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源文化产业滞后原因探析及对策建议
一济源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滞后原因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推进,河南省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跨越第二、三产业,涵盖国民经济120个行业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各地市着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在一些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市中,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行业,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济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经济基础及居民文化消费情况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城乡居民家庭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2012年,济源市人均GDP达到64810.70元,标志着居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2012年,河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3元,比上年增长12.4%。同时,济源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40元,同比增长12.9%,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济源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594元,比2011年增长17.1%。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支出中,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其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729元,比2011年增长14%。2.文化产业总量及行业情况作为河南最年轻的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济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与此同时,济源也是文化资源异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然而,长期以来偏重工业的经济模式造成济源市文化产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较慢,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2011年济源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31亿元,占GDP比重的0.62%;2012年济源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02亿元,占GDP比重为0.7%。截至2013年9月,济源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453家,从业人数约为3960人,其中文化传媒公司17家、网吧72家、歌舞娱乐场所22家、游艺娱乐场所15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42家、演出经营单位9家、各类演出剧团46家、印刷装潢经营单位126家、旅游工艺品制作公司4家。根据济源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没有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考虑到济源市的人口规模,即使将这一数据与其他省直管县相比,仍然排在兰考、巩义、滑县和邓州之后。尽管济源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与济源市同期GDP总量的迅速增长相比,文化产业的增长较为缓慢,这一数据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济源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势的确不容乐观,这一发展现状不但与济源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比鲜明,与省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更是相去甚远,济源市文化产业需要尽快加大步伐,迎头赶上。3.与其他省辖市的比较情况文化产业是决定区域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构成了区域文化综合竞争力中的“硬实力”,也是未来促进济源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尽管济源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在文化事业方面加大投入,有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济源市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直接影响了济源市文化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根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1月发布的《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分析评价报告》显示,2010~2012年,河南省各省辖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文化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但各地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并不均衡。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超过2%的有开封、许昌、郑州、焦作、南阳、新乡6个省辖市。而济源市在2010~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续三年在全省均排末位。2012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文化竞争力综合排名中排名第14位。(二)文化产业滞后原因探析1.文化投入总量相对较少济源的工业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即以“五小工业”闻名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济源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形成了以钢铁、铅锌、建材等为主体的重工业产业基础,使济源由一个偏远的山区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经济基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经费不足,欠账较多,造成了济源市的文化产业底子薄、基础差、小散乱的困境。根据《济源2008~2012年统计年鉴》显示:济源市5年来用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额从2007年的7590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1212万元,但与此同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额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却从2007年的0.66%下降到2011年的0.49%。虽然近年来济源市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人民群众的文化发展需求相比,与其他省辖市文化建设的投入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2.文化产业结构失衡济源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小,占GDP比重过低等问题体现在产业结构方面是文化产业结构失衡,缺乏骨干企业带动。济源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13.4∶6.2∶80.4。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比重过小,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高但品种单一,如新闻出版主要依赖印刷品,文化娱乐主要靠网吧、歌舞厅等。传统文化产业占比较大,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济源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企业的规模构成来看,济源市文化产业领域内小型企业居多,资源相对分散,产业主体呈现“小、弱、散”的局面。根据济源市统计局2012年核查结果显示,济源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和构成中没有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也只有4家。3.文化消费水平较低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国外的发展经验看,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经济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但从济源市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料来看,2010~2012年济源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分别为1119元、1515元、1729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1.03%、12.18%、11.85%。这一比重虽然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其中耐用机电消费品比例和参观游览、健身和团体旅游的消费比例均超过30%,而书报杂志的消费比例却不到5%。由此可见,济源文化消费结构并不合理,居民文化消费层次有待继续提升。4.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滞后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推进济源市文化建设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济源市文化资源的丰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明显较为滞后。客观上,济源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时间跨度长、地点分散,开发与利用难度较大。近年来,济源市各级政府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力度确实在不断加大,但还难以完全适应文化产业化、市场化要求,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依然存在。一是文化资源市场化开发运作机制虽逐渐形成,但市场机制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二是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产业单位仍然相互交织,在管理体制上也无法把两者完全分开,仍有部分人员缺乏经营理念和竞争意识。三是由于文化资源的部门分割、条块管理仍然存在,各部门之间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二济源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一)文化强国与文化强省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党的十八大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省建设,近年来,河南省委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批转河南省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就全省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做出了专门部署。济源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文化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济源市加快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具体安排。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济源市文化产业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转型面临的巨大挑战2014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指出:“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传统重化工业面临着淘汰产能、行业重组的生存考验,重点骨干企业尚处于改造提升、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多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市场抗风险能力低,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第三产业总量偏小、占比较低。”