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_第1页
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_第2页
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_第3页
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_第4页
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一贯彻三中全会精神,释放体制创新红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从全球范围看,贸易自由化趋势下国际文化市场正面临着进一步开放的巨大压力。从《1947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签订至今,各国关于贸易和文化问题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WTO框架内的各个成员立场迥异、分歧巨大,尤其是美国和法国、加拿大等国关于文化贸易自由化的争论非常激烈。WTO框架内各国对于国际文化贸易难以达成共识,但发展国际文化贸易的巨大利益,推动着双边、区域和诸边贸易协定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国际文化贸易的规则体系。特别是美国利用双边贸易协定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贸易自由化,已经生效的20个协定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美国努力倡导的TISA、TPP、TTIP推行高规则、高标准的国际贸易新体制,其中负面清单谈判方式将促进国际文化市场进一步开放。此外,美国还试图通过电信服务、电子商务谈判等,不断突破现有的文化贸易壁垒。这些新动向无疑对国际文化市场的开放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对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包括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建设上海自贸区,是中国顺应全球经济贸易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服务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与改革。建设上海自贸区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也为中国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了历史性的巨大增长。这集中体现在中国文化产业的综合创新能力、中国生产力的整体规模、中国文化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互融合、中国文化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中国文化开放的渠道和路径等多个方面。比如,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8071亿元,中国的影视剧、视听产品、出版物和版权、工艺美术品、电子游戏等主要文化产品生产,都有了巨大的增长。2012年我国贸易总额为38668亿美元,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对外贸易国。截至2013年5月,中国正与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6个自贸区。其中已经签署并实施10个自贸协定,涉及文化贸易的许多领域和内容。而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是以条线管理为主的,对内的文化市场和对外的文化开放又实施了不同的政策和机制,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包括文化部、商务部、海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外交部、贸促会、外汇局等涉及文化开放的主管部门各有自己的管理重点及运作规则。而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扩大对外文化开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打破各种条块和行业的限制与垄断,释放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推进协同创新。上海自贸区建设所提供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之一,就是改革不适应文化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对外文化开放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加快中国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为增强中国文化整体竞争力和开放能力,释放强大的制度红利。其中的重点如下。一是创新文化投资管理制度,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中国的文化投资,打开方便之门。特别是鼓励和培育科技含量高、创意含量高、国际化程度高的数字出版、新媒体、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先进文化装备制造等新兴文化业态和企业,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财富获得充分涌流。二是创新金融资本制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文化产业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方面先行先试,建立与自由贸易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境内外金融机构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允许区内的企业设立两类账户;普通账户和离岸账户,为中国文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创新综合监管制度,逐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从事前审批转化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执行宽进严出的指导思想,利用自贸区特殊区域先行先试的优势,采取保税租赁等多种方式,有效利用国际市场上的先进设备和资源,培育更多外向型、国际化的文化企业。二利用负面清单机制,壮大文化产业集群上海自贸区建设,为培育中国外向型文化企业集群、壮大中国对外文化开放主体,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上海自贸区包括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这四个特殊区域具有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外高桥作为包括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特别保税区,其产出占到全国100多个保税区营业收入的50%以上、税收的50%以上。