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京郊农民就业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1页
当前京郊农民就业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2页
当前京郊农民就业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3页
当前京郊农民就业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4页
当前京郊农民就业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京郊农民就业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本市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是,随着郊区经济结构调整,外来人口增多,本市农民就业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民就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分析了当前郊区农民就业增收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与收入情况市、区县有关部门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就业为目标,通过政策集成、部门联动、资源整合、资金推动,不断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工作力度。2005年,市级财政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达到2500万元,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5万人次,郊区农民就业增收的成效明显。(一)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1)农村劳动力主要在非农产业就业。截至2005年底,北京郊区共有农村劳动力资源215.3万人,从业人员184.1万人,从业率为85.5%。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58.6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31.8%;从事第二产业的有51.1万人,占27.8%;从事第三产业的有74.4万人,占40.4%。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达到68.2%(见图1)。图12005年农村从业人员从业结构(2)农村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以从事种植业为主。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中,从事种植业的有40.1万人,占68.5%;从事林业的有9.9万人,占16.8%;从事牧业的有7.7万人,占13.2%;从事渔业的有0.9万人,占1.5%。(3)农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以从事工业为主。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从事工业的有33.2万人,占65.2%;从事建筑业的有17.8万人,占34.8%。(4)农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以从事中低层次服务业为主。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的有18.0万人,占24.1%;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的有1.2万人,占1.6%;从事批发零售业的有14.9万人,占20.0%;从事住宿餐饮业的有7.6万人,占10.2%;从事房地产业的有0.6万人,占0.8%;从事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业的有3.0万人,占3.9%;从事其他行业的占39.3%。(二)农民收入情况(1)农民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2005年,郊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6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4774元,占60.7%;家庭经营收入1961元,占24.9%;财产性收入617元,占7.8%;转移性收入508元,占6.5%(见图2)。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图2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2)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在本地企业中得到。在农民工资性收入中,在非企业组织中得到1149元,占24.1%;在本地企业中得到2236元,占46.8%;外出从业得到648元,占13.6%;其他劳务收入741元,占15.5%。(3)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收入为主。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899元,占45.9%;第二产业收入167元,占8.5%;第三产业收入895元,占45.6%。二当前农民就业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全国范围内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诸多挑战,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冗员、城镇化过程中失地的农民、新成长的劳动力都面临就业压力;从劳动力需求来看,内需不足、工业化发展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十一五”期间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形势仍然严峻。2006年第二季度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了2.5个百分点,农民就业增收问题比较突出。(一)农业内部促进劳动力就业增收的难度加大当前本市“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农业经济总量不断收缩,农业内部增收的难度加大。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1.4%,2006年上半年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3%。2000~2005年,农业内部吸纳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数从69.7万人下降到58.6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了10.2个百分点,仅为31.8%。而且,全国普遍存在粮价下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削弱了农业对提高农民收入的贡献力。目前北京市农民从第一产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已经降到了20%以下,单纯依靠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很大。(二)外来农民工挤占了部分就业岗位目前,全国各省市、特别是劳动力密集的大省都在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北京是劳动力输入地,各省市农村劳动力都在瞄准北京的就业市场,现在已有不少省市有组织地将经过培训的农民工输入到北京。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北京市外来人口总量达到357.3万人,比2000年增加101.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23.2%。而且,在外来人口中,六成以上为农民工,他们吃苦耐劳,薪酬要求低,在专业技能要求不高的劳动力市场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形成了有力的竞争。(三)郊区产业结构调整造成部分农民结构性失业按照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城市空间布局将进行重大调整,生态涵养功能被提到重要位置。根据新的区域功能定位,那些不符合北京市产业发展方向,属于应该淘汰的落后传统产业将会逐步退出。由于被淘汰产业的就业岗位不断减少,而新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无法很快形成新的就业岗位,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带来困难。据调查,房山区、门头沟区关闭小煤窑,将导致1.35万农村劳动力失去工作,就业压力很大。(四)农民就业技能素质、思想观念与市场要求差距较大在劳动力市场上,低素质、少技能的农村劳动力越来越没有竞争力。据调查,本市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6.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2.8%;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占50%以上。一大批文化程度低、缺乏职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较为简单的劳动,在城镇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郊区部分农民的就业观念跟不上当前劳动力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有的过于依赖土地、房屋租金收入和集体经济福利,安于现状,不想干;有的进取精神不足,缺乏自信心,不敢干;有的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创业和自主择业的意识不强,希望政府出面协调安排就业,懒得干;有些农民抱着自己是本地人的心理,对工资、工种要求较高,工作自由散漫、贪轻怕重、不服管理,挑着干。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民技能素质偏低,思想观念偏差,在本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产生了结构性矛盾,出现了有工作岗位,而本市农村劳动力却不能就业的现象。(五)农民就业和创业环境亟待改善一是就业机会不均等。与城镇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就业受到了较多限制,如一些部门和企业在招收职工时,仍以城镇户口作为必备条件,给自主择业的农民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二是社会保障存在较大差异。按照本市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同等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报酬下,农民合同制职工和城镇职工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差距较大。如养老保险,城镇职工退休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而农民合同制职工达到法定养老年龄后,只能一次性领取养老金。三是农村信用服务体系不健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商业性金融机构纷纷退出农村市场。据了解,目前在本市开展农户贷款业务的只有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一家。农村信用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农民投资创业面临的担保难、贷款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三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工作建议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长期任务,也是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当前的重点任务是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培育新型农民,创造新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为切入点,多部门、多渠道、多举措促进农民就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一)加强农民择业观念教育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必须转变农民的择业观念,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相适应。一是抓好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教育培训基地的引导性培训,发挥基层就业服务机构的指导作用,围绕政策、法规、管理、技术、信息、市场、道德等内容,强化对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农民逐步学会按照市场规律、国际规则经营,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成本意识、诚信意识和合作意识不断增强,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实现转变。二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农民自发投资、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培育农民的创业意识。通过新型股份制、建标准化厂房、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增值等模式,积极鼓励农民投资创业,激发农民创造财富、实现积累的动力,逐渐培育农民自主创业的意识。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宣传教育。及时发现和总结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经验,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方式广泛宣传,通过部分农村能人的示范效应,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二)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以就业引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培训促进增收。当前培训工作的重点是突出针对性,加大差别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效率。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主要以第二、三产业技能培训为主,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大力开展定向、定岗职业技能培训;远郊区县注重第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较差的劳动力,以社区公益性岗位、家政和三产服务业、农业种植养殖培训为主;对文化程度较高、年龄较轻的劳动力,以工资收入较高的技术工种职业资格培训为主;对有创业愿望,具备一定经济、特长等条件的农民,由政府有关部门帮助选择创业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扶持培训。(三)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北京总体城市规划修编,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为契机,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第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一是加大设施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鼓励农民从事高端农业,增强农业内部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大幅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二是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三是以农民自主创业为载体发展“一村一品”,提高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山区替代产业,解决煤矿关闭后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促进山区经济和谐健康发展。(四)着力改善农民就业和创业环境一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城镇就业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市-区县-乡镇-村的四级服务机构,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二是优化农民自主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