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城市道路次干路及管网工程勘察报告_第1页
安徽城市道路次干路及管网工程勘察报告_第2页
安徽城市道路次干路及管网工程勘察报告_第3页
安徽城市道路次干路及管网工程勘察报告_第4页
安徽城市道路次干路及管网工程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一、拟建工程概况㈠、拟建项目概述xxxx有限责任公司拟兴建xx路(xx路-中环线)道路及管网工程。本道路及管线工程南自xx路始,北至中环线止,道路全长约1481米,道路及管网总体呈南-北方向分布。设计路面宽度约为20米。预估管底埋深4.0~7.0米,采用明开挖的方法或顶管法施工。受xxxx新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本次道路及管网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由我院进行。㈡、勘察阶段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道路类型属城市道路次干路,沿线场地类别为Ⅲ类,勘探孔的间距按小于70米布设,共布置勘探孔26个。勘探孔深度为14.0-15.0米,判定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的勘探孔深度为20.0米(或进入风化壳)。勘探孔平面位置详见《勘探孔平面位置图》。㈢、测量体系本次勘察工作各勘探孔高程测量的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座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座标系。各勘探孔的标高由原xx路上的18.46米高程点引测、计算。各点的高程均为勘探施工期间的高程。二、勘察目的及任务、勘察方法、执行标准㈠、勘察目的、任务1、查明管道沿线的地质、地貌、地层结构特征、各类土层的性质、空间分布,划分道路沿线地貌单元.2、查明管道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议和必要的防治工程设计参数。3、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判定环境水和土对道路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论证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4、查明管道沿线的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范围、埋深及覆盖层的岩土工程特性。5、查明道路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划分土质路基的干湿类型。6、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稳定性进行评价。7、提供地基土各层的物理、力学性指标及各岩土层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8、通过本次勘察工作,对管道沿线的岩土工程特征提出评价及建议,为设计及施工提供岩土勘察资料。㈡、勘察方法本次勘察的外业钻探设备为G-1型汽车工程钻机,取土器为厚壁敞口式取土器,重锤少击法取土,原状土试样质量等级达Ⅱ级标准,扰动土试样质量等级达Ⅲ级标准;标准贯入试验采用国标推荐的标准设备及标准的试验方法。本次勘察采用取土试样、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和水质分析等手段相结合的勘察方法。㈢、执行标准1、工程勘察合同;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9、《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10、《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1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1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14、《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15、《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三、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本次勘察于2011年9月20日进入场地,至2011年9月24日完成外业勘探工作,所实施的勘探孔全部为技术性勘探孔。完成勘察工作量见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完成工作量一览表钻探单桥静力触探探标准贯入试验(次)取土试样土工试验及水水质分析勘探孔高程测量(点)地下水水位测量(点)孔数(个)进尺(米)孔数(个)进尺(米)原状样(件)扰动样(件)常规试验(个)颗粒分析(个)水质分析(组)26373388038118453266对所取土试样在室内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试验、部分土试样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和渗透试验,所取水样进行了水质分析。试验数据的统计及计算工作、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的成表、成图均由计算机处理完成。本次勘察的外业钻探施工、土试样及水质分析样的采取、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水质分析、资料整理、报告编写等均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取得的资料能满足详细勘察阶段的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四、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㈠、场地地形、地貌拟建道路及管网南起xx路、北至中环线,沿线的地形较平坦,海拨高程在17.76~18.86米之间;地貌单元均属于淮xx岸河漫滩相。拟建管网沿线的各层土的形成时代及成因分别简述为:全新世人工填土层(Q4ml)、全新世河流冲积成因形成的粉土、粘性土(Q4al)。㈡、地基土的构成及其特征根据勘探揭露,结合土工试验,拟建道路及管网沿线在地面以下20.0米深度范围内可划分为3个地基土层,各土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别描述如下:①层素填土:(Q4ml)杂色、黄灰色、灰黄色,松散,稍湿,填料成份以碎砖、炉渣、粉土及粘性土组成;底部以粉土为主,欠固结。层厚0.90-2.10米。②层粉土:(Q4al)深黄色、灰黄色、深灰色,稍密状,很湿-饱和,上部夹薄层软~软可塑黏性土,下部夹多层薄层淤泥质粘性土。含有机质及腐植质。本层土韧性低,摇震反应迅速,且有水析现象,干强度低,无光泽反应。厚度8.80-10.50米。=3\*GB3③层粉质粘土:(Q4al)青灰色、灰黄色,可塑状、硬可塑状,局部可硬塑状,含氧化铁锈斑,铁锰染斑,局部粉粒含量较多,底部夹细砂和粉土薄层。本层土韧性中等,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稍有光滑。最大接露层厚度8.60米。本拟建管道沿线地基土各层的地下空间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㈢、地下水概况1、场地地下水分布及类型根据钻探揭露,本场地在20.0米深度范围内存在1个地下含水层组,现叙述如下:主要赋存于①层素填土和②层粉土中,本层地下水具有自由重力表面,埋藏浅,易蒸发,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淮河水补给。其水位、流量、化学成份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地下水的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埋深基本一致,在1.61-1.91米之间(勘察期间水位)。