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32届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以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eHeritage)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目前国内的研究文献中,与“非遗”相关的术语称谓有很多,如无形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与民间创作、民间文化遗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口头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但不论哪种称谓,其思想内涵都具有“活态性”“传承性”“口头性”“非物质性”的特征。其中,非遗的一个重要特征为“文化整体性”,这一特征决定了非遗的传承模式——原样保护与动态传承。截至2016年,国务院已公布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传统音乐类项目就有170项。[2]在这些项目中,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项目有9项,充分彰显出江西传统音乐文化之魅力。此外,在江西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音乐类项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些传统音乐往往与地方的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是民众生活的一面镜子,具有传统的音乐审美特征和文化属性。然而,在当代全球化传播技术背景下,这些传统音乐类项目却日渐式微(甚至是濒临消亡),因而需要及时地抢救与保护。随着非遗名录“退出制度”和传承人考核评审制度的相继实施,当前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实质性的保护阶段,省政府与社会各界仍在不断探索与建立有效的非遗保护机制,希望寻找到对传统音乐进行保护、传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从“保护情况”“现状反思”“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进行简要回顾与报告,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一保护情况随着文化全球化的生成与演进,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地方性音乐知识”的关注较为普遍,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中国各级政府和民间对抢救非遗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采取了诸多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明确了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与保护工作原则,使中国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基本形成了有效的保护体系。在这种社会情境下,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得较为顺利,以下从“名录建设”“政府工作”“数字化保护”“研究情况”“展演比赛”“教育传承”等方面对其保护情况进行总结。(一)名录建设截至2014年,国家级代表性名录已公布四批,其中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项目有9项,其中第一批:兴国山歌;第二批:于都唢呐“公婆吹”、武宁打鼓歌、万载得胜鼓;第三批:九江山歌、九江秧号;第四批:花钗锣鼓、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永新小鼓。此外,在江西省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类项目收入了32项(见表1、表2)。这些传统音乐类项目遍布江西不同区域,充分彰显出江西传统音乐文化的区域特色。表1江西省国家级、省级传统音乐类项目名录表之一表2江西省国家级、省级传统音乐类项目名录表之二(续上)表2江西省国家级、省级传统音乐类项目名录表之二(续上)-续表在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非遗名录建设的过程中,相对应的传承人体系也得到了建立(见表3),这些传承人是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各自掌握着传统音乐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时也具有精湛的技艺。但综观表3可以看出,传统音乐类传承人大多年迈,老龄化现象严重,因而保护代表性传承人更是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的关键所在。表3江西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二)政府工作对于传统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而言,它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发挥行政职能,制定相关政策规划,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引导非遗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1.制度保障2007年1月2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经省政府同意,就进一步加强江西省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3]此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为契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已由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5月28日通过,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4]这为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的长期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对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专项制度建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2.基地建设在非遗保护工作实践中,基地建设长期以来都是政府开展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与整体性保护,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江西省文化厅根据相关政策,公布了2016~2018年度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希望被命名的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和总结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做法和经验,为弘扬江西省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江西文化大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5]此外,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拓展社会各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建设的渠道,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江西省文化厅开展了2015~2017年度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传承基地和传播基地的申报评审工作。此项工作申报范围主要针对全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高等学校(含高职)、中小学(含中专、职高、技校)等。[6]3.检查监督为了避免“非遗”保护工作中“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促进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的常态化,江西省文化厅开展了全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检查监督工作。具体要求如下:高度重视,认真落实;边查边纠,积极整改;市县文化行政部门要学习贯彻《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文非遗发〔2011〕38号);抓紧进行,按时上报。