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垄隧道出洞施工方案_第1页
木林垄隧道出洞施工方案_第2页
木林垄隧道出洞施工方案_第3页
木林垄隧道出洞施工方案_第4页
木林垄隧道出洞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林垄隧道出洞方案1.编制依据⑴承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设计文件等。⑵《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⑶《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⑷《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⑸《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101.1-2003J259-2003),⑹《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规范》(GB50086-2001)⑺《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⑻《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3-2005),⑼《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⑽《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铁建设【2003】48号),⑾《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2006)⑿国家、铁道部及浙江省衢州市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及条例等。⒀现场踏勘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等资料。⒁集团公司近年来高速铁路类似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⒂集团公司通过北京华夏认证中心认证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ISO14001:2004环境管理标准及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编制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⒃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2.工程概况2.1工程位置木林垄隧道位于江山市贺村镇马田坂村木林垄山体内,隧道范围属于丘陵区,坡缓峰圆。隧道进口里程为DK292+946本隧道采用单口掘进,从隧道出口向进口掘进,全长404m,洞身最大埋深约60m、最小埋深不足5m。隧道一字上坡,坡度为7.2‰。平面曲线半径为9000m。隧道附近有坛石镇占塘村和贺村镇马田阪村,区域内村与村之间均有水泥路和砂石路相通。2.2地形地貌木林垄隧道隧址区主要为剥蚀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为1440~220m,最高点位于隧道洞身,标高为+220.0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标高为+140.0m,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地貌总体表现为剥蚀丘陵与丘间谷地相间;剥蚀丘陵自然坡度10°~40°不等,丘坡相对高差约90m,丘坡上植被发育,多为松树和灌木,进口坡脚谷地地势开阔、平缓,多辟为村庄及水田,进口左右两侧分布有采石场;出口坡脚谷地地势起伏、狭长,多辟为村庄及水塘。2.3气象特征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活动频繁,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多年平均温度18.7℃,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5.4℃,天气干燥;夏季多东南风,气温高,光照强,空气湿润;春秋两季气旋活动频繁,冷暖变化大。春季及初夏多锋面雨,夏秋之际多台风,季风环流的方向与主要山脉走向基本正交,山脉起着阻滞北方寒流和台风的作用。年平均降水量1200~2400之间,总的分布趋势自西向东北递减,但地形影响显著,山区大于丘陵区,丘陵区大于滨海平原区。其中4—6月多雨,占53%,易发洪、涝灾害;7~9月占20%,早灾频繁。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变化较大。2.4地震动参数根据《新建铁路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浙江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项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隧址区浙江境(DK282+946-DK283+35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为0.35s。2.5工程地质特征2.5.1地层岩性

