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24篇课内文言文阅读
1、《出师表》(2011年考)(三国诸葛亮出自《诸葛丞相集》议论散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u);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l)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侍卫之臣不懈(xi。)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
圣听,以光先帝遗(yi)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i)罚臧(zang)否(pi),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
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6u)之、费祎(yi)、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w4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i)补阙漏,有所广
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
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d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6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存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3i)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d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u)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fi)竭鸳(血)
钝,攘(ra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
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
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ii)。陛下亦宜自谋,以咨叫(zo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
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译: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
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
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
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
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宫
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
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
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
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
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
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
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亲近
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
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
恨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
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
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
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
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
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0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
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
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
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董允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
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
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
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如
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一、重点字词。
此球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时)
诚宜开联圣听(扩大)
以为先需遗德(发扬光大)
快为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不宜安自手停(过分地看轻自己)
司脸朱义一.(说话不恰当。义:适宜、恰当。)
陟罚修目.(奖惩善恶。臧否:善恶)
宜付有可论其刑赏(主管的官。罚)
以昭陛下平明之季(治)
不宜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袒私心)
此皆良头(善良,诚实的人)
是以东需简毯以遨陛下(选拔,给予)
性行率咫(善良、平正)
亲贤臣,匹小人(亲近,疏远)
未尝不叹息命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语言、
行为)恶劣,不道德)(拜访)
由是母激,遂i手先帝以黎歌(古义:感动,激动今义:由衷感谢)(评:.答应)(奔走效劳)
斟酌坂旗(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咨嘤善道(询问)
二、重点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啊。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译文: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
的勇气。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该因
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译文: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来
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正严明。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
7、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文: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痛心遗憾
的。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0、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
1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译文:希望陛下把讨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
来告慰先帝的神灵。
1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i取善道,察纳雅言
译文: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考察和采纳正确的意见。
三、理解性默写: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④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
复汉室、还于旧都。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
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四、文章理解
1、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是什么?
答:希望后主能够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
2、第一段分析形势,有利的条件是什么?不利的条件是什么?作者这样分析有何目的?
答:有利的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不利的条件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目的:希望刘禅能认清当前形势,居安思危,有所作为。
3、作者在文中提出哪些建议?其中主要建议是哪一条?为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亲贤远佞”是主要建议。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赏罚分明。
4、本文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哪三件事?作者回顾这些
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
作用: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5、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贤臣?
答: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责的贤臣。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具有远见卓
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
5、文中句句是肺腑之言,仔细体会,全文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有感于先帝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一片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醉翁亭记
环滁(chU)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G)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langyd)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a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
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
少辄(zh6)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u)日出而林霏(f©i)开,云归而岩穴(xu6)暝(mlng),晦(hui)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zha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yu)偻(1(1)提携(xie),往来而不
绝者,滁(chti)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1遥),山肴野簌(sCi),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d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i)者胜,觥(gong)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i),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
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
幽深秀美的,是琅场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
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
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
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
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
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
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
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
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
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
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
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
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
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
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一、重点字词
1、环邈: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3、鱼蜜: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4、喳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水清。冽:清。
6、山肴野藏:野味野菜。歉: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陈:摆开。
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9、阴量: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11、醉翁之意:情趣。
1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3、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
14、小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低偻:腰背弯
曲,这里指老人。
15、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暝:昏暗。
二、一词多义。
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归聚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②太守谓谁:为,是。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②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②临溪而渔:来到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
译文: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美的,是琅场山啊。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
啊。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
译文: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译文: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
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
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0、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1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文: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1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译文: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
13、人知从太守乐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章,太守也。
译文: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四、理解默写。
1、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概括本文的主旨:“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3、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文中作者描绘琅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5、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五、课文理解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4、作者写滁人游有何作用?
答:为下文写太守乐做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5、仔细体会作者都在“乐”些什么?
答: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
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3、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
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霭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
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
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
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
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
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己经)很详
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
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
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
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
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
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
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
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
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
乐啊。
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
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
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
进朝廷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
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重点解词
1、增其旧制:扩增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4、大观:雄伟景象。
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备:详尽。
6、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8、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9、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10、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11、何极:哪有穷尽。
12、橘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13、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14、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15、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微:无、没有。归,归依。
二、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3、若夫霭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开:放晴)。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景:日光。惊,有“起”、“动”
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
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译: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译: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四、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
怡,宠辱偕忘。”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
阴,气象万千。
11、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五、思考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
品德。
2、“古仁人”是怎样的一种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
答“古仁人”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3、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
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4、“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5、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槎一小船,拥毒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
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
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
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
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
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呢!”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是日更定:这2.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3.望一小船:撑船4.上下一白:全白
5.独往湖心亭看雪:独自6.雾淞沆扬:白气弥漫的样子
7.焉得更有此人:哪能;更:还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
9.客此:客居10.及下船及:等到
H.推长堤一痕:只12.铺笆近坐:对着,向着
一词多义。
—:①上下一白全②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
更:①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是:①是日更定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
绝:①人鸟声俱绝消失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二、理解性默写。
1、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
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呢!
