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个人读《治村》有感_第1页
基层干部个人读《治村》有感_第2页
基层干部个人读《治村》有感_第3页
基层干部个人读《治村》有感_第4页
基层干部个人读《治村》有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层干部个人读《治村》有感富人能人治村、土地利益分配、农村空心化萧条化、集体经济发展、财政资源下乡、村治动力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这些频频出现的新闻热词,都是当前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路上必须面对的关键一环。乡村是中国的根,如何用好“人、地、钱”要素,如何走好共同富裕之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国治村,任重道远。《治村》一书中,xx教授所带领的“华中乡土派”团队深入农村驻村调查,在结合历史、实地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对乡村治理现实问题进行深度探索,致力于回答“大国如何治村”的这一问题。身处基层一线,我对书中深入浅出的土地历史回顾、农业政策解读、村民政治参与等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就更加容易与当前镇、村的事务联系起来,启发着我进一步思考大国如何治村。村干部是治村中的重要主体谁来当村干部?xx教授开篇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分析了xx的x村、x的x村、x的村干部中农化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村干部职业化等模式,指出每个村庄就是一大家子,“当家人”即村干部都是农村工作的中坚力量和基层治理的关键人才,追溯到不同历史时期,村干部这个角色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分田到户之初,农户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负担较小,村社集体通过向农户收取费用的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农业税的加重,农民负担也随之加大,收取税费就变为村干部必须要啃下去的“硬骨头”,于是就出现了“狠人”治村;取消农业税后,村干部再次由具有好人缘的能人担任,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上级交办的日常任务中。相较于沿海发达城市,中西部地区乡镇经济发展较慢,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外出经商务工所获收入要比当村干部所获报酬多,因此人财物资源不断流入城市,所以此时在农村有较多获利机会的人便会来承担村干部一职,也就是书中所述的“村干部中农化”。特别是在老粮仓镇这个有众多经营金银珠宝的群众之地,部分村干部都是由这些回乡的“金老板”们担任,因为他们有能力、有资源、有情怀,能带领农民致富,他们的威信也可以很好地凝聚村上的力量。作为基层选调生,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一些地区的富人、能人治村模式。诚然,这批人在应对农村的产业发展难题方面有一定优势,能快速带领家乡增收致富,但同时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公平性,容易形成贪腐问题。因此,必须在风险防控规范化上下功夫,促进农村向法治型的治理模式转变。xx还在调研中发现,某些地方的村级组织都正规化了,村干部要“坐班”为村民提供各种服务,那么工资高低就成为了留驻的关键,于是他们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和群众打成一片。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村干部职业化特点而言,中西部村干部“半职业化”状态在当前农村空心化的情况下将持续存在。治村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主力军,为了达到治理有效,必须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传统的村级治理中,村干部要向农民收取税费,农民需要筹资筹劳来建设村庄基础服务设施,农民就被动员起来了,村干部和农民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在和退休村干部交谈时他们提到的“三同一片”就是这个时期村干部与农民关系的反映。取消农业税后,国家通过“一卡通”或项目等方式向农村大量转移资源,但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村干部也缺乏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的动力,农民对村级事务热情不高,其主体性和积极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本人一年多的下村经历,也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书中所述的一些现象,例如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和一些项目落地过程中,一方面某些村民因为门前修路、绿化等原因占用了自家的地面寸步不让而导致建设缓慢,另一方面村上筹工筹劳的动员能力差,村社集体只能贷款来建设,一些建设较好的村庄往往也因此负债问题严重。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刻不容缓。一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基层干部不能仅仅完成上级考评或“坐班式”工作,必须深入一线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让普通农民参与到村庄政治当中,将村社集体看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形成共治共建的局面。二是要发挥熟人社会作用。不断团结村上的先进个人和积极分子,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如书中所提到的老年人协会、秭归幸福村落等,建立政府和农民之间桥梁纽带,以此激活村庄的公共性,激发自治的内生动力。三是要让国家资源安全有效下乡。要让下乡的资源成为村庄公共事务,须听取农民的意见,通过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屋场会等形式,让资源使用与农民组织能力结合,抑制“等、靠、要”思想、抑制钉子户,在形成公共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将农民组织起来。治理制度需要平衡正式与非正式规范在xx教授团队调研的几个地域如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苏南、浙北等,可以看到不同地方农村差异极大,其治理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基层地方治理制度不可能完全达到规范化和科层化,国家为农村提供的一些政策和公共服务,在具体的基层实践中也必须和当地实际相结合。当前乡村治理面临“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既要谨防“一刀切”带来形式主义等问题,又要防止管理松散而滋生不作为、贪腐等乱象。我曾在下村走访时候发现,农村改厕的推进过程中,因为照搬经验而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导致部分村民对家中的新厕所“水土不服”,甚至不会使用。这是一个很小的反映,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适时有效拓宽乡村自治的弹性空间,探索一个在正式与非正式规范之间张弛有度的基层治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村治制度探索的落脚点还是要在“自治、德治、法治”三者的有机结合方面下功夫,其中自治与德治起到了非正式规范的作用,法治则起到了正式规范的作用。自治是根本与基础。要不断发挥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如村规民约就是一种非正式规范。不断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让国家自上而下的资源与群众自下而上的需求相结合,这样群众才能成为乡村公共事务的参与主体。德治是关键与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美”二字则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引领作用。在乡村这种“熟人社会”上,德治可以充分发挥道德约束力的作用。法治是保障与约束。法律可以更好地约束政府、村委会和民众的行为,甚至可以因地制宜把社会治理的好理念、好经验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基层干部在下村过程中,必须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村民法治意识,注重引导他们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xx年,老粮仓镇依据镇域实际,创新性提出的“三抓四治五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就把自治、德治与法治这“三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