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舆情与风控报告_第1页
电影舆情与风控报告_第2页
电影舆情与风控报告_第3页
电影舆情与风控报告_第4页
电影舆情与风控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舆情与风控报告

一舆情报告(一)票房增速回升,但单影院、单银幕年均产出持续下降从多项数据指标的增速来看,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都明显优于2016年。在经历了2015年近50%的年票房增速以后,2016年的急刹车一度让“产业拐点说”甚嚣尘上。2017年上半年,市场并未完全走出前一年的低迷,但从暑期档开始,市场的升温与提速明显加快,并最终取得了13.45%的年票房增幅,全年票房总量达到559.11亿元(以下描述如无特殊说明,票房数据均包含服务费)(见图1)。图12012~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数据在票房数据之外,电影产量、观影人次、放映场次、影院数量、银幕数量与国产影片的海外销售收入均实现了稳步增长。故事片电影产量达到798部,居于世界前列。银幕数量首次突破5万块,稳居世界第一。人均观影频次为1.165次/年(按13.9亿人口计算),同比增长约0.18次/年,每万人银幕拥有数达0.3653张(见表1)。表12017年电影市场各项指标类别数值同比增长(%)电影票房(亿元)559.1113.45电影产量(部)①7983.37观影人次(亿人次)16.211.19放映场次(万场)9481.927.36影院数量(家)966920.70银幕数量(块)5077623.31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亿元)42.5311.19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电影报》与《中国电影产业报告2017》发布数据统计而成。

①798部为2017年故事片产量,故事片以外国产影片生产情况为动画片32部、纪录影片44部、科教影片68部、特种影片28部,合计172部,参见刘汉文、陆佳佳《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当代电影》2018年第3期,第13~15页。表12017年电影市场各项指标但在新建影院数与新增银幕数均超过20%增幅的态势下,13.45%的票房增速仍无法扭转单影院与单银幕票房产出持续下滑的趋势。平均票价、单放映场次产出、单影院产出和单银幕产出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了负增长。同时,场均人次也从2016年的18.42人次下降到17.08人次,同比减少1.34人次(见表2)。并且,自2017年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所公布的票房数据包含了服务费,而此前的票房数据并未包含服务费,如果去掉服务费的因素,那么这些数据的同比负增长还会比表2所示更严重。因此,虽然2017年的市场总量保持着稳步的提升,单影院和单银幕的产出却不容乐观。表22015~2017年各平均产出变化类别2017年2016年2015年同比增长(%)平均票价(元)32.333.3134.97-3.03单放映场次产出(元)589.66614.03810.39-3.97单影院产出(万元)578.2591.36720.32-2.22单银幕产出(万元)110.1111139.3-0.81资料来源:新传智库。表22015~2017年各平均产出变化(二)第一季度票房出现5年来首次负增长,第三季度强势挽回局面2017年电影票房的季度收入呈现出一定的分化现象。从各季度的产出看,第一季度144.69亿元,第二季度130.91亿元,第三季度155.51亿元,第四季度130.95亿元(见图2)。图22017年各季度电影票房收入情况延续了前一年电影市场增速放缓的趋势,2017年第一季度的票房出现了5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若减去服务费,第一季度票房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滑约6.6%。尽管春节档的大年初一以7.49亿元的成绩创下了当时的单日票房新高,整个2月的票房也超过了60亿元,但影片数量与票房双双下降的1月仍让第一季度破百亿元的时间与前一年相比整整晚了6天。再加上节后3月市场的冷清常态,整月都没有一部国产片票房过亿元,让2017年第一季度的票房数据很不理想。第二季度的市场表现则比2016年同期有了较大的提升。5月和6月的数据都接近40亿元,往年属于淡季的4月还创收了近50亿元,较2016年增长57%,创14个月以来最大涨幅,直接把上半年的同比增速由第一季度的负增长拉回到正增长,同时也让破200亿元的时间比2016年提前了15天。但这些数据的增长主要靠进口片来拉动,中小成本的国产片收益惨淡。进入第三季度,无论是整体票房增幅还是国产片的弱势地位都得到了彻底扭转。7月,超过50亿元的票房表现还只是第三季度的“前菜”,8月的票房直接超过了73亿元,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新单月票房纪录,同期增幅更是达到了80%以上。而国产片的市场份额占比则超过了70%。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之所以能实现这一转变,与7月28日上映的国产片《战狼2》有直接的关系。该片热度退去之后,9月的市场又重回冷淡,但整个季度还是创下了155亿元票房收入的超强表现。第四季度在10月国庆档中开启,多部国产影片的集体发力增强了国庆档的市场热度,26.2亿元的成绩也让2017年的国庆档创下历史新高。