经过多年来的运作,上海的保税区已经成为境内关外的运作实地,在包括推动中国文化产业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从全球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在形成文化竞争优势方面,主要依托一批文化跨国公司。在2013年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上,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达到95家,创下新高。美国上榜公司为132家,与2012年持平。但是,必须看到:在世界500强的8家文化媒体类企业中,在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的全球20家最大的视听企业中,在全球最大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上占有优势的出版物和版权进出口企业中,绝大部分为西方所拥有,如索尼公司(排名94位),营业收入818.97亿美元,利润5.18亿美元;亚马逊公司(排名149位),营业收入610.93亿美元;谷歌(排名189位),营业收入522.03亿美元,利润107.37亿美元;时代华纳(排名402位),营业收入287.29亿美元,利润30.19亿美元[1]。这些文化领域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达国家良好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发挥了市场的关键作用,推动各类产业要素包括产权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类资源与开拓市场,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要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企业的实力不断增长。这方面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由《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联合评选的中国文化企业30强。2013年评选的“文化企业30强”呈现出文化企业总体实力稳步增强、涵盖门类更广的特点。文化企业30强企业总的主营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大关,达到2047亿元,比上届增长28%,也就是平均每个企业的主营业收入达到70亿元左右。在门类上,30强涵盖了工艺美术企业、新媒体企业和跨领域、跨行业经营的综合性文化企业等。连续五届“文化企业30强”的评比,反映出转制后的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企业均可以释放出良好的活力。在2013年的30强企业中,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企业共有19家,占总数的63.3%。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23家,占总数的76.7%,主营收入超过入选企业主营收入总和的80%。这反映了国有文化企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体制机制创新后,成果进一步显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稳步增强。在这一个评选榜单上,民营文化企业有7家,占总数的23.3%,创造了历届新高,其中3家为首次入选,反映出近年来在国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下,民营文化企业正逐步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总体上看,中国文化企业的实力稳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较,还有明显的差距,仅仅从营业收入角度看,就需要一个从目前平均每户营业收入20亿美元到未来每户200亿美元的能级跨越,可谓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从战略引导、政策扶持、资源配置、市场培育、人力培育等方面协同努力,形成培育中国文化企业的正资产和正能量。要把握好提升中国文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量”和“质”的辩证关系,鼓励文化、房地产、科技、商贸、物流、金融、教育、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主体转型参与文化贸易,形成强大的外向型文化企业集群。大量事实证明,近年来中国在文化开发、生产、服务和贸易方面卓有建树的一批优秀企业,如亚洲联创、北京光线传媒、北京万达、杭州宋城、盛大网络、深圳华强、湖南广电传媒、华策影视、上海文广演艺、安徽出版集团等,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既源自文化系统,更多地则来自其他各行各业的有为之士。他们会聚了多个行业的资源、智慧和路径,丰富了我国文化贸易的形态,也有助于文化贸易产品向科技型、创意型、高附加值型升级。自2013年7月国务院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8月中旬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新入驻和洽谈入驻位于外高桥保税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估计到2013年底,入驻企业的注册资本将超过120亿元。这说明:各个行业的有识之士和企业具有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和国际文化贸易的积极性和敏锐眼光,上海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形成发展中国文化企业集群的百川归海之势。要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运用“负面清单”,即准入前同等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试行在特定区域建立各类文化企业和机构的便利制度,破除各种形态的行业垄断和行业壁垒,破除不利于文化开放的各种体制和政策瓶颈,有理有节地扩大吸引外资,形成百川归海、各显神通的宏大主体。比如,要积极争取利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和合资文化企业,包括中外合作拍卖公司等,在自贸区内从事相关的文化经营业务,以开拓这些领域文化企业主体的多样化和国际竞争的活力。又比如,要启动试点入区企业自用文化设备享受减免税,为中国企业开展外向型的文化生产,特别是文化外包服务创造有利条件,以有利于中国文化企业降低使用进口设备的成本,借助国外先进设备提高文化生产质量,特别是通过文化企业装备和创意能力、技术能力、服务能力的建成创新,逐步提高中国文化产业开展国际文化服务外包的能力。三顺应国际潮流,拓展对外文化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指跨境进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主要体现为服务进出口、商务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等贸易形式。文化服务贸易和文化货物贸易是国际文化贸易的共同组成部分,而且越来越成为全球文化市场的重要引擎。