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_第1页
化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_第2页
化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_第3页
化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_第4页
化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博士入学考试课程大纲:《往复压缩机》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4适用招生专业:流体机械及工程考试主要内容:第壹章往复压缩机概述掌握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的分类及型式。第二章往复压缩机级的热力学掌握级的理论压缩循环指示图、理论压缩循环功的计算、实际压缩循环过程分析;掌握压力系数、容积系数、温度系数的意义;掌握理想气体实际压缩循环指示功的计算、压缩机的指示效率和比功率的概念。第三章多级压缩掌握采用多级压缩的原因;掌握最佳压力比和实际压力比的分配;掌握多级压缩机泄漏系数的计算;掌握凝析的产生原因及任意某级析水系数的计算;掌握多级压缩机在调节工况下的压力比重分配。第四章往复压缩机的动力学掌握气体力、活塞力、往复惯性力及综合活塞力的概念;掌握往复活塞式压缩机主要构件及基础受力分析;掌握典型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惯性力及惯性力矩的平衡;了解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转矩的不均衡及飞轮矩的作用。第五章往复压缩机主要结构参数的选择掌握活塞平均速度、转速、行程的选取原则。绪论:了解往复压缩机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往复压缩机的热力学、动力学、结构型式及各零部件的作用。参考书目:[1]高慎琴.化工机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离心压缩机》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5适用招生专业:流体机械及工程考试主要内容:第壹章气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和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三元非定常流动、滞止温度、滞止压力、多变效率、等熵效率、等温效率、轴向涡流、绝能流动、级的总耗功、等熵流动。2.基本方程式掌握欧拉方程式、能量方程式、伯努利方程式的推导过程、假设条件和方程式各项的物理意义。p-vT-s多变过程进行分析讨论。第二章级中能量损失掌握摩擦损失、分离损失、二次流损失、尾迹损失、泄漏损失和轮阻损失产生的机理和计算方法;掌握雷诺数和马赫数对流动损失的影响;掌握压缩机级的性能曲线。第三章叶轮掌握反作用度的概念和表达式,叶轮型式以及不同叶片型式的叶轮对作功和效率的影响;掌握斯陀道拉公式的假定和导出以及流体粘性对滑移系数的影响;掌握叶轮主要参数对级性能的影响。第四章固定元件了解吸气室、弯道、回流器、蜗壳的结构及对流体流动的影响;掌握无叶扩压器、叶片扩压器的扩压原理及结构参数对扩压器性能的影响,熟练应用连续性定律、动量矩不变定律对流体在扩压器中的流动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五章相似原理在离心压缩机中的应用掌握表征粘性影响、可压缩性、非定常流动的决定性相似准则、离心压缩机的相似条件。掌握相似原理在离心压缩机中的应用,相似模化设计方法和性能换算。第六章离心压缩机的性能曲线和调节掌握级数、转速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掌握旋转失速和喘振工况;了解压缩机和管网联合工作,压缩机的串联、且联和调节。第七章三元流动掌握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中速度、加速度的表达式,运动参数的微商,梯度、散度、旋度的表达式;掌握连续方程、运动方程、能量方程的导出,三元流动的简化模型和流线曲率法。第八章实际气体第九章离心式压缩机热力设计掌握离心压缩机段数的确定和各段压力比的分配。绪论了解离心压缩机的应用场合、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离心压缩机的组成及个零部件的作用。参考书:[1]徐忠.离心式压缩机原理.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5月硕士入学考试课程大纲:《传热学》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04考试主要内容:理解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概念。能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传热学中的问题。会计算各类热阻。且理解各种准则数的物理含意。能利用传热学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傅里叶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导热微方程各项的含意;壹维稳态平板和圆筒导热的分析、计算;肋片导热过程的理解及求解原理;半无限大物体的非稳态导热的特点及简单计算;壹维及多维非稳态导热求解原理;影响对流换热的各种因素;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及积分方程组求解方法;内、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及自然对流换热的分析和计算;凝结和沸腾的基本过程及概念;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透射,黑体、灰体及黑度的概念;黑体辐射及相关定律;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复合传热,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传热的增强和削弱,换热器及其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务必书写清楚、解题步骤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主要参考书目:[1]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化工原理》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14考试主要内容: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流体流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以及它们应用;直管阻力、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计算和基本管路计算方法;粘度、流动型态、边界层的概念;管内流体流动的速度分布和因次分析方法。流体输送机械离心泵的操作原理、安装高度的计算方法及选用方法;气缚、汽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离心泵的压头、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工作点等概念;离心泵的构造、类型、安装和操作。