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时代发展新坐标-全国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意义、现状与未来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207278680d0b68b455540b6f790427/81207278680d0b68b455540b6f7904271.gif)
![构筑时代发展新坐标-全国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意义、现状与未来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207278680d0b68b455540b6f790427/81207278680d0b68b455540b6f7904272.gif)
![构筑时代发展新坐标-全国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意义、现状与未来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207278680d0b68b455540b6f790427/81207278680d0b68b455540b6f7904273.gif)
![构筑时代发展新坐标-全国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意义、现状与未来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207278680d0b68b455540b6f790427/81207278680d0b68b455540b6f7904274.gif)
![构筑时代发展新坐标-全国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意义、现状与未来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207278680d0b68b455540b6f790427/81207278680d0b68b455540b6f79042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筑时代发展新坐标全国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意义、现状与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小城镇建设是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小城镇尤其是特色小镇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2015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指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浙江着眼供给侧培育小镇经济的思路,对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也有启发。”2016年7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提出,要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确立和加快体育产业发展部署的推进,“体育+”和“+体育”的融合发展理念不断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地产、互联网等深度融合,“特色小镇”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崭新形态,以运动休闲为特色的体育小镇建设[1],正在全国各地掀起一股热潮。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时代意义2017年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17〕73号),标志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所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助力新型城镇化和健康中国建设,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以运动休闲为主题打造的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集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运动休闲体育小镇建设,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生态意义。(一)从政治意义角度来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实现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新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需要切实推进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肩负着促进基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推动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责任,是推动新时代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的重要举措。(二)从经济意义角度来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当前,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核心内容,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17〕73号)指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培育体育产业市场、吸引长效投资,促进镇域运动休闲、旅游、健康等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并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可以较好地打造运动休闲产业链以及促进产业融合,形成运动休闲产业聚集区,有效改善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要素和供给结构水平,提高体育产业供给质量,扩大体育消费需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同时,运动休闲小镇建设还是加快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脱贫攻坚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将具备建设资源的贫困地区变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既发展了运动休闲产业,又增加了居民就业和收入,对于体育惠民和脱贫攻坚有推动意义”。可以起到吸纳就业、拓宽增收门路、促进产品销售的作用,在体育脱贫攻坚中树立示范。(三)从社会意义角度来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元素,健身与健康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需要。与此同时,人们对健身的需求和对体育的需要也与以往不同,追求的层次更高、类型多元、项目多样,科学化、休闲化、品质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目前,公共体育服务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均等化程度并不高,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存在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立足乡镇,挖掘体育运动的禀赋资源,凸显特色,倡导休闲生活,能够有效促进以乡镇为重点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促进乡镇全民健身事业和健康事业实现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挑战。(四)从文化意义角度来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内容文化气息浓厚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重要特征,形成深厚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17〕73号)指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要“具备成熟的体育赛事组织运营经验,经常开展具有特色的品牌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以独具特色的运动项目文化或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为引领,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名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文化特征,既体现在对小镇禀赋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弘扬上,也体现在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带动和发展上,最终成为一种体育文化形态的重要标志,为现代特色小镇建设注入充分的文化元素,提升小镇生活的文化吸引力、文化辐射力和文化影响力。