2000~2012年,世界服务贸易发展随着世界经济整体走势的变化而波动,各国服务贸易活动频繁,世界服务贸易增长迅猛,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在文化贸易领域中,服务贸易与货品贸易越来越多地呈现融合趋势,高端文化装备、移动终端、视听产品、电子游戏等文化产品包括了越来越丰富的服务内容,全球市场上的各种文化货物和文化服务贸易正在彼此融合与相互替代,文化的货物产品中包含了大量服务内容,服务产品从制作、传输到销售与计算机、手机等货物产品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重组后的新型产业链。国际文化贸易的“在场、在地、在线”三种形态越来越走向交融。据WTO统计,2000年世界服务出口额(不包括政府服务,下同)为1.44万亿美元,2008年达到3.78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2010年为3.65万亿美元。世界服务贸易年出口规模从1万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元,大约用了10年时间,而从2万亿美元扩大到3万多亿美元,只用了4年多时间。同样,在文化贸易领域中,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虽然世界贸易市场遭受猛烈冲击,但是国际文化服务贸易的增长幅度明显超过国际文化产品贸易。NCTAD数据库的资料显示,2002~2010年,国际文化商品贸易出口总额从1982.4亿美元增长到3832.1亿美元,年均增速为8.6%;国际文化服务出口总额从495.9亿美元增长到1450.3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4.4%,在全球贸易各门类的增长中表现突出。中国于2013年9月30日正式宣布参加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该谈判从2013年3月正式启动,目标是制定服务贸易国际新规则,推动全球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TiSA谈判发源于世贸框架,起因是美欧等国认为20年前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远远落后于时代,主张用列“负面清单”的谈判模式推动达成更高标准的服务贸易协议。目前已有48个国家加入了TiSA阵营,覆盖了全球70%的服务贸易额。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第三大国,没有中国加入的服务贸易协定是不完整的。中国加入TiSA谈判对其他国家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讲,则可以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市场,并倒逼国内服务贸易发展,通过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包括文化服务贸易,这既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也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2012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5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在全国各省市中居领先地位,在全国服务贸易额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从国际文化贸易的角度看,2012年按贸易方式划分的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占30.9%,加工贸易占40.37%,而服务贸易占15.48%。其他省市在对外文化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方面所占的比重就更小了。这表明,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亟待改善结构,以在发展对外文化服务贸易方面尽快形成优势。有鉴于此,上海要选择具有较大市场潜力、依托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能够发挥上海文化产业优势的服务贸易门类,重点发展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内容服务,包括鼓励基于互联网的新兴电子商务与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网络文化娱乐服务、网络媒体服务、基础应用服务等,以及IaaS、PaaS、SaaS等模式云计算服务平台提供的平台软件设计开发和平台管理运管等服务;鼓励数字内容软件及服务发展,包括从事数字软件、游戏设计制作相关的软件,还包括数字出版软件、动漫游戏制作引擎和开发系统、图形制作及处理软件等多媒体软件和相关服务;鼓励会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类等各类文化服务。上海要依托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尽快发展和壮大一批本土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在发展对外文化服务贸易方面,形成规模优势。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日益深入地介入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协作,这在文化产业领域也获得了强烈的反应。有鉴于此,要依托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良好机遇,形成发展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新空间布局,包括积极开展在境外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的探索,鼓励中国的文化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投资境外文化领域,包括投资境外出版社、杂志社、广播电视网、影视节目制作机构和销售机构、电影院线、剧场、演艺经纪公司、艺术品经营机构等。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优质文化资产的步伐大大加快,比如,大连万达与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签署并购协议,并购总交易金额达26亿美元,包括购买100%股权和承担债务,以此作为万达集团国际化战略迈出的实质性一步,万达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小马奔腾联手印度媒体巨头“信实媒体”(RelianceMediaWorks)以3020万美元收购美国著名特效制作公司DigitalDomain(数字王国)的核心资产。“小马奔腾(美国)”和“信实传媒”分别拥有“数字王国”70%和30%的股份。“小马奔腾(美国)”获得“数字王国”和“航母传媒”旗下所有最核心业务,包括电影、视觉特效、广告制作、虚拟人合成技术、位于美国加州和加拿大温哥华的工作室,以及科幻大片《安德的游戏》的联合制作权,从而提高了其特效制作的能力。