在短暂的刺激之后,11月的电影市场进入全年最冷月,直到贺岁档开始才重新回温,最终以130.95亿元的成绩结束了2017年的收官季。(三)国产片与进口片的较量更激烈,国产片在票房总量上小幅取胜2017年,国产片与进口片的较量更加激烈。全年上映引进片数量为90部,与2016年持平。票房产出方面,进口片的票房为258.07亿元,国产片的票房为301.04亿元。国产片的市场份额占比为53.84%,在总量上以微弱优势取胜。如果将上下半年拆分来看,国产片与进口片的竞争情况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2017年上半年,两个季度共上映影片221部,其中国产片169部,进口片52部。数量上超过进口片3倍的国产片,市场份额占比仅为39%,其中3月和6月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甚至只有个位数。而同期进口片的单片平均票房为3.22亿元,比国产片的0.62亿元高出了5倍以上。2017年上半年的TOP10票房排行榜中,也只有三部国产电影上榜。国产片在整个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可谓完全被进口片压制。表3是2017年进口片在内地票房的排行榜单,票房排名前20位的进口片中,有14部都是在上半年上映。表32017年进口片内地票房排行榜单位:万元排名片名上映时间票房1《速度与激情8》2017年4月14日2670962《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2017年6月23日1551243《摔跤吧!爸爸》2017年5月5日1299114《寻梦环游记》2017年11月24日1211835《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2017年5月26日1179906《金刚:骷髅岛》2017年3月24日1160497《极限特工:终极回归》2017年2月10日1127418《生化危机:终章》2017年2月24日1111819《神偷奶爸3》2017年7月7日10378010《蜘蛛侠:英雄归来》2017年9月8日7741311《雷神3:诸神黄昏》2017年11月3日7430212《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2017年9月15日7397813《金刚狼3:殊死一战》2017年3月3日7316314《正义联盟》2017年11月17日6901015《银河护卫队2》2017年5月5日6861116《新木乃伊》2017年6月9日6255917《神奇女侠》2017年6月2日6100918《一条狗的使命》2017年3月3日6080819《美女与野兽》2017年3月17日5916420《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2017年1月6日47817资料来源:影片最终票房数据参考艺恩网,小数点后数字以四舍五入计,数据查询日期为2018年2月20日。表32017年进口片内地票房排行榜以该现象较为突出的3月为例,3月整个中国电影场面都较为冷淡,前20天一共上映20部电影,包括14部国产片和6部引进片。引进片《金刚狼3:殊死一战》《美女与野兽》《一条狗的使命》等都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而占据数量优势的国产电影却基本沦为炮灰。截取3月18~24日这一周的数据看,不仅票房排行榜的重要席位都被引进片占据,而且豆瓣评分的前十名中,前七名都是引进片。但国产片被进口片压制的局势从下半年开始得到彻底扭转。尽管9月和11月仍然是进口片在主导市场,但暑期档的8月、国庆档的10月与贺岁档的12月这三个月国产片的爆发式发力却彻底改变了全年的局势。最终,全年票房排名前十位的榜单中,国产片与进口片各占一半,并且排名前五位的榜单中,国产片占据了4席。当然,尽管国产片最终以小幅的优势在票房总量上胜过了进口片,但不论是从单片评分还是从单片票房收入看,国产片与进口片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四)过亿元影片92部,两极分化现象继续加剧影片票房收益的两极分化现象在2017年继续加剧。2017年,全年过亿元影片数量达到了92部,其中国产片51部,进口片41部,比2016年增加了7部。票房过20亿元的影片从2016年的1部增至3部,过10亿元的影片数首次超过10部,达到15部。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影片,贡献了全年近40%的票房,单片平均票房约16亿元(见图3)。其中,票房排名第一位的《战狼2》的市场份额就超过了全年所有上映影片收益的10%,56.78亿元的总成绩让它在刷新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新高的同时,也跻身全球电影票房排名排行榜的TOP100榜单,目前排名全球第57位。尽管这些少数影片在贡献主力票房时对市场会形成正向激励,吸引更多观众进入影院观影,也增加了整个社会对电影的重视程度,但仍然暴露出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结构上的严重失衡,绝大多数影片的票房在千万元以下,票房最低的影片《故乡面·参花情》,收益仅169元。投资电影的风险并未因市场的热度逐年增长而有所降低。图32016~2017年电影票房过亿元影片量级数量分布并且,随着海外分账大片与批片上映数量的激增以及国产强片数量的上涨,每月影市都有一到两部强吸金能力的电影上映。除了8月、10月、12月没有特别强的海外大片之外,其他每月都有至少一部海外大片在电影市场中表现极为强势。