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1页
扬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2页
扬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3页
扬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4页
扬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2018年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1.产业规模逐步提升2017年扬州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17.74亿元,近五年来年均增长13.7%;占GDP比重为4.3%,占比排名全省第6位,比2016年提升一位。全市“三上”文化企业[1]388家,比2012年增加190家(见表1)。表12012~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统计主要指标情况年份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三上”文化单位数(家)2012114.693.9119820131314.0320720141494.032682015162.34.072582016189.394.263262017217.744.3388表12012~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统计主要指标情况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扬州市文化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但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2017年文化服务业增加值54.9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5.2%,比2013年提高8.5个百分点。传统制造业质态提升,扬州市毛绒玩具供应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全市玩具注册企业1000多家,吸纳从业人员15万多人,其中规模以上毛绒玩具制造企业35家,年开票销售近10亿元、入库税收近6000万元;宝应曹甸以建设“中国教玩具城”为目标,全镇文体教玩具企业已发展近370家,年销售额近50亿元;江都获中国轻工联、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的“中国毛笔画笔之都”称号,全区从事毛笔、画笔制造及配套的企业达40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制笔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瘦西湖景区通过与台湾“神话言”等知名文创品牌合作,推出“瘦西湖游礼”系列文创商品,预计全年文创营收超2000万元;喜马拉雅FM、上海咪咕视讯、爬山虎科技等一批文化科技企业相继落户,全市13家企业入选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以“文化名师工作室”为代表的“非遗”文创渐成潮流,扬州漆器厂推出的家居漆画、扬州博物馆推出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魔方等商品广受好评。3.产业动能不断积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蜀冈—瘦西湖景区总投资150亿元的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江都总投资100亿元的光线传媒扬州影视产业基地项目相继落户,邗江总投资30亿元的天山海世界文旅特色小镇一期项目开工建设。产业载体扩容提质,通过PPP方式总投资57.73亿元的湾头玉器特色小镇启动一期项目建设;邗江依托五亭龙玩具城,启动建设玩具交易物流、创意设计、质量检测三大中心,将进一步打造链条完整、功能完备的毛绒玩具特色小镇;落子甘泉的扬州琴筝文化产业园已招引琴筝企业约40家,一期项目于12月15日开街;邗江壹點文创园定位“文创+生活”街区,已入驻项目及企业近30家,预计全年园区总营收达3000万元以上。企业主体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支撑明显,2017年全市388家“三上”企业中1亿元以上企业83家,累计营收321.5亿元,占全部“三上”企业营收的81.5%,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13家,10亿元以上企业4家;中小企业发展加速,2018年1~6月,全市重点监测的863家“三下”企业实现总营收25.71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增加值8.96亿元,同比上升12.7%。二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仍然比较薄弱,一些长期困扰扬州文化产业的问题尚未得到明显改善。一是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从全省看,2017年扬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4.3%,虽列全省第6位,但前5名占比均已超过5%(见表2);“三上”企业388家,仅列全省第8位。表22017年江苏省及各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占比变动(百分点)位次“三上”文化单位数(家)全省4302.685.017455南京703.076.000.0011543无锡450.084.280.007571徐州240.993.650.1111348常州383.795.80-0.123785苏州1007.765.82-0.052977南通391.895.070.164879连云港95.773.630.1212238淮安144.164.260.008410盐城193.793.810.229518扬州217.744.300.046388镇江207.415.05-0.365284泰州165.543.490.1813298宿迁98.993.79-0.2210216表22017年江苏省及各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制造业在扬州市文化产业中占绝对大头,但多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生产企业,近年来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利影响,制造环节已开始向中西部等成本洼地转移,而受制于设计能力不足和品牌实力不强,短期又很难向“微笑曲线”两端转型。文化服务业主要依靠文化旅游支撑,创意设计、广告会展、动漫游戏等新业态未形成气候。三是项目支撑不强。已落户和在建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形成支撑,且部分项目因统计口径问题未纳入文化产业;在手在谈的项目中缺乏文化含量高、上档次、有质量的新项目,使得产业发展的动能不足。