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_第1页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_第2页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_第3页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前言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年,全球老龄人口将增加到近20亿,而60岁以上的人口也将超过15岁下列的青少年人数。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而我国在1999年的时候,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到达1.32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了10%,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比拟多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比拟高的国家之一。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兴旺和开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一、关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探讨

目前,大局部学者通过分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以来,老龄化开展加速,且进程很快。如刘思敏〔2022〕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快于西方的原因在于中国近三十多年的人口方案生育的政策,使得人口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的更替水平。徐文杰〔2022〕那么进一步认为,经济开展水平的状况决定了老年人口分布的状况,因此经济开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也相比照较严重。

二、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研究

1、“未富先老〞。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具有“未富先老〞这样一个显着的特点。“未富先老〞是邬沧萍教授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开展中的国家,总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又由于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GDP还不到世界的1%,中国人口庞大,并且又迎来加速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2022〕;田雪原〔2022〕那么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未富先老〞的特点始终伴随着我们,制定人口老龄化开展的政策等,必须考虑到这样的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冯慧阳〔2022〕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认为“未富先老〞的特点是更加明显的,经济开展水平的速度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刘士杰和原新〔2022〕那么把“未富先老〞认为是我国的根本国情。

2、“未备先老〞。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备先老〞的特点。如李建民,杜鹏等学者〔2022〕那么认为“未富先老〞并不是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当前的老龄人口问题也是和“未富先老〞无关的,并指出老龄化挑战的真正含义是“未备先老〞。而穆光宗等〔2022〕那么认为人口老龄化除了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外,还具有“未备先老〞,“孤独终老〞的特点。

3、区域开展不平衡。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的区域开展不平衡也是人口老龄化的一大特点。如王志宝,李国平等〔2022〕通过分析了近20年的人口面板数据,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别较大,且和经济开展状况的关联性比拟高,认为经济开展是推动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4、其他特点。其他学者那么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人口老龄化的其他特点。如钱凯〔2022〕认为人口老龄化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外,还具有老龄人口总量“多〞,老龄人口的增速“快〞的特点。史佳颖等认为〔2022〕人口老龄化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少子老龄化,因此中国的老龄化还具有典型的少子化特征。

三、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研究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在21世纪共分为三个阶段。如徐文杰〔2022〕认为,2022—2022为快速老龄化阶段,2008—2050为加速老龄化阶段,2051—2100为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穆光宗〔2022〕那么指出,人口老龄化将伴随着21世纪的始终,而且2030—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时期。

而有的学者那么从其他角度提出了我国未来的老龄化趋势研究。如贾云竹等〔2022〕是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女性化的趋势研究出发,认为随着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开展,特别是女性各个年龄段死亡风险的进一步降低,未来我国老年人中的女性化程度将会逐渐深化。

四、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局部学者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两个方面的作用结果:一方面是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是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如孙一〔2022〕认为人均寿命的延长,出生率下降是造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但是学者对这两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的看法确不尽相同。如吴红乔〔2022〕认为少子化是我国发生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原因,而我国少子化的直接形成原因是由于生育率的降低;何建宁〔2022〕在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和回归分析之后,认为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是生育率,而人口密度又是影响生育率的基本原因。

有些学者那么从其他的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形成原因。如原新等〔2022〕采用若模拟的办法再现了1982-2022年人口开展进程,考察了相关人口学变量: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人口惯性作用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这三个变量中,人口惯性作用的奉献率为最大,为56.06%;马骁骁〔2022〕那么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在造成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原因中,经济水平和生育政策是两个最为显着的影响因素,并认为即使中国实施严格的方案生育政策,经济增长对人口老龄化的促进作用仍要大于政策因素,但与国际相比,经济因素起到的作用仍相对较小。

五、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

〔一〕经济层面。一些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对国民收入分配、消费、储蓄投资、劳动力供应和劳动生产率、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等经济领域带来一定的影响。

