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奋力建设与郑州都市区相适应的文化强市
2011年是文化改革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10月18日,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进下,郑州文化强市建设取得新的明显成效,文化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一2011年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和主要特点(一)文化发展蓝图进一步廓清2012年,中央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河南省委召开九届二次全会。郑州市委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南省委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要求下,与郑州市文化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研究了未来5~10年郑州文化发展的思路和目标。2011年11月,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到郑州市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就郑州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从2011年第四季度到2012年第一季度,郑州市委集中全市各方面力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制定出台《中共郑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在全面推进都市区建设进程中,郑州文化强市建设和发展的定位、基本思路、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需要重点着力和突破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在2012年郑州市党务工作会议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市委提出郑州文化建设要有首位度意识,要在全国找坐标、在中部求超越、在全省挑大梁。要加快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要通过5~10年的努力,实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中部领先,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把郑州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具有鲜明华夏历史文明特色的国际知名文化城市。(二)文化事业取得新的进步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历史文化保护、文艺精品打造、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非常突出。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随着郑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深入推进,与之相适应,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快速发展。郑州市图书馆新馆、郑州市档案馆新馆等项目主体建设完成,新建乡镇(街道办事处)文化站35个。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中,全年新建200个农村文化大院、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50个农家书屋,农村公益电影实现每个行政村一月免费放映一场。全年培训文化管理员1200名,免费演出1000场戏曲。实现全市“三馆一站”(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和乡镇文化站)无障碍、零门槛免费开放。2011年,国家文化部明确郑州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试点城市,这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城市,标志着郑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上升一个新的档次。争创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为郑州当前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历史文化保护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取得新业绩。2011年,郑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其在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受到国家和河南省的高度重视。2011年8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郑州与西安、洛阳、荆州、成都、曲阜一起,被明确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郑州的商城、郑韩故城、大河村、宋陵、古城寨、王城岗等六处“大遗址”,居国家重点保护的150处“大遗址”之列。2011年10月,国务院在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中,提出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之后,河南省政府提出,郑州市要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这些足以说明郑州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在全国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的重要性。2011年,新郑望京楼夏商城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市政府编制公布《郑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全年顺利完成商城遗址公园一期绿化和城垣本体保护南顺城街段工程、荥阳故城西城墙中段维修工程、二七纪念馆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等一批文物保护工程。郑州大遗址片区规划保护和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新馆、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郑州北伐战争纪念馆等博物馆体系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三是文艺精品生产取得新突破。大型原创舞剧《水月洛神》取得成功,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三场,国家文化部领导对郑州歌舞剧院给予了“地方院团、国家水准”的高度评价。《水月洛神》随后获第八届“荷花奖”金奖和5个单项奖,成为继舞剧《风中少林》之后郑州市又一个重要的演艺品牌。大型豫剧《斗笠县令》取得成功,受到演出市场的欢迎,荣获中国戏剧节最高奖等5个奖项。2011年10月,《水月洛神》和《斗笠县令》同时参加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受到国际演艺界的好评。大型现代豫剧《清风茶社》被选为“中原清风杯”全省优秀廉政戏剧巡演活动重点剧目。2011年,在全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郑州市有9件文艺作品获奖,获奖作品数量在全省名列第一。四是文化活动精彩不断。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于4月5日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在新郑举行,来自海内外19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名炎黄子孙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活动呈现新的亮点和特色,进一步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进一步推动华夏历史文明走向世界。全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情暖新春”专场文艺演出、“双节”民间文艺展演、“欢乐中原·魅力郑州”和郑州市庆祝建党90周年红色经典演唱会等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化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一些领域和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和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一是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2011年,文化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投资12.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2.82亿元,占原定目标任务的184%。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河南基地)基础设施项目、郑州市购书中心改扩建项目主体建设完成,郑州动漫产业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一期工程50多项单体建筑主体完工,嵩山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金水文化创意园区等加快发展,石佛艺术公社产业园区、郑州西里路影像产业集聚区、郑州印刷产业园区等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二是动漫产业加速发展。