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1页
广州市越秀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2页
广州市越秀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3页
广州市越秀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4页
广州市越秀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越秀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越秀区按照建设文化强省、广州世界文化名城的思路,围绕建设“文化强区”的目标,坚持“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初步建成覆盖越秀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一越秀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越秀区文化干部队伍结构合理,队伍中72.9%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高、中级职称占23.8%,初级职称占31.3%。截至2014年10月,越秀区共有区属图书馆1个,藏书53.44万册,存有40万册电子图书、7500种电子期刊、500多种电子报纸,可提供阅览座位1000多个,被认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区属文化馆1个,场馆集展览厅、小剧场、健身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重点打造展览、展演、创作、培训四大基地,设立了越秀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等“阳光教育”未成年人艺术基地4个,吸引了鳟鱼歌剧艺术团、岭南艺术团等25支中心团队,是“国家一级文化馆”,每周定期为群众提供高品位文化产品和高质量文化服务,被誉为“百姓文化大院”;此外,还有越秀区属博物馆、纪念馆27个,省特级文化站11个、省一级文化站7个,社区文化室267个,社区书屋21个,文体广场167个,其中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室的覆盖率为100%。以上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为基础,通过与省、市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越秀区形成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为龙头的省、市、区、街、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成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密度最高、设施最齐全、需求最便利的“10分钟文化圈”,让居民群众出行不到10分钟就可以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建设的同时,越秀区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越秀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区文化发展咨询委员会,专门研究和部署文化工作重大事项;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总支出1.5%的文化事业经费用于扶持文化事业发展,自2007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扶持重点文化活动项目,从2008年开始每年给予特级文化站、一级文化站额外经费保障;先后出台《中共越秀区委、越秀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越秀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办法》《越秀区文化发展规划》《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越秀区街道文化站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坚实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加上有效的经费保障、合理的政策扶持,推动了越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带来了良好的服务成效。2009年,越秀区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单位”,2013年越秀区申报的“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工程”被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二越秀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的新举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基础设施、经费保障、政策支持共同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其核心则是服务本身。越秀区着重从发展模式、服务载体、服务手段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不断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入新鲜的血液,有效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1.创新发展模式,探寻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新思路(1)博物馆群建设“微博”模式。越秀区制定了《越秀区民办博物馆建设扶持办法》,将微型博物馆建设作为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试点项目,培育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方向和经验。开放的政策扶持加上良好的人文气氛,激发了众多社会资源参与越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热情。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下,越秀区先后打造了东濠涌博物馆、东平典当博物馆、北京街考试博物馆、光塔街民族文化博物馆、广卫街都府社区“广府文化会馆”等27个各具文化特色的微型博物馆。蓬勃兴起的微型博物馆专注于单一领域,特色鲜明,既有效弥补了区博物馆主题分散的短板,促进了越秀区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发展,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文化场所,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化。(2)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活化”模式。作为广州建城以来的政治文化中心,越秀区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资源。诸如万木草堂、青云书院、广府通草画,无不是具有相当价值的文化遗产。秉承“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活古惠今”的原则,越秀区以“东平大押”为试点,与广州衡盛典当有限公司合作,将东平大押改建为广州市东平典当博物馆,实现了国有文物保护单位资产社会化公益运作的突破,以此为模板成功活化了万木草堂、逵园等一批拥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重新进入公众视野的万木草堂不但成为民众了解近代维新变法运动的重要场所,更因为经常主办广府文化、国学等系列讲座,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要地。以艺术馆形式出现的逵园,则通过举办内容丰富的艺术展,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气,被誉为“广州的市民画廊”。东平大押、万木草堂先后作为范例入选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建筑遗产再利用研讨会”。活古惠今的模式,是越秀克服公共文化发展空间不足的破局之举,实现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协同推进。(3)民间文艺团队“孵化”模式。据不完全统计,越秀区一定规模的民间文艺团队达400多支。为了扶持打造一批品牌民间文艺团队,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带动作用,促进文化共建共享,越秀区在区文化馆创建“品牌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基地吸纳了鳟鱼歌剧艺术团、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等十多支专业团队入驻,并由这些专业团队对一批有潜质的民间文艺团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扶,实现了区域内品牌民间文艺团队活动的基地化,用“小基地”孵出“大文艺”。