(五)从生态意义角度来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载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涵。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立足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体育为核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当地实际,挖掘运动元素、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强化旅游、休闲、运动、康养等功能,搭建体育运动新平台、树立体育特色新品牌、引领运动休闲新风尚,形成“运动、产业、生活、文化、休闲”五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现状早在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17〕73号)下发之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谋划建设体育小镇。比如2016年7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建设环杭州湾、环舟山群岛、环太湖和环浙南等运动休闲发展带”,“培育创建一批体育特征突出、产业基础较好、产业融合潜力较大的特色小镇”,力争培育3~5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小镇。2016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印发《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省体育局关于做好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推荐工作的通知》,启动江苏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江苏省体育局与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江阴市新桥镇、南京市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溧阳市上兴镇、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镇、昆山市锦溪镇等首批8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所在县(市、区)政府签署了共建协议,以省地共建模式启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2017年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17〕73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拉开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序幕。经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体育总局有关直属单位和中国足球协会推荐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申报项目进行筛选,2017年8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将北京市房山区张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96个项目列为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见表1)。表1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96个)序号省(区、市)及入选数小镇名称11.北京(6)延庆区旧县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门头沟区王平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3海淀区苏家坨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4门头沟区清水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5顺义区张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6房山区张坊镇生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72.天津(1)蓟州区下营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83.河北(6)廊坊市安次区北田曼城国际小镇9张家口市蔚县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0张家口市阳原县井儿沟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1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都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2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3保定市高碑店市中新健康城·京南体育小镇144.山西(3)运城市芮城县陌南圣天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5大同市南郊区御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6晋中市榆社县云竹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表1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96个)表1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96个)-续表1序号省(区、市)及入选数小镇名称175.内蒙古(2)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水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8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水磨运动休闲小镇196.辽宁(3)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镇何家沟体育运动特色小镇20丹东市凤城市大梨树定向运动特色体育小镇21大连市瓦房店市将军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27.吉林(2)延边州安图县明月镇九龙社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3梅河口市进化镇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小镇248.黑龙江(1)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59.上海(4)崇明区陈家镇体育旅游特色小镇26奉贤区海湾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7青浦区金泽帆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8崇明区绿华镇国际马拉松特色小镇2910.江苏(4)扬州市仪征市枣林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30徐州市贾汪区大泉街道体育健康小镇31苏州市太仓市天镜湖电竞小镇32南通市通州区开沙岛旅游度假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3311.浙江(3)衢州市柯城区森林运动小镇34杭州市淳安县石林港湾运动小镇35金华市经开区苏孟乡汽车运动休闲特色小镇3612.安徽(3)六安市金安区悠然南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37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38六安市金寨县天堂寨大象传统运动养生小镇3913.福建(3)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40南平市建瓯市小松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41漳州市长泰县林墩乐动谷体育特色小镇4214.江西(3)上饶市婺源县珍珠山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43九江市庐山西海射击温泉康养运动休闲小镇44赣州市大余县丫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4515.山东(5)临沂市费县许家崖航空运动小镇46烟台市龙口市南山运动休闲小镇47潍坊市安丘市国际运动休闲小镇48日照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小镇49青岛市即墨市温泉田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表1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96个)-续表1表1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96个)-续表2序号省(区、市)及入选数小镇名称5016.河南(3)信阳市鸡公山管理区户外运动休闲小镇51郑州市新郑龙西体育小镇52驻马店市确山县老乐山北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5317.