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漆器课件_第1页
日本漆器课件_第2页
日本漆器课件_第3页
日本漆器课件_第4页
日本漆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apan:漆国漆艺

北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中正在梳妆打扮的妇女所坐凳子以及桌上盛化装品的盘子皆为漆器。北宋年间,漆器成为民间标榜财富的标志之一。在英文中,瓷用“china〞表示,它同时代表中国;而漆,却是用“japan〞表示,这个词代表的是日本。由于技艺传承人的缺乏,漆器工艺在中国险些失传,但在日本却得到了延续。确切地说,从明朝后期开始,日本在漆艺方面就渐渐超越了中国。谈漆器,不能不提到日本的漆艺。

生漆与美食的美妙联姻清晨用漆碗享用早餐已经成了一项特别正式的习俗。可我们不应忘记漆器餐具最开始的目的,带盖的漆碗可以保持食物的温度和芳香。另一个非常特殊的特点就是生漆自身独有的气味,有少数人也许不喜欢,但它的确实确散发着清新宜人的味道,这味道实际上会提高你的食欲。

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以后,日本对漆艺进行了加工、创新,融入了更多的日本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纯粹日本风格特征的漆文化。日本继承了中国传统漆技工艺,深刻理解并遵循了唐宋以来形成的中国漆艺的表现风格、审美取向和漆工艺技法真谛。轮岛涂重箱铁线莳絵

在木制材料上先反复涂抹底漆,到完成要花费3—6个月这样一段较长的时间。

轮岛漆闻名世界的高级漆器汉唐时期漆器的神秘之旅漆器本来是中国的一项传统工艺,那么它是何时传到日本?通过什么方式传入日本的呢?让我们随着历史的痕迹一步步揭开“漆器留日〞的神秘之旅吧。

历史传承

据目前现有的资料记载,漆艺在汉代传入日本,中国向日本单方面输出各种漆技工艺。从考古开掘的成果看,日本绳文时代晚期(前300年以前)的漆器颇为丰富,有漆碗、壶、钵、首饰、酒杯、梳子、弓、木刀等,技法上也有单色髹〔xiu〕涂和双色彩绘两种。弥生时代(前300-300年)由于受中国大陆文明的强烈影响,日本的髹漆工艺水平得以提高。

公元二、三世纪内,日本有三十多个诸侯国与中国北魏通使交往,最重要的有邪马台和大和国。日本飞鸟时代漆器杰作——密陀绘玉虫厨子就被日本学者田边泰认为是承袭我国六朝的衣钵。这一时代被视为日本早期漆艺与中世纪漆艺的分水岭。

魏晋时期中国漆技创造了夹纻脱胎造漆佛像法,用这种漆技造的佛像很轻,一丈多高的佛像一人就能举起,历史上有名的鉴真东渡把漆器也带入了日本,由此开启了日本奈良时代全盛的漆文化,日本迄今保存的“夹纻〔zhù〕干漆像〞再现了鉴真东渡的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

宋代日式漆艺似有凌驾之意

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以后,日本对漆艺进行了加工、创新,融入了更多的日本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纯粹日本风格特征的漆文化。公元894年,日本废止遣唐使,断绝与中国的官方往来,它也成为日本美术界的重要分界线。

平安后期,日本美术领域出现全面的国风化倾向,在漆艺上表现为纹样图案与造型设计上的和风式变革,如在家具、风筝的山水风景中,以自然主义的彩绘画法忠实摹写自然形态:山峦叠翠、断崖悬藤、飞蝶舞蜂、戏溪鸳鸯等等,融装饰性与写实性于一体,在中国山水花鸟卷轴画根底上创造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螺钿器

平安时代螺钿已经广泛应用于日本的建筑和室内装饰,螺钿器成为日本引以为骄傲的传统工艺品并被作为珍贵的礼品赠给外国。由于日本螺钿技术在宋代已经超过中国,致使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误认为:“螺钿器本出倭国,物象百态,颇极工巧,非假设今市人所售者。〞由此可见当时日本的漆器先进到连中国人都认为这种技术原本就来自日本。10—13世纪这种风格的漆艺开始进入中国。镰仓时代(1180—1334年),日本匠师又模仿中国宋代雕漆制造知名闻遐迩的“镰仓雕〞。15世纪即明代中叶,漆器制作又形成装饰的顶峰,华贵艳丽之风再起。金丝银片又与螺钿错杂镶嵌在漆器上。

明清时期,日本漆器产业普遍繁荣。作为精美的日常生活用具得到使用,它和茶道、插花一样成为日本人的生活艺术之一。黑漆嵌螺钿云龙纹盖碗,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为琉球国进贡大清的贡品

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圆盘,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为琉球国进贡大清的贡品

黑漆嵌螺钿双龙戏珠长方攒盒,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为琉球国进贡大清的贡品

何为螺钿器?螺钿漆器是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20世纪,先后在江苏扬州、山西、安徽、上海等地得到恢复,并称为点螺,即精心选用夜光螺等优质贝壳,将其剥离、裁切成纤细的点、线、片,然后一点一点地嵌贴于漆器底地上,有时还间以金、银的条、片、屑等,再经髹饰、推光而成,作品五光十色,灿假设虹霞,精致纤巧。日本的现代漆器,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也有许多创新。他们的漆器中即有能反映精致细腻的民族特点的元素,又有能反映时代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