机械分离过滤过程的基本原理;板框压滤机、转筒过滤机的构造和操作原理;过滤速率方程及其在恒压操作条件下的应用及计算;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传热传热速率、总传热系数、平均传热温差、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综合传热计算;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和热传导、对流传热的概念,间壁俩侧流体热交换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和辐射传热的概念。传热设备列管换热器的选用方法及其校核计算;列管换热器的结构、种类及特点;传热过程的强化途径和新型换热器的结构和特点。蒸发蒸发过程的基本原理及概念;水分蒸发量及加热蒸汽消耗量的简单计算;多效蒸发的流程、效数限制的原因、主要节能措施及典型设备的结构。传质过程导论单向扩散、双向扩散的概念、区别以及扩散通量的计算方法;浓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分子扩散、涡流扩散、膜模型的概念;填料塔和板式塔的结构和特点。吸收最小液汽比、适宜溶剂用量、填料层高度(低浓度)的计算;亨利定律、传质速率方程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换算;气膜控制、液膜控制、传质单元的概念以及双模模型和双模理论;脱吸操作的原理和其它传质模型及理论。蒸馏精馏原理和精馏塔的物料衡算;最小回流比、理论板块数和各板汽液组成的求算方法(图解法、逐板计算法);二元理想溶液的相平衡及平衡组成计算;且掌握挥发度、相对挥发度、平衡关系、操作关系、理论塔板和板效率的概念;回流比对所需塔板数、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求法和画法;简单蒸馏、平衡蒸馏、平衡级蒸馏的原理和特点;多元蒸馏和其它蒸馏方式的特点。10.气液传质设备液泛、液沫夹带、漏液、塔板压力降、填料比表面、空隙率和填料因子的概念;板式塔的主要类型结构和特点,填料塔的结构和塔填料的类型;其它气液传质设备及其区别。参考书目:[1]谭天恩,麦本熙,丁惠华.化工原理(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生物化学》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69考试主要内容:生物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所招收化学工程和工艺专业生物化工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及调控方法,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蛋白质化学考试内容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壹级、二级、高级结构、蛋白质的折叠等特点);氨基酸顺序测定的壹般步骤;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和纯度鉴定;蛋白质变性理论;蛋白质结构和其功能的关系。考试要求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掌握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蛋白质壹级结构的测定方法;理解氨基酸的通式和结构;理解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掌握肽键的特点;掌握蛋白质变性理论;掌握蛋白质结构和其功能的关系。2.核酸化学考试内容DNA和RNA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核酸的研究方法。考试要求全面了解核酸的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酸的性质;全面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苷酸的性质;掌握DNA的二级结构模型和分子杂交技术。3.糖类结构和功能考试内容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糖的聚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考试要求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糖的鉴定原理。4.脂类和生物膜考试内容生物体内的脂类所包括的类型,其代表脂及各自特点;甘油脂、磷脂以及脂肪酸特性。油脂考试要求掌握甘油脂、磷脂的通式以及脂肪酸的特性;掌握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和性质。5.酶学考试内容酶促反应的特点;酶的作用机理;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米氏方程的推出);酶的提纯和活力鉴定;酶的国际分类和特殊酶的功能;抗体酶、核糖酶和固定化酶。考试要求了解酶的基本概念;掌握酶活性的调节、酶的作用机制;熟悉酶的国际分类;了解特殊酶的功能;掌握酶活力概念、米氏方程以及酶活力的测定方法;了解抗体酶、核糖酶;掌握固定化酶的性质。6.维生素和辅酶考试内容维生素的分类;和辅酶有关的维生素同辅酶的关系及其作用。考试要求了解维生素的结构特点、功能和缺乏病;了解脂溶性维生素的分类及其功能。7.激素考试内容激素的分类;激素和蛋白质、脂类和固醇的关系;常见激素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考试要求了解激素的类型、特点;理解激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机制;了解常见激素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第二信使学说。8.新陈代谢和生物能学考试内容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高能化合物;ATP的生物学功能;电子传递过程和ATP的产生;呼吸链的组成和顺序。考试要求ATP的生物学功能;掌握呼吸链的组成和传递顺序;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机制。9.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考试内容种类和过程;糖元的异生作用及其主要途径;糖酵解、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和三羧酸循环的途径及其主要节点的酶学调控。考试要求全面了解糖的各种代谢途径,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酶的作用;理解糖的无氧氧化、有氧氧化的概念、种类和过程;了解糖元生成作用的概念和糖元生成过程;掌握糖酵解、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和三羧酸循环的途径及其主要节点的酶学调控;掌握磷酸己糖旁路的途径及其主要节点的酶学调控;了解糖元生成作用的概念和糖元生成过程;了解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理解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了解单糖、蔗糖和淀粉的形成过程。10.脂类的代谢和合成考试内容脂类物质各种代谢途径,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酶的作用;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其机理;酮体的生成和利用。