湖北(6)荆门市漳河新区爱飞客航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54宜昌市兴山县高岚户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55孝感市孝昌县小悟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56孝感市大悟县新城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57荆州市松滋市洈水运动休闲小镇58荆门市京山县网球特色小镇5918.湖南(5)益阳市东部新区鱼形湖体育小镇60长沙市望城区千龙湖国际休闲体育小镇61长沙市浏阳市沙市镇湖湘第一休闲体育小镇62常德市安乡县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63郴州市北湖区小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6419.广东(5)汕尾市陆河县新田镇联安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65佛山市高明区东洲鹿鸣体育特色小镇66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67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68中山市国际棒球小镇6920.广西(4)河池市南丹县歌娅思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70防城港市防城区“皇帝岭-欢乐海”滨海体育小镇71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攀岩特色体育小镇72北海市银海区海上新丝路体育小镇7321.海南(2)海口市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74三亚市潜水及水上运动特色小镇7522.重庆(4)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万足水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76渝北区际华园体育温泉小镇77南川区太平场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78万盛经开区凉风“梦乡村”关坝垂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7923.四川(4)达州市渠县龙潭乡賨人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80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81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82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表1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96个)-续表2表1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96个)-续表3序号省(区、市)及入选数小镇名称8324.贵州(2)遵义市正安县中观镇户外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84黔西南州贞丰县三岔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8525.云南(4)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建塘体育休闲小镇86红河州弥勒市可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87曲靖市马龙县旧县高原运动休闲特色小镇88昆明市安宁市温泉国际网球小镇8926.西藏(1)林芝市巴宜区鲁朗运动休闲特色小镇9027.陕西(3)宝鸡市金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91商洛市柞水县营盘运动休闲特色小镇92渭南市大荔县沙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9328.甘肃(1)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9429.青海(1)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9530.宁夏(1)银川市西夏区苏峪口滑雪场小镇9631.新疆(1)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体育运动休闲小镇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的通知》(体群字〔2017〕149号)。表1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96个)-续表3目前,全国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呈现如下特点。第一,小镇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又覆盖面广,体现小镇建设的政策导向。表1中所列的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河北、湖北三省市数量最多,分别有6个小镇,占全部小镇的18.75%;华东地区的山东(5)、江苏(4)、上海(4),西南地区的四川(4)、重庆(4)、云南(4),以及华南地区的湖南(5)、广东(5)、广西(4)共有39个特色小镇,占全部小镇的40.63%。可以看出,特色小镇大部分集中在华北、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与此同时,特色小镇分布同时兼顾东北尤其是西部地区。这样的分布态势既体现了鼓励发达地区做出经验示范的政策导向,又体现了支持经济落后地区脱贫攻坚的政策目的;既体现了对禀赋资源的合理利用,又体现了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二,小镇建设注重规划先行,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关系,推进产城人融合化发展。第一批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特别强调规划在先,体现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坚持“多规合一”,统筹考虑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国土空间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公共服务配套等要素,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推动产业、资源、社区等功能性要素实现融合积聚。如山东日照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小镇的整体规划为“一心”(水上运动特色小镇)、“两环”(城市共享环线和海岸乐游环线)、“多板块”(立体功能板块)的格局;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规划为“一区一原三特色,两道三赛四基地”的构架体系(一区:黄鹤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一原:川南大草原;三特色:马术俱乐部、草原运动场、自驾露营地;两道:单车骑游道、健身步行道;三赛:国家级马术竞赛、国家级垂钓赛事、田园休闲运动赛事;四基地:拓展训练基地、户外健身基地、儿童户外运动基地、垂钓基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尤其强调政府要把好规划关,96个试点小镇的规划,都要经过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审定之后,才能破土动工。第三,小镇建设聚焦体育产业,强化通过“体育+”打造体育特色产业链。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指出,“体育特色小镇,特在体育产业,我们搞的是‘体育+’,而不是‘+体育’。体育是核心产业,要形成三十个左右的体育项目,要构成一个体育产业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健身,必须以体育产业为关键要素,充分发挥体育的跨界融合、体验消费、休闲健身等功能,带动上中下游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目前正在试点的特色小镇,均将体育产业发展置于重要位置,推进运动休闲和旅游、文化、健身、康养、教育培训等项目融合起来,积极发展体育赛事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培训业、体育文化业、体育装备制造业等以体育为核心的产业链。如金华市经开区苏孟乡汽车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扩大就业,集聚人口,实现汽车运动、汽车休闲与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机融合,以特色产业立镇、强镇、富镇,打造集运动、休闲、文化、旅游、体验、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小镇设立汽车运动、全民健身、汽车休闲三大主题,以汽车运动休闲板块为核心,依托金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支撑,充分激发湖海塘运动休闲服务综合体的活力要素,发挥梅溪流域汽车自驾露营生态廊道的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两轴一带”的汽车运动休闲发展格局。第四,小镇建设根据禀赋资源因地制宜,形成项目多元化、功能一体化发展格局。小镇试点项目突出禀赋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要求因地制宜地植入山地户外、水上、航空、冰雪等消费引领性强、覆盖面广的室内外运动休闲场地设施,布局多个运动休闲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休闲需求。在这些小镇的规划蓝图中,自行车、马拉松、足球、钓鱼、登山、冰雪等户外项目成为热门主题。