在中国参加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的背景下,中国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应该努力在本土和全球主要国家,逐步形成以中国投资、中国企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机构布局,以便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提升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四利用特殊区域优势,开发文化产业新业态从全球范围看,自由贸易园区是当今世界上开放度和自由度最高、国际贸易集散辐射服务功能最强的地区,成为跨国公司全球配置资源的核心地区,也对自贸园区所在国家和周边区域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1200多个自由贸易园区,其中1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425个,占35.4%,67个发展中国家设立了775个,占64.6%。从自由贸易园区的功能看,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自由港型、转口集散型、贸易工业型、出口加工型、保税仓库型、商业零售型、自由边境型等七大类。从全球范围看,自由贸易园区的功能越来越趋于综合化,世界上许多自由贸易园区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金融服务等多种功能。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上海自贸区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新期待,将成为肩负引领中国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为国内企业提供便利化通道、推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更高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贸易规则、形成全球金融体系、培养兼备软硬实力的中国跨国公司等任务的重要战略平台。有鉴于此,中国文化产业的升级,要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这一个战略机遇,采用新的改革、新的尝试、新的业态,寻求新的动力源泉,让它们释放更强大的发展动力。比如,2013年在上海自贸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中建设和运行的国际艺术品仓储交易中心一期项目,就是一个结合国际规则、推动国际艺术品仓储和交易的新业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际上一些著名的艺术品仓储交易中心,多成为该地区的艺术品评估、艺术品投资、拍卖、艺术品专业物流、艺术品金融服务、保税租赁等的中心,而形成了强大的辐射能力。根据规划,位于上海自贸区的国际艺术品仓储交易中心(一期)建设项目,由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建设,并专项委托上海外高桥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公司是以外高桥集团为投资主体组建的艺术品相关业务专业服务公司。国际艺术品仓储交易中心一期项目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集保税仓储和保税展示区域为一体。它的发展目标包括如下几点。初步构建艺术品服务产业链,通过国际艺术品仓储交易中心的运作,引导和培育艺术品评估公司、艺术品投资与拍卖公司、艺术品专业物流公司、艺术品金融服务公司、艺术品专业媒体等一批艺术品投资、交易和管理的经营实体,在自贸区集聚和运营,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品交易服务产业链,服务于中外文化艺术品机构和企业。初步开展艺术品仓储物流专业服务,艺术品仓储物流服务将依托基地的艺术品保税仓库、保税区物流便捷和政策优势,提供各种专业化、权威性、国际化的艺术品交易服务,包括针对中外艺术品、高端工艺品等提供专业的艺术品保税仓储和物流服务,促进中外艺术品的流通、展示和交易。初步形成艺术品展示交易功能,艺术品展示交易服务将分设艺术品展示交易、艺术品拍卖、艺术创制服务、艺术交易服务等,针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巨大艺术品消费市场,为中外艺术品和经营者、收藏者、投资者提供一个开放和高效的展示交易服务平台。今后,结合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要吸取国际经济和贸易新规则,探索更多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新业务、新路径,让中国迈向世界强国的文化正能量获得充分释放。五创新金融资本制度,焕发文化企业活力要利用上海自贸区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动文化金融创新,为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注入强劲的金融能量。邓小平同志1991年春天在视察上海时高瞻远瞩地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上海自贸区的核心任务之一在于以金融改革带动内外贸易,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自贸区建设涉及整个经济体系运行,金融体制改革恰恰是这一试验举措的关键。自贸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主要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开展更多的离岸业务。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发展,中国文化产业需要与金融协同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比如,要改善中国文化产业的出口结构,向创意型、科技型、服务贸易型发展,就需要金融创新的大力配合。在国际文化贸易的舞台上,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品出口集中在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占全球视听产品和音乐出口额的89.2%,占出版和印刷出口额的82.6%,占视觉艺术出口额的70.7%,占新媒体出口额的53.8%[2]。而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以传统特色货品等为主要内容,比如宣纸、毛笔、乐器,以及动作类和杂技类的节目等。重点大多集中在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开发上。我国出口的文化产品中一半以上是游戏、文教娱乐和体育设备及器材等硬件产品,出口形式也以加工贸易为主,占出口总额的近70%,而体现我国主流文化内容的出口产品占比不足15%,特别是国际上发展很快的文化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较小。面对全球文化贸易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文化企业急需在金融服务的支持下,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加大创新力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