考试要求吸收、运输、储存和动员;理解脂肪的分解代谢;掌握脂肪的β-氧化过程及其机理掌握脂肪的合成代谢;理解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11.核酸的代谢考试内容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核苷酸的衍生物。考试要求了解外源核酸的消化和吸收;理解碱基的分解代谢;理解核苷酸的分解和合成途径;掌握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了解核苷酸的衍生物的功能。12.DNA,RNA和遗传密码考试内容DNADNADNADNA复制的过程壹般过程;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DNA复制的比较;转录的壹般规律和转录的机RNAmRNA、tRNA、rRNA录的过程;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史;RNA的复制:单链RNA病毒的RNA复制,双链RNA病毒的RNA复制;RNA传递加工遗传信息。考试要求理解DNA的复制和DNA的修复机制;掌握参和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的性质和种类掌握DNA复制的特点和过程;掌握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DNADNA的RNARNA聚合酶的作用机理;理解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掌握启动子的作用机理;了解真核生物的转录RNARNARNA传递加工遗传信息。13.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考试内容蛋白质合成的壹般特征;模板、极性、遗传密码的特点;参和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分子的种类和功能;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肽链的后加工过程;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区别;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因子。考试要求全面了解蛋白质合成的特点和过程;掌握蛋白质合成的壹般特征;掌握参和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分子的种类和功能;掌握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肽链的后加工过程;理解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区别;理解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因子。14.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调控考试内容细胞代谢的调节网络;酶活性的调节;细胞信号传递系统;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DNA基因表达调控。考试要求理解代谢途径的交叉形成网络和代谢的基本要略;理解酶促反应的前馈和反馈、酶活性的特异激活和抑制;掌握细胞膜结构对代谢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了解细胞信号传递和细胞增殖调节机理;掌握操纵子学说的核心;理解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和翻译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15.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考试内容DNA基因工程计划及核酸顺序分析;RNA和DNA的测序方法及其过程;基因的分离、合成和测序;蛋白质工程。考试要求掌握基因工程操作的壹般步骤;掌握各种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核酸顺序分析;掌握RNA和DNA的测序方法及其过程;了解蛋白质工程的进展。考试方法: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为笔试。试卷务必书写清楚、符号和西文字母运用得当。主要参考书目:[1]王镜岩等编著.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环境工程原理》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42考试主要内容:绪论环境和环境工程学环境净化和污染控制技术原理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质量衡算1质量衡算的定义及类型2稳态反应系统中污染物的计算能量衡算1能量衡算和热量衡算方程2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流体流动壹、管流系统能量衡算1管流系统能量衡算方程2流体携带的能量二、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1流体的流动状态2雷诺数及其应用三、边界层理论1边界层理论概念2边界层分离及其发生条件四、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流体流动阻力损失的影响因素第四章热量传递热量传递的方式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1热传导的傅立叶定律2导热系数三、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四、气体辐射的特点五、强化换热器传热过程的途径第五章质量传递质量传递1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2费克定律单项扩散和等分子反向扩散对流传质过程的机理第六章沉降壹、沉降分离1沉降分离原理和类型2流体阻力、阻力系数二、重力分离和离心沉降常见重力分离和离心沉降设备的工作原理三、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第七章过滤常见过滤介质二、过滤操作的分类深层过滤第八章吸收壹、吸收的基本概念吸收的定义和类型二、物理吸收1气—液平衡2亨利定律3双膜理论三、化学吸收的特点第九章吸附壹、吸附分离操作的概念和分类和应用二、吸附剂的主要特性且列举几种常用吸附剂三、吸附平衡理论、吸附等温线四、代表性的等温吸附方程五、等量吸附线第十章其他分离过程壹、离子交换1离子交换剂的分类2离子交换树脂及其物理化学性质3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4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因素二、萃取1萃取的概念及其特点2萃取剂的选择原则三、膜分离1膜分离的特点及种类2反渗透和纳滤3电渗析基本原理第十壹章反应动力学基础壹、反应器和反应操作1反应操作定义、反应器概念及种类2反应器主要操作方式及其特点二、反应动力学1反应持续时间、停留时间、平均停留时间、空间时间、空间速度2返混、全混流、推流3反应器的结构分类第十二章反应动力学的解析方法动力学实验的壹半步骤和方法第十三章均相化学反应器间歇和半间歇反应器、完全混合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的概念、类型第十四章非均相化学反应器壹、固相催化反应器1催化剂的特征、固体催化剂应具备的条件及其组成2固相催化反应的步骤3催化剂的有效系数二、气—液相反应器1气—液相反应过程2常用气—液相反应器的类型第十五章微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生长速率的定义及计算、微生物生长曲线、微生物间歇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参考书目:[1]胡洪营.