以辽宁大连瓦房店将军石镇为例,该镇依靠渤海辽东湾丰富的岸线资源和宜人气候,借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运会帆船帆板比赛重要契机,成功开发建设体育休闲特色小镇。小镇内,海洋温泉度假区、水上运动区、山地运动区、休闲养生区、生态采摘区、养殖体验区等六大功能分区满足人们不同消费需求,从航空、帆船、汽车露营到自行车、登山,不同的运动人群在体育小镇的世界里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目的地。第五,小镇建设主动吸引社会资本激活投资方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建设格局。从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17〕73号)到《关于公布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的通知》(体群字〔2017〕149号),都强调小镇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强化政府在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社会力量参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并发挥重要作用,要摆脱过去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以政府出资或垫资为主的“地方债”融资模式,通过金融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也要求,要用5至10年时间进行总体布局,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共享经营”的新模式。2017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中国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北京八号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签署了设立中国体育特色小镇基金的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体育特色小镇有了实质性资金支持平台。基金将以资源整合落地为基础,以金融资本支持为手段,提供一揽子的规划、建设、运营等综合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在小镇建设过程中,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小镇的定位把握不准。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申报中,有的将其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乡镇的行政建制,有的将其理解为以体育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园区。其实,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意义上的建制区划,而是一个功能社区的概念,既具有核心功能区,也具有功能辐射区,是以运动休闲为主题打造的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集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二是对体育产业链的打造还不够。体育产业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核心,要坚持“体育+”理念,推动体育与文化、健康、旅游、养老、装备、教育、培训等的深度融合,形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用品制造等体育产业和产业链。但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文义认为,从当前申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材料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体育小镇的产业特征不是很明显,产业链条不完善。只注重空间规划,缺乏整体的体育产业运营规划,即打通整个体育产业链及促进相关联产业增值方面的宏观规划。在打造有影响力的体育活动赛事、项目,随之通过对赛事活动的传播提升小镇的软实力方面,也有不少欠缺。缺少几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如体育与旅游、体育与工业、体育与健康业、体育与服务业间的融合发展。虽然多数项目的规划有产业融合的意识,但并未形成规模。三是对文化要素的发掘还不充分。形成深厚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的96个试点小镇,具有体育传统和文化底蕴的时间都不长,组织举办一些体育赛事和民族民间民俗体育也多是近年来的事情,禀赋的体育文化资源并不丰厚。国际知名的体育小镇往往都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比如法国的沙木尼体育旅游小镇,是现代登山运动发源地,该地区的登山运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为现代山地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在这里举办,为小镇积淀了深厚的体育文化资源和基础。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未来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从正式公布到现在,还不足一年的时间,大部分还处于规划、论证的起步阶段,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建设发展与经验累积阶段,在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要充分认识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处于起步阶段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要避免“三个倾向”。一是防范运动化倾向。小镇建设需要一个过程,既是促发禀赋资源内在生长的内源化建设过程,也是运动休闲特色不断凝练的外源化构建过程。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包括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在内的特色小镇建设,激起了地方政府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情,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些鼓励、激励或者是推动的政策措施,有的地方政府热衷于炒作概念,急于求成,盲目跟风,把新一轮小镇建设作为“任务工程”和“政绩工程”,甚至还有考核要求,特别容易造成一哄而上的“造镇运动”。二是防范地产化倾向。小镇建设离不开地产开发,但绝对不能搞成新一轮的地产“圈地运动”,更多的是在原有禀赋资源基础上的保护性开发、继承性开发、拓展性开发。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特别强调要注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形态,“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杜绝滥占耕地、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发生,原则上,不动山不砍树,依山傍水地建设小镇,用曲径通幽的路网将各种运动休闲设施、配套服务设施连接起来,不必将各种设施集中在一起”。要根据就业情况、人口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住宅用地比例,从严控制地产项目,防范“假小镇真地产”。三是防范资本化倾向。小镇建设离不开资本投入,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吸引社会资本,拓展融资规模,但绝不能搞成借小镇之名的“圈钱运动”。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指出,“要保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三年内基本建成,保证投资达到人民币20亿元以上,其中体育产业方面的投资要达到50%左右”。这就需要保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有效投资,尤其要注意甄别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决不允许蜂拥跟风,不为创业、只图圈钱的空对空的融资现象出现。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要正视当前建设问题,避免不当倾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谋划、系统规划、产城融合、业态融合的原则,“遵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规律,把小镇建成梦里小镇、运动小镇、健康小镇和幸福小镇”。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小镇生产低碳、生态良好、生活宜居。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坚持人民导向、民生优先的原则,将“人”放在核心位置和最高位置,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人”的发展,从“人”的角度重新考量和定位生产、生态和生活空间。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地位与作用不完全一致。