三对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省委要求“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了“三个名城”的建设目标。文化产业天然具有产业和文化双重属性,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需求,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牵引力和支撑力,又能够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名城建设注入影响力和软实力。建议进一步提高站位,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把文化放在心里、把工作抓在手中、把责任担在肩上,徐徐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开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动文化产业在经济转型发展和文化名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1.振兴文化经典产业毛绒玩具、古琴古筝、毛笔画笔等产业是扬州市的历史经典产业,是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也是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特色产业,应突出关键环节,振兴文化经典产业,促进富民创业。一是规划建设毛绒玩具特色小镇,以五亭龙玩具城为中心,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核心区、总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的毛绒玩具特色小镇,重在打造玩具交易物流、创意设计、玩具质量检查三大中心,促进玩具产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努力创成毛绒玩具行业的“地理标志”。二是增强设计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潮流热点自主设计,从产品的材质、外形、工艺、功能等多角度创新,变代工制造(OEM)为设计制造(ODM),不断推陈出新、降本增效,用设计能力的提升为产业注入新的比较优势。三是变革生产营销方式,引导企业探索柔性生产,以小批量、快走量、低库存的“短平快”模式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主动拥抱互联网电商、精品连锁店、自动售货机等新兴销售渠道和拼团、直播、众筹等新兴营销手段,努力打造爆款、打响品牌。2.提速文创融合发展推动文旅融合,围绕扬州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多元、时尚、便利的产品、服务和体验,促进“诗和远方在扬州牵手”。推动“文化+科技”发展,依托开发区智谷、广陵创谷等现有载体和空间,围绕数字创意产业链着力布局一批辅助研发和配套企业,争取早日在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上实现突破。推动“非遗”活化利用,以“文化名师工作室”为抓手,通过嫁接设计、生产资源,开发一批富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质、个性特点的“非遗”衍生产品和服务,加快建立一个面向市场、面向文化消费的产业化体系,促进扬州非遗的传承和振兴。3.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在项目招引上要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来抓文化产业项目,主动跟踪和研究当前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出口转内销趋势、“互联网+”时代的消费新风向和长三角一体化蕴含的产业转移机会,借势谋划招引一批文化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承接一批文化服务业转移外包项目,进一步厚植特色文化制造业优势、补齐现代文化服务业短板,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项目推进上重心下移、服务靠前,对在手在建重点项目紧盯不放、协调服务,力求未开工项目早开工、已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活动、月度有进展,加快形成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4.打造文化产业平台一是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平台。坚持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力争将其纳入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项目,以此为平台串联全省乃至国内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文旅资源,让人们一想到大运河文化旅游就想到扬州。二是打造文化创意服务平台,常态化举办专项创意设计大赛、创意产品产业化大赛、企业孵化大赛等活动,推动形成设计—生产—推广—销售的文化创意产业化链条。三是打造壹點文创街区,以“文创+生活”为定位,推动大王庙片区整体规划打造,丰富其文化休闲、创意设计、创业孵化等功能,力争将其打造成一个贴近本地市民、更好满足年轻人文化需求的载体平台。5.聚力抓好产业统计当前扬州市正在开展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本次经济普查结果将关系未来5年扬州市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认定。一是抓紧做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名录清查,督促各县(市、区)、功能区将名录清查作为近期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对单位名录特别是面广量大的规模以下文化产业单位逐一过堂逐个核实,确保应统尽统、“颗粒归仓”。二是积极开展特色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参考南通、连云港等地利用特色产业调查制度,将总营收数十亿元的家纺、水晶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纳入文化产业统计的成功经验,推动毛绒玩具、毛笔画笔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利用这一形式实现“聚沙成塔”,为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提供有力补充。6.加强工作机制建设一是推动县(市、区)、功能区建立文化产业工作机制。目前市级层面工作机制运行良好,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但区级层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