环境工程原理(第壹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壹)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各部分考试内容的考试比例环境工程原理基础30%分离过程原理50%反应工程原理20%(三)题型比例选择题(共40分)名词解释(共30分)简答题(共30分)计算题(共20分)论述题(共30分)《工程热力学》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11适用专业:化工过程机械,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考试主要内容:第壹章基本概念1.工质、系统、状态、过程、循环工质、系统、外界、边界、开口系、闭口系、绝热系、孤立系、平衡状态、准静态过程、可2.温度、压力、比容、功、热量温度、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压力、绝对压力、相对压力、真空度、体积、比容、功、热量。第二章理想气体1.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的性质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和定容比热;理想气体混合物、质量分数、摩尔分数、体积分数;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分压力定律和分容积定律。2.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过程方程式、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定温过程、定熵过程(可逆绝热过程)、多变过程,过程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理想气体热力过程中内能、焓、熵、膨胀功、技术功及热量计算。第三章水蒸气1.水和蒸汽的性质p-v图及T-s和液体区、湿饱和蒸汽区、过热区、干度、水蒸气的图表。2.水蒸气的热力过程利用公式和图表进行水蒸气热力过程的计算。第四章湿空气1.湿空气的性质含湿量d、h—d图。2.湿空气的热力过程湿空气加热过程、冷却去湿过程、绝热增湿过程、绝热混合过程、干燥过程、空气调节。第五章热力学第壹定律1.热力学第壹定律的本质2.流动功、膨胀功、技术功、内部功、轴功的概念及相互关系3.热力学第壹定律表达式及应用闭口系统第壹定律的解析式,稳流系统第壹定律表达式,热力学第壹定律的壹般表达式,热力学第壹定律的应用。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俩种表述2.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卡诺循环、卡诺循环的热效率、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和供热系数、卡诺定理。3.熵和熵方程式熵的定义、熵变、熵流、熵产、闭口系统熵方程、稳流系统熵方程。4.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克劳修斯不等式、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第七章气体流动1.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式2.喷管内气体的流动马赫数、临界压力、临界压力比、喷管内流速和流量的计算、喷管的形式、喷管的选择。3.绝热节流绝热节流的特征、气体的焦耳—汤姆逊系数、转回温度和转回曲线。第八章压气机1.活塞式压气机压气过程、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理论耗功、余隙容积、容积效率、余隙容积对压气机理论耗功的影响;多级压缩、级间冷却、增压比、多级压缩耗功计算、活塞式压气机定温效率。2.叶轮式压气机叶轮式压气机耗功计算、叶轮式压气机的等熵效率。第九章动力循环1.活塞式内燃机循环汽油机实际循环、理论循环、循环热效率及影响因素;柴油机实际循环、理论循环、循环热效率及影响因素。2.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布雷顿循环)的构成、循环增压比、装置热效率及影响因素。3.蒸汽动力装置循环p-v图和T-s循环热效率、蒸汽参数对热效率的影响分析;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第十章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制冷系数、制冷量;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各状态点参数确定、制冷系数、供热系数、制冷量、供热量。参考书目:[1]沈维道等.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微生物学》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79考试主要内容:绪论微生物及其五大共性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的概念,举例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细菌1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大小、2细菌的壹般结构及生理功能:细胞壁结构及生理功能、细胞膜结构及生理功能3细菌的特殊结构:生理功能及观察方法。放线菌个体形态、繁殖方式、菌落特征、应用酵母菌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应用霉菌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应用病毒壹、病毒的形态及化学组成,构造二、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及其代表三、噬菌体的概念,繁殖方式、溶源菌四、如何杀灭病毒,主要消毒方法的原理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营养、营养物质营养类型:名称、举例营养运输方式:概念、举例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各类培养基的用途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ATP的合成方式微生物的呼吸类型:电子接受体,菌种、产物的区别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乙醇发酵、混合酸发酵、丁二醇发酵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壹、微生物的培养法1.好氧法2.厌氧法3.