而8月又有超级巨片《战狼2》的一家独大,10月、12月的影市又基本是国产大片和贺岁大片的天下,国产小片想找到有利的档期已经越来越难。市场留给这些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也极为有限。从《战狼2》上映时来看,7月29日至8月4日,电影大盘报收近26亿元,是前一周的近两倍,该周有三天的票房超过4亿元,周票房冠军《战狼2》的票房报收为近20亿元,比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后九位的总和还高3倍(见图4)。图42017年7月29日至8月4日院线影片票房排名前十位影片信息强片越强,弱片越弱,电影市场马太效应的日益突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许多在前几年资本热潮期涌入电影业的新公司的新项目也都在这两年市场的加速竞争中被淘汰。如何精准分析市场,找到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锁定目标人群做出有效的营销发行方案,是这些国产中小成本电影未来生存必须思考清楚的问题。(五)“中国电影质量促进年”:国产电影满意度有提升,暑期档评分最高2017年是“中国电影质量促进年”,以质促进和对工匠精神的倡导让全年中国电影业的各种乱象有所收敛,影片的整体质量有一定提高,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满意度也较往年有所提升。根据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与艺恩一起开展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2017年中国电影观众对全年国产影片的满意度打分为83.3分,比2016年的81分和2015年的81.2分平均高出了2.2分。综合3年的单片满意度总体数据来看,2015~2017年满意度最高的20部影片中,2017年上映的影片占据了12席,排名前五位的影片中,有四部电影均来自2017年的暑期档。其中,排名第一的《战狼2》获得了89.2分的超高满意度评分。该调查还显示,2017年暑期档所获得的85.7分的评分,也是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开展以来获得的档期综合评分最高分。这一数据与暑期档上映影片的豆瓣评分结果也呈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以6~8月的在映国产影片统计计算,豆瓣评分7分以上的影片有《记忆大师》《重返·狼群》《内心引力》《29+1》《冈仁波齐》《大护法》《绣春刀Ⅱ:修罗战场》《二十二》《战狼2》《闪光少女》《十万个冷笑话2》《皮绳上的魂》这12部,它们的平均豆瓣得分超过了7.58分,并且排名前六位的影片全部进入豆瓣年度评分排行榜前十一名(《十万个冷笑话2》与《闪光少女》并列第十)(见表4)。表42017年暑期档豆瓣评分排名7分以上影片信息单位:分,万元评分排名影片豆瓣评分票房1《二十二》8.8170392《重返·狼群》8.232963《大护法》7.887604《冈仁波齐》7.7100105《十万个冷笑话2》7.4133646《闪光少女》7.464867《记忆大师》7.3292928《内心引力》7.31429《绣春刀Ⅱ:修罗战场》7.32656910《皮绳上的魂》7.332911《战狼2》7.256787712《29+1》7.2157资料来源:豆瓣评分为2018年2月19日的评分数据,比暑期档在映期间的评分略有下降,影片最终票房数据参考艺恩网,小数点后数字以四舍五入计。表42017年暑期档豆瓣评分排名7分以上影片信息从表4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现象。第一,有更多的优质艺术片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尽管有三部小成本艺术性电影(《内心引力》《皮绳上的魂》《29+1》)只获得了平均不到210万元的票房,但评分排名第一(同时也是年度国产影片评分第一)的《二十二》和排名第四的《冈仁波齐》都获得了超1亿元的票房成绩,并且,破了纪录片票房纪录的《二十二》的投资回报率达到4250%。第二,“高票房烂口碑”的现象有所减少,尽管获得观众满意度调查评分第一的票房巨片《战狼2》在豆瓣上的评分7.2分不是一个特别高的分数,但能拿到7分以上也说明大部分观众对其质量持基本认可的态度。第三,国产动画片在2017年给出了漂亮的成绩,《大护法》在艺术性探索上实现了一定的突破,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与趣味性。《十万个冷笑话2》有了第一部的铺垫,市场表现也算不错,口碑也拿到了7.4分。除了暑期档之外,2017年的其他几个重要的档期内也有不少高票房影片收获了不俗的口碑。国庆档的《追龙》与《羞羞的铁拳》的豆瓣评分分别为7.4分与7.1分,贺岁档的《芳华》与《妖猫传》的豆瓣评分分别为7.8分与7分,年初春节档的《乘风破浪》虽未过7分(6.8分),但与以往贺岁档过10亿元的高票房电影相比,也算一个不错的成绩。此前五年国产电影的豆瓣评分均值仅为4.736分。[1]尽管我们不能单纯地从评分来判断一部电影的质量,不能忽略评分本身有值得质疑之处,但这些数据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参与评分观众对影片的满意度。而无论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与艺恩一起开展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还是豆瓣评分,都说明2017年的中国电影品质与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满意度是有所提升的。