丘坡表层局部为Qel+dl粉质粘土,DK282+946~DK283+050下伏基岩为臭陶系上统长坞组(O3C)钙质泥岩;DK283+050~DK283+270下伏基岩为臭陶系上统长坞组(O3C)钙质泥岩和黄龙组(O3h)泥灰岩;DK283+270~DK283+350下伏基岩为臭陶系上统黄龙组(O3h)泥灰岩。由新至老叙述如下:2.5.1.1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粉质黏土,褐灰、褐黄色,硬塑,主要成分为粘粒,局部夹细角砾,砾径2-15mm,表层含植物根系,层厚0-6米。2.5.1.2臭陶系上统长坞组(O3C)钙质泥岩:灰色、咖啡色,泥质结构,层状结构,钙质胶结,强~弱分化,主要分布在DK282+946~DK283+220段。钙质泥岩,强风化,灰色岩芯呈碎块状,块径2~8cm,局部为少许短柱状,节长5~16cm锤击易碎,层厚2~8cm。钙质泥岩,弱风化,咖啡色,岩芯呈短柱状~柱状,节长5~59cm,RQD=61%~85%,局部节理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2.5.1.3臭陶系上统黄龙组(O3h):泥灰岩,瘤状灰岩,弱风化,灰色、紫灰色,泥灰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节长11~59cm,RQD=56%~84%,局部夹碎块,块径2~9cm,主要分布在DK283+220~DK283+350。2.5.2地质构造隧道区位于测区扬子板块,属巨型复式背斜钱塘江~江山褶皱一部分,该背斜平面上北东向张开,南西向转折收敛的喇叭状展布形状,隧道区域上位于该复褶皱的转折端,构成地层主要为臭陶系地层,隧道从臭陶系上统长坞组(O3C)和黄龙组(O3h)地层中穿过,受构造影响,岩层产状变化大,其中小里程长坞组地层走向基本平行线路,次级小褶皱极端发育,测绘可见多个褶皱核部,地层总体产状倾向南,163°~171°∠27°~35°,大里程为黄龙组底层,岩质相对坚硬产状变化略小,主要为235°∠28°,个别点亦有异常。据区域资料及物探资料分析及沿线实际调查,沿线小里程和大里程二者产状不协调,在DK283+090附近以断层形式接触,物探有明显反应,产状近直立,断层宽度不大,推测小于15米,其中DK283+050~115段为断层影响带,岩体碎,含水,易产生塌方掉块,对隧道工程有较大影响.受构造影响,构造节理十分发育,节理面多陡倾,多为密闭~微张,少填充,节理平直~光滑,裂隙延伸长度一般大于3m,且多为穿透性裂隙,造成测区岩体呈碎裂镶嵌状,少量呈块状,围岩较破碎。2.6水文地质特征2.6.1地表水地表水主要为季节性冲沟,靠大气降水补给,汇集于沟谷,集会时水量不大,隧址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通过。2.6.2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情况及其变化特征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孔隙潜水、构造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2.6.2.1第四系残坡积层孔隙潜水地下水埋深受地形控制,隧道轴线附近第四系残坡积层内地下水沿丘陵坡脚雨季有水渗出,一般季节呈湿润状态;由于覆盖层较薄,且含水性和透水性差,地下水水量贫乏。2.6.2.2构造裂隙水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断层破碎带和构造节理中,节理发育,岩体破碎,与地面连通性较好,水量较丰富,但受节理空间分布无规律性、突发性等特点,构造节理水具有透水突发性,水量大小不一等特点,施工中应加强防范。2.6.2.3碳酸盐岩溶水木林垄隧道碳酸盐主要为钙质泥岩和泥灰岩,岩溶发育一般,主要以溶隙为主,该区未见明显天坑,落水洞等集中径流补给通道,隧道汇水面积小,地表水补给量一般,地表水下渗后,有裂隙向下汇集后转向以水平径流为主,沿近于水平方向溶洞等形式在区域排泄基准面以泉水的形式泄出地表。隧道洞身部位主要位于岩溶水的垂向渗流带,岩溶水含量一般。2.7进口围岩情况木林垄隧道围岩分级及工程地质评价表序号里程长度(m)围岩分级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1DK282+970~DK283+00535V隧道进口,剥蚀丘陵,坡度10°~30°,进口多辟为村庄,鱼塘和田地,丘坡植被发育,多为松树和灌木,交通便利,丘破表层局部为(Qel+dl)粉质黏土,硬塑,下伏臭陶系上统长坞组(O3C)钙质泥岩,咖啡色,强~弱风化,强风化为碎块状,厚2~8cm,下为弱分化,岩层产状多变,次级褶皱发育,总体产状163°~171°∠27°~35°,洞口浅埋,右侧顺层,易发生坍塌,掉快和侧壁失稳。