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同步培养二、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基本概念、各种灭菌和消毒的方法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二、基因突变三、基因重组四、原生质体融合五、基因工程六、菌种衰退的原因、防止方法;复壮的方法;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参考书目:[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壹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黄秀梨.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各部分考试内容的考试比例普通微生物学70%微生物实验技术30%题型比例选择题(共40分)填空题(共45分)名词解释(共20分)问答题(共45分)《无机及分析化学》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66考试主要内容:无机化学部分(60%)(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1.学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掌握反应热、焓变及标准生成焓概念的含义。2.熟练地运用盖斯定律及物质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的焓变。(二)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3.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三)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pH解平衡的因素。2.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含义及表达式,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及溶度积规则的应用。熟练掌握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有关计算。(四)氧化仍原反应1.掌握氧化仍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氧化仍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理解原电池和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能运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和仍原剂的强弱,判断氧化仍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计算氧化仍原反应的平衡常数。3.了解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熟练运用能斯特方程计算非标准态下的电极电势。(五)原子结构1.掌握微观粒子运动的特点,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等概念,了解s、p、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图形。2.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相互关系。3.掌握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及原因。4.掌握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会用原子体系中电子充填三原则顺利写出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且据此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六)分子结构1.掌握共价键的形成、特点及类型。2.会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ABn型共价分子的空间构型。3.掌握分子间力和氢键的特点,且用以解释有些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七)晶体结构1、离子极化对化学键型和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八)配位化合物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类型、命名。2.掌握配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内容,且能用它解释配合物的有关性质。3.掌握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且能熟练地应用稳定常数进行有关的计算。4.了解形成配合物前后物质性质变化及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九)元素化学部分主族元素:1.掌握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电子结构特征、氧化态、重要的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2.掌握主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特性及用途。3.理解同族元素和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的递变规律,惰性电子对效应。4.会判断常见反应的产物,且能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过渡元素123.熟练掌握重点元素的不同氧化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条件。4.过渡元素重要配合物及重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性质。分析化学部分(40%)(壹)概述1.掌握分析化学的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和所用仪器,分析化学分为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仪器分析方法主要掌握吸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和气相色谱法。根据试样的相对含量,分析方法分为:常量组分分析(待测组分相对含量>1%0.01%—0.1%)和痕量组分分析(<0.01%(二)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掌握误差的分类。误差按来源和性质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2.掌握系统误差的特点和减免的方法,掌握偶然误差的特点和减免的方法。3.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4.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的计算。(三)滴定分析1.掌握适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2.掌握标准溶液的概念和配制标准溶液的二种方法。3.掌握滴定度的概念和计算。(四)酸碱滴定法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2.PH值。3.