5、雾淞沆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
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答: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
作铺垫。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
默图。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喑示
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3、“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答:“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清高与孤傲的情怀。
5、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答: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
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
获颇大,印象极深。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
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5、满井游记
燕(yan)地寒,花朝(zhdo)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i)。局促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6)返。
廿(nidn)二日天稍和,偕(xi6)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
脱笼之鹄(血)。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
出于匣(xid)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ydn)明媚,如倩(qian)女之殖(hui)
面而髻(ji)鬟(hud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1建)寸许。游人虽未盛,
泉而茗(ming)者,密(16i)而歌者,红装而蹇(jid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jing),然徒
步则汗出演(jid)背。凡曝(pU)沙之鸟,呷(xia)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QiG)之间皆有喜
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ii)不能以游堕(hui)事,潇(xiao)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
余之游将自此始,恶(Mi)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文: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
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
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
光才闪烁发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
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
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
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
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
汗流狭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是悠然自得,羽毛鳞鳍
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啊。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
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这是)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
一、词语。
1、冻风时隹:起2、土膏微润:肥沃的土地3、波色至明:初,始
4、如镜之新开:新打开5、髻鬟之始掠:始:刚掠:梳掠
6、随:略微暖和。7、披风:开,分散8、鳞浪层层:像鱼鳞似的浪纹
9、型J:在这时。10、泉而茗(ming)者:泉:用泉水煮茗:喝茶
11、S(lei)而歌者:端着酒杯
12、红装而蹇(jian)者:红装:穿着艳装蹇:骑着驴
13、风力虽尚劲:猛,强有力14、汗出法背:湿透。
15、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
16、堕(hui)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
17、潇然:潇洒的样子。18、恶(wQ)能:怎能。恶,怎么。
二、一词多义。
1、时:冻风时作:经常;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2、为: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被故为之文以志之:写
人为刀,我为鱼肉:是
3、得: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得道多助:得到。
4、之:脱笼之鹄:助词,的如倩女之旗面:舒缓语气,不译
郊田之外:限定关系,以未乏知也:代词。
5、乍:波色乍明:初,开始冷光乍出于匣也:突然,忽然
6、鳞:鳞浪层层:像鱼鳞呷浪之鳞:代鱼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鱼鳞
7、偕:宠辱偕忘:一起偕数友出东直:和,与
三、翻译。
1、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译文: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
2、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译文: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3、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文: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
子的天鹅。
4、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文: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5、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授面,而髻鬟之始于琼也。
译文: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
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6、泉而茗者,量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文: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7、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8、夫不能以
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文: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四、阅读理解。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答: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
玩的喜悦之情的。
2、作者抓住满井初春时怎样的景物特点?是如何描绘的?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
的神韵;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冰皮始解,波色乍
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等。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答: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
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4、如何理解“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答:是全文的主旨句,画龙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厌恶官场的情感。
5、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包含的哲理:人间不是没有春光,人生不是没有乐趣,
只是忙于俗务的人没发现罢了。
6、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
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袍敝
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
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
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
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
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
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伺候着,提出疑难,询问
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
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
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
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
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
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
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一、重点字词解释。
1、余幼时即喳学:喜欢,爱好。
2、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3、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4、弗(不)之息:懈怠;不放松读书。“之”:指代抄书。
5、走送之:跑6、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赴。
9、执经里问:问。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1、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12、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3、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4、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15、礼愈至:周到。16、俟其欣悦:等待。17、穷冬:隆冬。
18、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19、软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20、至食:书舍,书馆。
21、持汤沃灌:汤:热水。沃灌:浇洗。22、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23、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24、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
25、腰白玉之环:名词活用作动词,挂在腰间。26、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27、惮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28、瀛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幺品:旧絮。敝:破。
29、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
教。
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我站在旁边伺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6、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文: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三、思考
1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邺的河之唯,豫逸之艰,生活之苦。
2、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
出自己学习的“勤且艰
3、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四、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晋朝,车胤(yi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
7,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
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
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
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
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
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一、解释重点字词。
1、风烟:指烟雾。2、共鱼:一样的颜色。3、俱:都。
4、诳:表约数,左右。5、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6、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从:顺,随。
7、急温: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9、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狂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
远处伸展。
11、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12、相鸣:互相和鸣
13、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在上。18、就:好
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20、缥碧:青白色。
二、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3、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6、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对偶句)
7、写山“奇”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重点句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
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6、鸳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
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9、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四、课文理解
1、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富春江“异水”(清澈、
湍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
此退隐的高洁志趣。
2、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
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
3、“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主旨)
4、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
山''奇”在何处?
答:奇在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
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发出了“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这些感慨表现了作者对
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6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
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
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
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
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
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
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治肿瘤科普知识课件
-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教育联盟2026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 黄金买卖合同2025年
- 工程技术服务合同书2025年
- 会议室装修合同(2025版)
- 湖北省枣阳市重点名校2026届中考英语押题卷含答案
- 社区救助管理办法
- 灌区设计管理办法
- 物流纸箱管理办法
- 煤炭网点管理办法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 河北省廊坊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危货运输安全知识
- 沈阳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范文证明书(三联)
-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验算书
- ThinkPad X220 拆机解析深入分析
- 第3章沼气发酵原理与设计
-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 华为技术校园招聘会ppt招聘宣讲会ppt课件
- 消防预防方案及处理预案
-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账201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