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秋之世界,品味秋之韵味——《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伏志强【设计理念】语文与每一位个体生命的审美和独特体验息息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信息的获取变得异常轻松。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语文学科的审美功能都不应被动或主动地弱化。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让它不仅要“过脑”,更要“走心”。《故都的秋》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作者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自己内心的“主观色彩”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浑然一体,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该文的正常课堂教学时长为两课时。作为散文鉴赏的起始课,本课时在设计上的落脚点是:既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更要创设情境,鼓舞每一个孩子有积极主动的情感认同和真实的审美体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自学)。(2)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2、能力目标:(1)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体味诗意秋景图,把握散文“形”与“神”的辩证关系。3、情感目标: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2、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3、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方法】1、朗读法2、探讨法3、点拨法4、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年四季,各有其美,春天有其蓬勃,夏天有其妖娆,冬天有其庄重,秋天却有其独有的深沉。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秋挥毫泼墨,为秋放纵笔端,酝酿吟秋之佳句,流淌诵秋之美文。从“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热情绚烂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适哀婉,从“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宏大壮阔到“枯藤老树昏鸦”的萧瑟凄凉,从“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悲伤愁绪到“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亮豪情,文人雅士歌秋,赞秋,悲秋,怨秋,秋在他们的笔下变得摇曳多情,姿态万千:雁叫长空,残荷听雨,秋有声红叶黄花,碧水蓝天,秋有色落叶纷飞,芦花飘荡,秋有形四季轮转,文人最爱,秋有韵那么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天该是什么样一种情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郁达夫,走进他的《古都的秋》,去欣赏北国秋的姿态,去品味古都秋的秋味。二、整体感知
1.本文题旨“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把握本文主旨时,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时代性。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2.初步感知(1)方法指导,快速阅读文本散文的四步阅读法第一步,紧扣"文眼"聚散明。第二步,找准线索结构清。第三步,融情于景见立意。第四步,语言美妙动我心。掌握了"四步阅读法",也就得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自觉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必有所获,也会对散文的写作训练有所帮助。(2)梳理文章思路,找出文眼课文分四个部分:思秋、绘秋、议秋、恋秋。文眼:清静悲凉(3)文章集中笔墨、正面描绘故都秋景的几幅画面,在哪些段落?并概括出来。“绘秋”部分是文章的3—11段,可分为有五幅图画:秋晨小院、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三、文本赏析(1)第一幅画面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秋天的景物:清晨青天破屋鸽子阳光断壁牵牛花秋草秋色:青、蓝、灰、白秋声:驯鸽的飞声(2)有感情地朗读本段。(3)教师小结: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境是清闲淡泊的,作者的审美情趣是高雅恬淡的。通过对本段的赏析,我们也明确了写景散文要通过文字展开联想进入意境,把握景与情的内在联系。(4)进入意境:鼓励学生用充满青春气息和热情的心,自己动手,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自由地表达出来。(5)教师提供案例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北方的天空澄澈、碧绿、一望无垠蓝色的牵牛花在残垣断壁上摇曳舞动着秋天的彩旗日光依旧无私照耀着古老的庭院,和万里追寻的我我只有一碗浓茶还有,一颗自由而漂泊的心四、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依据秋天景物的秋色、秋声,自由赏析另外四幅画面,品味故都的秋,形成文字,并展示成果。景物形象及秋色青天(蓝绿)蓝朵(蓝色)秋草(黄色)落蕊(灰白)树影(暗灰)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秋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2)交流汇报(结合幻灯片点拨)我从秋槐的落蕊中品出了秋的凄清;我从秋蝉的残鸣声中品出了秋的寂静;我从秋雨的忽来忽去中品出了秋的凄凉;我从都市闲人的互答中品出了秋的清闲;(3)教师案例展示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它在破陋的小屋,抬头就能看见的青天里;在小院的每一朵牵牛花,蓝色火焰燃烧中;在秋槐的每一片落蕊,扑向大地时,无声的旋转中;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对时光的无限眷恋中;在秋雨的每一个标点,欲说还休的停顿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依然悬挂的枝头中;……(4)教师小结: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就在故都的民宅内外、胡同两旁、槐树前后,就在天上,枝头,嘴边……,他没有去着力表现那些游人如织、喧哗热闹的名胜古迹,也没有去刻画摩肩接踵、叫卖声盈耳的前门大街,他以独特的人文视角选取北平生活中极普通、极平凡的景物,那种“清、静、悲凉”的秋味滋生长北京的破落小院里,点缀在那棵棵的国槐上,在寒蝉的衰叫中嘶鸣,在秋雨的凉意中淅沥,在秋果的颜色中闪耀。五、问题研讨除了对秋景的直接描述之外,作者还使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他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的?明确:(1)开头结尾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来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对比,这样南北对比、衬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2)在12段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写中外文人学士对秋的深沉,悠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指出“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第一,作者似乎要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题旨暗合;第二,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第三,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六)课堂小结饱受人生苦难和生活艰辛的郁达夫在30年代那个风云变幻,社会动荡的现实里,心里更多了一点忧郁和落寞。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得到,作者对浓郁的北国之秋的热爱,感受得到这篇文章独有的华夏民族的抒情传统和美学追求。郁达夫就是这样,他用细腻丰富的情感,诗意优雅的语言,高超纯熟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北国清秋的美景,让我们沉醉,令我们向往。(七)作业将本文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比较阅读,并写一篇不少于四百字的随感。板书设计板书一形形寻血过多寻血过多赞血过多声韵秋声韵秋议议血过多绘绘血过多色色板书二第一步,紧扣"文眼"聚散明。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虽然取材范围广泛,内容博杂,所谓"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但都统一在"神"这个灵魂之下。若能很快找到这一统领全文的"神",那么就会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在散文中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是为"文眼",倘若读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这"点睛"之笔,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广博、纷繁的题材是怎样被有机地组织起来的。第二步,找准线索结构清.线索是串连文章内容的一根"红线",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恰当的线索,文章将是"一盘散沙"。找准散文的线索,就可理清它的内容结构。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第三步,融情于景见立意."一切景语即情语."大凡写景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常言道:"画龙点睛",唯有"点睛"方能出神,"画龙"之后才好"点睛",而"画龙"的过程即是融情于景的过程,所以,把握写景散文的"立意",需要紧扣"文眼",认真赏析作者对景物细腻逼真的描写,特别是那些精妙的片段,需要细细品味,随着作者的思路层层推进,向纵深开掘;结合写作背景,全面归纳。第四,语言美妙动我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是最能反映作家的创作个性的,所谓"言为心声",因此,品读散文的优美语段,能够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达到"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审美境界.赏析、品味散文的语言,进行有效积累,对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充实文学素养,都是大有裨益的.每个作家都用自己独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节能环保合作合同(2篇)
- 2025室内设计装修合同模板
- 五年级信息技术《第十六课制作一份小报》的教学设计
- 小儿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的临床护理
-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及流程能力探索
- 2025房地产交易合同法规
- 2025年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 足跟瘀斑的临床护理
- 新生儿产伤性疾病的临床护理
- 2025年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140题)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化学+答案
- 2025年中国防晒护理洗发露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太阳能照明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卷(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有关“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日活动工作方案
- 油气管道输送试题及答案
- 铁路雨季三防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台球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 虚拟电厂接入配电网电力系统调度优化
- 用户能耗监测的智能插座原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