乳动物卵巢组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h同时期的细胞。15.(2018北京海淀期中,33)近些年,研究人员在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发现,如图1所示。(12分)注:MⅠ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MⅡ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1(1)图1中呈现了细胞的产生过程(部分染色体未标出),细胞②被称为,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

(2)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特征是。在“逆反”减数分裂中,若MⅡ中约23%的细胞出现了染色体不均分的情况,那么可以估算出约%的配子异常。

(3)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了染色体的分配规律,如图2所示。染色体的这种分配规律及其意义是

图2答案(1)卵初级卵母细胞交叉互换(2)MⅠ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MⅡ同源染色体分离23(3)参考表格,依据学生思考和解决该问题时的表现描述,确定相应水平并给予该水平的分数。水平一~水平三由低到高,高一级水平的学生表现中涵盖低一级水平的学生表现,未达到水平一的学生,得0分。水平划分学生表现描述得分水平一能准确获取图示信息,理性分析并准确归纳、概括出图示分配规律的特点,但未能正确阐述其生物学意义。如“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进入卵细胞的染色体更多是发生过重组的一条”1分水平二能准确获取图示信息,理性分析并准确归纳、概括出图示分配规律的特点,能结合遗传和变异的知识阐述图示分配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如“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后代具有更多变异性(具有更大的基因多样性)”3分水平三能准确获取图示信息,理性分析并准确归纳、概括出图示分配规律的特点,能结合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讨论图示分配规律的生物学意义。如“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后代具有更多变异性(具有更大的基因多样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子代群体对环境有更大的适应性,有利于进化)”5分解析(1)据图可知,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所以图1中呈现了卵细胞的产生过程。细胞②中已经发生了染色体复制,且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为初级卵母细胞,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2)据图可知,“逆反”减数分裂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因为MⅡ中约23%的细胞出现了染色体不均分的情况,而每个次级卵母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因此异常配子的概率约为23%。(3)由图2可知,重组染色体R进入卵细胞的概率大于非重组染色体NR进入卵细胞的概率,即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这样就使得后代具有更多变异性(具有更大的基因多样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子代群体对环境有更大的适应性,有利于进化。解后反思本题所呈现的减数分裂过程图像和教材中呈现的略有差异,因此给考生造成了认知上的困难。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及模拟题,非选择题都是以新材料、新背景来呈现所考查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结合题干中给出的具体信息进行回答。如本题呈现的是减数分裂过程图,要抓住的关键信息就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细胞和小的细胞,这就与基础知识相对接上了,即能够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减数分裂应该为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再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中的信息进行答题即可。16.(2020届北京朝阳期中,17)(15分)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在加工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