1、关于人口老龄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李军〔2022〕认为人口老龄化改变了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力和非劳动力人口的数量比例,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经济的供应和需求,最终影响了整个经济的运行。何奇等〔2022〕认为人口老龄化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从积极因素转向消极因素,因此中国应当逐渐降低财政支出的规模,可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分配到我国的公共教育领域。2、关于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在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中,有关人口老龄化与消费需求的研究是其重要的组成局部。王金营等〔2022〕通过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时间序列分析,将人口年龄结构引入了规范消费人的消费函数中,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消费规模、消费结构均有影响,并且发现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会使人均收入提高所带来的消费水平增加速度减小,老龄化也会降低未来消费水平和比率;王森〔2022〕在将人口的年龄结构引入消费函数的根底上,采用中国的数据进一步解决了消费函数可能存在的伪回归问题,使模型对现实的解释方面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靠性。于潇等〔2022〕利用包含人口年龄结构的消费模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并实证分析和讨论了中国的消费函数,对人口老龄化和消费之间关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3、关于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的影响。学者们对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的影响的观点不尽相同。大局部学者认为根据生命周期理论,老年人口比重的相对提高会导致国民储蓄率的降低。如杜本峰〔2022〕认为人口老龄化会使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从而加大了资本积累的不确定性,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进而导致经济开展出现系列波动;刘永平和陆铭〔2022〕那么以中国家庭中的父母自利性若为出发点,得出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使储蓄率下降的结论;而李中秋,王朝明〔2022〕同样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有负效应,且由于未富先老,城乡倒置的老龄化状况,使得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方面更加复杂。

有些学者不完全认同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负效应或者程度。如唐东波〔2022〕借助于一个简单的两期叠代的模型,揭示了人口老龄化一般会使得居民的最优储蓄增加的结论;王森〔2022〕那么基于VAR模型的办法,使用了1979-2022年的数据,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做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人口老龄化虽然对居民储蓄率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并不大,奉献率仅占1%左右,而居民收入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反而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比拟大;毛毅〔2022〕那么辨别了当期和上期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均居民储蓄的影响,他是运用地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当期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均居民储蓄的影响为负的,而上期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均居民储蓄并没有显着影响;黄润龙〔2022〕认为多种经济社会因素影响了居民储蓄水平,而人口老龄化是是通过社会经济变量来间接影响储蓄水平,而且认为,老年人因为消费减少及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因素,会导致储蓄随着老龄化而增加;朱礼华,赵志勇〔2022〕运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和日本的有关方面数据,针对老龄化的储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说明,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并且中国近20年来的经验数据也说明,老年人口比率的回升提高了国民储蓄率,但是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展现出类似于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储蓄效应,即人口老龄化将降低国民储蓄率。

4、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应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短缺,降低劳动生产率。但有的学者认为,针对我国具体的情况,我国虽然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的阶段,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如祁峰〔2022〕认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生育年龄的人口多,一段时间内并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国家政府方面应该积极防备。并从老年人口与青年人口的状况比照,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劳动生产率。

5、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如彭秀建〔2022〕运用“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将通过劳动力的负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物质资本的低增长来减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陆铭〔2022〕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将随着老龄化增强而下降,但如果加快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将会大大地减缓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齐传均〔2022〕那么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供应下降、人口老龄化不利于资本形成、人口老龄化将削弱全要素生产力,分析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方面的不利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6、其他方面的影响。吴帆、李建民〔2022〕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代际关系影响角度,认为人口老龄化加深了社会代际关系的变化,从而使劳动力市场方面、社会公共资源分配方面、社会养老保障和待机利益关系格局等具体的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刘辉煌等〔2022〕利用因素分解和动态面板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近年来人均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并且人口老龄化和碳排放存在显着的倒U型关系。

〔二〕社会层面。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同样也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田雪原〔2022〕认为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用于养老金及医疗支出的数额和比例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得政府财政压力增大,政府预算中用于支持经济开展的工业支出那么紧缩,必然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开展;童玉芬等〔2022〕针对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状况,就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做了定量关系分析,认为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成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并预测了北京市未来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变动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林森,张军涛〔2022〕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对医疗保险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参保人员的结构老化,二是医保“隐形债务〞的增加,三是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增加,并参照了国外医疗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倡议。

其他影响:包玉香〔2022〕从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角度出发,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根底,将人口老龄化因素引入了该模型中,得出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具有双重效应—正效应和负效应等一系列结论。陈卫民,张鹏〔2022〕从人口年龄结构如何影响通货膨胀的角度出发,将人口结构引入一个生产者最优化模型当中,并经过实证研究,认为当老龄化程度较高时,老年人口比重回升会推动通货膨胀率回升。

六、评述和倡议

1、国内学者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以及老龄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盛的理论成果,然而,他们的观点也存在着一些缺乏。示例,有的学者提到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存在着严重的区域间的不平衡,但是他们在分析这种不平衡的时候,并没有讨论区域间的人口迁移〔流动〕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

2、有关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是大量学者研究的重点,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定量分析和描述性分析的根底之上,定性分析的研究相比国外而言,还不是特别充足。

3、关于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