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_第1页
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_第2页
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_第3页
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除了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外,关键原因是高职人才培养绩效并不乐观。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的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的。文章在文献调研基础上,不考虑高职人才培养绩效可能受到来自学校之外因素的影响,提出教育理念、教师素质、生源质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等是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逐一进行分析,以期为科学、有针对性的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关键词:高职院校人培养绩影响素径选择随着我国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的提升,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已然成为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要完成这个使命,就必须研究影响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的因素都有哪些,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绩效,以期为研究制定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的提升策略提供参考。一、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一)教育理念――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生成的导航灯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王冀生认为科学的教育理念是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方向;贾勇宏认为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思想层面,影响着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管理目标的达成和管理方式的运用;陶行知先生认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可见,学校的教育理念特别校长的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导航灯,是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的核心因素。高职办学历史较短,许多领导过分强调办学规模的扩张,却不注意改进基本办学条件以适应规模快速扩张的要求;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研究不深,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视不够,造成高职办学指导思想不明、办学定位模糊、人才培养带有较为严重的短期功利主义、狭隘的实用主义倾向。(二)教师素质――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生成的保障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贯彻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都是与师资有联系的,如果没有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改革都要在实践中失败。调查显示,学生对有企事业单位工作背景的教师较为满意,对他们的专业技能肯定态度高达89%,对他们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则达92%,比没有行业景的教师分别高出30%和24%因此,高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迫切需要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得以保证。然而,职业院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平较高、实践经验不足,能胜任理实一体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且“双师型”教师中真正能够达到“职+实践能力”水平的教师更少;教师的上课压力、科研压力、生活压力等越来越大,使得部分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对课程设计或吸引学生更深入地投入教学进程的有效方法思考不多,无法有效保障高职人才培养的绩效。(三)生源质量――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生成的基础学生自身的发展潜力、现有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可能达到的程度。其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学习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将决定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绩效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基础教育阶段所养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风格会对高职教育阶段产生后继性的持续影响。目前,我国高职生源主要来自中等职业学校(中专、职高、技校)和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并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受传统观念影响,高职社会吸引力严重不足,就读高职院校是家长和学生无奈的选择。通过高考最后批次招收的高职学生普遍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学习驱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

学习需求学敷衍了事查发现的职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讲话、睡觉、玩手机、头脑溜号是常事的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找老师交流、答疑。另外,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四)课程设计――高职人才培绩效生成的关键课程设计是为实现某一规格人才培养目标而将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变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加以精心组织的全过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落脚点。当前,高职院校缺乏按社会需求将各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与素质整理、提炼成系统、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不合理,专业必修课过多,创新型选修课太少,忽视人文素养教育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教材和课程内容陈旧,很难做到与产业发展和技术更新同步;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脱节,影响了高职人才目标的实现效果。(五)教学方式――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生成的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齐驱,并在实践教学环节彰显特色。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生搬硬套国外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理念和方法虽好,但由于我国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完善,无法完全复制“双元制”教学模式且实际效果也达不到。另外,高职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现象,课堂教学高达85%的时间是用于讲授的。据研究,讲授对所获知识的理解、应用、批判思考以及保留长时间记忆力是效果最差的一种方式。教师和学生普遍对教学方法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有效教学方法的要求愿望不高,必将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绩效。(六)教学设施――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生成的重点技术技能的生成是学习―实践―转化―反省学习―整合―再实践的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就使得高职教育除了基本的办学条件以外,更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不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实操能力。实训基地是提供实践教学、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实现产学研一体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是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必备的基础条件。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缺少必要的投入,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无法让学生接触较为前沿的技术知识。虽然有些高职院校购置了一些先进的设备,但真正满足“边做边学、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并不多,且实际利用率并不高。二、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绩效的路径思考(一)学校层面一是加强科学调研,做好顶层设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对消费理性的提升,针对学习的多少及质量的优劣的衡量将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起来,而不是所修读课程的多少。因此,高职院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对教育效果的绩效评价,并从多维度加强科学调研:通过对入校新生的普查,及时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对在校生的普查,收集学生对学校各种教学及服务设施的满意度;对校友的普查,收集大学学习对毕业后在事业上的影响主的普查雇对毕业生工作态度和技能的满意度等;同时加强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学生学习规律、社会需求预测等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和特色,制定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多类型、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设计到教学组织及时调整、完善顶层设计。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实力。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以隐性工作过程知识为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学生获得隐性工作过程知识从而形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校园中创建企业文化,寻找与企业沟通

交流的语境平台,研究制定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多功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联合编写教材、合作开展专业技术攻关等活动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共育师资和人才;建立高职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定期交流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人事制度和劳动补偿机制,不拘一格的从行业、企业引进或选聘有实践经验和行业影响力的专业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通过交流互访,促进企业的显性知识与学校的显性知识之间的结合与重组,实现从学校或企业的集体外显知识到师生个体内隐知识的转化。三是完善评价体系,保障培养绩效。评价具有很强的诊断、甄别、选拔、导向等功能。当前高校评价主要是政府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对高校既有存量进行的绝对评价以及依据产出与投入之比对高校进行的绩效评价,这种评价有利于了解高校办学资源的利用情况,但无法真正了解高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和完善评价体系,突出对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的评估,将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进行双向评估,以此作为学校进行质量控制和保障的手段,并逐渐成为一项传统。评价方式除考试以外,可采用诸如课程论文、集体作业、讲演等;要实现以教学评估为中心到以评估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转变,从而引导学校和教师自觉形“以学生为本以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思想断高教学水平及服务质量。(二)教师层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的学习方式、学习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慕课(moocs)新技术运用,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等都将产生本质性、持续性的影响。作为高职教师,一要转变观念。随着学习渠道的多元化,要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学生的权威知识来源。二要转换角色。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指导者以及无所不知的学者,而是学生求学过程中的辅导者、咨询者,主要起着引导、启发、解惑、示范、激励、评价、组织等作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教要讲求课堂教学术根据学生特点善于引导于要求过讨式、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学习、竞赛学习、实验学习等多维学习方式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团队能力和沟通能力。四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并迫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更好地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开放式互助的师生关系,实现“授业”的教育目标外,还要帮助学生学会生存和发展,实现“解惑”之教育思想。(三)学生层面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消费品,必须明确自己为什么参加高职学习,想要学到什么,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自己的学习态度与方式倾向又是如何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确“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性劳动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激自己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对社会需求的了解,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努力从多种途径吸收和补充自己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获取相关职业证书,提高社会竞争力;通过对社会愿望、个人兴趣以及基本能力的综合考虑,明确自己的教育需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学校事务,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方式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