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及在什么情况下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最大。4.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5.掌握酸碱滴定曲线。(五)配位滴定法1.掌握EDTA的酸效应概念。2.EDTA滴定过程中需要控制PHPH由EDTAPH值由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确定。3.掌握单壹金属离子满足配位滴定的条件。4.掌握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六)氧化仍原滴定法1.掌握标准电极电位的概念。2.掌握Nernst方程式的应用。3.掌握氧化仍原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和电极电位的关系。4.掌握三种主要的氧化仍原滴定方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七)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1.掌握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概念,会用溶度积计算溶解度。2.掌握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3.掌握三中银量法: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所用的指示剂和滴定的酸度条件。(八)电位分析法1.掌握电位测定法是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来确定离子活度或浓度。2.掌握电位滴定法是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老确定滴定终点。(九)吸光光度法1.掌握朗伯-比耳定律。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参考书目:[1][2][3]试题结构及形式:填空题20分,选择题20分,回答问题20分及计算题40分复习要求及范围: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基本技能的掌握上。《物理化学》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31考试主要内容: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壹门科学,是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等。其中前三部分为重点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且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SI数运算规则。下面按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初步、电化学、化学动力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六个部分列出基本要求。(1)化学热力学①.热力学第壹定律明确热力学的壹些基本概念,如系统、环境、功、热、变化过程等。掌握热力学第壹定律和U及H练应用热力学第壹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绝热等典型过程中的U、H、Q和W。会使用生成焓、燃烧焓来计算反应热。能够熟练应用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了解摩尔等压、等容热容的概念;了解节流过程的特点及焦耳-汤姆逊系数的定义和实际应用。从微观角度了解热力学第壹定律的本质。②.热力学第二、第三定律理解热力学第二、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卡诺定理的联系。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和熵增原理的重要性。明了S、F、G等热力学函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熟练掌握典型过程中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会使用各种平衡判据判断变化过程的方向。能够较熟练的使用克拉佩龙方程和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了解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推导重要热力学公式的演绎方法。明确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意义。明确规定熵值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③.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熟悉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稀溶液和实际溶液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理解理想体系(理想气体、理想液态混合物液、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及其应用。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及逸度系数、活度系数的简单计算。了解从微观角度讨论溶液形成时壹些热力学函数的变化。④.相平衡明确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等概念,理解相律的意义。掌握杠杆规则在相图中的应用,能够利用杠杆规则进行计算,利用相律分析相图。掌握单组分系统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应用。了解蒸馏和精馏的基本原理。了解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⑤.化学平衡掌握用等温方程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方法。熟练掌握用热力学方法计算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了解范特霍夫等压方程的推导。理解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会用等压方程计算不同温度下的标准平衡常数。了解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化学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且掌握其计算方法。了解同时平衡原理。掌握反应物平衡转化率及体系平衡组成的计算。(2)统计热力学初步理解统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解配分函数的定义、物理意义及计算。掌握玻兹曼统计。掌握平动、转动、振动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及其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定位体系和非定位体系热力学函数的差别。