[7](三)数字化保护在当代全球化传播技术背景下,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保存、传播、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8]数字化保护是指用数字技术对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进行文字、照片、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类载体的记录,并将数据资源进行标准化输入与转化,实现系统化整合、专业化分类以及信息化存储,最终通过数据库等形式达到对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存、管理、交换和利用。当前,数字化保护属于非遗保护事业的高科技领域,在对传统音乐保护的过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截至2016年,江西省在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传统音乐领域已取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对传统音乐项目的录音、录像、拍照方面,同时结合口述访谈的形式对不同的音乐事项进行调查;此外,还体现在对民间音乐传承人的抢救性录音录像方面。另外,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还专门成立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9]对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项目进行了较为齐全的资料数字化收集。(四)研究情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以来,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科学、依法保护的新阶段,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在保护过程中得到了各保护单位的重视。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研究情况主要体现在成立研究机构、举办研讨会、开办学术讲座、科研课题立项、书籍出版(见表4)、电子出版物(见表5)以及论文的发表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江西传统音乐类出版物(书籍)主要有以下10部。表4江西省传统音乐类书籍出版总的来说,江西省传统音乐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中对于音乐本体的关注,尤其是基于活态遗存进行乐种间、曲牌间的比较分析、源流考证等研究明显增多;在音乐文化方面,口述史、音乐文化生态等论题较为集中;传统音乐的保护策略亦有所更新,抢救性保护、数字化保护、产业化保护的进展尤为明显;论及当代传统音乐传承流变的,则有传统音乐本体变迁、传承者和传承方式的变迁等诸多方面的考察展演比赛。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省音乐类电子出版物主要有以下6种。表5江西省传统音乐类电子出版物(五)展演比赛江西传统音乐的“活态性”特征决定了表演是其生命力所在。各地区举办的各具魅力的演出和赛事,不但为传统音乐项目的表演提供了平台,使江西传统音乐得以鲜活呈现,而且成为重要的宣传与保护手段。当下,在传统音乐日渐失去其原生环境的情况下,展演比赛活动为江西传统音乐赢得了更多的社会认同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为其生存与发展拓展了空间。2014年11月,江西省兴国县举办了第八届山歌汇演——原生态兴国山歌擂台决赛,山歌擂台赛主要以群众路线得民心、客家山歌有名声、客家妹子顶呱呱、家和才能万事兴、孝顺父母理应当、阿哥要连尽管连等六大方面为赛歌内容,要求演唱歌手的演唱必须符合客家山歌原生态山歌韵律,内容紧扣主题,意境含蓄,善于用比兴、双关、歇后语,语言生动通俗,活泼有趣,吐字清晰,力戒空洞说教。[10]在比赛中,山歌手们充分展现了兴国山歌的“即兴性”“叙事性”“群众性”等特色。2010年11月20日,于都唢呐作为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开幕式上迎接嘉宾入场的两大节目之一,赢得了嘉宾们的赞叹。在特色生态文化展区,于都唢呐演奏“公婆吹”《抬花轿》,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客家民俗婚嫁场景和文化。[11]2014年7月27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文化厅主办的“爽爽的贵阳,2014原生态音乐之夏”国际原生态文化大汇之《南腔北韵》演出活动在贵阳市落幕,来自云南、贵州、广西、新疆、山西、青海、陕西以及乌干达、澳大利亚等国内外民间艺术家同台献艺,九江县的《九江山歌》作为江西唯一参演节目登台亮相,演出成功地使独具特色的九江“三声腔”山歌在祖国西南这片原生态民歌如海的地域上唱响。[12](六)教育传承在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保护过程中,传承是核心,而保护音乐项目的传承人最为关键。2016年,江西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以“重在落实”为出发点,全省各地区通过建立传承基地、传习所,举办培训班,进入校园课堂等方式将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与教育工作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同时,各地区文化部门对传统音乐的传承模式存在差异,各有不同的侧重。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全省非遗保护的工作力度,提高全省非遗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于2015年10月中旬举办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题培训班。培训主要是对各市、县非遗中心负责人或业务骨干进行有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工作释析、《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解读等。[13]此外,为进一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大力支持传承人积极开展传承活动,不断提高传承人地位,扩大传承人社会影响,省文化厅在2013年6月8日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收徒仪式。[14]传承培训基地的建立,对于培养人才和发展江西传统音乐具有重要意义。如“2010年10月12日,于都唢呐公婆吹传承培训基地在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挂牌成立,该基地将依托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有生,对艺人和爱好者提供唢呐公婆吹的专业传授和培训”。[15]据了解,这是全市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该项目,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此外,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将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引进校园课堂,普及传统音乐文化。如赣州市兴国县被誉为“山歌之乡”,该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兴国山歌与幽默诙谐的漫画结合在一起,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开展“山歌漫画进校园”活动。县里精心组织教育、文化等社会各界的美术工作者、专业山歌手、农民山歌手及文艺创作人员,针对青少年特点,编撰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校园山歌漫画。通过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唱山歌看漫画、中年级小学生唱山歌临摹漫画、高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创作山歌漫画等方式,让学生深刻领会“山歌漫画”中所蕴涵的思想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16]二现状反思2016年,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较之以往出现了诸多可喜的变化。如传统音乐与数字化工程结合并取得良效,政府出台各项政策给予传统音乐强有力的支持,举办传统音乐文化节等,这些举措成为传统音乐文化整体性保护的良方。然而,在取得诸多成效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其中一些隐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非遗进校园的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江西传统音乐的“文化生态链”已发生异变,在这种社会语境中,传统音乐的艺术本体形态、主体观念以及主体人的行为观念也遭遇了现代性变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学校课堂则是其传承机制方式的变迁。综观当前江西省校园传承传统音乐的情况,可以发现传统音乐是在当地政府主导下从民间进入课堂的,并由民间艺人来授课。学校传统音乐的教学作为现代性普教音乐课的教学环节,教学的内容比例失调。