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入驻动漫企业68家,基地在动漫企业孵化器、动漫研发中心、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动漫产学研平台等建设上进一步完善。河南出版传媒集团动漫杂志《漫画月刊》和国家《动漫产业蓝皮书》编辑部入驻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2011年9月,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主管、销售与市场杂志主办,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郑州小樱桃卡通艺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双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打造的中国第一份动漫类报纸——《动漫报》在郑州创刊。2011年,全市动漫企业已达81家,取得制作许可证的动画片产量达到38部22778分钟,位列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第一名。全年发行漫画杂志536.25万册,漫画图书406.2万册,网络游戏7部。由《漫画月刊》同名漫画改编制作的儿童电影《幸福的白天鹅》入选美国第十六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该影片于2011年3月16~20日在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期间放映。河南小樱桃动漫集团公司成立。三是文化会展影响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先后举办郑州图书交易会、动漫一夏欢乐汇、中部印刷包装产业博览会、中原动漫嘉年华、中国·郑州绿博园休闲书博会等文化展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和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了“优秀文化企业”、“文化企业带头人”评选活动和“郑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郑州市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评选命名活动,表彰了30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文化产业特色乡(镇)、10个文化产业特色村,有效发挥了先进典型示范作用。郑州文化产业网正式建立并开通运营,DM直邮杂志《郑州文化产业》正式创刊投放。策划组织由郑州电视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郑州晚报》、人民网河南频道、《中原手机报》、郑州创意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构建的文化产业媒体宣传平台,该媒体宣传平台贴近文化生活、引导文化消费、服务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四)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深入推进2011年,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推进等各方面都有明显加强,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取得新的成效。一是进一步巩固了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果。郑州市影剧公司及下属电影院、郑州凤凰电影院与郑州豫剧院合并,郑州市杂技团、郑州市新华书店等转制单位的一些遗留问题,有了明确的解决思路和办法,一些突出问题逐步解决到位。二是加强了对文艺院团等文化单位的扶持力度。郑州歌舞剧院、郑州豫剧院、郑州曲剧团、郑州杂技团等四家文艺演出单位,除郑州歌舞剧院组建时间不长外,其他几家经营困难,发展动力不强。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文艺院团加快发展,明确为每个院团配备相应的排练和演出场所,配备到基层演出的流动舞台车。明确要加大对优秀演员和优秀剧目的奖励,加快推进文艺院团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市财政资金支持,为文艺院团营造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环境。三是郑州日报社体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4月26日,郑州日报社成立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这是郑州日报社改革走出的关键性一步。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拥有“三报一网一杂志社六公司”,即《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手机报》,中原网,小樱桃杂志社,郑州晚报有限公司、中原报业传媒印务有限公司、郑州中原网络传媒有限公司、郑州中汇传媒有限公司、郑报置业有限公司、郑州党报多媒体信息港有限公司。二郑州文化繁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2012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市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河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郑州文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更加艰巨;二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和郑州都市区对郑州文化强市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随着全国各城市特别是先进城市文化产业的竞相发展,郑州文化建设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四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群众对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迫切。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郑州文化建设实践进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一)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文化传播和服务能力不强一是一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规模小,档次低。郑州博物馆、郑州美术馆都建成于20世纪末,展馆面积、展馆功能已不能适应郑州都市区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比周边省会城市,全市缺乏功能先进、设备一流的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武汉市自2004年起,先后投资21亿元,建起了琴台大剧院和琴台音乐厅。太原市2009年开始沿河建设崭新的音乐厅、图书馆、大剧院、博物馆和科技馆,形成16万平方米的“文化岛”。合肥市政府投资6.6亿元建设了合肥大剧院,长沙市政府投资14亿元建设了新图书馆、博物馆和音乐厅。二是城乡基层文化设施覆盖不全。从全市范围来看,尚有37%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未建成综合性文化站,约33%的社区未建立文化活动中心,9%的行政村未建成文化大院。三是市属媒体传播能力不强。传播能力是新闻媒体发展壮大的基础,由于传播渠道制约和核心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各市属媒体普遍传播能力不强。在传播渠道上,郑州广播电视信号盲区增多,郑州电视台节目不能在郑州以外的城市落地。在媒体基础设施上,郑州日报社新闻办公大厦出现老化,郑州电视台没有演播大厅。四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较低。公共文化服务同质化,针对性不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新经济组织的文化活动开展较少。文化产品数量和品种不够丰富,内容形式上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市民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没有后续经费保障。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基本不具备面向市场服务的水平,自我发展能力有限。五是国有经营性文化阵地建设落后。近年来,郑州城市规模扩张十分迅速,但国有经营性文化阵地没有随之发展,部分单位所属阵地还有所萎缩。如新华书店市区发行网点数量20世纪80年代曾达到38个,在全省地市中位居第一,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旧城规划改造,大批门市被拆除,零售门店目前仅有3个。市区国有12家影剧院,大多被挤占,还能继续营业的3家也都在等待还建过程中。县市区这种现象也很严重。郑州豫剧院、郑州杂技团、郑州曲剧团等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没有合格的排练场地和演出场所,没有专业的舞台设备,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国有演艺单位的发展。(二)文化产业规模小,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强从“十一五”开始,郑州市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速度。但总体来讲,郑州市文化产业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不高,市场影响力、竞争力不强,离成为支柱产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文化产业规模偏小。