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阶段,生产空间将占据主导地位并呈现扩大趋势;在后工业化阶段,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民对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时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生产空间会有所下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要适应这一趋势要求,合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入低碳体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体育在引导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增加就业机会和人们收入,带动扶贫攻坚,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品质,真正通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实现“人”的城镇化。第二,强化融合导向,推进小镇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融合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导向。一是要实现产业融合。目前,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在小镇建设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产业开发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应坚持“体育+”理念和“大体育”概念,推动体育产业与装备制造、现代科技、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生态、金融、房地产等进行跨界融合,带动赛事组织运营、体育赛事服务、周边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的发展,形成以体育为核心的完整的体育产业链和产业发展体系(见图1),打造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二是要实现产城融合。“产城融合”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尤其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战略,它要求产业发展与城镇功能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要在产业集聚、城市建设、要素资源流动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推动体育产业项目集聚,小镇功能叠加,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和完善的生活配套,实现产城紧密融合。三是要实现城乡融合。“特色小镇一端连着城市,一端连着乡村。它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在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有机联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思路。”“实现单向城市化到城乡融合的转变,加速人口在城乡之间流动,资本在城乡之间布局,土地在城乡之间配置。”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既适应了当前都市人口“逆城市化”的生活追求,也适应了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趋向,它可以聚集先进生产要素、生态要素和生活要素,成为一个经济增长极和功能辐射区,既可以缓解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也可以带动农村人口转移和产业转型,进而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图1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链的打造第三,凸显体育特色,彰显小镇体育元素、体育功能、体育文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真正特色还在于“体育”,要把体育作为核心要素进行开发和打造,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开发和打造。一是挖掘体育元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要突出体育主题,依据小镇发展承受度,合理开发和布局自行车、航空、马拉松、冰雪、山地户外、汽车运动等运动项目;有效利用小镇原有的禀赋体育资源,尤其是民族体育资源丰富的小镇,要依托民族特色发展民族民间体育运动。二是发挥体育功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要注重以体育为核心和支点,强化体育的功能定位与开发,将体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教育功能等融入小镇功能核心区建设,通过体育撬动市场、吸引投资,培育品牌、引领时尚,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提升人民生活福祉。三是塑造体育文化。深厚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任务目标,也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特色所在。“每个小镇都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标识,要将文化基因植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全过程,挖掘培育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体育文化,汇集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让群众在小镇享受精彩的体育影视、体育竞赛表演等服务,留下难忘的文化印象。”第四,把握发展趋势,努力打造物联小镇、智能小镇、共享小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既要立足现在,更要面向未来,必须科学而准确地把握当今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打造未来小镇,构筑人们未来新的生活方式的社区空间。一是把握世界物联趋势,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打造成物联小镇。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使得物物相联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趋势,物联化能够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实现物物相息。“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那么物联网就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让物体也具有智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要通过互联网、全球定位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射频识别技术、通信技术等,把人的基本状态、运动项目、运动器材与装备、居住空间、餐饮服务、交通信息、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等所有的物理元素连接起来,实现对“万物”“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标委托书(15篇)
-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承包合同书
- 细胞-乳腺癌课件
- 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产后出血倾向二次剖宫产产妇的效果
- 中国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报告(2024) -企业智能化转型进入2.0时代
- 广东省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养老行业前景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4年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合同
- 餐厅供货协议合同协议范本模板
- 汽车修理厂承包合同模板
- 输变电工程监督检查标准化清单-质监站检查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
- 2024年中国工业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化工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培训考试卷(后附答案)
- 工伤赔偿授权委托书范例
- 食堂餐具炊具供货服务方案
- 唯物史观课件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及听力音频)
-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 邮轮外部市场营销类型
- GB/T 42460-202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效果评估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