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基础知识完整版_第1页
信息处理基础知识完整版_第2页
信息处理基础知识完整版_第3页
信息处理基础知识完整版_第4页
信息处理基础知识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篇信息处理基础知识第1章信息技术基本概念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应用考试大纲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应用试题统计本节试题统计如表1-1所示。表1-1本节试题统计试题分值考查的知识点2005年11月上午试题311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应用2006年5月上午试题251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应用典型例题【例1-1】(2006年5月上午试题25)以下关于信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5)。(25)A.信息就是数据信息可以脱离载体独立传输信息可以表示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变化,但不能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信息的基本概念。数据和信息这两个概念是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术语。(1)数据和信息的基本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是:“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这种特殊表达形式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或者用自动化的装置进行通信、翻译转换或者进行加工处理”。因此说,数据是预先约定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或字母(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涉及到事物的表示形式,是信息的形式。例如,约定用负电压表示二进制数字“1”,用正电压表示二进制数字“0”,这里数字“0”和“1”就是数据。信息是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信息以其不断扩展的内涵和外延渗透到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信息、材料、能源是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3大支柱。信息的增长速度和利用程度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信息系统中,通常把信息的发生者称为信源,信息的接收者称为信宿,传播信息的媒介称为载体,信源和信宿之间信息交换的途径与设备称为信道。其中,信源和信宿是相对的,即一个信源可能就是另一个信源的信宿,一个信宿也可能是某一个新的信源。(2)信息的特性•可传输性:信息需要依附于某种载体进行传输。•可识别性:信息能够以一定的方式予以识别。•可处理性: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处理。•可还原再现性:信息能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递、还原再现。•扩散性和可共享性:同一信源可以供给多个信宿,因此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时效性和时滞性: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效的信息,在此时间之外就是无效信息。而且任何信息从信源传播到信宿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都有其时滞性。•可重复利用性:信源发送的信息不论传送给多少个信宿,都不会因信宿的多少而减少,并且一种信息是可以多次被反复利用的。•存储性: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上。•信息是可以转换的: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了解、掌握数据与信息的基本概念。针对这道题目,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所以答案应该是(25)D。【例1-2】信息一般有4种形态,包括数据、()、声音、图像。乐谱符号B.音乐C.文本D.录音【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信息的形态转换。(1)信息的形态信息一般有4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这4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照片被传送到计算机,就把图像转化成了数字。(2)信息类型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按照其重要性程度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按照其应用领域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和军事信息。按照信息的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按照信息的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熟练掌握信息的特性及其形态。针对这道题目,信息一般有4种形态,包括数据、文本、声音、图像,所以答案应该是C。【例1-3】(2005年11月上午试题31)如果按照专业信息工作的基本环节对信息技术进行划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主要属于(31)的应用。(31)A.信息获取技术B.信息传递技术C.信息存储技术D.信息加工技术【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信息技术的分类。(1)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一种技术体系。其基础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具体而言,信息技术是指感测、通信、计算机智能以及控制等技术的整体,通常包含信息的识别、检测、提取、变换、传递、存储、检索、处理、再生、转化以及应用等。因此说,信息技术延伸了人体的信息器官,如感觉器官、神经网络、思维器官等。其中,感测技术包括测量技术和传感技术,如遥感和遥测技术等。通信技术是人们获取、传递、交换和分配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们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长。智能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智能技术是人们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能力的延长。控制技术则根据输入的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进行干预,使其发挥作用。(2)信息技术的分类按照专业信息工作的基本环节可以将信息技术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加工技术、信息标准化技术等。信息获取技术:是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不能准确感知或不能感知的信息转化为人能感知的信息,如气象卫星、望远镜等。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只有通过交流和传递才能发挥作用,从中国古代的烽火狼烟到现代广泛使用的电话、网络,都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信息存储技术:是指在各种载体上保存信息的技术,如印刷、照像、刻录光盘等。信息检索技术:是指迅速、准确地从大量信息中查找出有用信息的技术。信息加工技术:是对信息进行分类、排序、转换等一系列加工的技术。信息标准化技术:是使信息获取、传递、存储、检索等环节更有效衔接的技术,如文献标准、汉字编码等。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分类及其具体含义。针对这道题目,“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主要属于信息获取技术的应用,所以答案应该是(31)A。本节小结本节要求考生掌握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基本特性、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分类等,了解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本节内容的知识点,作为基础知识,既可以直接考核,也可以融合在其他知识点中。全真模拟训练同一信源可以供给()信宿。A.一个B.多个C.最多两个D.唯一的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数据不随载荷它的物理介质改变而变化B.信息随载荷它的物理介质改变而变化信息不随载荷它的物理介质改变而变化数据和信息都不随载荷它的物理介质改变而变化如果按照专业信息工作的基本环节对信息技术进行划分,温度计主要属于工^的应用。A.信息获取技术B.信息传递技术C.信息存储技术D.信息加工技术下列()说法是正确的。信息不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信息不可以转换信息不能够被识别乐谱被乐师演奏,就把乐谱符号转化成()。A.图像B.文字C.数据D.声音参考答案1.B2.C3.A4.B5.D初等数学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数据的简单统计、常用统计函数、常用统计图表