勘察期间属丰水期,在此期间观测的地下水位与年平均水位相近,枯水期水位较丰水期低2.0米左右。按正常年份,xx地区6月-9月份为丰水期,12月-次年3月份为枯水期。2、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本勘察场地属湿润-半湿润区,属Ⅱ类环境类型。根据该场地2件《水质分析报告》(见附表),对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见下表)。根据评价结果及地区经验,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管道沿线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表场地环境参与评价项微腐蚀性评价价标准mg.L-11弱腐蚀性评价价标准mg.L-11水质分析检测测值mg.L-11评价结果Ⅱ类SO42-<300300~15500163.300-170..51微腐蚀Ⅱ类Mg2+<20002000~3300042.55--47.441微腐蚀Ⅱ类NH4+<500500~80000.00255-0.0005微腐蚀Ⅱ类OHH-<4300004300~55700000.000微腐蚀弱透水层PH值值>5.05.0~4..07.05-77.50微腐蚀弱透水层侵蚀性CO22<3030~600-22.00微腐蚀干湿交替Cl-<100100~50001102.881-138..27弱腐蚀Ⅱ类总矿化度<20000020000~~500000633.355-7466.05微腐蚀备注:地下水水总矿化度度大于0.1gg/L,故不做HCO3-的腐蚀性性评价。3、岩土渗透性通过勘察,可确定拟建管网沿线场地岩土层具微-弱透水性。对②层粉土的渗透性作出定量评价,对其进行了室内渗透试验,测得②层粉土的垂直渗透系数为6.62×10-6cm/s-25.65×10-6cm/s。对基坑排水进行设计时,②层粉土的渗透系数建议采用26.0×10-6cm/s。㈣、地基土各层物理力学性质通过本次勘察工作,对所揭露的各土层物理、力学性指标进行了分层统计、计算工作,统计结果详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各土样的物理、力学指标详见《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五、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㈠、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xx市抗震设防区划》,xx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3条和结合地区经验,估算本拟建管道沿线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153米/秒,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本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0米,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认为本管道沿线场地内无全新世活动性断裂通过。㈡、饱和粉土液化判别本场地②层粉土为饱和粉土,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应对其进行液化判别。根据标准贯入试验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4条液化判别公式和4.3.5条的液化指数计算公式对本场地②层粉土进行液化判别并计算液化指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5表综合划分地基土的液化等级如下表:液化评价计算表孔号层号及土层dsdWρcNcr实测N63.5(击)液化判别diWiIlEiIlE液化等级Zk1②层粉土2.301.0010.62不液化0.57轻微液化3.801.0012.85.2不液化5.301.007.35.25液化1.509.800.576.801.008.95.311.0不液化8.301.009.35.67.0不液化9.801.009.06.18.0不液化Zk5②层粉土2.301.008.93.13.0不液化6.11中等液化3.801.0013.13.0不液化5.301.007.25.24.0液化1.509.803.396.801.006.36.35.0液化1.508.802.728.301.008.45.96.0不液化9.801.008.26.47.0不液化Zk15②层粉土2.801.0016.92.0不液化4.28轻微液化4.301.006.64.94.0液化1.5010.02.765.801.006.85.65.0液化1.509.471.527.301.006.36.57.0不液化8.801.0010.68.0不液化10.301.0010.36.0不液化备注当ρc小于33或为砂土土时,应采采用3。根据计算结果,此道路及管网内饱和粉土的液化指数在0.57-6.11之间,属轻微-中等液化土层。经综合分析判定本场地的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本道路及管网沿线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㈢、地基评价1、地基土的分析、评价 ①层素填土,属Q4人工堆积土层,松散,状态差,厚度小,欠固结。②层粉土,属Q4河流沉积成因,状态较差,中等压缩性,为液化土层。③层粉质粘土,属Q4河流沉积成因,状态一般,中等压缩性。3、根据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结合本地区经验,推荐地基土各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及压缩模量建议值提供如下:②层粉土fao=80kPaEs0.1-0.2=10.37MPa③层粉质粘土fao=140kPaEs0.1-0.2=6.98MPa3、地基均匀性评价从已有地质资料分析,拟建管道沿线地基土各层层面的坡度均小于10%,属均匀地基土层。㈣、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本报告提供各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性指标的统计数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对地基的承载力提供了特征值。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宜选用指标的平均值;评价岩土性状的指标应选用指标的平均值。六、结论与建议㈠、结论1、通过本次线路勘察工作,查清了拟建道路上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土工试验成果资料分析计算,①层素填土的平均稠度Bm=0.61,因此确定本道路此段土质路基的干湿类型为潮湿类型。2、本管道沿线根据拟建场地地下水的水质分析结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之规定及地区经验,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3、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xx市抗震设防区划》,xx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拟建道路及管网沿线的②层粉土液化指数在0.57-6.11之间,综合判定为中等液化,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3条和地区经验,估算本拟建道路及管网沿线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153米/秒。拟建道路及管网沿线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道路及管道沿线无全新世活动性断裂通过。5、本拟建场地的室外最大冻结深度小于0.5米。㈡、建议1、①层素填土,松散,不均匀,欠固结,对在人工填土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