了解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和费米-狄拉克统计。(3)电化学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明确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它们和溶液浓度的关系。熟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壹些应用。了解迁移数和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理解电解质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且掌握其计算方法。了解强电解质溶液-休克尔极限公式。熟悉电化学惯用的电极电势名称和符号。熟悉标准电极电势表的应用。对于所给的电池,能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能根据简单的化学反应来设计电池。掌握电极电势及电动势的计算和应用。掌握由电化学数据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变量。了解电动势产生的机理及电动势测定法的壹些应用。明确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极化的分类、极化的机理。理解超电势、分解电压等概念。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能计算壹些简单的电解分离问题。了解金属腐蚀的机理和各种防腐方法。了解化学电源的类型及应用。(4)化学动力学掌握等容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明确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基元反应及反应级数等概念。掌握通过实验建立速率方程的方法。对于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如零级、壹级和二级要掌握其速率公式(微分式和积分式)的各种特征且能够由实验数据确定简单反应的级数。对三级反应有壹般的了解。对三种复杂的典型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要掌握其各自的特点,且对其中比较简单的反应能写出反应速率和浓度关系的微分式。明确温度、活EaAk等物理量。掌握由反应机理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稳定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了解链反应机理的特点及支链反应和爆炸的关系。了解多相反应的步骤,了解催化作用、光化学反应、溶液中反应的特征。了解简单碰撞理论的基本思想和结果。了解经典过渡状态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公式及有关概念。(5)界面现象理解表面张力、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接触角等概念,了解表面张力和温度的关系。理解弯曲界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和曲率半径的关系。会使用杨-拉普拉斯公式。了解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和平面相比有何不同,熟练掌握定量应用开尔文公式,会用这个基本原理解释常见的表面现象。了解铺展、铺展系数、润湿和Young方程。了解溶液界面的吸附及表面活GibbsLangmuir德利希等温式、BET多分子层吸附等温式有初步了解。(6)胶体化学(Tyndall效应、Brown运动、沉降平衡、电泳和电渗)。明确胶团的结构和扩散双电层等概念。理解电解质对溶胶和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作用,会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了解乳状液的类型及稳定和破坏的方法。了解大分子溶液和溶胶的异同点。了解什么是唐南平衡,如何较准确地用渗透压法测定电离大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参考书目:[1][2]《有机化学》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67考试主要内容: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兰州理工大学化学化工、生命科学及以有机合成为主要手段的其他相关专业如高分子材料等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考生对有机化学内容应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能够系统的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点及立体异构、主要碳自由基等中间体的相对活性及其在有机反应进程中的作用;能应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来解释壹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熟练掌握系统命名的命名原则——最低系列原则和次序规则;(2)多官能团化合物命名时母体名称的选择和基团编号次序;(3)立体化学的名称掌握环和双键上的顺-反、Z-E及手性碳的R-S标记法;(4)命名格式:构型+取代基位次+取代基+母体。2、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立体效应;(2)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3)烷烃、卤代烃、醇、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沸点推测;(4)活泼氢的酸性、胺的碱性;(5)亲核试剂、亲电试剂的相对活性;(6)芳香性;(7)氢化热和烯烃的稳定性;(8)Newman投影式、Fischer投影式和楔形式的相互转化。3、有机化学反应(1)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及相互转换的常用方法;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和含氮化合物。(2)主要有机反应:1取代反应: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及其定位规则,卤代烃的亲核取代,不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及其规律;2消除反应:卤代烃的去卤化氢,醇的脱水及Zaitsev规则,季铵碱的热消除及Hofmann规律;3加成反应: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及Markovnikov规则,碳碳双键自由基加成,共轭二烯烃的1,2-及1,4-加成,Diels-Alder反应,羰基的亲核加成及其规律;4氧化反应:烯烃及芳烃侧链的氧化,烯烃的臭氧化,醇及醛的氧化,Cannizzaro反应;5仍原反应:不饱和烃、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的加氢反应及选择性化学仍原反应(LiAlH4,NaBH4,Al(OPr-i)3,Zn-Hg/HCl,Na-ROH6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lau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7降级反应:Hofmann酰胺降级反应,脱羧反应;8重氮化反应及重氮基的取代反应;9重排反应:Claisn重排,烯丙位重排,频哪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重排;.0有机锂、镁化合物的重要反应,掌握Grignard试剂、丙二酸酯及β-丁酮酸酯在合成上的应用;1取代、加成、消除、重排反应过程的立体化学。