传统产业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正经受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尤为突出,产业标准门槛越来越高,区域经济竞争你追我赶,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济源市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必然选择。文化产业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低,需求弹性大,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济源市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随着济源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必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和活力。(三)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济源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济源市人均GDP达到6.5万元。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当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便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文化消费将逐步上升为消费增长的重要部分。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居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发展性消费、娱乐性消费和精神文化需求消费的比例将大幅度提高,从而为济源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也存在着部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活力不足、竞争力不强,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不够丰富、服务层次不高等诸多问题,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着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挑战。(四)区域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济源不仅是全国闻名的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还是济水文化的活水源头和道教文化的中原重镇。济源是河南的文物大市,拥有丰富的文物遗存,尤其是境内的古代木构建筑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居全省前列。早在2005年,济源市就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城市整体水平的提升,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虽然说明了济源市的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并不能说明济源市就是真正的文化之城。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对全国各省市的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省市、各地区从体制、机制、政策、创新、金融、税收等方面对文化建设予以强力支持,区域文化竞争日趋激烈。在省内,一些省辖市围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主动寻找自身定位,先后出台了文化建设规划或推进意见。在区域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济源市文化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竞争不断加剧的严峻挑战。三济源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01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未来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壮大出版传媒、演艺娱乐等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根据国家和河南省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以及济源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济源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一)大力培育文化主导产业济源发展文化产业不能面面俱到,全面出击,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精心选择突破方向。济源在历史文化资源上优势比较明显,在科技、人才、资金上则实力相对较弱。鉴于此,需要扬长避短,选择适宜的文化产业门类作为切入点。发挥愚公文化、济水文化、道教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影视演艺、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和工艺美术等产业,打造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整合开发历史文化、现代文明、自然山水等资源要素,挖掘济源文化特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创作一批反映济源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培育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演艺企业和连锁网点,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做大、做强、做活演艺市场。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活化文化资源,培育发展工艺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全省知名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大文化娱乐业扶持力度,促进电影院线、歌舞表演、网吧、酒吧等文化休闲娱乐业健康发展,引导文化娱乐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二)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带动以愚公文化产业园、济水文化产业园等为载体,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特色化、品牌化、集聚化发展优势。加快建设济源传媒大厦、沁河峡谷、林山河漂流、孟良寨开发、紫微宫及化城寺重建等项目,深入实施“济源文化走出去”工程,坚持引企、引资、引智相结合,培育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文化产业项目,力争到2015年培育超千万元项目2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包装和推出一批优质文化产业项目,争取引进落户一批知名文化企业。加大项目开发力度。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通过“储备项目抓谋划、签约项目抓开工、新开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竣工、投产项目抓达效”,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三)加快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2014年1月9日,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下发了《河南省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河南省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正式启动。根据方案要求,河南省文化科技产业将以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构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中原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大力推进现代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着力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增强文化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依托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平台,建立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及要素互动衔接、协同创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有关科技领域的先进、共性、关键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利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产品及服务模式。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推动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的数字化,培育发展文化新业态。(四)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文化产业是综合性、渗透性和关联性比较突出的产业,具有融合发展的深厚基础和广阔空间。因此,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路径之一。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扶持具有济源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深度挖掘济渎庙、阳台宫、奉仙观、大明寺、盘谷寺等古迹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壮大文物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文物展览和文物仿(复)制品经营产业,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挖掘、整理、研究重要碑碣、石刻,筛选比较重要的拓片进行影印装裱成册,形成品位高档的文化产品。加强对邵原神话群、愚公移山传说、女娲补天传说、王屋琴书、黄河船工号子、天仙配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五)积极促进文化品牌提升和龙头企业培育河南省政府2013年12月10日公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影视、媒体、动漫、演艺、工艺美术、名家等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大品牌。支持骨干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培育文化企业集团。”在文化产业从规模增长走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文化品牌的打造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将对济源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起到重要作用。突出愚公移山文化,发掘和培育一批创新力强、富有潜力的高成长性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引导和支持文化名街、名镇、名村建设,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品牌。推动骨干文化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培育文化领域的大型骨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竞赛题(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二建建筑工程实务-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点睛提分卷2279
- 2024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二)
- 全国山西经济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三单元活动2《信息王国重口令》说课稿
- 2024年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 2025年教工教育培训计划
- 2025年财政监督总结与2025工作计划
- 2025年妇幼保健院工作计划
- 2025年第二学期学校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 Unit 2 Lesson 3 In the library(说课稿)-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一模)株洲市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英语试卷
- 社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模版(2篇)
- 矿业公司规章制度汇编
- 介入导管室护士长职责
- 《国家课程建设》课件
-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数学试题 含解析
- 大学老师工作述职报告
- 办公楼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汽车产业AIGC技术应用白皮书 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