试题统计本书试题统计如表1-2所示。表1-2本节试题统计试题分值考查的知识点2005年11月上午试题641应用统计计算(求比例率)2005年11月上午试题651应用统计计算(求测试数据的平均值)2005年11月上午试题661应用统计计算(求平均增长率)2006年5月上午试题261应用统计计算(根据年均增长率求达到期望产值的年限)2006年5月上午试题271应用统计计算(利用不等式关系求平均值)2006年11月上午试题251应用统计计算(求平均速度)2006年11月上午试题261应用统计计算(求测试数据的平均值)2006年11月上午试题271统计常识2006年11月上午试题691统一度量标准,计算平均分2006年11月上午试题701测试数据的有效位数问题典型例题【例1-4】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20分钟分裂一次,一个分裂为两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菌由1个可以繁殖成()个。D.1024A.128B.256CD.1024【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如下。(1)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1,a2,a3,…,an,…。(2)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通常用字母q来表示(q手0)。等比数列的第n项:an=aqm(q手0)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S户a1+a2+a3+・・・+an0^(当q丰\)\_q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分析题目\_q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分析题目针对这道题目,由1个细菌开始培养一个首项%=2,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得。9=29=512,所以答案应该是C。将其转化成数列问题,利用数学公式解题。第n次分裂繁殖所得的细菌数为an,则{an}是

每20分钟分裂1次,3个小时共计分裂9次,【例1-5】(2005年11月上午试题66)近5年来,中国的软件出口规模发展很快。1999年的出口额为亿美元,2004年的出口额为26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约10倍,估计年平均增长率为(66)。(66)A.40%B.50%C.60%D.100%【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等比数列的应用问题。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分析题目,将其转化成等比数列问题,利用数学方法解题。针对这道题目,假设软件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X,1999年到2004年软件出口额是首项为a1=,公比为q=(1+x)的等比数列,2004年的出口额为26亿,所以有x(1+x)5=26,推导出(1+x)5=,计算比较得出x==60%,所以答案应该是(66)C。【例1-6】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家用电器,若某件家电产品价格为1150元,购买时先支付了150元,以后每月都交付50元,并加付欠款利息,月利率为1%,若购买后的第1个月为开始计算分期付款的第1个月,问分期付款的第11个月该付(1)元,全部货款付清后,买这件家用电器实际花了(2)元。(1)A.52B.55C.D.57(2)A.1150B.1250C.1255D.1350【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利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差数列的基础知识如下。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广a1+(n-1)d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和:S=a+a+a+••・+a=〃(%+气)=na+"'"—')d