3.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出洞开始施工日期:2011年7月20日出洞日期:2011年8月20日总工期:1个月。4.现场组织机构、人员、机械配备情况我分部办公地位于江山市坛石镇,分部领导层由分部经理(1人)、分部书记(1人)、总工程师(1人)、分部副经理(1人)、安全总监(1人)组成,设工程管理部、计划部、财务部、安质部、物资设备部、综合管理办公室,6个职能部门。分部下辖1个测量队、1个试验室、1个施工架子队(龙洞山隧道架子队)、1个砼集中拌和站、1个钢筋加工场、1个喷锚拌和站。配备主要人员如下: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学历专业职称专业年限备注1邹德玉男1973.4.19经理本科道路与桥梁高级工程师14

2赵成龙男1972.10.20总工程师本科土木工程高级工程师14

3胡宗明男1971.10.10副经理本科铁道工程高级工程师14

4何开成男1963.9.24安全总监兼安质部长专科铁道工程高级工程师21

7李刚男1971.2.8工程部长本科公路与桥梁高级工程师16

8戴元海男1960.1.21测量队长本科测量工程师23

9肇明男1978.11.9试验室主任本科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师12

10罗金钟男1960.1.11综合保障队队长本科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师17

11刘守凯男1963.11隧道队队长本科道路与桥梁工程师23

12张云飞男1976.9隧道队技术负责人本科铁道工程工程师9

13王熹男1987.6技术员本科道路与桥梁助工1

14巩如涛男1985.11质量员本科土木工程助工2

15刘正宏男1968.1安全工程师本科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师18

16侯屹峰男1985.2试验工程师大专铁道工程助工1

17王昌水男1960.12保管员

10

18张钰虹男1970.5保管员

12

架子队主要人员:17潘树凡男1962.10隧道队领工员

15

18陈斌男1971.2电工

6

19王明龙男1988.10焊工

8

20杨文宝男1978.5焊工

10

21杨帅男1990.8拌合站操作员

17

22冯连国男1979.9电工

15

23杨文义男1970.2铲车驾驶员

18

24孙大维男1984.5焊工

15

25李文涛男1984.1驾驶员

10

26王培明男1982.3挖掘机操作员

10

27张永利男1973.3安全员

10

28崔利男1980.10爆破员

10

29李洪东男1974.2爆破员

16

30刘守军男1965.10爆破员

18

主要设备配备如下: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数量技术状况进场日期使用工点备注1空压机20m31台95%2010.5.10木林垄隧道