(六)口碑效应增强:高评分国产电影的票房增速远超整体票房增速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影片口碑对票房的正向影响在逐渐增强。《二十二》《大护法》《冈仁波齐》等小众国产佳片在上映初期的排片率、上座率和票房成绩都不高,但都凭借不俗的口碑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票房逆袭。对比2016年与2017年华语电影豆瓣评分前十名的成绩,可以看到平均分从7.81分上升到7.92分,增加了0.11分。同时,豆瓣评分排名前十位的华语电影的平均票房成绩也从2016年的18809.7万元增至26265.3亿元,增幅达到39.64%(见表5),远超过整体票房13.45%的增速。表52016年与2017年华语电影豆瓣评分TOP10评分数据对比单位:分,万元排名2016年影片评分票房2017年影片评分票房1《驴得水》8.317304《二十二》8.8170392《湄公河行动》8.0118429《相爱相亲》8.418063《百鸟朝凤》8.08691《嘉年华》8.322204《幸运是我》7.996《重返·狼群》8.232965《罗曼蒂克消亡史》7.712293《芳华》7.81422076《路边野餐》7.7646《大护法》7.887607《我不是王毛》7.7268《冈仁波齐》7.7100108《七月与安生》7.616694《追龙》7.4574659《追凶者也》7.613589《十万个冷笑话2》7.41336410《喊·山》7.687《闪光少女》7.46486平均7.8118809.77.9226265.3

资料来源:2016年的影片评分与票房数据参见司若主编《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第33页;2017年的评分数据为2018年2月19日的豆瓣评分,影片最终票房数据参考艺恩网,小数点后数字以四舍五入计。表52016年与2017年华语电影豆瓣评分TOP10评分数据对比除了华语电影,优质进口影片也在2017年体验到了高口碑所带来的高票房回报。印度批片《摔跤吧!爸爸》是2017年中国上映的影片中豆瓣评分最高的电影,评分达到9.2分。该片上映后首周票房并不高,但在口碑的持续发酵下,票房一路上扬,最终票房接近13亿元,而其首周票房占比仅7%。皮克斯动画《寻梦环游记》同样在中国市场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该片豆瓣评分9.1分,最终票房超过了12亿元,但首周票房占比也不到10%。与这些高口碑电影的遭遇相反,许多口碑较差的国产影片,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在上映后票房则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做出口碑决定票房的论调,但这些现象的增多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影片口碑与票房的关系日趋良性,观众在做出观影选择时也越来越理性。(七)院线市场集中度指数过高,马太效应凸显早在20世纪40~60年代,以梅森与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就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决定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SCP范式。市场结构可以由市场的集中度指数(或称行业集中度)来反映。“行业集中度又称CRn指数,通常n=4或8。按照惯例,CR4<30%或CR8<40%时,即属于行业集中度低的竞争性行业。”[2]根据行业集中度指数的不同,日本经济学家植草益在罗宾逊夫人的市场结构类型分类基础上对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做了进一步的归纳细分,指数越高说明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见表6)。表6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市场结构CR8指数寡占型极高寡占型CR8≥70%高中寡占型40%≤CR8<70%竞争型低集中竞争型20%≤CR8<40%分散竞争型CR8<20%资料来源:于丽、刘扬、王煊著《电影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第109页。表6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根据艺恩数据整理,2017年全国院线市场的前八位分别由万达院线、大地院线、上海联和院线、中影南方新干线、中影数字院线、中影星美、广州金逸珠江、横店院线占据(见表7)。CR8指数为61%,属于高中寡占型。表72017年中国院线排名前八位的市场表现情况排名院线名票房(万元)票房同比增长率(%)平均票价(元)市场份额占比(%)1万达院线705212.79+15.824012.922大地院线469548.57+27.99328.603上海联和院线439683.54+23.20378.064中影南方新干线399273.08+23.39357.325中影数字院线398819.01+35.21337.316中影星美390179.82+13.11357.157广州金逸珠江287917.41+4.02345.288横店院线237924.79+14.90324.36资料来源:根据艺恩网发布的数据整理,票价包含服务费,数据日期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29日。