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文化资源转化研究报告
一扬州文化资源概述(一)扬州文化资源的内容扬州文化资源是一种城市文化资源,是区域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内容包括主城区内的各种文化资源,其地理空间主要指扬州主城区。扬州文化资源的类型主要是历史文化资源。所有的文化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人们对外部世界和内在生命的传统认识和现实感觉的物质创造,也积淀着自身形成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这是文化资源的内核。它是不可再生和不可复制的资源,是支撑扬州城市精神及表现城市特质的资源,是让世界认识扬州的文化资本,具有极高的价值。作为支撑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和精神动力的扬州文化资源,至少有以下几种:一是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城区内的现存各种历史建筑,民居名宅、寺庙教堂、园林楼阁等,散布于各地的历史名镇名村,各种历史遗迹遗址、河道水系、街巷体系、古树名木等;二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戏剧曲目(如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弦词等)、民间艺术、技艺、民俗、舞蹈、杂技等;三是历史记忆,特指那些已在现实中难以找到,或只存在于史料书籍及人们脑海中,是对城市物质与非物质的意象的集体记忆,如方言、习俗等。(二)扬州文化资源的特征扬州文化资源的特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古迹多。扬州自公元前486年吴王筑邗沟、建邗城至今已有明确记载的建城史是2498年。扬州古城区5.09平方公里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25个,市级151处,有价值传统民居905处,古井126个,古桥9座,传统街巷345条等。其历史和保护现状在国内是不多见的,古迹众多是扬州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点。二是扬州风光秀丽,名胜多。扬州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区域,有着江湖河连为一体的自然条件,形成以水为主体的人文与自然兼具的特色风光,扬州市区各种等级的旅游景区有16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5家,全部集中在市区,风景名胜与古城区融为一体,“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市风光秀丽是扬州重要的文化资源。三是扬州人文荟萃,名流多。扬州曾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孕育和荟萃了一批又一批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民族英雄,扬州学派、扬州八怪等曾经代表着中国封建文化的巅峰,扬州文化深厚的积淀仍使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文化气质。四是经济发达,物产多。在唐代有“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之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更是扬州繁荣的象征。扬州玉器、漆器、淮扬菜系等都享誉世界,是城市经济发达的时代标志。扬州现在许多传统行业的高度发达都和其历史存在相关联。五是交通方便,交往多。扬州位于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是东南地区的交通中枢,也是长江中上游物资转运的集散之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古代日本、朝鲜来到中国北上的出发点,鉴真、崔致远、马可·波罗等都是中外交往史上的重要人物,扬州曾经代表着当时中国国际交往的水平,这些对外交往的名人和史迹成为扬州的重要文化资源。扬州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与其近2500年的建城史积淀是相一致的,扬州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知名度和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相匹配,扬州文化资源的可挖掘性和扬州所处的中外、南北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位置一脉相承。文化资源作为当今扬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必须加快将其转化为文化资本的速度,带来增值效应,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动力。这成为扬州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扬州建设古代文明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世界名城的必经之途,是扬州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二扬州文化资源转化现状与问题(一)文化资源转化的现状扬州文化资源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已发挥了很大作用,如2009年以文化景观为主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文物局命名为“文化旅游示范区”,2010年6月东关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十大名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年都有数亿资金投入到古城保护和复兴中,城市文脉得到有效延续,文化资源得到保护。扬州因此获得了多个殊誉和多方肯定,城市竞争力大幅提升,城市个性得到彰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历史街区整治卓有成效扬州的东关街、南河下、仁丰里、湾子街四大历史街区先后都进行了街巷翻建、路灯改造、下水道完善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老城区的人口密度,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和绿化,优化交通,增加停车场,提高了老城区的生活品质,街区内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006年,联合国人居署因扬州老城区人居环境的改善授予扬州“联合国人居奖”这一荣誉。另外,还获得了“中国人居奖”等多个荣誉。2.历史建筑得到修缮和利用2011年12月扬州公布了首批历史建筑名单37处,包括居住、商业、宗教、文教、产业五大类。2012年2月扬州市公布了《扬州市市区建筑保护办法》,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保护体系。在每年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中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岭南会馆、准提寺、吴道台宅第、卢氏古宅、重宁寺、逸圃、武当行宫、阮家祠堂、瓠庐、汪鲁门、胡仲涵故居、华氏园等多处文物与历史建筑得到修缮。仅2011年,城市建设中投入古城保护的资金就有4.5亿元。根据现状,结合扬州市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一些成为文化博览场所,一些成为民居式精品客栈,一些成为工商企业的会所等。文化资源在当今已成为扬州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重要载体。