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2004~2009年,郑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2%左右。2009年,武汉为259.92亿元,占5.7%;深圳为518.68亿元,占6.32%;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71.8亿元,占9.9%;杭州为583.54亿元,占11.5%。二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2009年,郑州市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增加值之比为43.1∶14.0∶42.9,代表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外围层),比例仅为14%。2009年,上海市文化产业三个层次增加值之比为15.6∶49.2∶35.2,长沙为26.2∶34.3∶39.5,武汉为33∶31∶36,外围层的增加值都超过了30%。三是缺乏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总体上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经营阶段,缺乏综合实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在国有文化企业中,实现转企改制的郑州市新华书店、郑州市杂技团、郑州市影剧公司实力较弱,郑州市杂技团、郑州市影剧公司甚至生存困难。民营文化企业大多处于自发状态,“小、散、弱”较为普遍。四是文化原创能力差。虽然郑州市近年来打造了《风中少林》、《水月洛神》等原创演艺产品,但由于在体制机制、传播手段、运用高新技术、内容形式等方面创新不够,总体上讲文化原创能力还不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不够多。近年来,国内一些文化先进城市在文化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长沙市创新推出了动漫、影视、出版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培育了“拓维信息”、“天舟文化”等一批大型文化上市企业。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文化原创能力更是领先全国。(三)文化市场不活跃,文化消费不强消费是拉动产业发展的巨大引擎,虽然郑州市目前文化产品零售额增幅很大,但文化消费依然乏力。一是文化消费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郑州市城镇居民年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605元,全国平均金额为826元;郑州市农村居民年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110元,全国平均金额为340元。文化消费不足抑制了文化的繁荣发展。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快,与居民文化消费有着密切联系,其文化生活非常活跃,文化消费额的60%来自本地人。二是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郑州市文化产品市场相对单一,规模小、档次低,存在“小、散、乱”问题。资本、人才、技术、版权等文化要素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是对文化消费的引导、扶持不够。长沙文化产业能够大发展,与政府扶持文化消费分不开。长沙市政府通过“以奖代补”鼓励文化消费,对于获奖的演出团体每次奖励2万元。同时,政府通过开展“阳光娱乐,创业兴文”、“万名市民进歌厅”等活动,向市民、农民工发放KTV等娱乐场所代金券,培育了文化消费土壤,引导了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四)文化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内在推动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发展需要营造宽松的环境,科学的管理体制、良好的运营机制、配套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市场环境等是发展前提和基础。虽然近年来郑州市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配套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差距依然不小。一是一些领域配套政策不健全。这主要集中在财政、投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如在文化产业投融资上,已有的文化投资公司没有很好发挥作用;民营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少、贷款难,没有扶持政策。北京市文化局、广电局分别与北京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文化企业提供专项授信额度,并在北京银行创办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上海、杭州等地也开发了与文化产业禀赋特征相结合的信贷产品。二是一些政策没有落实到位。虽然这几年郑州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配套政策,但一些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如,中央、省市都要求“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但没有落实。三是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需要创新。2007年,《财政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通知》出台后,郑州市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上积极探索,但工作没有到位。四是国有文化单位机制不活。2007年以来,郑州市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任务基本完成。但总体来讲,国有文化单位的运营机制不到位,活力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多数没有到位,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个别单位人浮于事。影剧公司、影剧院、国有文艺院团等已改制的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大多没有成为合格市场主体,缺乏发展动力。三对2012年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2012年郑州的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要切实把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河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与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郑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品牌带动战略、科技带动战略,大力鼓励文化创意创新创造,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历史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提升郑州都市区文化软实力和对外文化竞争力,推进郑州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一)以基本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切实筑牢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文化设施、文化阵地、文化队伍等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要把各级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各级财政特别是市本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加快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文物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一要加快新闻出版发行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采用数字出版和互联网发展的新技术,规划建设中原报业传媒大厦、郑州报业多媒体信息港、中原网二期工程、郑州出版版权网络监管平台等,提高新闻出版和重点互联网站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综合传输能力、整体竞争力。结合郑州都市区建设要求,搞好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专项规划,建设一批与郑州城市未来经济、人口、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出版物发行网点,包括大型书城、中型书店、社区便民书店、连锁书店及报刊亭等,形成出版物发行网点体系。目前,可在中原、金水、管城、二七、惠济等五区各规划建设一个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图书城,在郑州高新产业区、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港区各规划建设一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型图书城。二要加快广播电视电影设施建设。适应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改变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落后、电影院放映设施落后的状况,保障并扩大广播电视传输覆盖面,促进0电影放映数字化改造。