基地的诞生有效地推动了越秀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但提升了区内业余文艺团队的文艺素质和演出水平、培养了系列品牌团队,更以免费专场、巡演等形式回馈广大市民,为其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大餐。2.创新服务载体,赋予公共文化服务新活力普惠是越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原则。为实现这一目标,越秀主打传统文化和社区文化两张牌,合理搭建平台,创新服务载体,孕育推出了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1)传统文化活动有品牌。为用好越秀区固有的文化资源,越秀区提出了建设广府文化核心区的理念,主动研究推广,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成功地把广府系列文化活动打造成越秀区的文化品牌。通过“广府文化”这一品牌,每年推出诸如迎春花市、广府庙会、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广府书画摄影大赛、广府大学堂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凝聚力带动和促进市民参与文化活动。围绕“广府文化”等主题,越秀区每年组织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国际性展览近100场,其中,“广府庙会”被评为“广东省特色品牌活动”。“广府文化”系列主题活动,还带动了粤语讲古、广府通草画、粤剧等传统文化的逐步复兴,特别是通草画项目,通过实施“五个一”活动,在越秀区实现了常态化的传承教育机制。(2)社区文化活动有特色。越秀区大力实施“精品文化社区”计划,以“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为目标,依托社区人文资源,斥资打造了融岭南民居特色和西洋建筑文化于一体的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具有鲜明铁路文化特色的梅花村街共和村社区等35个特色文化社区。此外,举办“幸福社区文化节”,引导街道、社区及各机关团体单位组织开展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展演、展示活动,形成风格各异的社区文化服务品牌。例如大东街积极推进以“金雁之家”为主要阵地的“金雁工程”,为流动人员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北京街每年举办“邻里节”,融洽街坊邻里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和谐;还有珠光街的“珠光璀璨社区文化节”、洪桥街的“客家山歌节”、光塔街的“民族文化艺术节”、建设街的“活力彩”社区文体活动等。特色化的社区文化活动,结合了社区的人文特点、迎合了社区个性化的文化需求,改变了过去社区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重复,千人一面的窘境,让群众真正体验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的变化。3.创新服务手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效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推送速度是影响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满足多变的公众文化需求,越秀抓住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努力构建数字化的现代公共文化供给网络,推出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以越秀图书馆为例,其将数字化应用于图书馆多个服务环节:一是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每年持续投入运行维护、建设经费,实现了服务的全覆盖、标准化建设,建成以越秀区图书馆为中心,辐射到93所学校、290个基层服务点、1个军营服务点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达到社区全覆盖。该工程可提供电子图书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电子动漫书、文化共享工程视频资源等一系列数字资源,实现随时、随地的文化共享服务。越秀区图书馆也因此获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二是建立RFID书架导航系统。在全市率先建成RFID书架导航系统、24小时自助还书系统,为读者提供全天候自助办证、还书、智能化文献定位导航等服务。三是开通“掌上图书馆”。在全市第一个推出“掌上图书馆”,市民通过手机登录后动动手指就能掌握图书馆的各种信息。2015年图书馆还率先在全市推出了“掌上越图”手机客户端,进一步拉近了图书馆和市民之间的距离。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全方位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越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具雏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效亦日渐显现;但空间不足、行政级别低等因素,仍然在根本上制约着越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深度发展,引发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文化产品多样性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当前最主要的还是要坚持创新、因地制宜地走发展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道路,特别是要牢牢抓住打造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契机,围绕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发展战略,充实和丰富核心区文化元素,整合和聚集资源优势,创新和拓展公共文化展示平台,以此辐射推动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发展。1.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省非遗馆暨大小马站书院群项目、东园历史文化广场、广府民族民俗文化特色街区、南粤先贤馆一期工程、通明阁复建工程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不足、总量偏少带来的压力。通过在公共文化建设上持续的经费投入,新增若干精品设施,更新改造一批旧设施,从整体上提升文化服务设施的质量,让越秀区的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与越秀区在广州市2000多年来的政治、文化核心地位相适应。2.实施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工程进一步用好用活辖内的文化资源。对内,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宣传、党建、教育、体育、科技、妇联、团委等部门密切协作,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同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发展繁荣;对外,逐渐把工作的重点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在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继续探索省市区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利用汇集在区内的众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将其充分整合为分属不同级别、不同单位的文化设施资源,以此填补区域内的文化建设洼地,从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大众。3.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引领战略实施“越秀文化人才计划”,把文化人才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一方面,大力加强文化室管理员等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文化人才的中坚力量与基础力量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宏大文化队伍的成长;另一方面,努力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以此引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中坚和基层力量的巩固主要通过加大对文化干部的管理培训、启动民间艺人保育工作、发展文化职业教育、打造文化辅导员志愿队等方式实现。高端文化人才的培育方面,则结合“越秀区杰出人才评选活动”“越秀文化名家评选活动”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