3.水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清水活水、不淹不涝”是扬州城市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市政府先后对市区水系投入30亿元,用于水环境整治,效果明显。2006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瘦西湖水系完成污水截流,引水入湖。对河道整治达到100%。对13.5公里的古运河城区段进行了整治,打造了运河文化公园、运河风光带。同时对古城区的小秦淮河、二道河、北护城河进行整治,形成了环城河风光带。整治漕河的同时进行了精心的城市景观设计,彻底改变了过去脏污的面貌。邗沟风光带经过整治显现出了美丽的面容。清澈的河水,平整的亲水平台和便捷的栈道,宜人的绿化让居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魅力,在古城保护整治中该项工作最令居民满意。水清、岸绿、景美成为水文化与水环境的主要表现,成为城市重要的个性和特色所在。4.历史遗址得到了充分保护作为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地下文物和遗址历史信息远比地上丰富得多,同时扬州城址历史变迁变化也不是很大,历代的历史遗迹和遗址经常重叠,在同一区域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址,这是扬州城遗址的重要特征。历史遗址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国家发改委2005年公布的首批100处大遗址,江苏仅2家,其中就有扬州古城(隋至宋)遗址。遗址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直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扬州先后发现宋大城西门遗址、唐宋扬州城东门遗址,扬州城(唐至清)南门遗址、北水关城门遗址,先后将其建设成遗址广场。宋夹城遗址公园成为瘦西湖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唐城遗址博物馆是国内较早的专业博物馆,汉陵苑是展示汉代扬州历史的重要场所。这些扬州文化资源展示场所,作为扬州的文化保护场所,丰富了扬州文化的内涵。5.名城文化内涵得到充分挖掘扬州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每年举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4·18”国际经贸旅游节,“9·26”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以及各种专业和不同规格的有关扬州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学术会议)得到挖掘和展示。每年扬州都出版各类有关扬州文化的学术及文化知识普及书籍数十种,全国每年也有多篇博士、硕士论文专门研究扬州历史文化,国外也有关于扬州历史文化研究的专著问世,研究城市地方文化内涵的扬州学应该说初步成型。2004年扬州启动了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制作400余块对扬州的街巷、古井、古树名木、名人故居、古典园林、桥梁、河道等进行中英文对照的解读牌,让市民和游客更加具体地了解扬州古城的文化价值。至2011年底,扬州已建成各种文博场所82个,2012年又将完成10个重要项目。这些文博场所展示了扬州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扬州今后的发展增加了一份重要文化资源。(二)文化资源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文化资源通过修缮、恢复、利用和展示等转化途径已对扬州文化产业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但与其他做得较好的城市相比,还存在以下不足。1.扬州文化资源转化速度不够由于扬州文化资源隶属于不同的行业和行政部门,分割较多,也缺乏一个系统的规划管理机制,容易形成“一窝蜂”现象和项目同质竞争。同时,某些文化资源转化因为缺乏市场调研论证、策划,急功近利又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投入积极性。加之各部门对文化资源转化认识不统一,导致掌握文化资源的部门推进转化工作较为缓慢。2.扬州文化资源转化品牌意识不够扬州一些文化资源转化后存在着缺乏市场竞争力、品牌含金量不高等问题。扬州不少文化资源转化都是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启动的,没有真正通过市场力量来推动,在转化初期也较多侧重于保护利用,没有作为商品和商业品牌推出,市场策划和推广起点低。加上目前转化的扬州文化资源在类型上相对近似和雷同,没有针对性强的创意策划和市场推广很难成为国内品牌,从而导致有的文化资源转化后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没有起到引领作用。3.文化资源转化缺乏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文化资源转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资源再分配,需要优秀的领军人物、先进的理念、独特的技术、市场的拓展等,其中关键的就是人才支撑。任何一个文化品牌的成功都凝聚着足够新的创意,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策划,不失时机地推广宣传,有着吸引人的形象和口号等。在目前扬州文化资源转化中专业人才的参与较少,专业策划、专业推广、专业营销、专业管理也不是很多。特别是在转化后期,没有更高层次的企业管理和专业人才参与,转化的效益不明显,这也影响了资金的流入。这是扬州文化资源转化的重要瓶颈因素之一。4.文化资源转化缺乏可持续的推进动力文化资源转化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其原因:一是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如何介入、如何参与,并在其中享受到多少权益,与资本流入其他行业、其他城市相比有何优惠,这些都缺乏透明可操作的规定,在制度层面上对资本流入缺乏吸引力;二是文化资源转化回报的亮点不多,成功案例也缺乏宣传,对各种资本吸引力不大;三是资本介入文化资源转化后,政府在产业引导、政策扶持、社会推广上也没有系列的行动计划,使资本对文化资源转化市场和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扬州文化资源转化的现状喜忧参半,既有较好的基础和多年的探索积累,也有不少不容乐观的方面和瓶颈制约因素,要将扬州建设成世界名城,扬州文化资源转化成功与否将是其中的关键之一。三对扬州文化资源转化的未来思考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依靠的是市场,市场的培育依靠的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就是创意、创业、创新。古城区所有的文化资源转化都和这三者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文化资源转化是提升旅游文化品质的有效途径古城区内的文化资源是扬州旅游的重要载体,如何提高其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吸引更多的游客,使游客有更多的逗留空间和时间,需要在现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做好做足文化创意,既有新的内容拓展和延伸(创业),也有旅游形式的丰富多变(创新)。例如,扬州东关街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2011~2012年,为了全面提升东关街的文化品质,丰富文化内涵,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和名城建设有限公司共同策划东关街产业提升,包括园林文化、运河文化、盐商文化、名人文化、创意文化、演艺文化、非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该项目获得实施会增加多方面效益,文化资源将支撑起东关街的旅游。