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计量法制建设_第1页
加强计量法制建设_第2页
加强计量法制建设_第3页
加强计量法制建设_第4页
加强计量法制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计量法制建设推动计量事业发展——纪念计量法颁布20周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司长宣湘完善的计量法律制度是建立和完善国家计量体系的基石,是规范计量行为、加强计量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多年来,我国十分重视计量法律制度的建设,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这是一部重要的专业经济技术法律。它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的计量工作从此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计量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计量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我国的计量行政管理体系几经变化,目前已形成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省、地(市)、县三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为主负责组织《计量法》实施的计量行政管理体系。自1999年起地方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行了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领导下,当前全国的计量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二是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为核心,比较健全的计量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计量法》1件、国务院计量行政法规8件、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规章26件、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布的地方性计量法规28件、地方性计量规章4件。此外,一些专业性法规也对涉及的计量工作做了规定。三是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后,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04年7月1日前全面完成了计量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保留了计量行政许可项目9项。总局已向全社会公布了各项行政许可项目的相关信息。各地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如北京、上海等一部分省、市开设了行政许可网上办事大厅,基本实现了网上申报,并能随时查询办理情况。四是我国已形成多层次、分区域设置的计量技术机构网络体系,包括依法设置的计量检定机构2786个,从业人员4.2万余人;依法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2227个,从业人员1.4万余人;固定资产233294万元,共建有实验室40.55万平方米,每年为社会进行检定、校准计量仪器近4000万台件。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已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公益型科研机构。各地也按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要求,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了重组、整合,改变了机构重复建设、力量分散、任务交叉、资源浪费的局面,计量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通过考核授权,促进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坚持“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在保证完成法定任务的前提下,围绕地区经济特点,根据市场需求,抓住社会热点,努力拓展服务新领域,主动上门服务,积极研究和开展在线检测,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业务量大幅提高,近年来,全国各级计量技术机构每年的业务总收入近6亿元。五是形成了包括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计量技术法规体系。目前已建立了对应计量学10大专业177种计量基准的93个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制定了基本覆盖强检目录中计量器具的检定规程197个,满足了计量执法的需要。1995年后开始对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清理,将原有约900个规程中的200个进行了合并,修订了近400个1995年以前颁布的规程,截止到2004年底,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854个,部门计量检定规程1019个,地方计量检定规程482个。此外还有国家计量技术规范305个,其中包括计量基准操作规范179个。1993年起,我国开始采用国际通行做法,组织国家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依靠专家做好计量技术法规的制定工作。目前已有19个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来自计量技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等单位,共有专家330人。六是推行了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增强人们积极主动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普及活动,编制资料,举办各种学习班、讲座;坚持新闻、出版、教育先行的原则。,对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单位不断进行宣传。;对大、中、小学教材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情况严格把关,定期检查,对编写教材的编辑、审校人员举办培训班;国家新制定、修订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检定规程,新撰写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严格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等,除电离辐射领域外,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向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鉴于目前国际情况上在电离辐射领域采用相关国际单位的趋势逐渐明朗,至此,我国电离辐射专业领域量和单位的改制工作也已正式启动。改制技术小组和相关单位已经完成了国家计量基准的改制、教育宣传资料编写等,改制工作正按照改制方案和计划顺利进行。二、科学计量成果显著一是国家计量基准和计量科学技术研究取得新成就。目前,我国正式批准了计量院等10个计量、科研机构研制的177项高精密测量系统作为国家计量基准,专业覆盖长度、热工、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光学、声学、电离辐射和化学等十大计量领域。“十五”期间,在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社会公益性专项、重要技术标准专项和科技基础平台专项等经费支持下,以瞄准国际计量科学前沿,满足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高新技术应用需要为目标,我国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计量基准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其中“铯冷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取得显著成果,不确定度达到8.5×10-15,相当于350万年不差1秒,进入世界最先进水平的行列;“直流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通过原理的改进和关键技术的提高,不确定度达到10-10,在国际关键量比对中证实,技术指标优于国外最好水平10倍以上。二是积极参与了国际比对。1999年10月我国签署了国际计量局(BIPM)发起的《国家计量基、标准和国家计量院颁发的校准和测量证书互认协议》(MRA)。到2005年3月,已经有45个米制成员国计量院、16个CGPM附属经济体计量院以及2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签署了该协议。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共参加国际比对101项次,其中BIPM和CIPM组织的关键比对及辅助比对共91项(含子项目);APMP组织的关键比对及辅助比对共10项;大部分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此外,我国目前已作为主导实验室完成了1项亚太地区的比对工作,还有2项正在筹备中。