规划建设郑州广播电视演艺中心、郑州广播电视发射塔、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中波发射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无线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能力,完成广播电视节目从采编、制作到传输的整体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国有电影院的还建、改建和扩建,推进数字化电影院建设工程,形成国有电影放映主阵地。三要加强文化艺术及社科研究设施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上,加快建设郑州图书馆新馆、郑州儿童图书馆、郑州群艺馆东区新馆等,改造郑州美术馆。在文学艺术设施上,规划建设郑州大剧院、中国“小小说”艺术中心;通过新建、回购、调剂等方式,为郑州歌舞剧院、郑州市豫剧院、郑州市曲剧团、郑州市杂技团建设标准的排练、演出场馆。在社科研究基础设施上,规划建设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活动中心,壮大郑州市社科院研究力量,促进社科研究繁荣发展。(二)以创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2011年,郑州市被文化部明确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试点城市,2012年要完成创建工作任务。这是促进郑州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台阶、上水平的难得机遇,应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为载体,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基本建成设施网络覆盖城乡、服务供给高效便捷、组织支撑坚强牢固、保障措施持续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要求的中部地区标准,维护市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一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加强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打造城区“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实现各县(市)区有国家三级以上的图书馆、文化馆(其中80%达到国家二级以上),各乡镇(街道)有达标的综合文化站,各社区(行政村)有达标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尽快实现各县(市)有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县(市)区有一院多厅数字电影院。二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建、管、用并重,创新公共文化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研究制定政府采购、以奖代补、项目补贴等措施,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支持优秀文艺节目面向基层演出。进一步加强全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三要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乡镇、行政村有基层服务点,20户以下自然村户户通广播电视,“农家书屋”建设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确保一个行政村一月一场电影。要积极创新“农家书屋”建设和服务模式,推动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大力扶持农村特色文化村建设,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经常化,大幅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以提高整体实力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要切实把文化产业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层面来推进,尽快促进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一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按照全市文化资源分布特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郑州都市区建设总体规划,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集聚区,加快形成“一核一带五组团”的空间布局。“一核”,即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一带”,即将沿黄河区域打造成为融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体;“五组团”,即新行政中心文化组团、高新区文化组团、华强文化组团、嵩山文化组团、黄帝文化组团,重点推进黄帝故里和黄帝宫等文化产业基地。二要培育优势文化产业。重点扶持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影视动漫、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会展、艺术品和工艺美术等具有一定基础、未来潜力大的文化产业门类发展成为郑州市优势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大力支持核心层和创意设计、数字娱乐、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业态的加快发展。扶持“小小说”、“小樱桃”、“快乐星球”等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品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档次和竞争力。三要扶持骨干文化企业。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为重点,引导国有、民营、股份制等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构重组。支持中原报业传媒集团、郑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发展壮大,扶持河南小樱桃动漫集团公司、郑州天人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等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科技企业、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四要积极引导文化消费。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文化产品的市场新需求,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积极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服务场所,大力扶持文化企业开发特色文化消费。要规划建设特色文化街区,拓展群众文化消费市场。制作印发郑州市文化地图,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消费,大幅提升文化消费规模、档次和水平。(四)以大遗址片区建设为着力点,奋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郑州是八大古都之一,有36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河洛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把郑州列为国家大遗址片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这是对郑州历史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准确定位,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大郑州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创新历史文化传承创新载体和形式,大力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体系,打造华夏历史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郑州对外文化影响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城。一要大力实施大遗址公园建设工程,加强大遗址片区历史文化的保护。尽快研究出台《大遗址郑州片区建设总体规划》、《郑州市大遗址保护条例》,加快建设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西山古城、荥阳故城等一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琴音乐制品音乐教室师资合作合同
- 城市更新项目回迁房买卖
- 创业公司对赌协议范本
- 酒肉朋友的虚伪与险恶
- 购销合同范本及注意事项
- 个人劳务分包合同协议书样式
- 瓷砖代购销合同
- 工厂搬运吊装劳务合作
- 苗木购销协议
- 深入了解劳动合同与劳动协议的差异
- 配网规划建设汇报
- 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生涯目标规划书范例及步骤
- 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课件模板
- 中国税制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完整版)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4消防维保投标文件模板
- 高级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设计创意生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检测卷(含答案)
- 道路运输企业两类人员安全考核题库题库(1020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