2装载机LG8551台100%2010.5.10木林垄隧道

3砼湿喷机HS9001台100%2010.5.10木林垄隧道

4冷弯机

1台95%2010.6.20木林垄隧道

5发电机KHI2501台100%2010.6.20木林垄隧道

6凿岩机YT2815台95%2010.5.10木林垄隧道

7空气压缩机4m31台95%2010.5.10木林垄隧道

8拌和站500型1组100%2010.5.10木林垄隧道

10运输车

1台100%2010.6.18木林垄隧道

11挖掘机2001台95%2010.5.10木林垄隧道

12出渣车20t2台95%2010.6.18木林垄隧道

13钢筋切割机GW40-11台100%2010.6.18木林垄隧道

14电焊机315型6台100%2010.5.10木林垄隧道

15注浆机FBY2台95%2010.6.18木林垄隧道

16输送泵

1台100%2010.5.10木林垄隧道

17抽水机2.2~5.5KW15台100%2010.5.10木林垄隧道

5.出洞技术方案本隧道进口里程DK282+946,明洞长24m,采用明挖法施工。隧道施工从隧道出口向进口方向单面掘进开挖。临近出洞前先将隧道进口大管棚完成,再继续从隧道出口向进口方向进行出洞施工。5.1施工准备便道施工、场地平整。测量放线:隧道边线、中线、洞口标高。5.2洞口施工流程图洞口、明洞段施工流程图5.3隧道出洞重点及难点隧道进口偏压浅埋,贯通风险较大,施工中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确保隧道安全顺利出洞。隧道出洞前施作一环φ108mm超前长管棚,管棚长38m。5.4洞口施工防排水隧道出洞前,按照设计图和现场实际规划好截排水系统。先进行测量放线,在洞口开挖边坡线5米以外施工截水沟,截水沟通向路基边沟,以利截排水,以防雨季山坡汇积水冲洗已开挖的坡面,减少大气降水对洞口围岩的影响。同时将洞口段开挖线以外10~15米范围的洼地、危石等进行处理,防止地表水向下渗漏或陷穴等继续扩大影响隧道安全,确保边仰坡稳定。截水沟采用人工开挖,按设计要求浇筑C25混凝土。按矩形断面施工,沟底宽60cm,沟深60cm,顶面净宽60cm。截水沟线型做到圆顺,排水顺畅并与路基排水系统顺接,截水沟的上游进水口与原地面衔接紧密、或略低于原地面,下游出水口与路堑排水系统顺接。截水天沟断面如图:5.5边仰坡防护施工坡面防护为锚网喷结构,在已清理好的岩质坡面上钻孔施作Φ22普通砂浆锚杆,锚杆长6m,间排距1.5*1.5m,梅花形布置;然后挂φ6、网孔间距20×20cm的钢筋网,钢筋网与锚杆头采用焊接连接。钢筋网挂好后,湿喷C25混凝土10cm厚将钢筋网与锚杆头进行覆盖包裹,并及时进行养护。洞口永久边仰坡及回填后的仰坡采用方格形骨架内植草皮防护。5.6长管棚施工技术方案本隧洞采用超前长管棚预注浆配合台阶法出洞5.6.1设计参数钢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钢花管,外径Φ108mm,厚度6mm,每节钢管两端加工成外丝扣,丝扣长度15cm、钢管外插角:1°-3°、管距:环向间距40cm、注浆材料为:1:1水泥浆液,管身内充填M10水泥砂浆。5.6.2施工工艺及方法5.6.3导向墙的施工导向墙采用C20模筑砼,截面尺寸为1m×1m,环向深入起拱线以下1米,保证基础稳定。导向墙内设2榀18a的工字钢架,工字钢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加工,分3单元,各单元之间采用M24螺栓连接。钢架外缘设1m长Φ140mm壁厚5mm导向钢管,钢管外插角1°-3°。施工导向墙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先在洞顶5米范围内施作水沟,并对边、仰坡进行刷坡。按照设计在洞口宽1m范围内开挖拱部设计轮廓线,轮廓线开挖至起拱线以下1米范围。在已开挖成型的拱部轮廓线上立筑底模,底模立好后安设钢拱,钢拱间距50cm,共2榀,钢拱分3单元,各单元连接采用M24螺栓连接,并安设导向钢管,拱脚采用6根I25a槽钢,单根长度1m,并布设φ22锁脚锚杆进行固定,锚杆长度3米,钢拱安设后进行侧模安装,模板采用5cm厚木板制作,分节长度不大于1m。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砼运输车运止工地,人工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70%时,进行管棚施工。5.6.4管棚施工5.6.4.1钻孔工艺流程图5.6.4.2搭设平台,安装钻机钻机安装要牢固,防止不均匀下沉、移位、倾斜等影响钻孔质量的现象发生,钻机距离掌子面不超过2m。5.6.4.3钻孔A、为了便于插管,钻孔直径应比管棚直径大20-30mm,采用Ф130mmm钻头钻孔。B、钻机开孔时应低速,等成孔0.5m以后再升压至1.0mpa,遇软弱围岩,再改用低压钻进。钻孔顺序由高位孔向低位孔进行,并间隔钻孔。施钻时,钻机大臂必须顶紧在导向墙面上,以防止过大颤动影响施钻精度C、管棚钻机钻深孔时必须接杆。因此,随着孔深的增长,需要对回转扭矩、冲击力及推力进行控制和协调,尤其要严格控制推力,不能过大。D、管棚钻机固定就位前,测量人员应准确测量钻机外插角。E、钻机开孔时钻速宜低,钻进20cm后转入正常钻速。第一节钻杆钻入岩层,尾部剩余20~30cm时停止钻进,人工用两把管钳卡紧钻杆(注意不得卡丝扣),钻机低速反转,脱开钻杆。钻机沿导轨退回原位,人工装入第二根钻杆,并在钻杆前端安装好联接套,钻机低速送至第一根钻杆尾部,方向对准后联接成一体。每次接长钻杆,均按上述方法进行。F、换钻杆时,要注意检查钻杆是否弯曲,有无损伤,中心水孔是否畅通等,不符合要求的应更换,以确保正常作业。G、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按同样的方法拆卸钻杆,钻机退回原位。根据设计要求安装管棚。H、钢管接头同一断面的接头数应不超过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1米。管棚钢管分节长度4~6m,安装前应在地面预先排好再依次安装,保证接头分布符合要求。I、应按设计要求布设花管和安装钢筋笼。5.6.4.4管棚钻孔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方向角1°2孔口距±50mm3孔深±50mm