三是计量标准建设不断加强。我国的计量标准体系是在早期度量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建立起长度、热工、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光学、放射性、声学、化学等十大计量专业的有关计量标准和较为完善的计量标准考核制度,并纳入行政许可范畴。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计量法》和《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计量标准考核工作,保证了国家计量标准体系量值的一致和准确可靠。目前全国经考核合格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有4.2万项,部门、企事业单位最高等级的计量标准有5.2万项,计量标准考评员3500名。四是标准物质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国家一级标准物质1304种,二级标准物质1888种。有部分标准物质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扩大了国际影响。特别是近年来新研制的42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43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可用于食品分析(如大米粉成分分析、海带——茶叶中碘成分分析等)、矿物和材料成分分析(如稀有稀土矿石成分分析、海洋沉积物成分分析、高铬铸铁光谱分析等)、空气质量监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气体、空气中甲烷气体等)、农药纯度分析(扑草净、五氯硝基苯等)领域,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产、科研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五是计量技术和方法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根据国民经济对计量测试及检验的要求,积极开展了针对工程计量与检验技术领域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的国家技术创新项目,以及量值溯源体系的研究,化学计量中以基准方法和基准物质为核心的化学计量溯源体系正在形成,在检验技术、在线测量与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并为有关单位提供了产品的检验技术与标准设备,如质量检验与市场监督技术开发装备研究、电能表检定装置等。许多计量科研成果如“模/数、数/模转换(ADC、DAC)静态测量标准”、“光电比较仪系统非线性测量装置的建立”、“建立光纤损耗/光纤长度和光纤时域反射计检定标准装置的研究”、“激光功率能量计量标准装置与新型激光测量仪器系列研究”等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并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三、法制计量不断加强一是计量器具许可证和型式批准制度日趋规范。国家先后颁布了《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通用规范》、《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的编写导则》、《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规范》、《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等,并组织了考评员培训,制定了一整套考核工作程序。截止到2005年6月底,全国共培训考核考评员2500多名,基本保证了许可证的考核质量和水平。对电能表、水表、煤气表、衡器、加油机、出租汽车计价器等重点计量器具制定了统一的定型鉴定通用大纲和通用规范、制造许可证考核企业必备条件和考核规范。近几年对定型鉴定技术机构进行了整顿。组织专家对申请定型鉴定授权的技术机构进行了考核。经考核合格,分四批公布了六种重点管理计量器具授权定型鉴定技术机构和项目,共授权29家技术机构累计90个项目。为加强对税控加油机和出租汽车计价器这两种监控税源的重要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共组织对40多家企业的税控加油机按统一大纲进行定型鉴定,审核税控计价器定型鉴定报告,组织考评员对企业进行了生产条件考核并颁发制造许可证;审核了60多家企业的税控计价器定型鉴定报告,由有关省级局对这些企业进行了生产条件考核并颁发制造许可证。二是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严格实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加强计量器具进口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凡进口或在中国境内销售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的18类计量器具,应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型式批准;未经型式批准的,不得进口或者销售。近年来,每年平均受理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申请并安排定型鉴定220个系列,颁发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200个系列,颁发临时型式批准证书180张,截止到2005年6月底,累计共向外商颁发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1500多个系列。三是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不断强化。目前我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共有60项117种。各地积极开展了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工作,据统计,2002年全国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器具共961634台(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共29555029台(件);2003年全国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器具共799915台(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共29226340台(件);2004年全国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器具共796097台(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共30290679台(件)。为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的管理,目前正在组织对计量检定证书的封面格式式样进行统一修订。为了规范对加油机等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制定下发了加油机强制检定的合格标志。四是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和商品量受到监管。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对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连续几年组织安排了水表、电能表、煤气表、出租车计价器、税控加油机、电子计价秤、称重显示器、眼镜计量仪器、电子血压计、玻璃液体体温计、心电图仪、称重传感器、瓦斯计、粉尘测量仪、蒸汽测量仪、水银血压计等多种计量器具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同时,建立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国家、省两级计量监督抽查制度。自2000年起,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抽查纳入国家监督抽查计划,每年组织两次,每次15个省,10类定量包装商品。各地也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和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五是市场计量专项整治力度加大。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近年来连续开展了市场计量专项整治活动。2002年组织开展了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专项整治,全国30个省(区、市)共出动计量监督执法人员8.8万人次,检查在用计量器具总数191万余台(件)、公平秤19101台(件)、定量包装(零售)商品257110批次、加油站66213家、在用加油机223095台(件),查处集贸市场计量器具违法案件23351个、集贸市场定量包装(零售)商品计量违法案件12901个、加油站加油机计量违法案件3395个;2003年组织开展了眼镜制配场所计量监督检查,全国30个省(区、市)共检查眼镜店20981家、眼镜产品生产企业190家;2004年组织开展了餐饮业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全国31个省(区、市)共检查餐饮店77485家、在用衡器111712台(件)、量杯和量提53120个。