4、对重要反应规律的理解(1)正确运用箭头表示电子或基团的迁移;(2)饱和碳原子上俩种亲核取代反应机理(SN1,SN2(3)消除反应的俩种机理(E1,E2(4)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5)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6)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机理;(7)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机理;(8)饱和碳原子上及烯丙位、苯甲位的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9)碳碳双键的自由基型加HBr的过氧化物效应。5、有机合成(1)官能团导入、转换、保护;(2)碳碳键形成及断裂的基本方法;(3)逆向合成分析的基本要点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4)五元和六元成环、扩环的基本模式。6、结构推断(1)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化学鉴别方法;(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HNMR)和红外光谱(IR)的谱学特征。二、要求掌握和了解的各章内容(1)绪论熟悉且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共价键的本质(价键法、分子轨道法、鲍林共振论简介)。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有机化合物的特性:物理特性、立体异构,官能团异构,同分异构现象(体),构型和构象。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2)烷烃应掌握结构(SP3杂化和σ象,Newman投影式,小环的张力及稳定性、椅式/船式构型,取代环已烷和十氢化萘的的a键、e自由基稳定性。环烷烃的化学性质;(3)烯烃SP2π加成反应历程、溴鎓离子、亲电试剂、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马氏规则、诱导效应,游历基加成反应历程、过氧化物效应的解释马尔可尼可夫规则、加成反应中的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的结构及性质、Diels-Alder[2+4]环加成反应。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和乙硼烷的加成、加X2、和酸的加成、加H2SO4、酸催化加H2O、加HOCl、自由基加成。氧化:环氧化、高锰酸钾氧化和臭氧化。α—氢原子的卤代反应。烯的来源和制备掌握醇的脱水、卤代烃脱卤化氢、邻二卤代烷脱卤素;(4)炔烃和二烯烃SP杂化,命名。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加卤化素加水)亲核加成(加氰化氢加醇)②氧化反应③活泼氢反应。二烯烃:分类和命名,键的离域,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和共轭效应(π-π、P-π、σ-π),共振论。共轭二烯烃的性质:①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②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5)芳香烃单环芳烃:(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共振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结构(休克尔规则、非苯芳烃);(6)立体化学异构体的分类和立体化学、了解偏振光、比旋光度。掌握旋光异构体、分子的对称因素、含壹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外消旋体和外消旋化、含俩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构型的确定、标记和表示方法、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7)卤代烃1.亲核取代反应(氨解、醇解、和硝酸银作用)、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2.消除反应:β-消除反应历程(E1和E2)、消除方向、取代和消除的竞争3.卤代烷和金属作用(和镁、锂、钠、铝作用,格氏试剂,烷基锂)。掌握卤代芳烃的反应、卤代烃的制备;(8)醇、酚、醚熟悉醇、酚、醚的分类、命名和结构同分异构(官能团异构)和光谱特性。掌握醇、酚、醚的重要性质和反应规律:氢键—醇和醚对比、醇和酚的酸性对比,(9)醛和酮:掌握醛、酮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异构、物性及光谱特性。掌握醛、酮类羰基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规律。熟悉重要醛、酮化合物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和氨衍生物缩合、和Wittig试剂反应②α-氢原子的反应:卤代反应、羟醛缩合反应③氧化反应:弱氧化剂(Fehling试剂、Tollens试剂)、强氧化剂、过氧酸氧化④仍原反应:催化加氢、氢化铝锂仍原、硼氢化钠仍原、异丙醇铝仍原、C=O仍原成CH2、金属仍原⑤歧化反应醛酮的制备和鉴别α、β-不饱和醛酮(亲核加成、亲电加成、氧化仍原);(10)有机光谱方法-1HNMR图谱分析。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官能团的特征吸收、谱图分析;(11)羧酸及其衍生物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重要性质。熟悉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化合物的应用。-消除反应机理③仍原反应④脱羧反应⑤α-氢原子的取代反应○6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化○7和有机金属的反应○8仍原○9酰胺的Hofmann降级反应;(12)含氮化合物掌握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命名和物理化学性质、光谱性质、反应规律和重要化合物的应用。掌握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命名和重要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①和碱作用②仍原反应:③硝基对苯环上其它取代基的影响○4碱性○5烃基化○6霍夫曼消除○7酰基化○8和亚硝酸反应○9和醛酮反应0芳胺的特殊反应(和亚硝酸作用、氧化、芳环上的取代反应)、季铵盐和季铵碱1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13)有机合成基本概念:目标分子切割合成子逆向合成分析。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