在教学内容方面,学生极少学习传统的民间曲调,多是学习一些现代音乐家创作的江西“民间曲调”,学生主要是对当地民间音乐的历史概况、经典曲目、曲谱、演绎方面有个简单了解,而且学生学习这些民间音乐多是为了各种现代性的舞台表演,这种传承方式并不能唤起学生从内心对传统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事实上,当下江西传统音乐在现代学校课堂中并不能给学生真正传递其内在的乐之“魂”,顶多也只是传授其外在的乐之“形”。[17]而面对这种传承境况,我们不得不在今后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中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二)传承主体的界定问题在当前的江西省传统音乐非遗保护过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现代性“运动”,人们不断将其“物化”,进而置换了传统音乐非遗的民间主体。这里涉及非遗保护的伦理学问题:我们在当前的非遗保护过程中到底是为谁保护?事实上,在当前的江西传统音乐非遗保护过程中,当地民间音乐文化的主体人存在一种“失语”的境况。当他们无论面对所谓学者的“学术田野调查”抑或是政府的“政绩调研”之时,更多的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此时,民间音乐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已被置换。那么,所谓的非遗保护到底是为谁保护?(三)现代城镇化进程与非遗保护之间所产生的问题随着江西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江西省传统音乐非遗保护和传承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现代化进程中,依靠口头传承的江西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困境,其植根的传统文化土壤正日渐式微。事实上,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并不是不可协调的,因为非遗传承和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而城镇化也是以人为中心的。当然,有挑战,但也有机遇。在非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中最后也提出要发展,非遗音乐文化本身就是活态的、变异的,变异就是发展的一种形式。而最为重要的是政府在城镇化建设开始之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优长,要综合考虑传统文化项目建设的问题,充分挖掘历代流传的传统文化,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效地对其予以保存。(四)江西传统音乐类非遗在现代旅游活动中的“本真性”问题在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过程中,通过现代旅游活动来传承民间音乐文化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然而,在当前的现代旅游非遗保护过程中却出现了“伪传统”“造假”的声音。旅游活动项目的开展固然要考虑经济效益的问题,但如果要借助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来开展现代旅游,我们一定不能以“开发”“破坏”“利用”为代价,而是要把传统音乐文化整体放在第一位。然而,在通过现代旅游传承江西民间音乐类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出现了以破坏传统音乐生态为代价来换取临时的经济利益的现象。这种境况主要表现为:旅游开发商把他们自认为“有价值”的音乐项目全面向游客展示,而自以为“无价值”的则回避展示。长此以往,这使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生存空间日渐缩小。另外,部分旅游开发商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对传统民间音乐进行破坏、扭曲以吸引外来游客的眼球,如此便破坏了非遗的本真性和完整性。[18](五)非遗保护中“传”与“承”的问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其中的传承人与被传承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诚如樊祖荫先生所言:“非遗”的传承是由“传”与“承”组合而成,要想有效地传承,就必须同时发挥“传”与“承”两方面的积极性。[19]当前,江西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过程中,我们对传承人的切身利益方面有了一定的关注(如制定传承人四级名录体系,每年有相对应的经济补贴,等等),相对而言,对“被传承”的受众群体的切身利益关注却少之又少,没有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没有经济效益的保障。对此,我们也不能光指责受众群体对传统音乐缺少文化自觉意识,还需要制定相对应的保护政策。三未来展望在对江西省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文化综合观”是保护与传承的重要理念,主要表现为:保护主体是传统音乐保护的倡导者,传承主体是传统音乐的承载者,而受众群体则是传统音乐的接续者。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对江西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进行有效保护,首先要保护好传统音乐植根的生态文化土壤,此外还应有效地协调好保护主体、传承主体与受众群体之间的关系,创造出一个有效的传统音乐文化生态链。(一)维系江西传统音乐植根的生态文化土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民间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使江西传统音乐植根的文化土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也发生异变(尤其是年青一代),传统的音乐民俗被认为是“不时尚”“土得掉渣”,传统音乐文明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正被异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致使江西传统音乐濒临消亡。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在当代社会语境中,要对江西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当务之急是要维系其根植的生态文化土壤。(二)保护主体应明确自身定位,制定有效保护政策当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运动”,而在“政府主导”的方针下,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非遗传承主体,政府部门在其中并不能充当传承主体的角色,而应是起引领与协调的作用。事实上,非遗的保护主体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如政府、高校研究院、音乐学术界等,其中政府的地位最为重要。针对非遗保护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制定相应的政策。如明确具体的传承主体与受众群体的合法权益,提升他们对传统音乐的文化自觉保护意识;严格做好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评审工作;与教育部门统筹协调,做好传统音乐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课堂教学实录
-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教案及教学计划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总复习之全册词语表
- DB11T 1064-2014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更新
- 阀门技术规格书
- 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
- 医用去污剂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假体的安装调试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台钟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丧葬费家庭协议书范文范本
- 中小学119消防宣传月活动方案3篇
- 中汇富能排矸场设计
- 2024年保安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共160题)
- 2024年大学试题(财经商贸)-统计预测与决策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品
-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课件初训修订版
-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1课 开启物联网之门 教学设计
- 2024220kV 预制舱式模块化海上风电升压站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一平台在线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9 作息有规律 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