此外,2003年配合国务院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全国30个省(区、市)共检查食品类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30529家。四、工程计量得到发展一是社会公正计量行(站)得到规范。1995年颁布《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监督管理办法》和考核规范后,目前全国已批准建立了1200多家社会公正计量行(站)。各地加强了对公正计量站的监督管理,包括:培训计量管理及检测人员,实行持证上岗;每年抽查考核一定比例的公正计量站,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撤消一些不完全独立于交易双方、开展计量检测工作不规范的公正计量站,并将原挂靠在质检部门及计量技术机构的一些公正计量站与局、所分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等。二是计量校准市场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校准以其自愿、经济、平等和实用等自由量值溯源特点,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被我国企业所采用。通过开展量传体系改革大讨论,选择在上海市和湖北省进行推行校准工作的试点,大力宣传校准理念,介绍校准服务典型经验,全系统乃至社会各界对校准工作的认识趋于统一。在政策上,允许企业对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自主选择量值溯源的方式,自主选择校准机构;在技术上,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普及校准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先后出台了一批推动校准工作的指导性技术规范;在组织上,动员省级以上的计量技术机构开始实施校准服务,鼓励申请校准实验室认可,初步形成了一支科学公正、准确可靠、优质高效、方便客户的校准服务队伍。目前,全国性的校准市场初步形成。根据对全国20个省级计量院(所)统计,校准的工作量正在逐年大幅度增加,最高已占全年工作量的80%。一些校准服务联合体开始出现,如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首组建了全国校准联盟,以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为首组建了浙江省方正校准集团有限公司,以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五所为主体组建了赛宝计量检测中心等,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有效的校准服务。三是企业计量工作不断加强。八十年代,全国有10万多家企业参加了计量定、升级活动,占当时全国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大中型骨干企业90%以上达到了计量定、升级要求,有1025个企业取得了国家一级计量合格证书,获得了“国家计量先进单位”称号。在此基础上,1995年后依据国际标准ISO10012制定了“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培训并考试合格计量检测体系考评员690人,开展了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的工作。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经审查合格,共有900多家企业取得计量检测体系证书。其中,自2004年10月以后,按照新的ISO10012标准和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已完成163家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的确认。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按照1999年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计量工作的意见》和2000年印发的《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积极组织开展了计量合格确认等工作。2005年7月颁发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明确今后将由社会中介机构依据国家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组织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我国计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已牵头成立了计量体系认证中心,面向社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四是C标志开始推广。为加强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2002年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工作,提出了定量包装商品C标志的管理和考核要求。目前全国已有650多家企业6400多个规格的定量包装商品被批准使用“C”标志。为调动企业主动申请“C”标志的积极性,实行了扶优限劣政策,对管理较好的取得“C”标志的企业给予一定优惠,包括凡是带有“C”标志的产品一律免于市场计量监督抽查;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其定量包装商品必须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开展计量保证能力评价的定量包装商品要取得C标志。五是企业能源计量工作不断深入。2004年5月,结合“世界计量日”宣传,在北京举办了以“计量与节能”为主题的研讨会。2005年度“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以“计量与节能”为主题,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部署,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与世界计量日的宣传紧密结合,经济日报、中国质量报等都作了报道。其中,《中国质量报》以“节能与计量”专栏的形式在头版刊发了6篇报道,深层次、大容量对能源计量进行深入报道。5月20日在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举办了纪念“世界计量日”暨全国能源计量主题现场会,来自全国有关行业和企业的代表140多人,就企业计量工作与能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2005年7月颁发了《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目前正在组织修订《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国家标准,近期还将组织开展全国企业能源计量状况抽样调查活动,以推动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深入开展。五、计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一是积极参加国际和区域计量组织的活动。目前,我国已参加七个国际和区域计量组织:国际米制公约组织(CONVENTIONDUMETER)、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IMEKO)、亚太法制计量论坛(APLMF)、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国际标准物质信息数据库(COMAR)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世界卫生组织次级标准剂量实验室网(IAEA/WHOSSDLs)。每年都参加上述组织的历届年会、部分技术委员会会议、国际比对、交流研讨、培训、制修订国际建议等活动。我国是OIML18个技术委员会中8个技术委员会的积极成员(P成员)。先后派团参加有关国际会议约100余次,参与讨论、制定、修订的国际建议共约380多件次。我国先后承担了OIMLTC13/SC1、TC17/SC1、TC10/SC3秘书处的工作。二是不断加强双边计量交流与合作。目前,我国已与近40个国家和地区在计量方面有过交往。其中,与20多个国家的政府或民间计量机构有计量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并签署了27个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包括谅解备忘录、会谈纪要等)。1999年11月,与荷兰国家计量院(NMi)签署了关于非自动衡器型式试验结果互认协议;2001年11月,与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签署了中德非自动衡器和称重传感器型式试验报告互认协议;2005年7月,又与英国国家度量衡实验室(NWML)签署了非自动衡器、称重传感器、加油机、自动衡器等6种计量器具型式试验报告互认协议。在互认协议框架下积极开展了中荷、中德互认协议的执行工作,共受理了9家制造商18个系列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换证工作,促进了我国计量器具产品的出口。《计量法》实施至今已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尽快修订《计量法》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作为测量手段,诸如约瑟夫森效应、量子化霍尔效应、激光冷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