5.6.5顶管工艺流程及工艺原理5.6.5.1顶管的工艺流程图5.6.5.2顶管工艺钻孔成型后,应抓紧时间进行顶管,防止时间过长孔口变形,顶管困难。顶管采用大孔引导和棚管钻进相结合的工艺,即设置大于棚管直径的导向孔,然后利用钻机的冲击和推力(顶进棚管时凿岩机不使用回转压力,不产生扭矩)将安有工作管头的棚管沿引导孔顶进,逐节接长棚管,直至孔底。5.6.5.3钢管顶进的作业要点A、管件制作:棚管采用φ108mm热轧无缝钢管。棚管接长时先将前一根钢管顶入钻好的孔内再联接。事先加工好的管节联接套,要预先焊接在每节钢管两端,便于联接。第一根钢管前端要焊上合金钢片空心钻头,以防管头顶弯或劈裂。B、接长管件应满足管棚受力要求,相邻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避免接头在同一断面受力。C、在顶进时钻机上必须安装与管棚直径相应的钢管顶进联接套,并在大臂上改换钢管扶直器。D、顶管作业:将钢管安放在大臂上后,钻机对准已钻好的引导孔,低速推进钢管,其冲击压力控制在1.8~2.0MPa,推进压力控制在4~6MPa。E、接管:当前一根钢管推进孔内,孔外剩余30~40cm时,开动凿岩机反转,使顶进联接套与钢管脱离,凿岩机退回原位,人工装上后一节钢管,大臂重新对正,凿岩机缓慢低速前进对准前一节钢管端部(严格控制角度),人工持链钳进行钢管联接,使两节钢管在联接处联成一体。凿岩机再以冲击压力和推进压力低速顶进钢管。F、棚管补强:为了加强管棚的刚度和强度,按设计将管棚钢管全部打好后,应先用钻头掏尽钢管内残渣,进行棚管补强。补强方法:在钢管内安设钢筋笼,保证管棚的刚度。5.6.5.4注浆工艺A、管棚单号钢管为注浆管(共13根),管身布设φ10~φ16注浆孔,孔间距113mm,呈梅花型布置,尾部150cm不设孔。双号钢管不设注浆孔。注浆前,先将钢管口外径与孔口周边的岩石用水泥密封,但要预留一小通气孔,注浆时,使钢管与孔壁的环形空隙内的空气容易从此通气孔冒出。B、注浆浆液选用1:1水泥砂浆;其水灰比控制在1:1,建议注浆初压力为0.5~1.0Mpa,终压力为2.0~2.5Mpa,但应通过试验确定具体数值。管棚注浆采用压力—流量双条件控制。C、为了保证注浆效果,注浆采用一次升压法施工,即从注浆一开始就在短时间内将压力升高到设计规定值,并一直保持到注浆结束。在规定的压力下,根据进浆量情况分级调整浆液浓度,直至裂隙逐渐被填充,单位吸浆量逐渐减小,达到结束标准即停止注浆。注浆顺序根据降水漏斗原理,从拱部开始从上而下压注,先压注无水孔,后压注有水孔。如遇串浆或跑浆,可间隔一孔或几孔灌压。D、注浆异常现象的处理a、在注浆过程中,经常发生浆液从其它孔流出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串浆。发生串浆时,在有多台注浆机的条件下,应同时注浆,无条件时应将串浆孔及时堵塞。轮到该孔注浆时,再拔下堵塞物,用铁丝或细钢筋将孔内杂物清除并用高压风或水冲洗,然后注浆。b、注浆压力突然升高,进行注清水,待泵压正常时,再进行注浆。c、注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则应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凝胶时间,进行小泵量低压力注浆或间歇式注浆,使浆液在裂隙水中有相对停留时间,以便凝胶,但停留时间不能超过水泥砂浆的凝胶时间。按照设计要求,所有管棚钢管管身内应注塞M10水泥砂浆,可采用牛角泵灌注。6.施工注意事项:A、小导管需按设计位置施工,严格控制小导管打设方向,并做好小导管钻孔地质记录。B、小导管施工时,应对钢管主要材料进行材质检验。C、选用钻机首先应适合钻孔深度及孔径的要求,钻机要求平稳灵活,能在水平方向360度范围内钻孔。D、施工期间应遵守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和钻眼注浆作业操作规则。E、施工地段,应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加强监控量测,以保证施工安全。7.质量要求7.1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全面达到国家及铁道部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7.2质量保证措施坚持技术交底制度;坚持工艺试验制度;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坚持“四不施工”“三不交接”。施工时,严格按照按设计精确定出打设的位置。应在技术人员和测量人员的指导下按设计调整好钻孔角度。开钻速度要慢,待钻杆进入岩体30cm左右后,常速钻进。控制钻孔角度,尤其接长钻杆钻进角度应严格控制。成孔要圆、角度准确、孔身直、孔深符合要求。注浆前先注水清孔,掏尽管内残物。小导管打入深度符合要求。注浆时应准确掌握浆液配比,并使浆液在管内充填密实。7.3质量保证组织措施健全组织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行政主管亲自挂帅。