n123n?12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公式解题。针对这道题目,建立等差数列,求数列的第n项的值和前n项的和。购买时欠款1000元,每月付50元,分20次付完,设每月付款数列{an},则a1=50+1000x=60(元)a2=50+(1000-50)x=(60-(元)a3=50+(1000-50x2)x=(60-x2)(元)a11=60-x10=55(元)an=60-x(n-1)(1<n<20)全部货款付清后付款总数:S2O=150+(。1+?』20=150+(60+60-0.5x19)x20-2=1255(元)所以答案应该是(1)B,(2)C。【例1-7】从a、b、c、d、e、f、g、h这8个不同字母中每次取5个字母,字母a、b必须在内的不可重复排列的方法有()种?A.1200B.2400C.3200D.480【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排列、组合和乘法原理等概念。完成某项工作通常有多种方法,而在计算“方法的种数”时,常常要用到排列与组合的知识。有关排列与组合的主要基础知识如下。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如果完成某件事有n类办法,这些办法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任选其中一类都能达到完成此事的目的,在第1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如果完成某件事可以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M1xM2x-xMn)种不同的方法。排列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意取出r个不同的元素(0v&n),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这样的一列元素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r个不同元素组成的一种排列,对于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通常用Pr来表示。每一种排列由在r个有次序的位置上各放上一个元素所组成。第1个位置上的元条有n种不同的取法;在它取定之后,第2个位置上的元素只有(n-1)种不同的取法;前两个元素取定之后,第3个位置上的元素只有(n-2)种不同的取法;依次类推,第r个位置上的元素只有(n-r+1)种不同的取法,按照乘法原理,所有排列的个n!数为:Pr=n(n-1)(n-2)…(n-r+1)或(规定0!=1)n(n-r)!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意取出一个元素,然后放回去,再取一个,然后又放回去,这样共进行r次,所得不同的排列共有nr种。组合设有n个不同的元素,从它们中间任取r个(0vr<n)元素构成一组,这里不用考虑r个元素的次序,只研究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对于所有不同的组合的个数,通常用q来表示。即n(n-1)(n-r+1)n!Cn=Cn-r=n=组合问题与排列问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排列问题要考虑取得的元素的前后次序,而组合问题不考虑这种次序。一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将问题与排列、组合的概念结合起来,然后利用公式计算。针对这道题目,有多种解题方案。第1种方法:先选出5个不同字母,其中包含。、b字母(是组合问题),然后对选出的5个字母进行全排列,依据乘法原理有C3P5=2400种。65第2种方法:对于给定的5个位置先安排a、b,有P2种方法;再从剩余的6个字母5中选取3个字母,安排到其余的3个位置上,有P3种,依据乘法原理有P2P3=2400种。TOC\o"1-5"\h\z所以答案应该是B。656【例1-8】有4名优秀学生被保送到3所学校,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学生,不同的保送方案的总数是()种。A.24B.36C.48D.72【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排列、组合。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分析题目,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针对这道题目,将4名学生分成3组,有C:种方案,对3组学生安排3所学校,有P3种方案,根据乘法原理,共有C2气=36种方案[所以答案应该是B。3【例1-9】(a+b)n展开式中:与第k项的二项式系数相同的项是()。(0<k<n)A.第n-k+1项B.第n-k+2项C.第n-k项D.第n-k-1项【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二项式定理。有关二项式定理的主要基础知识如下。二项式定理基本公式(a+b)n=C0an+C1an-1b+C2an—b2++CnTab-1+Cnbn二项式系数的性质"nnnn通项公式:T=Ckan-kbkk+1n•…Cm=Cn-m2n=C0+C1+C2++Cn-1+Cn奇数项系数之和=偶数项系数£和。"针对这道题目,由于第k项的二项式系数是Cf,而C=Cn-k,Cn-k是第n-k+1项的系数。所以答案应该是A。"

【例1-10】有5名女篮球队员的身高分别为193、182、187、174、189厘米,这5名队员的平均身高是()。A.A.180B.183C.185D.188【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测试数据的简单统计计算。对某个指标进行多次测试,将得到一组观测值。统计观测值有一种集中的趋势,即在某个数值附近的频数比较大,这种趋势集中的数值称为统计观测值的位置特征。位置特征有多种估计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1)简单算术平均数TOC\o"1-5"\h\z若有某个指标的n个观测值x,x,,x,它们的算术平均数用X=1Ex来计算。这12nn1i=1一公式较简单,但在观测值的数值较大时,则计算比较麻烦,可以先估计一个数。,然后将每一观测值减去c得x',即x'=x-c•。•则iiini=1(2)加权算术平均数若有某个指标的观测值x「七,数为:,七,f是观测值七出现的次数,它们的加权算术平均x=1乙=1E(x'+c)=1Eni=1(2)加权算术平均数若有某个指标的观测值x「七,数为:,七,f是观测值七出现的次数,它们的加权算术平均f

1—

E

if

1—

E

iE#I,iJfi=1i=1ii=1i=1其中±正好是观测值x,的频率。,,'ii=1(3)几何平均数计算公式为:G=$X2~~X7其中:G——几何平均数;X^——第i项的数据值;N——数据的项。TOC\o"1-5"\h\z(4)中位数'・…中位数是全部数据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值,用Md来表示。若观测值x,x,,x经过重排后为x*<x*<,,<x*,则中位数12n12nxL若n为奇数•••M=J12…d1/__、2(匕+x注若n为偶数中位数可以消除异常观测值的影响,在有些比赛(如体操比赛、歌手大赛)评分中,常常将裁判的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进行平均,这也是消除异常值的一种办法。(5)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值,用Mo来表示。对一组观测值的众数可能是不唯一的。针对这道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