表72017年中国院线排名前八位的市场表现情况从SCP范式来推导,如果院线市场长期保持过高的市场集中度,那么该市场里排名靠前的企业便会在市场中有更高的议价能力,这又会进一步地影响市场的绩效,从而让马太效应更加突出。(八)IP改编:市场热度不减,整体趋于理性自2016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上有关“IP遇冷”“IP退烧”的声音便不绝于耳。但事实上,IP电影在国内市场上依旧保持了不低的热度。根据2017年西湖IP大会上发布的《文娱IP白皮书》可知,“2017年1~9月,上映的IP类电影共108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93%,只比去年多了一部,但总票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99%,高达339.74亿元”。[3]在2017年内地票房排名前30位的国产电影中,IP电影就有17部,占总数的近60%(见表8)。表82017年内地票房排名前30位的国产IP电影作品单位:万元,分国产影片票房排名片名票房豆瓣评分1《战狼2》5678687.24《西游伏妖篇》1655925.65《芳华》1184697.88《悟空传》696535.11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534544.012《熊出没之奇幻空间》522486.413《杀破狼·贪狼》521577.214《妖猫传》467526.916《建军大业》40318暂无评分18《嫌疑人X的献身》402026.420《心理罪》303975.021《奇门遁甲》298774.824《绣春刀Ⅱ:修罗战场》265697.326《京城81号2》218813.827《心理罪之城市之光》213696.229《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重映)189209.230《春娇救志明》175547.1资料来源:票房数据来自艺恩网与豆瓣网,数据截至2017年12月31日。表82017年内地票房排名前30位的国产IP电影作品但其“火热”的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隐忧。两部改编自“超级IP”《西游记》的《西游伏妖篇》与《悟空传》在票房排名上均进入前十位,但其豆瓣评分却不到6分;两部改编自雷米的犯罪心理小说《心理罪》不同章节的《心理罪》与《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豆瓣评分也分别只有5.0分和6.2分,远不及此前收获超高人气和口碑的《心理罪》网络剧。在几部不及5分的影片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虽有“强IP+流量明星”的配置,但在制作上全面失准,并且还陷入了“锁场”风波,负面效应层层发酵升级,该片最终也没能实现预期的8亿元票房目标。尽管2017年的IP电影存在种种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IP市场仍是一块巨大宝藏。此外,人们对待IP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从起初的盲目跟风、趋之若鹜,到现在的有所取舍、合理开发,这也表明了行业内向理性回归的整体趋向。(九)类型电影:类型融合日趋显著,票房口碑存在落差2017年的中国电影在类型化的道路上继续向前,单一类型的影片已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多元的观影需求,类型元素融合成为国产类型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17年国产电影票房排行的前十名中,具备动作类型属性的影片占比高达80%,仅《芳华》与《乘风破浪》两部成为例外。目前,动作类型已成为国产电影取得高票房的一种类型元素标配。同时,在票房排行前十位中的喜剧片多达4部,这也说明了喜剧片在国产类型电影市场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主打奇幻与犯罪类型的影片各占两席,奇幻与犯罪类型也成为近两年较受观众欢迎的电影类型(见表9)。表92017年内地票房排名前10位的国产电影作品单位:万元国产电影票房排名片名类型票房1《战狼2》战争+动作5678682《羞羞的铁拳》喜剧+动作2201743《功夫瑜伽》喜剧+动作1752604《西游伏妖篇》奇幻+动作+喜剧1655925《芳华》历史+战争1184696《乘风破浪》喜剧+青春1049137《大闹天竺》喜剧+动作757938《悟空传》奇幻+动作696539《追龙》犯罪+动作5745510《英伦对决》犯罪+动作53694资料来源:票房数据与评分数据来自艺恩网与豆瓣网,数据查询日期为2018年2月20日。表92017年内地票房排名前10位的国产电影作品因此,作为一直以来的强势类型,动作类型依旧最受欢迎,喜剧类型紧随其后;近两年来,在本土文化想象的呼声下,奇幻类型异军突起,而前些年盛极一时的武侠类型与青春类型等已风头不再。当然,随着观众观影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影片的评价也成为除票房外另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在“电影质量促进年”的影响下,2017年国产电影的口碑有了显著的提升,但票房与口碑之间的落差现象依旧存在。从表9来看,票房前十位的影片中有5部豆瓣评分超过7分,其余则评分偏低。票房与口碑的落差现象主要体现在两部喜剧片《功夫瑜伽》和《大闹天竺》上。