建立质量创优领导小组,下属施工队也设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各作业班组设质检员,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明确各级质检人员实现质量创优目标的任务、责任和权限,并赋予他们验工计价质量签证否决权。7.4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按单位工程签定责任状,明确责、权、利,加以惩罚力度。坚持重要部位、重要工序跟班作业,现场把关。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每道工序坚持样板引路。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优良的施工设备,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积极推行应用“四新”成果,突破创优难点,以科学组织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实现优化目标。施工过程中的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开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制度、工序“三检”制度、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度、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制度、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管理制度、原材料采购制度、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资料管理制度。建立施工与建设、监理、设计各方组成的质量监控网络,使整个工程在施工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严格执行报验程序。8.安全要求8.1安全目标死亡率控制为零,重伤率控制在0.5‰以内,轻伤率控制在5‰以内。8.2安全保证技术措施A、对员工进行岗前安全教育。B、作业台车应稳定牢固并设置防护围栏。C、加强对洞口围岩进行动态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管理,科学的组织施工。D、钻孔施工时注意安全,防止钻机伤人。E、注浆人员及所有进入施工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穿戴防护用品。F、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章守纪,听从统一指挥,同时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闲杂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G、施工场地要配备有良好的照明设施。8.3安全保证组织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深化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安全上岗证》方准上岗。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作业制度和防护措施,并狠抓落实,使全体施工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施标准化作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工地建设,搞好文明施工。8.4安全应急预案由于木林垄隧道围岩条件比较差,埋深较浅,所以极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我分部针对这种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分部经理为组长,安全总监、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分部其它部室领导为组员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发生安全事故时的救援程序为:A、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采取积极自救、互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指派专人负责引导指挥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现场。B、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任务。C、各专业咨询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作出判断,提出处置实施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