在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00万元的扶持下,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双东”接待游客人次首先超过瘦西湖,每天高达8万人次,瘦西湖接待游客33.6万人次,“双东”历史街区共接待游客37万人次,成为扬州一个重要旅游热点,有效提高了游客在扬州的逗留时间,扬州旅游品质也得到了提高,为今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了范例。2.文化资源自身内涵的扩大和丰富增加了转化途径文化资源是创意产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文化资源的内涵随着社会变化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一般多指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博物馆等。经过30年的实践以及与国际学术界的广泛交流,工业遗产、文化线路、大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文化等也进入了文化资源的内涵中,文化资源的概念得到了极大丰富。以工业建筑为例,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扬州许多传统工业建筑成为空房,厂房成为一个记忆逝去时代的证物,如果全部推倒重来,既将工业化时期的集体记忆全部抹去,也会造成社会文化资源的浪费。上海、北京、杭州、无锡等许多城市将原来的厂房经过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扬州东关街的原三美四和酱菜厂老生产车间和谢馥春的老厂房在改造中作为扬州创意文化的产业园留用,2012年9月28日原“七二三”所船舶研究所退城进园,旧厂房变身为设计瑰谷(扬州)创智园、扬州723文化科技园,努力打造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创意中心。扬州麦粉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扬州工业史料展览馆也是不错的例证。这些老厂房经过修缮、改造,可以用作文化产业园的各种用途,如办公、创作、设计、会议、会展、博物馆。北京、上海、无锡等工业遗产得到充分利用已经证明工业遗产转化很有空间和启示。西安、开封等地的大遗址公园也为扬州文化资源的转化提供了启迪。文化资源概念不断拓展,也将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创意、创业、创新提供了更加多样的资源。3.文化资源的多层次性为转化创造了多种可能文化资源层次和表现方式不一,既有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历史赠予的,也有近代创造的;既有面向外地游客的,也有面向本地市民的;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可以为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提供服务。扬州文化符号、历史元素、艺术积淀十分丰厚,如何整合成一台丰富的文化节目,是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的重要方向,目前扬州已有这样的演出,如何在游客中推广,形成节目的特色和品牌,形成自身的气场和吸引力,做好营销,还需要认真思考。老字号既有物质文化遗产成分,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分,既是商贸景观,又是历史文化积淀的表现。扬州有不少百年老字号,如果能够更多加入创意、创业、创新的元素,研究时代发展需求,选准市场,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创新,保持自身的特色和品牌,拓展产业连锁和扩容,使老字号得到充分利用,也会为扬州文化资源利用提供又一途径。名人故里是扬州重要的文化资源,其对城市品牌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扬州名人众多,这一资源已有所发掘,如何与创意、创业、创新结合起来放大经济效应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每年举办的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以及现有的崔致远纪念馆、史公祠、院士馆都成为扬州利用名人文化资源的例证。4.强化文化资源的保护能力文化资源的保护目的是确保文化资源的转化可持续性,其进入市场成为消费品后,加强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坚持有效、有力的保护,文化资源转化才有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保护,文化资源谈不上转化,更不可能进行产业化开发。许多文化资源在转化过程中受到社会舆论、公众的压力,就是没有把保护作为重要的前提。虽然保护是一个老话题,有过许多论述,但以下4个方面仍显得极为重要。一是具有个性的保护。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有不同的保护办法与手段,也有不同的利用途径,要区别对待,提出针对性、差异性的个性保护办法。古典园林与遗址类保护就不能完全一样,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工业遗产的保护方法也不能相同,要在保护中准确把握文化资源的性质,找到一种相对科学、具有个性的保护方法,并在实践中确保得到实施。切忌简单化,凭老经验办事,不能在转化过程中丢失文化资源的生存环境和重要历史信息。这也是从扬州文化资源转化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二是制度化的保护。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利用需要依靠市场开发、寻找消费者,但因在转化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潜江市十校联考2025届初三5月底中考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联考2025届初三下化学试题练习题(三)含解析
- 云南省保山一中2025年高三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历史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高三3月“阳光校园空中黔课”阶段性检测试题英语试题含解析
-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植物景观规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放射治疗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安徽医科大学《特殊儿童医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病理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财贸学院《数据分析与处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日周月安全检查记录表
- 车间温湿度测量记录表
-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安全操作规程(最新)
- 教学成果申报
- 谈谈微电影创作PPT课件.ppt
- 空分装置增压机大修方案
- 2021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
- 变电所倒闸操作课件
- 六层框架住宅毕业设计计算书2
- 胆汁淤积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专家共识参考教学提纲
- 光缆的敷设方法与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