两部影片存在多处共同点:同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印合作电影项目,同天上映同属贺岁档,同样的“喜剧+动作”类型属性,同样的跨文化域外冒险模式,以及同样的高票房低口碑。因此,增强影片质量与艺术水准仍是未来国产电影创作的重中之重。二风控篇在经历了2016年的短暂低迷后,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重振士气,稳步向前。在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随之而来的种种风险与新变予以足够的重视。(一)票房乱象:顽疾依旧存在,政府重拳出击票房是衡量电影工业发展规模、速度的最直观指标,因而也成为电影从业人员的“必争之地”。由于利益的驱使,偷漏瞒报票房的乱象屡禁不止,并成为长期存在于中国电影市场中的痼疾。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颁布,相关部门针对此种乱象可谓“重拳出击”。2017年3月21日,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掌握了部分影院2016年以来瞒报票房的有关情况,发布了对中影桐乡嘉博影剧院等326家影院瞒报票房的处罚通报,对其进行停业整顿、罚款、内部通报警示等不同程度的惩罚。这也是《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后,电影主管部门首度“重拳出击”,树立了该法规的权威,表明了国家整治、杜绝“偷漏瞒报”乱象的决心,有效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电影产业健康发展。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与处罚下,相关行业人员的“票房造假”行为有所收敛。然而,作为观众的粉丝也成为扰乱市场秩序的另一个不稳定因素,从而成为2017年票房乱象中一个“新生”的特殊现象。在影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预售期间,粉丝们便有组织地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锁场”活动,通过保证该片的排片量来支持自己喜爱的明星。这种非理性观影的行为不仅扰乱了部分影院的正常排片,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也对影片本身产生了负面影响。当然,这同时也暴露出部分影院应对能力的不足。(二)行业自律:强调德艺双馨,规定薪酬标准作为社会公众人物,部分影视从业人员在享受着明星光环的同时,也承担着超乎常人的舆论压力与社会责任。近年来,有关“劣迹艺人”的事件频出,这不仅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也使得艺人成为一部电影的重要风险点所在。2017年颁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首次将“加强自律”写进总则之中,并将“德艺双馨”作为演员、导演应坚持的标准。鉴于此前个别电影从业人员违法犯罪、践踏道德的现象屡有发生,此次法案明确规定从业人员要强化社会责任,维护行业形象,提高道德素质,担负文化使命,营造良好的从业氛围。此外,针对部分明星的“天价片酬”现象,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演员的片酬比例: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并且,再次强调了“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加强人员自律”显然已成为整个影视行业的共识。而2017年两档探讨演员演技的节目《演员的诞生》与《表演者言》,似乎也成为演艺人员对上述法规、意见以及舆论声音的一种积极回应与表决心之举。影视演员和导演成为公众人物,更要对自身的道德操守与职业精神予以更多的审视和自律。不仅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且应当时时审视自身的道德操守,力求以正面积极的形象为世人树立榜样,避免由于自己的行为不端与道德失衡,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只有在不断的自审与自我规范中,方能恪守社会公德,确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三)票务平台:猫眼微影合并,两家独大形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在线售票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经过几年的发展,用户在线购买电影票占比已从2014年的不过半数,到2017年稳定在3/4,在线售票已经从边缘变为主流,在线电影购票市场的渗透率也趋于稳定。暑期档过后,猫眼与微影宣布合并,成立新猫眼微影。在线票务市场也由原本猫眼、淘票票与微影的“三国鼎立”,转变为以新猫眼微影和淘票票为主体的双寡头垄断格局。新猫眼微影的背后是腾讯和光线传媒,而淘票票背后则是阿里影业,AT的票务平台之争逐渐形成。对于电影市场而言,票务平台的作用不仅仅是线上售票,更承担着互联网发行的功能。因而,票务平台的竞争也已从抢占用户市场份额升级到发行市场的争夺。目前我国制片发行环节的工业化程度仍较低,如何有效地发挥在线票务平台在发行环节的效能,既是票务平台自身寻求发展的出路,也是国产电影未来几年宣发工作的重心。(四)海外传播: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